『洪波涌起』两千年经韵,八百里伏牛——解密伏牛山


_本文原题:两千年经韵 , 八百里伏牛——解密伏牛山
编辑转发:郑州陈氏太极拳小架学堂
伏牛山是中国河南省西南部山脉 。 东南与南阳的桐柏山相接 , 为秦岭东段的支脉 。 西北-东南走向 , 长约400公里 , 为淮河与汉江的分水岭 。 三大主峰分别为鸡角尖、玉皇顶、老君山 , 其中鸡角尖的海拔2222.5米 , 是伏牛山最高峰 。 伏牛山是著名暴雨区 。
豫西山脉是秦岭的东延部分 , 秦岭进入豫西向东呈扇状展布 。 伏牛山是豫西山地的主体 , 山势雄伟高耸 , 海拔1000-2000米 , 被誉为全省的屋瓴 。

『洪波涌起』两千年经韵,八百里伏牛——解密伏牛山
本文插图
伏牛山伏牛山脉是秦岭延伸到河南省的一条重要山脉 , 西北— 东南走向 , 长400余公里 , 宽约40~70公里 , 形如卧牛 , 故称伏牛山 , 它构成了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
伏牛山脉北面与熊耳山脉和外方山脉交汇 , 其间无明显界限;南面与南阳盆地相接 。 山地向东延伸到方城东北突然中断 , 形成著名的“方城缺口” , 缺口长约30公里 , 宽约8~15公里 , 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山间堆积平原地带 , 缺口东南又是地势起伏的低山丘陵 。 “方城缺口”是沟通华北平原和南阳盆地、江汉平原的天然交通要道 。
伏牛山脉规模巨大 , 山势异常高峻雄伟 , 主要是花岗岩山地 。 其中西北段山体宽阔完整 , 山势高峻雄伟 , 由此向东南分支解体 , 山势也逐渐低缓而分散 , 变为低山丘陵 。
山脉西北段大致位于白河、二郎坪至蛇尾一线西北 。 是省内中山大面积集中分布地区之一 。 山脉主脊地带 , 层峦叠嶂 , 多悬崖峭壁和奇峰突起 。 一般海拔高度1000~1500米 , 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老君出、鸡角尖、石人山等 , 峰顶初夏常见风雪 。 伏牛山脉西北段山势高峻 , 气候湿润 , 且垂直气候变化比较明显 , 天然植被与野生动物繁多 , 为一些原始次生林保护较好的山坡地段 , 被国家或河南省定为自然保护区 。
伏牛山脉西北段山体被西北—东南走向的老灌河断裂谷地纵向分割成两列规模较大的山岭 。 北面山岭构成伏牛山的主脊 , 位于栾川以南的部分 , 当地称之为老界岭 , 为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 。 老界岭山脊狭窄陡峭 , 多呈锯齿状或锥状 , 一般北坡陡 , 常有悬崖峭壁出现 , 坡度多在40°以上 , 有的超过80°;南坡稍缓些 , 坡度25~40° 。 这些中山区海拔高度为1500~2000米 , 部分在2000米以上 。 其主要高峰:玉皇尖、老君山、玉皇顶、龙池 、石人山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 , 相对高度大部分在1200米以上 。
山地多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 , 两侧为古老的变质岩层 , 局部地方有石灰岩出露 。 大部分山坡 , 上部为直线形 , 下部为凸形 。 发源于山脉两侧的河流或谷地 , 下切强烈 , 形成一些又窄又深的峡谷或嶂谷 。 并有很多的跌水和瀑布 , 使山区具有明显的峰高谷深的特征 。 区内60°以上的山坡、谷地或道路边坡 , 雨季和开春化雪时 , 易出现滑坡 , 重力地貌作用较明显 。 在海拔1400~1800米上、下的地带 , 有古冰川作用的遗迹 , 栾川南部的鸡角尖 , 西峡北部的桦树盘 , 古冰斗形态保存尚好 。 嵩县南部的龙池 山顶北侧 , 有一冰斗积水成湖 , 常年不干 , 谓之龙池 。 浅中山多分布在上述深中山的外围 , 海拔1300~1800米 , 相对高度一般800米左右 。 其形态除高度与深中山明显差别外 , 其他基本相同 。 地貌以流水侵蚀为主 , 重力崩塌在局部山坡也常发生 。

