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股小乖兽▲乖兽说报:2019药明康德年报

这篇内容本计划在药明康德2019年报一出来时就发的 , 但由于各种原因不知不觉就拖到了现在 。 不过也不要紧 , 各位反正早就知道了年报的内容 , 我只是从我的角度来进行一些自己的理解和阐述 , 倒不用过于在意介意时效性 。 现在 , 我们一起来看年报内容吧~
药明康德是我CRO系列文章讨论的第一个标的 , 因为它是这个行业毫无疑问的龙头老大 。 很多人认为 , 现在的医药外包行业是典型的“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指的就是药明康德 , 因为它是唯一一家产业链全覆盖的CRO公司 , 而其他的泰格医药、昭衍新药、药石科技等等只在一个专业领域精耕细作 , 虽然单项占优 , 但始终只能各领风骚 , 呈现“多强”的局面 。

牛股小乖兽▲乖兽说报:2019药明康德年报
文章图片
药明康德的业务板块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中国区实验室服务、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临床研究及COMO/CMO服务 。 这四个部分涵盖了药物发现、临床前研发、临床开发和生产等原研药由概念产生至商业化阶段所需经历的全部产业链环节 , 可以称得上是CRO行业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
【牛股小乖兽▲乖兽说报:2019药明康德年报】根据年报数据 , 药明康德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647,321.42万元 , 同比增长26.59%;CDMO/CMO服务实现收入375,205.45万元 , 同比增长39.02%;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156,292.84万元 , 同比增长29.79%;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实现收入106,279.04万元 , 同比增长81.79% 。

牛股小乖兽▲乖兽说报:2019药明康德年报
文章图片
药明康德的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收入占比整个营收的50% , 而中国区实验室主要从事临床前小分子的药物发现及其他环节的服务 , 所以临床前研究的市场对其来说仍较为主要 。 另一方面来看 , 虽然该营收增速处在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水平以下 , 但考虑到其基数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 , 这样的市场增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 由于临床前研究处于原研药研发的前期 , 这也从侧面也反映出2019年原研药研发投入较热 , CRO未来行情可期 。
从增速上来看 , 这里面最显眼的就是CDMO/CMO服务和临床研究两个板块了 。 CDMO/CMO服务增长了39% , 而临床研究增长了81.79%(剔除并购因素同比增长61.37%) 。 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拎出来思考一下 。
在我看来 , 临床研究和CDMO/CMO服务的快速增长是药明康德坚持“长尾效应”的果实 。 “长尾效应”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 , 就是将“量大客户少”的销售模式改为“量小客户多”的销售模式 。 对CRO企业来说 , 简而言之就是减少客户集中度 , 将注意力由大型原研药企转至小型制药企业身上 。 这对药明康德来说有两个好处:一是小型制药公司一般都没钱没资本 , 更不要提建一套完善的实验室和生产设施了 , 必须将服务外包给CRO公司 。 而据预测 , 它们现已占据整个制药公司总数的近80% , 这是CRO企业巨大的潜在市场;二是小型制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 , 它们往往会开发出最前沿的原研药技术 。 而CRO可以与他们一起合作开发 , 共享成果 。 比如药明的中国区实验室就与客户合作开发学术论文 , 并且申请了很多药物分子专利 。
在坚持一段时间“长尾效应”的战略模式后 , 药明就会在前期积累大量的临床前阶段的客户和项目 。 而随着研发的推进 , 这些项目中将必然存在一定概率进入到临床研究和商业化阶段 。 这时候药明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 由于前期的服务和信任 , 客户和项目大部分还会继续使用药明的服务 , 药明便可以推出自己的临床服务为其做临床试验 , 也可以推出CDMO服务为其生产中间体或者原料药 。 由于前期小客户的基数大 , 后期获得推进的管线的绝对量是相当可观的 。 根据年报数据 , 2019年药明手里处于临床前、临床和商业化各个阶段的项目分子数近1,000个 , 其中临床III期阶段40个分子、已获批上市的品种21个分子 。 这些大部分都是药明CDMO和临床研究业务板块的稳定客户 。
所以 , “长尾效应”让药明康德成功地实现了“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服务”的经营策略 , 将临床前研究积累的客户沿着时间线推到自己的下游业务板块 , 带动了新板块业务收入的提升 。 按照2019年年报所反映的趋势 , 之后药明康德在临床研究和CDMO业务板块的营收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快速增加 。
讲完了营收 , 我们再来看毛利率 。 2019年药明各业务板块毛利率如下:中国区实验室服务42.93%;CDMO/CMO服务39.94%;美国区实验室服务30.38%;临床研究24.32% , 主营业务毛利38.99% , 综合毛利38.95% 。

