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找寻真实的旅顺

赵海星
离开时尚、喧嚣的大连 , 跨越星海湾大桥 , 穿过几个逼仄幽暗的隧道 , 风和日暖、海碧山青 , 一座小城出现在眼前 , 这就是旅顺 。
我印象中的旅顺 , 是一块伤心之地——旅顺大屠杀发生于此 , 日俄战争决战于此 , 它们像一帧帧斑驳的胶片 , 记载着中华民族苍凉又悲怆的回忆 。 而当我以游人的身份驻足游览 , 沿灰白厚重的城墙信步而行 , 感受到的却是宁静与祥和 。 不禁疑问 , 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旅顺?
俯瞰旅顺的最佳地点 , 莫过于白玉山顶了 。 沿着崎岖的山路拾级而上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玉山塔 。 白玉山塔原名“表忠塔” , 日俄战争结束后 , 为了炫耀胜利果实 , 给那些因效忠天皇而阵亡的“武士”招魂扬幡 , 日军建起了这座高塔 , 塔的外观如同蜡烛和烛台的组合 。
我转身向观景台走去 , 在山巅极目远眺 , 正面是闻名遐迩的旅顺港 , 东侧是雄伟的黄金山 , 西侧是老虎尾半岛 。 两山对峙 , 如雄狮的两颚紧扼此处 , 中间有一条窄窄的水道与外海相通 。 山下是纵横交错的道路 , 一栋栋异域风情的小楼错落有致 。 背后是百年屈辱 , 眼前有壮丽江山 , 如此沧海桑田 , 令人感慨万分 。
白玉山旁边是旅顺军港公园 , 公园狭长 , 沿海而建 , 不远处即是防浪堤 , 上有锈迹斑斑的铸铁和花岗岩缆索 。 这是北洋重臣李鸿章修建的旅顺军港的一部分 , 和军港一样有着厚重的历史 。
遥想当年 ,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 三千年未有之强敌” , 李鸿章力主建设旅顺港 。 经过十年苦心孤诣 , 旅顺港成为“远东第一军港” , 驻扎于此的北洋舰队 , 也成为拥有定远、镇远等战舰的“亚洲第一舰队” 。 当北洋舰队犁浪于海上 , 布威于四海 , 一幅舳舻千里、铁甲相接、旌旗蔽日的壮观图景 , 军容之盛 , 莫敢撄其锋 。
可到1894年 , 甲午海战在旅顺港守望的黄海海域打响 , 北洋舰队与日军联合舰队正面交锋 , 虽然双方实力相当 , 北洋舰队却一败涂地 。
腥冷的海风 , 将我从历史的沉思中唤醒 。 顿时 , 大海变成了黑色 , 乌云翻滚 , 波涛涌起……也许黄海海战那天北洋舰队官兵们看到的 , 就是这样“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
黄海之败留给我们的 , 除了耻辱 , 还有慷慨赴死的悲歌 。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奋勇作战 , 在舰体多处受损的情况下 , 毅然驾舰决意“撞沉吉野” 。 而后 , 致远舰不幸被敌舰击中倾覆 , 邓世昌壮烈牺牲 , 实现了“但愿死得其所尔”的誓言 。
此时 , 邓世昌的同学萨镇冰正在隔海相望的刘公岛上备战 , 因劳累过度病倒了 。 夫人赶来探视 , 被他严词拒绝:“此地非同寻常 , 此时非同寻常 , 怎能允其登舰?告她当我已死 , 令其速回 。 ”后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萨镇冰悲愤异常 , 决意自杀 , 众人阻拦 , 劝其重建海军 。
那一年 , 萨镇冰三十六岁 。 在他忍辱负重的余生中 , 先后就任清政府的海军提督、北洋政府的海军总长、国民政府的海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他出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 为海军的建设奔走呼号 。 1951年 ,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攻入汉城(今韩国首尔) , 萨镇冰喜极而泣 , 挥毫赋诗:“五十七载犹如梦 , 举国沦亡缘汉城 。 龙游浅水勿自弃 , 终有扬眉吐气天 。 ”
一个世纪过去 , 海风早已吹散战争的硝烟 。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 , 中国血性迸发、精神强健 。
离开旅顺军港公园时 , 华灯初上 , 我无意中看到公园西侧那座高大的“醒狮”铜雕 , 它正昂首阔步 , 嘶声怒吼 。 邓世昌、萨镇冰以及无数为救亡图存挺身而出的英雄 , 铸就了旅顺威武不屈的傲骨 , 写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经挫折而奋起、历经苦难而辉煌的精神族谱 。
“天地英雄气 , 千秋尚凛然”——我想 , 这才是真正的旅顺 。 分页标题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