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导语:强大的罗马帝国在盛极一时后走上了不可避免的衰亡之路 , 先是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 西罗马帝国又在蛮族入侵、社会动荡等一系列因素联合夹击下最终灭亡 。 从公元4世纪后半叶开始 , 日耳曼人各部落形成了几个强大的部落联盟 , 哥特人、法兰克人和汪达尔人分别从左、右、中三路向罗马帝国发起进攻 , 在被瓦解的地区上建立了一系列蛮族国家 , 敲响了这个强大帝国的末日钟声 。
最终 , 在公元476年 , 日耳曼人攻陷罗马城 , 宣告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直接导致罗马帝国曾经的农奴制一度消亡 , 社会经济陷入暂时的混乱 。 在新建立的蛮族王国内 , 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 , 国王和地方上的大贵族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 。
但这些蛮族王国制度建设相当落后 , 终究还是被历史所抛弃 , 先后被拜占庭和阿拉伯人消灭 , 其中 , 只有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一直存在 。 那么 , 面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大陆文明的断代 , 这个唯一留存下来的王国 , 又是如何通过改革确立封建制度 , 开启欧洲文明的新阶段?一、墨洛温王朝末期的土地制度
既然西罗马帝国是被日耳曼人攻陷的 , 那么这个来自"蛮荒之地"的野蛮文明必然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影响 。 日耳曼早期社会中存在马尔克公社 , 在政治和军事上采取亲兵制 ,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有义务服从被推举出来的首领 , 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 这种原始的民主思想在新建立的法兰克王国中还能依稀看到影子 。

「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本文插图
古代日耳曼人
(1)开始走上封建化道路
首先 , 我们必须明确这里提到的"封建"并不是指中国古代那种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 , 西方历史上的封建主义在马克·布洛赫的《封建社会》中是这样定义的:概括来说 , 指的是非血缘的、非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支配的社会;社会经济制度实行的是庄园制 , 具体表现为封臣附庸于领主的一种契约关系 。 明白了其权力的分散性 , 我们才不会对西欧的封建化道路产生误解 。
"法兰克"一词是古斯堪的纳维亚语 , 意思是"勇敢" , 主要由萨利克人和里普阿尔人组成 。 墨洛温王朝的建立者是克洛维 , 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 他英勇善战 , 在486年苏瓦松战役后 , 率领法兰克人打败了罗马军队 , 建立了这个新兴的王朝 。 公元493年 , 克洛维与勃艮第公主结婚后皈依了基督教 , 由此 , 基督教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国教 , 教会更是获得了大量土地 , 为其后的改革埋下了伏笔 。

「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本文插图
克洛维指挥法兰克军队
(2)"地主"和农民的存在
公元6世纪 , 法兰克王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 墨洛温王朝在攻占高卢后 , 逐渐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 。 国王将土地赏赐给在战争过程中立功的近臣、将领 , 也因宗教原因拨给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大量土地 , 同时 , 这片土地上原有的罗马地主也保留了下来 , 这些新老"贵族"共同构成了封建地主的成分 。
而那些无权无势的自由农(包括法兰克人和罗马人) , 为了寻求更强大的庇护 , 而向大封建主寻求帮助 , 成为依附于封建主的依附农 。 没有土地的农民有的也成为封建佃户 。 这些有别于之前的土地关系都为接下来的封建土地改革打下了基础 。

「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本文插图
5世纪末的欧洲地图二、授予封臣的"恩地"有不同类型
到了墨洛温王朝末期 , 既然寻求封建主庇护的农民有的有自己的土地 , 有的没有土地 , 那么封建主也需要对其进行不同处理 。
(1)"恩地"类型之一:佃领地 分页标题
此时被赐予封臣的土地被称为"恩地" , 根据其土地来源的不同 , 主要分为两大类:佃领地和恳请地 。 佃领地又包括有偿佃领地和无偿佃领地 , 前者是指那些没有自己土地的农民 , 后者则是授予有自己土地的自由农 。
这些农民和封建主之间要拟定一份契约作为依据 , 契约的有效期则是接受土地者的一生 。 这种契约的约束性还是比较弱的 , 甚至有些受到封建主庇护的农民只需要给封建主做些简单的家务 , 就算是履行了自己的义务 。

「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本文插图
古代的欧洲农民生活图景
(2)恳请地:将教会土地授予封臣
佃领地的土地来自于封建主 , 恳请地则来自于教会占有的土地 , 这两种土地授予形式是并行不悖的 。 教会虽然掌握着宗教权力 , 但毕竟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 , 还是不得不听从于封建领主 。 于是 , 封建主也会把一部分属于教会的私产封授给封臣 。
于是在教会的土地上就出现了两种所有权 , 为了缓和国王和教会的关系 , 教会可以向封臣征收九一税 , 也就是抽取九分之一的土地收入 。 后来又改为什一税 , 也就是征收百分之十的赋税 。 如此一来 , 教会享有土地的所有权 , 而封臣则享有土地的使用权 。
在查理·马特改革之前 , 这两种土地授予的形式是并行不悖的 , 当然也没有什么固定的规矩 。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 , 封臣需要履行的义务没有明确规定 , 有时纯粹依靠封建主的个人需求 。