牛股小乖兽▲乖兽说报:2019药明康德年报
文章图片
分业务板块来看 ,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所从事的传统临床前研究、CDMO/CMO的传统合同生产服务毛利率与2018年基本持平 , 而美国区实验室服务所从事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毛利率显著提升、临床研究的毛利率显著下降 。 关于美国区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毛利率的显著变化 , 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分页标题
1.CDMO合同生产和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不同 , 前者以固定资产为主 , 而后者是以人力为主 。 既然是以固定资产为主 , 那么产能的利用率就是决定毛利率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 。 中国的CDMO基地因为还在等监管部门批准 , 其产能利用率较低 , 所以毛利率比去年略微降低 。 而美国针对细胞和精准医疗的CDMO生产线2019年产能利用率有了较大提升 , 平摊在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较小 , 所以毛利率提升较快 。
2.临床研究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 , 决定其毛利率高低的因素有两点:试验方案的设计和研究团队的管理 。 一个考验人力的智力水平 , 一个考验人力的管理能力 , 行业内做得最好的就是泰格医药 。 这两种能力药明除了直接挖人外 , 短期内也没有别的办法来解决 。 所以其业务毛利率本身就要低于泰格医药 。 另一方面 , 根据药明自己的解释 , 2019年其对临床研究业务进行了拓展和增加 , 人力成本投资大 。 而且在实际临床业务的操作中 , 其为客户代垫费用较高 , 也全部计入了成本 , 更加拉低了毛利率的水平 。
另外 , 在临床业务中 , 我还注意到了药明的SMO团队有了比较长足的发展 , 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信号 。 所谓SMO团队 , 就是助手团队 。 在医院里 , 医生是治病的 , 而护士就是帮助医生解决治病之外的其他问题 , 让医生专心治病 。 在临床试验中 , 研究员是研究的 , 而SMO团队派遣的临床协调员就是帮助研究员处理研究以外的其他问题(比如和医院、监管部门、志愿者等等交涉、办手续) , 让研究员专心研究 。 所以 , 这样的团队是少不了的 , 泰格医药在这方面也很强 。 从工作职责来看 , SMO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渠道的“面”和“质” 。 团队的活动能力如何?能搞定多少医院?能搞定多少监管?能搞定多少志愿者?这些就是评判高下的因素 。 而药明在2019年已经将其SMO团队布局在全国超过135个城市的900余家医院 , 这会极大增加其在临床研究市场未来的竞争力 。
再从主营业务毛利率和综合毛利率来看 , 药明康德是比去年要低的 。 在年报中 , 药明将其解释为股权激励的结果 。 这其实与我之前的担心不谋而合 。 在我看来 , CRO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 , 但其中大部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建立在人力的基础之上(CDMO除外) 。 那么一旦留不住人才 , 无论是临床前还是临床的龙头都将失去自己的竞争力 。 这就会导致一个结果——企业的人力成本会不断爬升 , 持续拖累拉低净利润的增速 , 限制行业的高增长 。 年报中股权激励拖累毛利率的事实就预示了这一点 。
不过 , 受到这份年报的启发 , 我认为药明康德的“长尾效应”及其由此延伸的“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服务”的战略将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应对之策 。 从本质上来讲 , CRO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其公共性 , 通过建设一套可以重复使用的资源(人力、分子库、实验室、生产设备等)来降低医疗行业生产的单位成本 , 从而提升全行业原研药的生产效率 。 而这种资源的相互融合和协调将会提升减少不必要的劳动成本 , 进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 所以CRO资源在集中后会在企业和客户之间产生一种“粘性” , 让单种资源离不开企业、单个客户也离不开企业 , 从而形成一种规模效应 。 我想 , 这就是全产业链发展之于CRO行业的意义所在 。
写到这里有点饿了 , 封面来张照烧鸡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