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孤史:对比司马光和曾国藩的家训,聊一聊家训与时俱进的发展


在大多数中国家庭中 , 都会有这样一句或是一段宗旨指导性的话 , 来规范着整个家族人员的行为 。 而这种规范性的指导通常被称作是家训 , 不管是几千年前的古代还是如今 , 家训一直都是中国社会大力弘扬的传统文化之一 。 有不少极为出名的古代家训 , 朱子家训、司马光曾国藩的家训都在文学作品之中常常出现 。
在这些经典的家训之中 , 曾国藩和司马光两家人的家训颇具代表性 , 曾国藩是晚清的肱骨之臣 , 是封建社会臣子学者各类优秀品质集中一身的人 。 而司马光则是宋元时代之后家庭伦理教育思想的创始者 , 他所提出的家训思想 , 对后来的社会伦理学说发展造成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
通过对两家家训的内容规范相对比分析 , 我们能够发现古代家训文化发展变化的特点 , 同时也能从中吸取精华特点 。

缥缈孤史:对比司马光和曾国藩的家训,聊一聊家训与时俱进的发展
本文插图
一 , 司马光家训与曾国藩家训
1 , 曾国藩家训比司马光家训更有人情味
司马光和曾国藩虽然都是古代历史中赫赫有名的文人学者 , 但是他们在教育后代时所采取的重点却是不同的 。 在司马光所处的宋元时代 , 程朱理学刚刚兴起 , 此时正是最需要巩固普及的时候 , 为了推广这一学说 , 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控制 , 统治者大力推行礼道思想 , 而作为官僚体制一员的司马光 , 自然也接受了这种思想的熏陶 。
“君令臣共 , 父慈子孝 , 兄爱弟敬 , 夫和妻柔 , 姑慈妇听 , 礼也 。 ”在教育后代的过程中 , 司马光更加注重礼学 , 《温公家范》这本书中就极为系统的呈现了司马光对后辈的要求 , 全书详细浩繁 , 从家庭的角度呈现了当时社会三纲五常等级秩序的社会主流文化思想 。
在后世朱熹编写的家训中 , 就有许多是参考了司马光编写的《司马氏书仪》 。 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 在当时的社会之中 , 礼学已经不单单是约束人的一种社会规范 , 它已经变成了承担整个社会道德教化作用的重要学问 。 这种家规家训虽然看上去颇有现实意义 , 但是其却显示出了一种冷冰冰的不近人情 , 似乎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已经变成了服从和管束 。
而距离司马光时代有百年之久的曾国藩 , 却在前朝流传下来的道德规范上进行了自己的演化发展 。 他并没有用冷酷的规矩严格要求子孙应该做这做那 , 和其他人相比 , 曾家的家训更加注重于以身作则 。 曾国藩的父亲就是一位出了名的大孝子 , 在曾国藩的祖父晚年重病之时 , 他的父亲母亲就不顾自身 , 不管再苦再累 , 坚决不向孩子们露出任何抱怨的神情 。 在父母的孝道熏陶之下 , 年纪轻轻的曾国藩也在心里立下了以后一定要学习父母 , 爱护长辈的信念 。 这种以身作则的家训规范 , 其实更具有感染力 。 “上半年所付黑狸皮褂 , 不知祖父大人合身否?”这是曾国藩写给祖父的家信 , 长大之后的他确实完成了自己年幼时期所立下的信念 , 尽管他常年在外 , 但依旧时常牵挂着家中长辈 。
而曾国藩这样恪尽孝道的行为 , 也对自己的几个兄弟姐妹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 在他的带动之下 , 曾家一片和乐融融 。 后来曾国藩带兵平定叛乱之时 , 他的几个兄弟有的跟着他为国尽忠 , 而有的则在家安心操持家族事务 , 几乎没有败坏门庭的不孝子 。
现如今我们在许多文学作品之中 , 也能看到曾国藩当时对兄弟以及后辈的规劝和教导 , 但是在教育传承之中 , 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祖先前辈的以身作则 。 曾国藩从前朝刻板的规矩教条中开创了一条真正能够激发人内心道德的路 , 他没有刻意的强调当时长幼尊卑的封建礼教 , 而是用亲情去打动感化家中亲人 。 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说 , 我们在封建教条和亲情感化这两者之间选择的必然是后者 。

缥缈孤史:对比司马光和曾国藩的家训,聊一聊家训与时俱进的发展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2 , 曾国藩家训比司马光家训更先进
作为中国古代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之一 , 曾国藩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在中国封建僵化思想下成长起来的人 , 他所处的时代给他打开了一扇窥探外国文化的窗 , 同时也给他提示了当时中国教育的僵化和负面性 。
曾国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能够提取传统文化精华将其与西方先进思想结合发扬的人 , 尽管他依然有着许多的封建局限性 , 但是他已经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社会思潮表示了肯定 , 这就意味着他能够看到西方文化的先进性 , 同时看到自己的不足 。 在这种环境之中 , 他维护了中华传统的美德 , 但是又不强行的要求自己必须要全盘接受 , 他能够以一个理性的态度去评判当时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好坏 。 出生于清朝末期的他 , 亲眼看到了国家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 , 和那些封建的顽固派不同 , 他没有盲目的自我欺骗 , 而是深刻的痛定思痛 。 “独天文算学 , 毫无所知 , 虽恒星五纬亦不认识” , 曾国藩对自己的浅学无知十分羞愧 , 而这份羞愧逼迫着他加大了对自己家族后辈科学文化思想的教育熏陶 , 他曾经这样对自己的儿子说:“《几何原本》可先刷一百部 。 ”这种热切期盼儿子学好几何数学的心态和如今的许多现代家长也颇为相似 。 在父亲的殷殷期盼中 , 曾家的几个孩子个个不负众望 。 曾纪泽成了出使欧洲的一代外交家,在后来的中俄谈判之中,曾纪泽也凭借着自己的博学见识,通过正大光明的据理力争为中国收复了曾经屈服丢弃的土地 。 曾纪鸿则成了一名极为优秀的数学家,日日夜夜勤学苦读 。
从曾家子孙后辈的发展状况来看 , 我们不得不承认,曾国藩流传下来的家风确实是极为具有感染力和正能量的 。 在这一家人的家风家训之中 , 其实封建传统僵化的儒学思想已经存留不多了 , 更大一部分是对科学文化素养的要求 。 这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曾国藩本人的眼界见识分不开关系 。

