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资讯]成都高新自贸区实现逆势“飘红”,内陆园区找准“出海口”


[金台资讯]成都高新自贸区实现逆势“飘红”,内陆园区找准“出海口”
文章图片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受访者供图
近日 ,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 ,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三周年 ,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基本实施、6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 在自贸区的带动下 , 面对受疫情影响出现不同程度波动的市场经营环境 , 整个成都高新区一季度新增内外资企业4780户 , 注册资本(金)394.06亿元 , 同比增长297.87% , 实现了逆势“飘红” 。
作为地处我国西部内陆 , 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核心的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 , 如何利用自贸这块先行先试的金字招牌 , 释放改革红利 , 探寻内陆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出海口”?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就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
“试验田”涌现110余项改革创新案例
去年7月 ,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18—2019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 评估结果显示 , 24个自贸试验(片)区(港)制度创新总体排名中 , 成都片区排名居于前十 。
3年来 ,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自贸这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 已累计形成110余项改革创新案例 , 其中“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等6项成果获全国复制推广 , “中小科技企业双创债”等7项成果获四川省复制推广 。
在众多先行先试的探索中 , “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摆脱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由成都高新区与成都银行携手打造的自贸通 , 自2018年7月上线以来 , 通过政策性引导、市场化运作 ,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实现“融资、降费、服务”的目标 。 其间 , 自贸通先后推出了便捷融资、国际结算费用减免、绿色通道等业务板块 , 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门槛 , 减少企业贷款负担 , 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
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语言翻译服务供应商 , 主要提供海内外工程现场翻译、会展服务与同传、本地化与国际化商务服务与咨询等 。 今年3月12日 , 该公司与成都银行签订自贸通金融服务协议 。 随后 , 成都银行为其匹配了500万元的自贸贷 , 未来该企业办理国际结算业务时 , 还将享受汇出汇款手续费全免的优惠 。 据悉 , “自贸通”已为成都高新区21家中小外贸企业发放“自贸贷”1.37亿元 , 支撑企业进出口结算量突破4000万美元 。 2019年8月 , “自贸通”以其切实服务外向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涉外业务发展的特点 , 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 , 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
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在不沾边、不靠海 , 不具备区位优势的西部内陆 , 如何吸引全球双创资源的流入 , 是内陆自贸区发展建设的一道“门槛” 。 3年来 , “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成都高新自贸区的“解决方案” 。
在成都城南的天府大道中段 , 高192米、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的“中国—欧洲中心”矗立在成都高新自贸区中 。 自2017年5月正式启用以来 , 这座“网红”地标建筑 , 已成为成都乃至四川省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 , “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新旗舰 。 在“中国—欧洲中心”2楼 , 西部首个涉外集成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已运行一年 。 该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集纳了成都高新区各部门100多项涉外审批服务职能 , 采取“线上、线下、自助”三种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 为“涉外企业、跨国机构、外籍人士”3类对象提供“政务服务、中介服务、生活服务”3种服务 。 其中 , 线上服务以“自贸一站通”网站为依托 , 以信息集成方式提供“全生命周期”智能服务 , 并逐步链接大厅内的线下、自助服务体系 。
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目前“自贸一站通”已整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首证通、在线注册等信息及服务功能 , 实现了企业在线注册、在线金融服务、在线政策匹配等线上服务 。
【[金台资讯]成都高新自贸区实现逆势“飘红”,内陆园区找准“出海口”】统计显示 , 成立3年来成都高新自贸区已累计新设企业63477户 , 较成立之初增长了15倍;外商投资企业859户、注册资本金102.94亿元 , 较成立之初分别增长了25倍和3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