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前言:继《知否》的大红大紫之后 , 由张开宙先生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清平乐》再次引发了收视热潮 。这是一部以北宋巅峰时期为背景 , 讲述了数十年的朝堂风云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包青天》、《三侠五义》和《知否》等影视剧中无数次打酱油的宋仁宗再度出场 , 不过这次是主角 。剧中的赵祯是一位“好皇帝” , 他体恤百姓 , 温文尔雅、多愁善感而宅心仁厚 , 格外符合“主角永远正义”的小说和影视剧标准 。
但么 , 真实的赵祯确有这么完美吗?其鲜为人知的背后又掩藏着什么呢?
历史上的宋仁宗并非以雄才大略著称 , 却不小心活成了后世君王的楷模 。
“外王内圣”的皇帝楷模
秉承老赵家“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传统 , 赵祯精心维护了封建王朝史上绝无仅有的“言论自由”时代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他天天给大臣们升职加薪 , 自己却连宠妃添点首饰都会被喷一脸口水;
他一生仁慈、温和、节俭、开明、放权、听谏 , 活成了儒家典籍中“外王内圣”的理想形象 , 故而被读书人(舆论)无限推崇 。
赵祯一生最出格的事莫过于废掉原配郭皇后了 , 这也怪不得他 , 跋扈不知收敛的郭氏竟然让堂堂天子破了相 , 而言官们还在叽叽歪歪反对 , 这谁能听得进去呢?
“惊肃再拜 , 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 , 不过与之执鞭持 , 盖一都虞侯耳!’”--《邵氏闻见后录》
赵祯的魅力甚至超越了国界 , 说这话的人叫耶律洪基 , 小说《天龙八部》里更萧峰义结金兰的那位 , 他通过画像感受到赵祯的霸王之气 , 遂果断献上了膝盖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就是右边这位 , 没错了
据此推测 , 他后来想要攻灭宋朝 , 可能是觉得后来者不行 , 只配给他驾车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国演义剧照:哭诸葛
到后来赵祯去世之时 , 天下人如丧至亲般哭成一片 , 从中原哭到辽国 , 再传递到西夏和大理 , 远超蜀国哭诸葛亮的规模 。
后世骄傲的“十全老人”(乾隆)也对其推崇备至 , 大意就是舅谁都不服 , 舅服他 。
“仁宗盛治”:比肩贞观的辉煌
仁宗在位的四十二年 , 宋朝四海雍熙 , 八荒平静 ,士农乐业 , 文武忠良 , 史学界给出的评价叫做“仁宗盛治” 。
盛世、中兴和之治什么的听多了 , “盛治”怕都是第一次听说吧?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宋八大家 , 赵祯有幸认得六个
在赵祯的带领下 , 宋代“文旺”的属性达到了最高峰 , 不光唐宋八大家的扎堆出现 , 两宋最有名的政治家要么此时大放光彩 , 要么得到提拔和保护 , 留作“子孙宰相” 。包拯、苏氏父子、欧阳修、司马光和王安石... ...以及剧中出场的吕夷简、晏殊和韩琦等 , 这串史册上熠熠生辉的名字都有着赵祯的功劳 。
到后来神宗用王安石变法时 , 其班子和反对派都是赵祯留下来的班底 , 两派的对掐号称史上绝无仅有的“君子党争” 。而事实上 , 仁宗一朝的“君子”们也未曾消停过 , 他曾任用范仲淹等人启动“庆历新政” , 对“三冗”和土地兼并现象宣战 。分页标题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范仲淹在流放途中所做
当然 , 基于赵祯一贯好说话的尿性 , 这次变法既成果缺缺 , 并不了了之 。
由于触动了官僚阶层的集体利益 , 新法招致了极大的反对 , 仅仅两年之后范仲淹、韩琦、富弼和欧阳修等人就相继被排斥出朝廷 , 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任谏非难 , 听谏为难 , 听谏非难 , 用谏非难……愿陛下察之 , 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蔡襄
所以王夫之说他“无定志” , 而名臣蔡襄则直言其“宽仁少断’’ , 可谓恰如其分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四大发明皆成熟于北宋
但赵祯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守成者 , 北宋科技、文化、艺术和经济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 名臣辈出 , 国家安定 , 当得起明君之称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北宋在国家富裕这一点上远迈汉唐 , 幸福指数更是完胜贞观、宣昭、文景三朝 , 冠绝封建王朝史 , 甚至略强于开元 , “盛”字当恰如其分 。