『洪波涌起』两千年经韵,八百里伏牛——解密伏牛山
本文插图
伏牛山脉东南段在玉皇顶以东的主脊分为两支 。 北支沿南召县与嵩县、鲁山县交界地带 , 呈东西方向一直延伸到方城缺口 , 长达100余公里 , 构成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 。 突出的成锯齿状的山脊海拔多在1100米以上 , 其中高者可达2000米左右 。 著名山峰自西向东有:龙池 海拔2129米 , 石人山海拔2153米 , 松垛海拔1577.2米 , 关山海拔1134.4米 。 鸭河口以东山体破碎 , 深低山集中分布在白河谷地北侧 , 海拔400~1000米 , 相对高度500~600米 , 主要由花岗岩组成 , 山势比较陡峻 , 山坡坡度较大 , 一般为25~40° 。 浅低山连片分布于沙河谷地南侧的鲁山境内 , 在焦枝铁路以东方城境内呈断续分布 , 山势更为低缓 , 海拔400~700米 , 相对高度200~400米 , 山坡坡度大部分为20~35° , 少部分在20°以下 , 多数风化残积层较厚 。分页标题
南支山脉沿南召与内乡、镇平两县交界地带 , 由西北向东南延伸 , 一直到镇平县城以北 , 长达70余公里 , 构成白河与湍河两水系的分水岭 。 其山脊宽阔 , 山体也较为低缓 , 突出的高峰海拔均在1100~1900米 , 如白草尖海拔1871.9米 , 红石橛海拔1782.3米 , 大墁海拔1721米等 。 其两侧深低山集中分布于白河谷地的南侧和湍河谷地的北侧 , 山势陡峻 , 海拔400~1000米 , 相对高度500~800米 , 主要由花岗岩构成 , 岭脊狭窄 , 多深切V形沟谷 , 山坡坡度一般30~40° 。 浅低山则主要分布在白河谷地南侧深低山外缘和镇平的二龙、老庄一带 , 山势一般较和缓 , 海拔高度400~700米 , 相对高度200~350米 , 坡度大部分为20~30° 。 此外 , 在湍河谷地以西 , 深低山多分布于后会和板厂一线以西、杨店和大块地一线以东地区 , 山势陡峻 , 海拔400~1000米 , 相对高度500~800米 , 多深切V型沟谷 , 坡度35°左右 。 浅低山则分布于深低山西南边的昭岗和阳城一带 , 山势和缓 , 面积较小 。
伏牛山脉东部、东南部边缘高丘陵分布面积很广 , 在山地边缘及河谷两侧地区 , 连续成片分布 , 海拔200~400米 , 相对高度大部分100~150米 。 低丘陵的面积很小 , 仅在东北边境地带有一部分 , 海拔200~300米 , 相对高度一般50~80米 。 区内丘陵组成岩性较复杂 , 丘陵地貌形态也复杂多样 。
区内的河谷平原 , 有白河流经马市坪、南召盆地的宽谷河段平原 , 由1~2级堆积阶地构成 , 一般宽2000~4000米 , 很大部分被鸭河口水库蓄水淹没;湍河流经夏馆、七里坪盆地 , 河谷展宽 , 两则发育有2级堆积阶地 , 形成河谷平原 , 一般宽2000~3000米 。 此外 , 西峡的袁店至丹水 , 内乡的赤眉到杨店 , 方城的袁店到柳河和坡底的沿河地带 , 也分布有较宽的河谷平原 。
伏牛山 , 呈西北~东南向展布于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内乡、镇平、南召、方城等县境内 , 全长约250余公里 , 宽40~70公里 , 海拔高度400~2212.5米 , 山势自西北向南山势渐缓 , 是长江、黄河、淮河水系的分水岭 , 也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自然分界线 。
伏牛山被乔端~鸭河口、朱阳关~夏馆断裂自北而南分为三列:北列西起嵩县境内 , 沿南召县与嵩县、鲁山县的交界地带一直延伸到方城县东北部 , 在方城县城至叶县保安一带断失 , 构成南阳盆地东北角的方城缺口 , 全长120公里 。 北列山脉在鸭河以西 , 山体高峻 , 山脊狭窄陡峭 , 山峰多在海拔1100米以上 , 突出高峰超过2000米 。 鸭河以东山体破碎 , 山势低缓 , 低山、丘陵分布广泛 。 主要山峰有观山海拔1886.9米、石人山2153.1米、大圣人垛1585米、小圣人垛1577.2米、五垛寨873.6米、马鞍山10刃.3米、双垛山624米、太子山610米、九里山639米、晒衣山609.2米、三贤山553米、养麦山505米、和尚帽山521.6米、老栗山686.7米、七峰山760.3米、小顶山716.8米 。

