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驷读历史」“鱼上竹竿”与“安车蒲轮”及其它


“鱼上竹竿?”与“安车蒲轮” , 两码事咋放在了一块儿!感觉是“关公战秦琼”式的搞笑 。 “鱼上竹竿?”是指人不适合做某件事 , 逼他去做不现实 , 也用来形容在官场上难以升迁 。 “安车蒲轮”是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 , 并用蒲叶包着车轮 , 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 。 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 二者相通的都是官场上的事 , 落差是西汉的“安车蒲轮”PK唐朝的“鱼上竹竿?” , 强行拉一块儿安的是什么心!

「蔡驷读历史」“鱼上竹竿”与“安车蒲轮”及其它
本文插图
“鱼上竹竿?”说的是:宋代 , 有个文人名叫梅尧臣 , 字圣俞 , 世称他宛陵先生 。 梅圣俞博学多才 , 在写诗作词方面很有造诣 。 但是成名几十年了 , 他却连一个官职都没谋到 , 一直在乡下务农 。 时来运转的是到了晚年 , 天上掉馅饼了 , 一直以来与官场无缘的梅圣俞终于得到了朝廷的聘请 , 让他参加编写《唐书》这个大工程 。
接到诏书的梅圣俞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 , 手捋胡须 , 百感交集 , 说不出是喜是悲 。 妻子对此也是冷漠对待 , 没对他抱任何希望 。 梅圣俞的颜面挂不住了 , 就自嘲地说:“现在才让我做这种事 , 和朝廷的一帮文人编写这本书 , 感觉就像猴子被装进布袋子里一样 。 ”

「蔡驷读历史」“鱼上竹竿”与“安车蒲轮”及其它
本文插图
十分了解梅圣俞的妻子笑了 , 对他说:“确实如此 , 像你这样的人 , 不是当官的料 , 像你这样的人要想在官场里混 , 就跟让鱼爬上竹竿一样 , 太难为你了 。 ”梅圣俞听了妻子的这番话 , 却一下子把他的心结解开了 , 他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
话虽如此 , 梅圣俞还是认认真真地领命前往 。 在编写《唐书》时 , 反而更加珍惜这件利在春秋的大事 , 他倾尽了自己的心血 。 当《唐书》大告?成功 , 刚呈给皇帝 , 还没等册封嘉奖时 , 梅圣俞却感染风寒去世了 。 朝廷内外听说这个消息 , 无不深表惋惜 。

「蔡驷读历史」“鱼上竹竿”与“安车蒲轮”及其它
本文插图
“安车蒲轮”是汉时流行的一种特殊礼遇 , 那会儿受到朝廷征召时 , 对有名望的贤士 , 多用安车 , 用蒲草裹车轮 , 减少震动 , 以示礼敬 。 安车 , 一匹马拉的可以坐乘的车 。 典源出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申公和枚乘 。 《汉书 ·武帝纪》:“议立明堂 。 遣使者安车蒲轮 , 束帛加璧 , 征鲁申公 。 ”《汉书·枚乘传》:“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 , 及即位 , 乘年老 , 乃以安车蒲轮征乘 。 ”
申公 , 即申培(约前219-前135) , 亦称申培公 。 今曲阜人 , 西汉今文《诗学》中“鲁诗学”之开创者 。 申公曾任楚国中大夫等职 。 汉武帝即位不久 , 赵绾向武帝推荐年已80岁的老师申公 。 武帝派人前往鲁国迎接申公 。 到长安后 , 武帝询问治乱的关键 , 申公说;“治理国家 , 不在多说话 , 而在多做事 。 ”于是任命申公为太中大夫 , 参与研究有关兴建明堂 , 厘定天子出巡规章 , 改变历法及服装颜色等事 。 后弟子赵绾等因事案发而自杀 。 申公被免官遣送回鲁国 。 几年后 , 卒于家 。

「蔡驷读历史」“鱼上竹竿”与“安车蒲轮”及其它
本文插图
枚乘(约前210年-前138年?) , 字叔 , 淮阴人 , 西汉时期辞赋家 , 与邹阳并称“邹枚” , 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 , 与贾谊并称“枚贾” 。 枚乘所作的《七发》既奠定了典型汉大赋的基础 , 又是“七体”的开首之作 , 在辞赋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枚乘早年担任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 , 因在七国之乱前后曾两次劝谏吴王刘濞而显名于世 , 后离开吴王刘濞而成为梁王刘武的门客 , 于汉景帝时被任为弘农郡都尉 。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 , 被以安车蒲轮征召 , 可惜的是于入京途中逝世 , 享年约七十三岁 。分页标题
【「蔡驷读历史」“鱼上竹竿”与“安车蒲轮”及其它】
「蔡驷读历史」“鱼上竹竿”与“安车蒲轮”及其它
本文插图
主人公都出场了 , 有什么感觉呢!共同点都是大文人、老家伙 , 还坚持出来作贡献;不同点是申公和枚乘当过官 , 梅圣俞在“鱼上竹竿”前一直是布衣 。 不相干的两组人物硬是放到一块儿 , 笔者的感想有两点:一是积极的一面 , 不要为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抛弃理想 , 只要找到能发挥个人专长的位置 , 就放开手脚去干 。 二是消极的一面 , 人要自知之明? , 照照镜子 , 一大把的年纪该退就退下来 , 让年轻人干 。 常人不是姜子牙80岁左右方才出山 , 人家是神 。 对否!请批评 。 (文/蔡驷 图/网络) (文/图如有侵权 , 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