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地评线】天府网评:让民生服务在网上“通”联

数据“多跑腿”,人们就会“少接触” 。这“一多一少”,正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客观需要 。目前,各地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网上政务平台、健康码平台,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不见面办,“非接触”办理服务深受好评 。各地要互相借鉴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将民生事项整合入网,让为民服务在网上“通”联,用“数字化服务+非接触办理”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赋能 。
 
疫情大考下,大数据成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选择,其本质是借力数字化信息技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美好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着力通过建设数字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审批服务便民化 。各地陆续建设了掌上便民政务服务大平台,如浙江省“浙里办”、福建省“闽政通”、广东省“粤省事”、江西省“赣服通”、陕西省“陕政通”、福州市“e福州”等等 。当疫情来临,这些信息化平台迅速与疫情防控“精准对接”,“不见面”办事比例超过线下办事,且体验良好,效率提升,不仅成为疫情防控的“千里眼”和“瞄准镜”,而且让民生服务“实时在线”,实现了“安全+便利”两相宜 。
 
建立完善及时发现、精准识别、快速处置的常态化防控机制,需要信息化和大数据“硬核支撑”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充分运用大数据理念、技术与思维方法,实现疫情防控精准化、政府服务高效化、民众办事便利化 。河南在政务服务“豫事办”开辟“疫情专区”,上线“疫情动态”“同程查询”“求助通道”“健康申报”“线上购药”等多项功能,提供全面的线上贴心医疗服务;上海“一网通办”上线13个“零跑动”“零材料”提交事项,为市民居家抗疫和办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安徽推广“安康码+政务服务”,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码通办”,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各地要借鉴这些经验做法,全面推行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确保疫情防控和为民服务两不误 。
 
【「民生」【地评线】天府网评:让民生服务在网上“通”联】利用信息化平台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就是深入挖掘大数据的人文价值,找准数据服务群众需求的突破点,不断总结数字化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经验,将其融入城市大脑政务服务、智慧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除了加快落实“健康码”跨区域互通互认,还要思考如何从“跨区”到“跨界”的问题 。比如,推进“健康码”逐步覆盖医疗教育、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社会保障、金融服务等领域,实现从“一码通行”到“一码共享”,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同时,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加速度,助力复工复产复学,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

 办事不再“面对面”,服务却更“心贴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各地要利用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行“非接触”服务,用数据“替人跑腿”,让群众网上办事像“网购”一样省心、安心、暖心 。(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