『洪波涌起』两千年经韵,八百里伏牛——解密伏牛山
本文插图
中列由卢氏县入境 , 沿西峡县北部经南召县与内乡和镇平两县的交界地带 , 延伸到南阳县境内 , 全长约150公里 。 山脉西段为伏牛山的主脊 , 山体完整 , 群峰林立 , 海拔高度多在1500米以上 , 不少高峰超过2000米 , 如鸡角尖海拔2212.5米、玉皇顶2203米、马鬃崖2200米、老君山2192.1米、摩云垛2074米、老界岭2020米 。 在主脊南侧 , 老鹅河北侧支流横切山体 , 形成一系列深切谷地与高峻山岭相间的地形 , 更增添了伏牛山雄伟磅衡的气势 。 山脉东段山脊宽阔 , 突出高峰均在海拔2000米以下 , 但山势仍较陡峻 , 主要山峰有白草尖1845米、石撅崖1756米、银虎曼1630米、宝天曼1574.4米、牧虎顶1795.1米、云磨垛1156.3米、野人垛1432.6米、唐王寨1329米、驻马山1061.2米、牡丹垛917.5米、大曼1720.8米、五垛山1665米、尖顶山1181.2米、定南针1049.2米 。 在中列山脉中的石灰岩分布地带 , 岩溶地貌发育 , 大小溶洞分布广泛 , 主要有西峡县的鸽子洞、蝙蝠洞、荷花洞、神仙洞、老君洞、伏牛山地下河 , 桑坪乡天井和内乡县的天心洞、狄青洞、黄龙洞等 。 在岩溶地貌最发育的地区有地下河出现 , 如内乡县竹园沟附近 , 地下河时隐时现 , 长1000~1500米 。分页标题
南列由卢氏县入境 , 经西峡县中部延至内乡县西部 。 山势较中列低 , 但老灌河以西山体亦相当雄伟 , 突出高峰在1300米以上 , 如赤马崖海拔1659.9米、青铜山1354米、代尖垛1232米、雨帽顶1548.4米、黄英垛1548米、三尖山1314.7米、木瓦房1536.3米 。 老鹅河以东山体低平、破碎 , 多呈孤立状分布于丘陵之上 , 主要山峰有高峰印海拔1073米、玄山859.5米、新寨798.5米 。
伏牛山的主要山峰有:
1、石人山2153 , 位于南召、嵩县、鲁山三县的交界处 , 距南召县城30公里 。 因山上有一具大光石形似人头而得名 , 又称光石脑 , 它不但是嵩县、鲁山、南召三县的分界石 , 还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石 。 山北面及东面陡峭 , 南面、西面坡度较缓 , 有小路可达峰顶 。 山中出产麝香、天麻等名贵药材 。
2、圣人垛 , 位于南召县城北17公里处 。 面北观此山 , 如两人立于群山之中 , 故称“圣人垛” 。 大圣人垛位于西部 , 小圣人垛位于东部 , 山脉走向为东西向 , 与大红岭、摩天岭、跑马岭等山峰构成境内主干山脉之一 。
3、九里山 , 古称韩信山 , 因世传韩信曾屯兵于此而得名 。 又因主脉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约九里 , 故称九里山 。 此山位于云阳镇南5公里处 , 西与太子山相峙 , 构成险要的关隘口子河(汉称云阳关) 。