「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本文插图
克洛维受洗皈依三、查理·马特进行采邑制改革
公元511年克洛维去世后 , 他的后代分崩离析 , 王室成员也没有很好的管理才能 , 王国出现懒政现象 。 查理·马特原本只是一名宫相 , 相当于王室的财政总管 , 却趁着这一机会掌握了实权 , 对法兰克王国进行焕然一新的改革 。
(1)建立领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
此时的法兰克王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局 , 外有阿拉伯人的入侵 , 王国内政混乱 , 急需要通过募兵制招揽军队 。 但是上面介绍的"恩地制"只能为封建主提供简单的劳役 , 而不能提供军事服务 , 如何将土地的分封(注意这里的"分封"不要带入中国的分封制)与满足军事需要结合起来 , 成为查理·马特急需解决的问题 。
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 采邑 , 指的是封臣必须承担相应义务的封地 , 大小一般为18公顷 , 这块土地不能世袭传承 , 在封臣死后 , 封君会将其收回 。 封建主将土地(此时社会财富的主要形式)以采邑的形式分封给参战的将士 , 条件是封臣必须为中央政府服军役 。 如此一来 , 就将土地的授予与军役联系在一起 , 也是恩地制与委身制的结合 , 良好的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 。

「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本文插图
法兰克王国军队
封土封民 , 如此一来 , 便建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 , 开启了封建主义的大门 。
(2)潜藏着割据与分权的危险
此时土地的授予者有国王和大领主 , 不仅需要履行军役 , 有时也需要听从封君的要求在公共法庭中审理案件 。 这种双向的契约关系是有等级划分的 , 有研究表明 , 如果能成为国王的封臣 , 会比成为伯爵或者公爵的封臣社会等级高 。
相应地 , 封君不仅要对封臣授予土地 , 也要保护其安全 。 只有当封君危害封臣财产 , 或者封君强奸封臣妻女时 , 这种契约关系才会中止 。 否则契约一旦生效 , 只有一方去世方可解除 。
而封臣作为自由人 , 有自由选择封君的权利 , 就是说 , 封臣可以选择为国王效忠 , 也可以选择为地方领主服务 。 到了8世纪时 , 封臣大量增加 , 形成了一个封臣群体 , 改变了8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结构 。 而一些本身拥有大量土地的人成为了国王的封臣 , 更是充实了封臣群体 。 于是 , 封臣从之前依附于领主的低等级身份者逐渐被社会正视 , 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形成 。分页标题

「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本文插图
新的社会结构正在逐渐形成
封臣群体经过查理大帝的改革更是壮大 , 到了后期土地出现了可继承的趋势 , 封君的权力反而不断弱化 , 一个封臣更是可以同时成为多个封君的封臣 。 这种多重分封关系极大的强化了封臣权力 , 消解了国王的集权 。 土地的继承现象导致土地领主坐大 , 架空了国王权力 , 最终导致加洛林王朝的分裂 。 四、查理大帝以法律形式确立采邑制
768年 , 年仅26岁的查尔斯成为法兰克国王 , 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 我们接下来主要说的是初期他如何继承并发扬查理·马特的改革措施 。
(1)法律形式固定封君封臣关系
查理大帝把各个官位随恩地一起分出去 , 被分封的土地叫做"荣誉地" 。 这就在查理·马特将恩地与军役结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 将国家职位与采邑制相结合 , 更深化了采邑制度 。

「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本文插图
"欧洲之父"查理大帝
不仅如此 , 查理大帝更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了进行分封土地时相应的礼仪制度:委身礼、效忠礼、宣誓礼等等 。 比如委身礼 , 封臣双手合十后 , 将自己的手交到封君手中 , 象征着对封君的附庸 。 授土时 , 封君把一个刻有人头像的权杖交给封臣 , 象征着土地管理权的转移 。 凡此种种 , 都是通过法律确定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
(2)设计初衷为了集权 , 结果却适得其反
查理·马特和查理大帝的改革初衷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法兰克王国的土地 , 也为了创造更稳定的军队来源 , 以此巩固国王的权力集中 。

「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本文插图
西欧效忠礼
但实际上 , 这种对权力的重新划分使得封臣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 , 也拥有了更多主动性 , 后期虽然明面上禁止土地的世袭 , 但实际上封臣已经拥有了大量土地 , 他们的财富也能延续到下一代 。 如此一来 , 封臣权力越来越大 , 各领地内形成了领地国家 , 直接导致了查理大帝去世后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 。
结束语: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 蛮族入侵 , 建立了众多蛮族国家 , 在制度建设上可以说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 如何吸取罗马帝国灭亡的经验 , 同时汲取自身原有的土地制度 , 是法兰克王国国王面临的难题 。
【「远山朽林」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开启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在这种背景下 , 查理·马特根据已有的恩地制度 , 将土地的授予和军役结合起来 , 既保障了农民发展生产的安全需要 , 也为王国抵御外族入侵提供大量的兵源 。 从长远角度来看 , 他的改革更是打开了西欧封建主义的大门 , 虽说封建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 此时的附庸关系还十分松散 , 但这无疑已经昭示了封建主义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