花钱买和平:毕竟比不了开元
“三年一上计 , 万国趋河洛”--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承上 , 盛世唯有开元一朝 。那不光是经济发达 , 更是将各路蛮夷全部打服的威风 , 甚至因为国家太大而不得已三年汇报一次工作 。
PS:上计乃秦朝制度 , 地方官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和汇报 。
至此 , 我们当能够理解一字之差的背后含义 , 史家惯用的“春秋笔法”还真是一脉相传啊~~
磕下儒家“仁”这个万能药丸的赵祯 , 在武功方面的确乏善可陈 , 最多就是击败了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安南 , 却屡屡被新兴的西夏打得灰头土脸 , 好在父亲宋真宗签下的“檀渊之盟”构建了与辽国的良好关系 , 北方百年无战事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祯并非没有良将 , “武曲星”狄青就是北宋最耀眼的战神 。但这位仅有的国宝却遭到了言官们潮水般的构陷:米黄色家居服说成犯禁的明黄色 , 家里烧纸祭拜先人被“误看”成“天子气”... ...在脑洞大开的风言风语中狄青被一贬再贬 , 从枢密使(副宰相)退为陈州刺史 , 最后居然被活活吓死 。
恰恰 , 这群言官就是前文所言的“文曲星”们 , 他们或口若悬河 , 或缄口不言 , 就是没人提狄青说话 , 仁宗虽然知道狄青的忠诚 , 就是护不住 , 可见他并没有雄主们“言出法随”的权威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外政策上 , 赵祯贯彻了两宋“花钱买和平”的“国策” , 先是被迫与西夏签订“庆历和议” , 后又被辽国趁火打劫 , 用重兵压境逼迫宋廷增输岁币 , 史称“重熙增币” 。
“万国趋河洛”的荣耀和快感是与他绝缘了 , 还奢谈什么“幽云十六州”的光复大业呢?而言官蹬鼻子上脸的庙堂也不好混 , 老百姓的利益又要兼顾着 , 这个天子的确不容易 , 节俭、仁慈和温吞似乎成了必然 。分页标题
史官称仁宗一朝“圣明有道唐虞世 , 日月无私天地春” , 在道德上面有如此建树 , 可谓另类的盛世吧 。
接下来聊聊赵祯的两面性 , 笔者说的不是阴暗面 , 而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所谓“好皇帝”是对比“狗皇帝”而言得出的结论 , 赵祯毕竟是个皇帝 , 而非道德家 。
从造反秀才的赏官说起
当时四川有个秀才给成都太守写了一首诗 , 其中有“把断剑门烧栈阁 , 成都别是一乾坤”之句 , 怂恿太守割据一方 , 后者则下意识地将他绑了并上报京城邀功 。
按说 , 些这种标准的反诗在历代都是大卸八块的命 , 但赵祯在满朝大臣的喊打喊杀声中一笑了之:这小子只是想当官了 , 干脆赏他一个司户参军(正七品)吧 。
随后 , 该秀才羞愧而死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江闻之 , 以头撞槐 , 痛恨生不逢时 。
后人从这个故事里读到了赵祯的“仁” , 这一点没错 , 不是每个帝王都有这样的气量 。但大家都忽略了其慷慨背后的逻辑缺失:司户参军虽小 , 却实为公器 , 断然没有随意授予一个反动分子的道理 。
仁宗显然不傻 , 这个嘴上没毛的秀才显然不是宋江方腊这样的“大寇”所能比拟 , 与其杀了立威 , 不如借以展示宽容 。
故而 , 还真是“赏”你一个官玩玩啊!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 言官们压制狄青是出自士大夫当朝对武人的本能压制 , 他们也不会劝阻这桩荒唐的封官 , 而仁宗看似无条件的“仁”也是以维护统治稳定为初心 。
帝王心术:嘉靖的打板子和仁宗的大心脏
在“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祖训和赵祯的纵容下 , 言官们很快到达了要上天的节奏 , 别说修建楼堂馆所 , 哪怕是在最喜爱的妃子那里多呆一个晚上 , 第二天就有言官“犯上进言”了 。
宋明两朝大致都这个德性 , 而皇帝应对的不同则颇为玩味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明史》中 , 后来看到的是一群偏执到不可理喻的大臣 , 他们似乎生而咄咄逼人 , 以攻击皇帝为己任 , 以青史留名为圭臬 。所以万历被气得二十年不上朝 , 嘉靖则将板子高高举起 , 在“大礼议”事件中与群臣正式翻脸 , 后有又寻了个事端 , 一百三十四人被集体廷杖 , 直接打死了了十六个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祯则将言官们纵容到让他们怀疑人生 , 甚至不好意思的地步 , 人心都是肉长的 , 加之丰厚的俸禄 , 他们对官家的忠诚是不容置喙的 , 且不说三百年没出几个汉奸 , 到崖山海战后蹈海殉国的读书人就有数十万之多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崖山:宋朝的埋骨之所
