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

“君权神授”说是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 。我国在夏商周三代就已经形成了这一政治理论 。对此 , 《尚书·召诰》中记载:“有夏服天命 。”这句话的意思是:夏朝的存在受命于天 , 夏朝君主受天神的命令统治人民 。这是我国关于“君权神授”说最早的史书记载 。君主们利用此政治理论将自己推向神圣的统治地位 , 维护皇权和巩固统治 。由此我国古代的君主都自命为天子 。当时 , 在太平盛世 , “君权神授”说是君主巩固统治的工具 。在乱世 , “君权神授”说则是各路夺权者获得“正统”皇权身份的有效工具 。盛行于秦汉时期的“谶纬”学说 , 就是“君权神授”说的直接体现 。天下大乱 , 王朝更迭 , 各路夺权者都利用它来获取“正统”皇权身份 。

##得陇望蜀: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谶纬学说
昔日汉高祖刘邦和群臣一起立下必是刘氏为王的“白马盟约” 。这就向天下确定了“刘氏为王”的“正统”性 。如果以后有异性者篡位为王 , 那他就是得位不正 , 不具备为天下承认的“正统”性 。除非他有一个非常“正统”性的理由 。还有什么理由能比“君权神授”更有说服力呢?因此 , “谶纬”学说成为体现“君权神授” , 获得皇权正统性的直接工具 。例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 , “朱书鱼腹陈胜王” 。而所谓“谶纬”学说 , 就是“谶”和“纬”的合称 。据相关史书记载:“谶”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 。“纬”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 。之后 , “谶”和“纬”组合成“谶纬之学” 。

##得陇望蜀: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秀画像
其中“谶”是秦汉时期巫师、方士自编的占卜预测上天启示、王朝兴衰和祸福吉凶的隐语 。具体表现形式有:谶言、图谶等等 。例如:朱书鱼腹的“陈胜王”就是一句谶言 。“纬”是“纬书” , 其融合了先秦河洛神话、阴阳五行和大儒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以“谶纬”学说为工具获得皇权身份的正统性 , 在西汉末期极为盛行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东汉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利用“谶纬”学说互争皇权正统性的历史事迹 。

##得陇望蜀: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成家皇帝公孙述画像一、光武帝刘秀以图谶为工具起兵称帝
公元9年 , 西汉外戚权臣王莽以各种谶纬符命 , 例如:“赤帝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 , 通过禅让称帝 , 建立“新朝” 。句中的“赤帝”是指汉室皇帝 。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就是赤帝之子 。句中的“赤帝”自然是刘邦后裔了 。王莽立国15年亡国被杀后 , “后起之秀”刘秀也如王莽一般利用谶纬之说起兵称帝 。刘秀本就是高祖刘邦后裔 , 他这样做则能更提高自己称帝的“正统性” , 毕竟“君权神授”嘛!公元22年 , 刘秀和同母异父兄刘縯共同起兵于南阳郡(今河南南阳) 。他们之所以会起兵 , 一个是因为天下大乱 , 汉室衰微 。另一个是因为“谶纬之学”的助力 。《后汉书·光武帝纪》对此记载:“莽末 , 天下连岁灾煌 , 寇盗锋起 。地皇三年 , 南阳荒饥 , 诸家宾客多为小盗 。光武避吏新野 , 因卖谷于宛 。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 , 刘氏复起 , 李氏为辅 。光武初不敢当 , 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 , 必举大事 , 且王莽败亡已兆 , 天下方乱 , 遂于定谋 , 于是乃市兵弩 。十月 , 与李通从弟秩等起于宛 , 时年二十八 。”由此我们可知 , “谶纬之学”对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

##得陇望蜀: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秀画像
同母弟刘縯被更始帝刘玄杀死后 , 刘秀抑制悲伤 , 忍辱负重 , 韬光养晦 , 在河北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公元25年6月 , 时已“跨州据土 , 带甲百万”的刘秀 , 在麾下众位将领的拥戴下 , 于河北邢台称帝 , 建立东汉王朝 。《后汉书》记载:在众位将领劝说刘秀称帝时 , 刘秀直接以“寇贼未平 , 四面受敌 , 何遽欲正号位乎?”为由拒绝 。直到在昔日长安同窗彊华献上谶纬符命《赤伏符》后 , 才设坛祭祀称帝 。对此 , 《后汉书》中这样记载:“长安时同舍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 , 刘秀发兵捕不道 , 四夷云集龙斗野 , 四七之际火为主 。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 , 人应为大 , 万里合信 , 不议同情 , 周之白鱼 , 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 , 海内淆乱 , 符瑞之应 , 昭然著闻 , 宜答天神 , 以塞群望 。”有了受命于天的说辞 , 刘秀自然就“秉承天命” , 登基称帝了 。之后 , 刘秀各地征战 , 用十二年时间平定关东、陇西、攻占川蜀 , 统一天下 , 让黎民百姓再度回归太平生活 。

