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_本文原题: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即将到来的4月17日是世界铁哥们儿日 , 在中国西南也有成都和重庆这两座铁哥们儿一样的城市 , 不过 , 是会打架的那种哥们儿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1997年 , 历经三次分合后 , 重庆成为直辖市 , 这场“成渝之争”就此拉开序幕 。
成都和重庆之间距离只有300多公里 , 可他们一个平原一个山地 , 一个悠闲一个火爆 , 一个喜麻一个喜辣 , 讲的同一种方言却完全两种性格 。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这一块盆地怎么养出了如此迥异的两地人?
因为这方水土在进化的过程中出了一点“小岔子” 。
01. “巴”与“蜀”
几亿年前 , 四川盆地还是一片海洋 。
1.9亿年前的三叠纪 , “印支运动”使四川盆地的边缘逐渐拱起成山 , 陆地被抬高 , 海水消退 , 成为群山环绕的湖泊—巴蜀湖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 又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 , 让盆地四周山地持续拱起 , 在盆地的深处留下了华蓥山、龙泉山两处大断层 , 并把盆地分为了东西中三部分:
龙泉山以西的盆地西部地势沉陷 , 后世发展成为 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 。
华蓥山和龙泉山之间为川中丘陵 。
华蓥山以东则是川东平行岭谷 , 这个区域呈平行状分布着30多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 是世界上特征最显著的褶皱山地 , 而 重庆就在山脉间孕育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先秦时期 , 蜀国和巴国在川西平原和川东平行岭谷建立 , 巴就是重庆 , 蜀地则是成都 。 地理格局的分割造成了成都和重庆同在一块盆地里 , 但各自形成的风土人情却大相径庭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蜀国“天府之国”的资本 , 与地壳运动有着很大关系 。
300万年前的第四纪 , 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碰撞突然加速 , 盆地周围山脉再次上升 , 盆地再次相对下陷 , 西高东低的地势让盆地内的水系不断向东寻找着出水口 , 最终长江的滔滔巨浪切穿了巫山 , 释放了盆地内的湖水 , 滚滚向东流 , 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而长江上游的支流岷江、沱江流经地势低洼的盆地西部时 , 将从山地携带着的大量沉积物堆积在西部的凹陷区 , 最终形成了成都平原 , 平原上覆盖着厚厚一层的河流冲积物 , 孕育了天府之国的肥沃土壤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蜀国人民依靠着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早早发展起了农业经济 , 生活得安居乐业 , 而巴国除了沿江河谷地区之外 , 广大的山地丘陵地区农业发展极为落后 。
巴人看蜀人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但上帝关了一扇门就会开一扇窗 , 地壳运动给巴国带来了褶皱不平的山地 , 也带来了“盐” 。
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巴蜀湖在这里沉积了丰富的岩盐和盐卤 , 四川盆地因此成为盐赋重地 , 而这些资源大多都集中在当时巴国的领地内 。
巴人是最早掌握制盐技术的民族之一 , 他们利用富含钠盐的山泉 , 熬制出大量的食盐 , 制盐业也成为了巴人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 盐被称为“盐巴” , 就是巴国盐文化的产物 。分页标题
巴人制盐工具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手握盐这种“硬通货” , 巴国人不用耕种就能用盐向周边国家换来所有生活必需品 , 甚至还有珍珠、皮革等等奢侈品 。
史料中记载的“巴与蜀仇”、“巴、蜀世争”就从这时开始 , 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巴人天性骁勇尚武 , 和安稳种地的“邻居”蜀国之间频频有摩擦 , 成都和重庆从他们还不叫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开始不对付了 。
而平原与山地对成渝的影响 , 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
二、安逸巴适 vs 火爆江湖气
虽然历史上成都地处西南边陲 , 经济文化依然发展蓬勃 。
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气候适宜、降水丰沛 , 自古工农渔牧商发达 , 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 , 产出的“蜀绣”成为全国三大名绣 , 更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 , 蜀地人民不用为了温饱奔波 , 所以他们懂得生活 , 热爱享乐 。
成都的生活实在太安逸了 , 逐渐成了“少不入川 , 老不出蜀”的惬意悠闲之都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和自古以来就“没怎么吃过苦”的成都不同 , 重庆的自然条件不如成都 , 为了谋生就要更加努力 。