笔者大胆的认为 , 宋明两代的言官其实没啥区别 , 既有向海瑞那样将圣贤之言奉如圭臬的读书人 , 也有只想着浑水摸鱼 , 在史书上刷存在感的败类 。
嗯 , 两宋如同君子养玉 , 千日摩挲 , 贴身携带 , 但终究是为了自己好看 , 显然是技高一筹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真实的帝王之心:汉景帝为刘彻登基诛杀了原太子和母族 , 只为保证皇权的稳固;而汉武帝临终前立刘如意为太子 , 同时为了防止外戚专权而赐死其母 , 也就是刘彻晚年最喜欢的钩弋夫人 。
但手段就是手段 , 也终究只是手段 , 并非初心 。能够驾驭得了一朝人杰的皇帝 , 显然不是什么善茬 , 宋仁宗心中最大的追求还是赵氏的千秋万代罢了 。
“三冗”:外强中干的北宋
所谓“三冗” , 即“冗员、冗兵、冗费”:因科举、恩荫和替他途径出现了大量尸位素餐的官僚;将饥民和配军送入军队 , 则将国家防卫力量成了收容所;二者加之“岁币”又带来的巨大财政支出又超出了王朝的承受能力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林冲就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 ...之一
这些都来自北宋的传统国策 , 但在赵祯这个温吞帝王的带领下 , 顽疾很快发展成了不可治愈的肿瘤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庆历年间的士兵总数(禁军为主)达一百二十五万之巨 , 占赋税十分之七;而地方官员在宋仁宗皇祐年间达到一万七千多名 , 这还不包括以宋押司为代表的“吏”阶层 , 他们十羊九牧 , 最大的能耐就是令办事流程无比繁琐... ...这些都极大制约了北宋王朝的行政效率和资源整合能力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江:不好意思 , 我没占指标来着
承平年代最流行的财富集中方式--土地兼并也日渐严重 , 公卿大臣莫不是占地千顷 , 仁宗后期严重到了“势官富姓占田无限 , 兼并冒伪习以为俗 , 重禁莫能止焉”的地步 。
解决之道其实并不复杂 , 要么对外扩张释放过剩的荷尔蒙 , 要么大刀阔斧对内改革...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这两个方案都超出了赵祯的能力和魄力承受范围 , 前者做不到 , 后者做不来 , 他的头顶悬着一个硕大的“难”字 。
后来北宋的灭亡也是如此干脆利索 , 连南宋和五代的短命王朝都不如 , 实在是可悲可叹 。
亡国之祸固然在于徽钦二宗的昏庸 , 但赵祯先生是否也要领走一部分黑锅呢?
在真实的史册上 , 赵祯必定是没有时间跟曹皇后、张贵人以及苗心禾之类的美女慢慢谈情说爱的 , 他是至高无上的帝王、言官心中开明听谏的楷模和百姓眼中难得一见的圣主 , 所以他必定很忙 。
然而... ...
结语:是个好人 , 却非优秀的皇帝
后来 , 庙堂的“君子”们在“元祐党争”中两败俱伤 , 英宗、神宗和哲宗三代再次经历了改革的左右摇摆 , 最终半途而废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等到喜好蹴鞠挟妓的大才子赵佶(徽宗)上台后 , 庙堂终于迎来了小人的时代 , 甚至成为了另类的“传统” 。当蔡京、童贯、高俅、秦桧、韩侂胄、贾似道... ...这些肮脏的名字站在庙堂的最前列时 , 可知将对这个文武失调的王朝和手无寸铁的百姓们意味着什么呢?
“《传》曰:‘为人君 , 止于仁 。’帝诚无愧焉 。”--《宋史》分页标题
诚然 , 宋仁宗赵祯有着极高的道德修养 , 他一生兢兢业业 , 克己待人 , 心忧百姓... ...在人格方面可谓达到了皇帝群体的巅峰 。
所谓“两面” , 并非人格属性 。赵祯终究没能扭转帝国的颓势 , 虽然名下挂着五千年王朝史上最值得铭记的民生盛世 , 却未能在长达四十二年的执政生涯中打造一个坚固的保护罩 。

『清平乐』《清平乐》背后的正史:千古第一仁君的两面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没有守护能力的和平和富裕将是何等的脆弱 , 历史给过中华民族一连串惨痛的答案 。
由此看来 , 号称皇帝模范的赵祯比不了秦皇汉武 , 也不如唐宪宗、西汉宣昭二帝等中兴之主 , 想来有着深刻的注解 。
PS:下文将讨论电视连续剧《清平乐》:穿插言情的“历史正剧”是否得体 , 历史的严肃性和剧集的观赏性又该如何平衡?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