##得陇望蜀: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秀艺术剧照二、成家皇帝公孙述以图谶为工具 , 定正统称帝
王莽篡汉建新后 , 任命中散大夫公孙述到临邛出任导江卒正 , 主管临邛(今四川邛崃) 。在此我们延伸一下 , “导江卒正”就是蜀郡郡守 。王莽建新后 , 下诏蜀郡改称为导江 , 郡守改称为卒正 。公孙述在任职期间颇有政绩 , 深得民心 。时蜀郡百姓心中感激他的贤能 , 称呼临邛城为公孙述城 。新朝灭亡后 , 公孙述顺应时势起兵 , 在征战过程中占领巴郡和广汉郡 。公元25年4月 , 占据蜀、巴和广汉三郡的公孙述 , 在大臣李熊的劝谏下 , 于成都登基称帝 , 定国号为“成家” , 改年号为“龙兴” 。正所谓是无独有偶 , 公孙述和刘秀一样 , 也是因为谶纬之说才下了称帝决心 。《后汉书》对此这样记载道:“述亦好为符命鬼神瑞应之事 , 妄引谶记 。以为孔子作《春秋》 , 为赤制而断十二公 , 明汉至平帝十二代 , 历数尽也 , 一姓不得再受命 。”又引《录运法》曰:“废昌帝 , 立公孙 。”《括地象》曰:“帝轩辕受命 , 公孙氏握 。又自言手文有奇 , 及得龙兴之瑞 。”

##得陇望蜀: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孙述画像
这四句古文的意思是:公孙述为了获得“正统”皇权身份 , 散布刘氏族人称帝的天命已尽 , 如今应秉承天命称帝的人是公孙氏 , 也就是他的谶纬之说 。同时还说自己手掌中出现了“公孙帝”三字 , 有龙兴之瑞 。就这样公孙述利用谶纬之说 , 获得了“正统”皇权身份 。比刘秀早称帝两个月 。

##得陇望蜀: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秀艺术剧照三、刘秀和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
刘秀称帝后 , 自然不能让公孙述继续传播:刘氏家族天命已尽的 , 公孙氏受天命称帝的谶纬之说 。因此他写信劝导公孙述道:“图谶言‘公孙’ , 即宣帝也 。君日月已逝 , 妻子弱小 , 当早为定计 , 可以无忧 , 天下神器 , 不可力争 , 宜留三思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所传播的图谶之说中的“公孙” , 不是你 , 而是汉宣帝刘询 。你年纪也不小了 , 应该为妻儿考虑 , 尽快归顺 。《汉书·宣帝纪》中记载:“昭帝元凤三年 , 上林苑中僵柳复生 , 虫吃树叶形成“公孙病已立”五字 。”后来流落民间的皇孙刘病已果然成为皇帝 。汉宣帝原名刘病已 , 称帝后改名为刘询 。面对刘秀的怀柔劝导 , 公孙述没有答复 , 依旧在成都当他的成家皇帝 。分页标题

##得陇望蜀: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秀艺术剧照
刘秀一看软的不行 , 就来硬的 。谶纬之说固然重要 , 但它只是政治宣传方面的较量 。决定鹿死谁手的还是靠双方的军事实力 。公元34年 , 刘秀平定陇西 。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 , 得陇自然望蜀 。公元36年 , 成家王朝被刘秀灭亡 , 成家皇帝公孙述在交战中重创而死 。刘秀统一天下后 , 并没有摒弃帮助他立国的“谶纬之学” , 而是继续利用“谶纬之学”治理国家 , 巩固皇权和王朝统治 。《后汉书·王梁列传》中记载:“光武即位 , 议选大司空 , 而赤虎符曰 , 王梁主卫作玄武 , 帝以野王卫之所徙 , 玄武水神之名 , 司空土之官也 , 于是擢拜王梁为大司空 , 封武强侯 。”这是刘秀以“谶纬之学”治国封官的史书记载明证 。

##得陇望蜀: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秀艺术剧照
而对于反对自己利用“谶纬之学”治国的大臣 , 刘秀往往都感到不满 , 不再重用他们 。例如:经学家尹敏曾劝谏刘秀:谶纬之书不是圣人所写 , 书中有很多错别字 , 很像市井俗语 , 这样会耽误后人的 。在这之后 , 尹敏就再也没有得到刘秀的重用 。由此我们可知 , “谶纬之学”在刘秀建立东汉后 , 成为了官方认可的一种凭据学论 , 它涉及到国家统治的方方面面 。四、总述
【##得陇望蜀:光武帝刘秀和成家皇帝公孙述互争皇权正统】综上我们可知 , 在科学没有萌芽 , 迷信主义充斥的封建时代 , 各朝统治者们都利用以“君权神授”为首的神话政治理论统治人民 , 奴役人民 。人类走向科学文明社会的过程 , 真的是摸黑探索 , 历经险阻 。由此只有了解我们过去的历史 , 才能更好的发展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