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孔卫兰医疗组——救治重患显水平 注重心理见真情

"孔卫兰医疗组全体医护人员对我们亲人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 细致入微的关怀照顾 , 让我们深受感动" 。在我即将康复出院之际 , 一定要把感谢之情表达出来" 。这是武汉市第一医院一名被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出院时写下的感谢信 。
收到这封诚恳的感谢信 , 孔卫兰医疗组倍感自豪 , 体现了医疗组专业的实力 , 获得了患者充分的信任 , 最终完成了"零死亡"的骄人战绩 。
孔卫兰说 , 读着这封信时与患者相处的情景历历在目 。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到达后第二日就整建制接管两个重症病区 。病区的患者有的由隔离点来到医院 , 有的由方舱医院转入 , 有的亲朋好友也在住院 , 有的甚至已失去身边的亲人 。恐惧 , 悲伤 , 焦虑情绪蔓延 , 发热、呼吸困难的痛苦煎熬着他们 。

##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孔卫兰医疗组——救治重患显水平 注重心理见真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于有许多国家医疗队支援 , 他们在期盼我们到来的同时也是心存疑惑的 , 不同医院的患者之间也通过手机互通消息 , 比较医生的治疗方案 , 存在疑问在所难免 。这种情况需要医生在诊疗时更多的考虑患者的心理建设 , 孔卫兰医疗组接管的其中两名患者住在同一病房 , 都是重症患者 。写下感谢信的患者65岁 , 老伴也因为此次疫情隔离了 , 老同学在另外一家定点医院住院 。
孔卫兰说:我第一天去查房时发现患者严重呼吸困难 , 需要吸氧 , 并且住院前出现了服药过敏的症状 , 全身都是药疹 , 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严重胃肠道反应、食欲差、睡眠差等一系列症状 , 导致患者非常焦虑 , 频繁给她的同学打电话咨询另一个医院的医疗情况 。
医疗组了解情况后 , 发挥组内多学科协作的优势 , 充分探讨患者病情 , 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我是ICU医生 , 重症我来攻"孔卫兰说 , 姜立胜和刘露专于感染和呼吸科 , 神经内科有王勋和赵继巍把关 , 王中华是心内科精英 , 这样多学科合作的模式 , 针对她的病情不断调整用药方案 , 使用不易过敏和胃肠道反应小的药物 , 焦虑失眠应用抗焦虑催眠药物 , 稳定控制血压血脂 , 加以心理疏导 , 改善饮食 , 同时医护密切配合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护理……
很快她的呼吸困难症状好转 , 血氧恢复正常 , 我们为她撤掉了吸氧管 , 紧接着药疹也痊愈了 , 自身的病情明显改善 , 同时患者与在另一家医院的同学交流对比后 , 也越来越信任我们的医护团队 , 每次查房都要和我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

##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孔卫兰医疗组——救治重患显水平 注重心理见真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另外一个患者年龄76岁 , 也是重患需要吸氧 。她老伴已因新冠肺炎去世 , 她是一名退休的医生 , 是我们同行 , 疫情开始时还在开诊所 , 并且曾经住院治疗出院不久后再次确诊病情加重"二进宫" , 可想而之 , 对这名患者的治疗将更加复杂 。患者发病已经一个月 , 伴有发热 , 频繁咳嗽等症状 , 仔细询问她的用药史 , 发现用药并不规律 , 擅自停药 , 所以疾病迁延 。孔卫兰医疗组调整了用药方案 , 通过精准治疗 , 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 肺CT也逐渐好转 。但患者依然咳嗽 , 医疗组尤为重视 , 经过充分讨论 , 与患者不断沟通 , 发现她"故技重施" , 没有完全按照要求服药 , 经过医生耐心讲解 , 不断鼓励 , 患者终于按照要求规律服药 , 很快咳嗽明显好转 , 血氧也恢复正常 。医生再去查房时 , 患者甚至主动汇报每天服用什么药 , 吃了多少剂量等等 , 积极配合医疗组的治疗 , 充分信任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
两个患者肺炎好转时 , 医疗组又指导她们进行肺部康复锻炼 , 促进她们肺功能恢复 。由于疾病和群体因素 , 新冠肺炎的治疗有其特殊性 , 孔卫兰介绍 , 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是根本 , 但同时要注重心理疗伤 , 为此 , 医疗组全体医生每个人每个班次都主动与患者沟通 , 关心他们的生活 , 掌握他们的病情、情绪变化 , 及时对症下药 。护士也从日常无微不至的关心体现了待患如亲的温暖 。就这样 , 两名"复杂"的患者日益康复 , 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和对医护人员发自内心的感激 , 医疗队收获了最大的肯定!分页标题
【##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孔卫兰医疗组——救治重患显水平 注重心理见真情】据最新消息 , 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在圆满完成对武汉市第一医院两个重症病区84名患者的治疗任务后 , 实现了新冠患者"零死亡" , 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可喜战绩 , 接下来 , 医疗队将按照国家部署 , 转战武汉市其它重症定点医院 , 继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陈英翔 赵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