『洪波涌起』两千年经韵,八百里伏牛——解密伏牛山
本文插图
4、太子山 又名太子望山 。 位于南召县太山庙乡北1公里处 , 相传因汉光武帝刘秀“登此山以望南阳”而得名 。 此山东、西、北三面陡峻 , 山势险要 , 与九里山并立 , 构成南召古县城的天然屏障 。
5、官山 , 位于云阳镇北2.5公里处 , 相传因“古多王侯葬于此”而得名 。 主脉为东西走向 , 山顶似马鞍 , 主峰海拔383.5米 , 鸡河从西山脚流过 , 山清水秀 , 风景宜人 , 有“金马仙凤”之誉 , 为古南召县八景之一 。
6、演艺山 , 位于南召县城东北22公里处 。 古称燕尾山 , 因两主峰突起似燕尾而得名 。 又传东汉刘秀起义军曾在此山屯兵演武 , 故名 。
7、鹿鸣山 , 位于云阳镇城北2公里处 。 相传东汉刘秀为避王莽之兵 , 由乌鸦引路至此 , 听有鹿鸣 , 故称鹿鸣山 。 山后有一石板 , 名为刘秀床 。
8、七峰山 , 位于方城县城北15公里处 。 该山东北两面山势陡峭 , 七峰并峙 , 故称七峰山 。 小顶山 , 位于方城县城东22公里处 , 山体长9公里 , 宽3公里 , 北、南、西三面异常陡峭 , 峰顶有真武庙 , 一面立于绝壁之上 。
9、摩云垛 , 位于西峡县桑坪乡北部 , 因山峰直插云中似摩云状而得名 。 夏季湿热空气于此迅速降温 , 形成区境西北部冰雹源地之一 。
10、鸡角尖2212.5米 , 位于西峡县太平镇东北部 , 为西峡、栾川、嵩县三县界山 , 也是区境最高峰 , 因山峰高矗似一向东引颈高歌的雄鸡而得名 。
11、老君山 , 位于西峡县太平镇西北部 , 为西峡、栾川两县的界山 , 山顶有唐代所建老君庙 , 方圆数十里内为原始森林 。
12、白石尖 , 位于西峡县米坪、石界河、太平镇三乡交界处 , 海拔1689米 , 有铁矿分布 , 清乾隆年间有人于山下冶铁 。 山下旧有老君饲、金水调两座石庙 。 白草尖 , 位于内乡县夏馆镇北24公里处 , 山体似麦棱状 。 东侧壑洞幽深 , 林木茂密 , 有小道可达山顶 , 因坡陡险峻又称钻天道 。
13、红石橛 , 位于内乡县夏馆镇北部与南召县交界处 。 山下有一巨大的石壁 , 陡如刀削 , 高数丈 , 岩石呈红色 , 又名红石崖 。
14、宝天曼 , 位于内乡县夏馆镇的北部 , 山势高峻雄伟 , 层峦叠蟑 , 林木茂密 , 原始森林广布 , 为区内自然保护区之一 。
15、牧虎顶 , 位于内乡县七里坪乡大龙树村东北25公里处 , 相传此山有神童牧虎而得名 , 198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 。分页标题
16、李青垛 , 位于内乡县夏馆镇东北22公里处 , 海拔1652米 。 明末李青避兵事寄居于此 , 故名 。
17、五垛山 , 位于镇平县北部 , 古名传帝山、骑立山、歧棘山 , 因有中心垛、尖顶山、摩云垛、定南针、苇湖山等五峰突起而得名 。 五垛山又称北顶 , 与南顶武当山遥遥相对 , 历来为道教重地 , 山上有青牛宫、灵宫殿、祖师庙等古迹 。
18、杏花山 , 位于镇平县城北10.5公里处 , 海拔558米 , 因古时山上多杏树而得名 。 山东北麓有唐代名刹菩提寺 。

『洪波涌起』两千年经韵,八百里伏牛——解密伏牛山
本文插图
19、青铜山 , 位于西峡县寨根、桑坪两乡的交界处 , 因日照山崖呈青铜色而得名 。 悬崖产名贵中药石料 , 山上旧时有祖师庙、娘娘庙、灵官庙等 。
20、首山 , 位于首河南襄城县南5里 , 为800里伏牛山之首 , 故名首山 。 相传天下名山八 , 三在蛮夷 , 五在中国 , 首山其一也 。
伏牛山是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和中国动物区划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 , 也是华北、华中、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 , 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区 。 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 , 森林覆盖率达88% , 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完整的地段 。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 , 加之人为干扰较小 , 使本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 区内维管束植物有2879种 , 其中有中国特有属37个 , 单属种59个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香果树等32种;野生动物中兽类有62种 , 占河南省兽类总数的86% , 鸟类有213种 , 占河南省鸟类总数的71% , 昆虫的种类则超过3000种 , 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麝、大鲵等50多种 。 伏牛山还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中一些支流的发源地 , 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
伏牛山自古以来是中原通往南阳盆地、进入荆楚地区的天然屏障 , 古代交通要道三鸦路即贯穿其中 。 历史上伏牛山闻名于世的 , 莫过于唐自在禅师的典故 。 宋《高僧传》有传 , 但未及伏牛神迹 。 依我推测 , 伏牛山得名应与自在禅师有关 。 “伏牛”一词为禅宗常用比喻 , 以“牛”喻心 , “伏牛”意即为降伏自心 。 “伏牛”与“自在” , 意相关连 。 后世流传甚广的描述修行过程的“十牛图” , 当本于此 。 有明一代 , 伏牛山又以僧兵名于时 , 据史料 , 伏牛僧兵与少林僧兵有关 , 但证据不够有力 。
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伏牛山国有嵩县五马寺林场、栾川老君山林场、鲁山林场、南召乔端林场、西峡黄石庵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了嵩县龙池漫、栾川老君山、鲁山石人山、南召宝天曼、西峡老界岭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
1992年2月 , 原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伏牛山确定为具有国家和全球重要意义的区域(A级自然保护优先领域的保护区) , 同年10月 , 又被确定为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的优先领域 。
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上述5个自然保护区合并为一体 , 并将南召乔端林场、内乡万沟林场、西峡黄石庵林场、嵩县五马寺林场的部分林区划入在内 , 建立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7]109号) , 总面积56000公顷 , 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 。

