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网」水滴筹轻松筹“互撕”,公益缘何成了“带血”的生意


_本文原题:水滴筹轻松筹“互撕” , 公益缘何成了“带血”的生意
2410字6分钟
一则轻松筹、水滴筹员工医院发生肢体冲突的视频将两家公司推上信任危机的风口浪尖 , 也再次将网络众筹平台的线下管理问题暴露出来 。 4月16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获悉 , 水滴筹殴打他人者被公安予以行政拘留14日 , 同时即日起停职反省 , 扣罚当月全部工资 。 当前 , 网络众筹平台乱象频繁发生 , 也让市场不禁疑问 , 缘何线下运营漏洞难补?做公益还是“抢生意”?公益和商业的这杆秤要怎么平衡?

「北京商报网」水滴筹轻松筹“互撕”,公益缘何成了“带血”的生意
本文插图
01
最新进展:水滴筹斗殴者停职并被处行拘
就医院斗殴事件的最新进展 , 水滴筹方面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4月13日 , 水滴筹员工赵某同某公司员工刘某因口角争执发生肢体冲突 , 目前赵某已经收到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 。 公安机关对其采取了行政拘留14日 , 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 。
水滴筹方面表示 , 公司因赵某严重违反公司相关规定 , 即日起停职反省 , 并予以重大违规处分 , 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并扣罚当月全部工资;追究赵某直属领导张某的管理职责 , 给予全公司通报批评并扣罚工资 。
水滴筹称 , 公司再次就员工斗殴事件诚挚道歉 。 目前水滴筹当地负责人正在积极与刘某沟通 , 希望给予当面慰问并致歉 。 并将切实加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 , 提高员工法制意识的教育培训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目前 , 水滴筹、轻松筹均就此事发表声明 , 但声明中也公开“互撕” , 将双方由来已久的矛盾再度揭露 。
水滴筹在4月15日的声明中指出 , 近期 , 轻松筹团队内部以水滴筹为假想敌 , 公开张贴“干死水滴筹”的攻击性标语 , 并且明确针对水滴筹开展了一系列不规范的挑衅、骚扰和破坏小动作 , 致使线下连续发生数起双方纠纷和冲突事件 。
随后 , 轻松筹发布声明指出 , 水滴筹扫楼被举报 , 怀疑是轻松筹所为 , 故大打出手 , 蓄意报复 。 轻松筹表示未对友商进行任何投诉 。 同时还指出水滴筹多次对轻松筹员工恐吓、挑衅、主动激起冲突 。 对于水滴筹的声明 , 轻松筹方面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水滴筹是在为自己的暴力事件做开脱 , 属于混淆视听 , 公司员工已多次忍让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水滴筹的运营主体为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 , 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 , 法定代表人为创始人沈鹏 , 沈鹏亦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 , 持股比例99% 。
轻松筹的运营主体则为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 ,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 法定代表人为轻松筹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于亮 , 轻松筹的最大股东为创始人杨胤 , 持股比例48.71% , 于亮为第二大股东 , 持股比例41.29% 。
02
狂奔“引流”后遗症显现
实际上 , 近年来 , 轻松筹、水滴筹等网络众筹平台作为一种互联网生态下公益创新模式 , 为众多困难家庭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筹款渠道 。 但频频发生的线下运营漏洞俨然暴露出这类平台蒙眼狂奔的后遗症 。
2019年末 , 一则员工“扫楼式”筹款的视频让水滴筹登上微博热搜 。 视频显示 , 水滴筹为抢占市场 , 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 , 在各个医院病房进行“扫楼” , 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 而在发起筹款的过程中 , 顾问们只是口头询问 , 没有核实患者病情、经济情况等信息 。 此外 , 还存在随意填写筹款金额 , 以及对后续捐款用途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 。
随后 , 水滴筹称将对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 , 在调查清楚后予以严惩 , 同时自即刻起 , 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 , 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 。分页标题
然而 , 时隔几月 , 医院斗殴事件再度曝出 , 这类平台做公益还是“抢生意”也再受外界质疑 。
轻松筹、水滴筹官网打出0服务费的宣传标语 , 平台以此竖起了“公益”的大旗 , 但在分析人士看来 , 对于商业公司而言 , 0服务费意味着这类平台只能依靠其他盈利途径才能保证公司整体健康持续地运营下去 。 为此 , 水滴筹上线了 “水滴保险商城” , 轻松筹上线了“轻松保” , 这一目的就是进行商业引流变现 。
比如轻松筹官网显示 , 截至2018年9月 , 轻松筹体系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总数已经冲破5.5亿 。 而轻松保是轻松筹旗下的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 , 先后与国内多家专业保险公司达成合作 , 取得了单款保险产品购买转化率高达13% , 单月规模保费突破3亿的成绩 。
沪上一位研究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通过网络众筹、网络互助为轻松筹、水滴筹们营造出了良好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场景 , 而流量也正是这类平台获取盈利的关键一环 。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公益”平台的员工会因“扫楼”而起争执 , 线下员工管理难题又为何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 。
关于两家公司目前盈利情况、接下来是否会对员工绩效管理进行调整 , 如何具体加强员工规范管理等问题 , 轻松筹、水滴筹的方面尚未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作出回应 。
03
商业与公益界限需明晰
在乱象频繁发生之后 , 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网络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 。 一边是做公益的“初心” , 一边是商业公司盈利的需要 , 如何做好公司管理 , 如何防范平台过度商业化、如何保护求助者和志愿者的权益也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
谈及网络众筹、网络互助平台管理难点 ,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君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指出 , 这类平台做了商业的引流也即意味着平台既是公益的 , 又是商业的 , 公益和商业的界限在运营中容易混淆 , 而公益性和商业性没有分清楚的情况下 , 商业的运营会借助公益的名义而进行 , 这也成为平台管理的一大难点 , 亟待解决 。
她指出 , 网络众筹、网络互助平台是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的一种新模式 , 具有强大生命力 , 未来前途远大 。 但在保护这种新生力量的同时也要把公益和利益界定清晰 , 防范过度商业化对公益事业造成损害 。 这需要将求助者和志愿者的利益优先考虑 , 平台在运营中 , 要承担更多的义务来保证信息的透明使各方的利益均衡 。
而眼下 , 在监管尚未完善的背景之下 , 网络众筹平台走上风口浪尖也在“意料之内” 。
【「北京商报网」水滴筹轻松筹“互撕”,公益缘何成了“带血”的生意】陈文君建议 , 行业协会应做好行业自律规范 , 把商业行为和公益行为做界定划分 , 政府也应该适当介入 , 监管平台运营 , 另外还需要加速立法 , 保证信息透明 , 让求助者和志愿者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