缥缈孤史:对比司马光和曾国藩的家训,聊一聊家训与时俱进的发展
本文插图
二 , 曾国藩家训更科学更人性的原因
1 , 从历史背景上看
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司马光时期社会上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这种思想是统治者为了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控制推行的 。 宋代时期虽然经济颇为发达 , 但是军事却有些偏向羸弱,宋代的开国皇帝便是以武将的身份坐上了龙椅,为了加强自身权利 , 还弄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 在这之后,宋代的统治者便大力推崇文学,文官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但与此同时,军事领域的官员以及将领却越来越冗杂,军队的战斗力也逐年下降 。 但就是这样,社会上偏安一隅自欺欺人的思想却更是愈演愈烈 。 在宋玄宗时期 , 王安石曾经提过变法改革 , 而司马光却突然站出来表达了激烈反对 。 他们二人都是古代文学史上颇有威名的伟大人物 , 但却在政治建设上面有很大的分歧 。
作为守旧派的司马光主张维护封建礼教 , 在离开中央之后便在家里潜心著书,在他写的资治通鉴里面 , 我们能看到许多其自己对于家庭伦理教育以及等级尊卑的见解与思考 。 司马光对于后辈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这种严格虽然在表面上驯服了他人,却在很大一定程度上磨灭了家庭成员的自主性 , 变得死板落后 。 这种封建家风也不过是在传统社会流行了一段时间 ,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便开始通过各种文学作品或明或暗的发表自己对于此类家风家训的抨击以及思考 。
而在曾国藩所处的清朝末期,中国曾经的闭关锁国 , 天朝上国思想已经成了一纸空文,人们在外国列强的攻击之下,真正意识到了社会的问题 , 意识到了自己的民族危机 , 同时作为清政府领导官员的曾国藩 , 也看到了当时社会思想亟待改革的需求 。 在时代思想的局限性之下 , 这群封建学者能够搞出洋务运动 , 已经很不容易 。 而在这些领袖代表之中 , 曾国藩又是最为开明的一个 , 他并不愿意得罪传统守旧派 , 但是也并没有抛弃创新发展的机会 , 而是极为巧妙的在传统中国文化的基础上 , 加上了西方科学思想 。 从他对后世的教育教学之中 , 我们也能看到 , 他并不希望后辈做一个死板僵化的封建老学究,而是大力鼓舞后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 加强天文数学知识的学习,这在那个传统学究比比皆是的封建时代已经是一次创新跨越式的进步了 。分页标题
在曾国藩所宣扬的思想之中 , 虽然也有礼仪孝道的内容 , 不过他并没有像司马光一样 , 用严格威胁震慑性的话语来将这些行为描述出来,他选择了用自己做参考物,真正的焕发了人们内心的亲情真情,这样的和煦友爱才是长久的 。

缥缈孤史:对比司马光和曾国藩的家训,聊一聊家训与时俱进的发展
本文插图
2 , 从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上看
其实司马光也比较重视以身作则的作用,在子孙教育过程中 , 他搜罗了许多前朝的道德模范例子 , 以此来加强礼学教育对子孙的感化性 。 这些例子如今我们也颇为熟悉 , 比如说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等等等 。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从平民到贵族 , 涉足涵盖面积囊括全社会 。 与此同时,司马光还在自己的教学内容里面夹杂了许多圣贤故事 , 让子孙家人便于理解接受 。 这种方法也是如今我们写议论文最常见的表现方法,这种方法能激起人们的思考 , 从而真正的将道德信念化于平常的生活行为之中,在儒家学说之中这叫做“慎独” 。 由此可见 , 司马光的家训教学方式大多是以道德故事的叙述来激发人们对道德观念的内化思考 。 而曾国藩则更注重于家人的沟通,在外做官者时 , 他便时常与家人以书信往来,更是时常对孩子们耳提面命,这种教育方式虽然没有那么规整严谨 , 但却多了几分关爱关切 。
【缥缈孤史:对比司马光和曾国藩的家训,聊一聊家训与时俱进的发展】

缥缈孤史:对比司马光和曾国藩的家训,聊一聊家训与时俱进的发展
本文插图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司马光和曾国藩家中的家训家风虽然都是如今经典传统文化,但是其组成内核以及表达方式 , 教育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

缥缈孤史:对比司马光和曾国藩的家训,聊一聊家训与时俱进的发展
本文插图
面对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 ,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尽量的将它们充分利用起来,从老祖宗的智慧里面获取对如今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