『洪波涌起』两千年经韵,八百里伏牛——解密伏牛山
本文插图
一、秦岭
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 。狭义上的秦岭 , 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 , 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 , 西止于嘉陵江。
而广义上的秦岭 , 西起昆仑 , 中经陇南、陕南 , 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 。 其范围包括岷山以北 , 陇南和陕南蜿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以北的地区 , 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 , 在方城、南阳一带山脉断陷 , 形成南襄隘道 , 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山 , 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大别山 , 走向变为西北—东南 , 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带为丘陵 , 走向为东北-西南 。 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 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 , 自然条件为南方型 , 以北属暖温带气候 , 自然条件为北方型 。 秦岭南北的农业生产特点也有显著的差异 。 因此 , 长期以来 , 人们把秦岭看作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分页标题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 , 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 , 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 。 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
1:北支为崤山 , 位于河南省西部 , 灵宝县、陕县南部 , 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
2、中支为熊耳山位于河南西部边陲卢氏县横涧乡境内;
3、南支为伏牛山 , 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
秦岭山脉长约1600多千米 , 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 , 面积广大 , 气势磅礴 , 蔚为壮观 , 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 。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 , 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 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 ,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 。 秦岭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 。

『洪波涌起』两千年经韵,八百里伏牛——解密伏牛山
本文插图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 , 全长1000公里 , 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 淮河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 , 是我国第三大河流 , 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 , 流入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 , 后又扩建淮河入海道最终引入黄海 。
淮河、秦岭一线历来是我国公认的南北方自然分界 。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 , 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 。 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
我国南北分界带的西段秦岭 , 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 , 因而在岭北为典型暖温带情况下使岭南成为典型亚热带(能生长同纬度淮河两岸不能生长的柑橘等亚热带指标植物) 。 但是 , 秦岭分界也并非一条线 。 因为秦岭南坡约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亚热带 , 而秦岭山脉两坡千米等高线间的宽度 , 也就是分界带的宽度也大约有90-110公里 。
二、嵩山
嵩山 , 古称“外方” , 夏商时称“崇高”、“崇山” , 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 , 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 , 定嵩山为中岳 , 始称“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 , 地处登封市西北部 , 西邻古都洛阳 , 东临古都郑州 , 属伏牛山系。 介于东经112°56′07″~113°11′32″ , 北纬34°23′31″~34°35′53″ 。

『洪波涌起』两千年经韵,八百里伏牛——解密伏牛山
本文插图
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 , 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 , 共72峰 , 海拔最低为350米 , 最高处为1512米 。 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 , 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 , 高1512米 。 嵩山北瞰黄河、洛水 , 南临颍水、箕山 , 东通郑汴 , 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 , 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 , 素为京畿之地 ,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 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 , 功夫之源 。 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 。 《诗经》有“嵩高惟岳 , 峻极于天”的名句 。
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 也是中国名胜风景区 , 为五岳中的中岳 。 2004年2月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 2007年3月 , 嵩山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2010年8月 , 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洪波涌起』两千年经韵,八百里伏牛——解密伏牛山】河南境内分布有太行山、伏牛山、小秦岭、外方山、熊耳山、崤山、大别山、桐柏山等9座山脉 , 而被称为“中岳”的嵩山 , 其实只属于外方山脉的延伸部分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