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顿】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少女堕胎之旅


_本文原题:从不 , 很少 , 有时 , 总是:少女堕胎之旅

【奥顿】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少女堕胎之旅
本文插图
时光网洛杉矶讯 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得主 的最新作品,用新现实主义风格讲述了一个触及堕胎议题的青少年成长故事 。
电影细腻地描绘17岁女主角奥顿的性格 , 她身处超乎自己能力可以处理的困境中 , 必须面对大人世界的冷酷无情 。 伊丽莎敏锐地捕捉了奥顿惯性压抑的不知所措 , 在极简但自然的对白催化下 , 《从不 , 很少 , 有时 , 总是》给人深刻的感受力 。
伊丽莎继续前两部作品 和 的新现实主义风格 , 用同样真实与坦白 , 叙述了受困扰青少年主角的不完美 , 还有他们的内心的各种情绪纠结 。《从不》以奥顿的高中才艺表演秀开幕 , 当大家都搞笑耍宝 , 奥顿的吉他自弹自唱显得不同 。 但她表演途中 , 台下却有男同学大喊“荡妇” , 尴尬不舒服的奥顿没有太多反应 , 继续唱着自己创作的悲伤歌曲 。
【【奥顿】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少女堕胎之旅】
【奥顿】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少女堕胎之旅
本文插图
预告
不做反应继续往前进 , 似乎是总是面无表情的奥顿处理事情的习惯 。 奥顿是由年轻音乐艺人 茜德尼·弗拉尼根饰演 。 首次演戏的她在《从不》中展现了演技深度 , 在没有太多台词辅助、铺陈角色性格的情况下 , 弗拉尼根饰演的奥顿表面不多话 , 内心却有复杂的多样面 。
从奥顿的惯性行为、以及与她身边亲友的互动中 , 希特曼生动设计了奥顿内向抑郁的性格 , 让弗拉尼根演活了这一角色 , 跟观众培养出更亲密的情感连接 。
身理心理都开始出现变化的奥顿 , 到家附近的妇产科诊所就诊 。 电影从未直接透露奥顿肚子里孩子的爸爸是谁 , 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下怀孕 , 能确定的是奥顿不想要留孩子 。 但保守的宾州小镇妇产科诊所不提供、根本不认同堕胎 , 奥顿试了几个偏方 , 其中不乏极端的方式 , 仍旧徒劳无功 。
奥顿的异常被眼尖的表妹兼挚友史凯乐发现 , 知道真相后 , 史凯乐二话不说带着奥顿上纽约找堕胎诊所 。 新兴演员 塔利娅·莱德饰演青春洋溢、正面积极的史凯乐 , 是奥顿寻求堕胎的旅程中最佳、也是唯一的精神支柱 。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两个小女生虽然个性大相径庭 , 奥顿的内向抑郁对比史凯乐的阳光青春 , 但她们两人几乎一个眼神就可以沟通 , 即使吵架都不大开口 , 别扭完继续是好姐妹 。

【奥顿】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少女堕胎之旅
本文插图
行动派的史凯乐钱拿着、行李收好 , 就带着奥顿一起提着随时会坏掉的行李箱 , 从宾州小镇搭公车到冷漠的纽约大城市 。 过程中史凯乐从不多问细节 , 奥顿也不主动提 , 呼应了堕胎在女性之间仍是禁忌话题 , 但一路情义相挺的战友情谊比金坚 。
未婚怀孕、堕胎之外 , 另一个贯穿《从不》故事主轴的 , 是年轻女性时常受到的男性注意力 , 无害或暴力的型态都在电影中明示暗喻表现 。 偏差、甚至暴力的男性注意力 , 像是总爱吃奥顿和史凯乐豆腐的超市店经理 , 或是奥顿行为猥亵的继父(孩子爸爸的可疑人之一) , 或者无害的搭讪 , 像是两人在前往纽约的巴士上遇见的20多岁年轻男子( 席尔多·派林饰演) 。

【奥顿】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少女堕胎之旅
本文插图
海报
奥顿和史凯乐对这些似乎习以为常 , 电影里史凯乐更学到 , 在这种处境模式下的生存之道 , 替讲述年轻女孩经历的故事增添层次 。
虽然触及未婚怀孕和堕胎 , 《从不》 主要还是讲述一个青少年遇到难题的成长故事 , 恰巧奥顿遇到的是青少年能惹上最棘手问题之一 。 即使没有相同的经历 , 年轻时遇到大难题 , 内心产生不知所措的恐慌 , 是大家都有过的经验 。 希特曼的《从不 , 很少 , 有时 , 总是》用极具政治争议的议题作陪衬 , 着墨在描绘长大过程遇难时心里的情绪转折 , 勾起观众记忆中非常私人且深刻的情绪反应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