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码头城市 , 重庆航运繁华的同时也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 , 而历史事实证明 , 有码头文化的城市 , 都会塑造出火爆的性格 , 比如武汉 , 比如重庆 , 武汉的码头文化孕育了青帮洪门 , 那在重庆码头上出现的就是“袍哥”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褚冬竹说:“江湖气是重庆的城市精髓 。 ”
清末时期 , 天地会的分支传入四川(当时重庆属于四川)被称为“袍哥” ,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 , 袍哥“讲义气” , 于是越来越多百姓加入寻求保护 , 势力逐渐壮大 , 到抗战前夕 , 只有47万人口的重庆就有6、7万袍哥 。
袍哥的地盘不只是码头 , 而是所到之处都是码头 , 在重庆讨生活的都要来拜拜袍哥的码头 , 而袍哥文化就是重庆江湖气的底色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于是 , 成都和重庆的性格鲜明不同 。
成都人抱怨起来“烦得很”像是姑娘家在撒娇“你~好~烦~哦~~” , 而重庆人上来就是“哈麻——(此处消音)” 。
吵架斗嘴时候 , 成都人放的狠话“你给老子等到起”对方听听就过了 , 而重庆人的“回来撒!你走个锤子!”却感觉留下真的会被打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同样都是说的四川话 , 重庆人却“瞧不起”成都口音 。
成都话里有“梅花音” , 也就是“安”这个音发的很重 , 所以重庆人觉得成都人讲话nia(意思是:嗲) , 而成都人也不甘示弱 , 觉得重庆人讲话“粗鲁”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2017年 , 中国有嘻哈爆红后 , 川渝地区在嘻哈文化中大放异彩 , 当然川渝的rapper还是带着自己城市的鲜明风格 。
成都rapper唱的是“老子明天不上班 , 想咋懒我就咋懒” , 就算嘻哈也得怎么安逸怎么来;而重庆rapper“从小到大看得最多就是灯红酒绿, 勒世界嫩个精彩我日嘛啷个读书”带着纯正江湖气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成渝虽然处处“对着干” , 但是很多方面多是打打嘴仗 , 可要是一说到火锅 , 两地可能就要上手互扯头发了 。分页标题
03. 成都火锅 vs 重庆火锅
在火锅届川系火锅能顶半边天 , 而川系火锅的起源 , 两地就要争个半天 。
重庆人说 , 川系火锅起源是我们江北的码头工人煮牛下水来吃 , 而成都人:你说的码头是我们四川泸州的小米滩吧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地道的重庆老火锅锅底用的是牛油 , 九宫格是重庆火锅独有 , 每个格子烫的东西都有讲究 。
重庆火锅很市井 , 菜品用土碗一装就上菜了 ,毛肚、黄喉、鸭肠是必点的老三篇 , 但不大喜欢蔬菜和粉、胶质(比如土豆)的食材 , 重庆人觉得这些食材会影响锅底的口感 , 所以 , 老重庆的规矩吃火锅顺序一定要 “先荤后素”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成都火锅锅底用的是清油 , 子母鸳鸯锅的选项是成都人最后的妥协 。
成都火锅很精致 , 因为商业化程度高 , 菜品丰富创新多 , 摆盘也讲究 , 重庆火锅不喜欢的食材比如土豆在成都统统能涮 , 而在油碟方面 , 比起重庆简单的香油加蒜泥 , 成都的油碟还可以加蚝油、豆豉、芝麻、香菜、葱花等等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成都人觉得重庆火锅只会放辣没啥菜吃只能烫小葱 , 重庆人觉得成都吃火锅蘸料还放蚝油不够带劲儿 , 而外地人觉得:我吃着感觉都一样啊 。
毕竟在其他城市 , 牛油和清油、鸳鸯锅和九宫格都是在一个菜单上的 。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火锅还没掰扯清楚 , 川菜这边又吵上了 。
首先 , 对于“川菜”这个称呼 , 重庆人就不满意了:我们叫江湖菜 , 谢谢 。
成都有樟茶鸭 , 重庆就有辣子鸡;成都人吃的是担担面 , 重庆人吃的是重庆小面;成都人“夫妻肺片是我的” , 重庆人“毛血旺是我的”……
成都和重庆面红耳赤地争论半天 , 外地人:这不都是川菜嘛 。
成都、重庆难得一致对外:

【成都】重庆为什么总看成都不顺眼?
本文插图
成渝争了十几年 , 在大多数外地人眼里他们还是“长得都差不多啊” 。
可是 , 成渝还是各自特点鲜明 , 安逸包容的成都在各种“中国最xx城市top10”榜单中常驻 , 一首《成都》让无数人心之向往;而烟火气十足的重庆靠着8D魔幻地形、纪念碑谷一般的城市规划 , 成为了知名网红 。
每一个来过成都和重庆的人都会明白他们各自的魅力所在 。
THE END
文:淼
今日知识点
飞碟说-成都与重庆
1、印支运动
在三叠纪期间发生的地壳运动 , 印支运动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结束了四川盆地的海相沉积历史 , 从此四川盆地由海相沉积盆地转换为中生代陆相前陆盆地 。
2、成都平原
长江上游的支流岷江、沱江流经地势低洼的四川盆地西部时 , 将从山地携带着的大量沉积物堆积在西部的凹陷区 , 最终形成了成都平原 。
3、巴国制盐业
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巴蜀湖在巴国沉积了丰富的岩盐和盐卤 , 制盐业成为了巴人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 他们利用富含钠盐的山泉 , 熬制出大量的食盐 , 盐被称为“盐巴” , 就是巴国盐文化的产物 。
4、袍哥文化
清末时期 , 天地会的分支传入重庆被称为“袍哥” , 类似于同时期的青帮洪门 。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 , 越来越多百姓加入“袍哥”组织寻求保护 , 到抗战前夕 , 只有47万人口的重庆就有6、7万袍哥 。
5、成都口音 分页标题
成都话里有“梅花音” , 也就是“安”这个音发得很重 。
6、川菜
樟茶鸭、担担面、夫妻肺片是成都的 , 辣子鸡、重庆小面、毛血旺是重庆的 。
?? ??
?? ?? 说脏话可以止痛?
大米会被抢光吗?
点在看 , 火锅你喜欢鸳鸯还是九宫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