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特里克兰德」【百本好书送你读】《月亮与六便士》《三体》《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_本文原题:【百本好书送你读】《月亮与六便士》《三体》《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月亮与六便士》
满地都是六便士 他却抬头看月亮
远方的人属于远方

「思特里克兰德」【百本好书送你读】《月亮与六便士》《三体》《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本文插图

「思特里克兰德」【百本好书送你读】《月亮与六便士》《三体》《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本文插图
远方属于远方的人
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毛姆 , 是伟大的英语作家之一 。 他的不朽名著《月亮与六便士》大受中国读者欢迎 , 从1919年小说面世至今已逾百年 , 其影响力长盛不衰 。
小说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 。 不可否认 , 主人公的确有画家高更生平中的很多影子和轮廓 , 但毛姆写的绝对不是人物传记 , 而是一部严肃、纯正的长篇小说 。
小说叙述了年过四十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 , 无视社会舆论 , 突然间抛妻弃子 , 逃离了看似优裕、美满和平静的家庭生活以及伦敦社交圈 , 隐居于巴黎贫民窟 。 他对艺术着魔 , 无畏贫穷、疾病和生死 , 最终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小岛上找到精神的归宿并埋骨于斯 。
小说的时空挪移、人物关系交织和故事情节展开并不复杂 , 但其丰富的社会现实内涵和永恒的精神隐喻却溢出作品本身 , 开创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
《月亮与六便士》题目中的“月亮”暗喻理想 , “六便士”指的是现实 。 其实 , 读者与作者一样 ,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难以抉择 , 小说经久不息的阅读吸引力也正潜藏于此 。
小说融合了天才、个性、艺术、婚姻、家庭、社会、疾病、异域等多重元素 , 具有广阔深邃的生命视角 , 对人性展开了入木三分的解剖 , 蕴含阐释不尽的艺术魅力 。
像很多真实感很强的小说一样 , 《月亮与六便士》以青年作家“我”对思特里克兰德交往的见证和听闻为主 , 采取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
“我”既是旁观者 , 又是亲历者 , 牵引着读者进入主人公不同凡响的人生故事当中 。 通过“我”的叙述 , 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外表冷漠无情而内心却无比坚定的人物质感 , 让读者看到那个时代伦敦和巴黎的社会现状和世俗生活 , 让读者紧跟着故事推进、在文字的时空穿行中看到主人公如何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
“我”的存在 , 见证了思特里克兰德的存在及其真实感;“我”是次要的 , 就像鲁迅笔下咸亨酒店的那个小伙计在讲述孔乙己 , 正是由于“我”的口吻才让读者毫不怀疑地相信思特里克兰德的几次人生蜕变 , 正如笛福小说中的鲁滨逊以第一人称写日记的形式 , 煞有介事地告诉读者主人公的那些冒险奇遇 。
小说终究是时间和空间的文字艺术 。 “我”在小说中对思特里克兰德独特人生轨迹的叙述 , 基本上是按正常的线性时间来拉开的 , 但在牵扯具体故事线索时也会经常使用并置、倒叙和插叙等叙事手段 , 这样就尽可能避免了平铺直叙导致的单调感 , 同时也使人物在时间的来回穿行中显得现场感更强 , 也更加鲜明和立体 。
从整部小说来看 , 时间运行的线索主要有两条并列着 , 主线是思特里克兰德逃避现实追求理想的梦幻进程;副线则是他太太在伦敦的日常生活 。 人物相继出场后 , 思特里克兰德由暗变明 , 他太太则由明变暗 , 明暗互调之际 , 人物的层次和主次感也逐渐明晰起来 。 这两条平行线有另一条线索将其连接 , 也即“我”的行动轨迹、视线、思考和评论构成第三条线索 , “我”这条线时常起到调节和平衡叙事节奏的作用 。
时间是在空间里流动的 。 从文学地理学的意义上来讲 , 小说将时间、人物和情节置于伦敦、巴黎和塔希提岛这三个空间里进行演绎 。 不同空间里的环境、文化和社会 , 自然会有所差异 , 其中差异不仅使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 , 也对塑造人物、叙述人物命运和心理的变迁甚至能够起到关键性的启动作用 。分页标题
不同的三个空间及其空间转换 , 绝对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移 , 而是充满了隐喻和象征的意味 , 这是一把读懂《月亮和六便士》的钥匙 。
伦敦、巴黎和塔希提岛各有所指 , 各有深意 , 而且与主人公的命运和理想紧密相连 。 作为证券经纪人时的思特里克兰德 , 古老的伦敦是他的栖身之所 , 更是现实和世俗生活的城市隐喻 。 主人公在这里是沉寂的 , 是顺从而彬彬有礼的 , 他绅士般地配合妻子的社交活动 , 参与表层化沙龙式的文化交流 , 也能够尽到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的基本责任 , 但一切的反抗和最终的逃离却在其中孕育和待命 , 直到他不辞而别遁往巴黎 。
巴黎不是金钱和世俗的象征 , 而是充满了浪漫、暧昧和诱惑气息的艺术之都 。 小说将主人公的活动空间转移到巴黎是有深意的 , 这符合主人公对艺术理想追求的实际情形 , 也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落魄、饱受贫困和疾病之苦的环境 。 因空间而形成的距离感 , 也为“我”的叙述提供了更大的时空张力 , 从而不同线索的平行发展也就成为可能 。 现实生活的物理空间距离越远 , 思特里克兰德抵达理想的终点就愈近 。 小说证实了主人公正是在巴黎完成了实现理想的初期准备 , 再经过马赛这个跳板而义无反顾地远赴塔希提岛的 。
塔希提岛是他理想之地 , 是灵魂归宿之所 , 在那里他捞到了心中的“月亮” 。 小说的书名包含月亮、六便士 , 然而文中很少提及这两个词 , 这更能说明小说所具有的象征和隐喻性 。
塔希提岛就是那轮高高地悬挂在天上的月亮 。 从伦敦的“六便士”到塔希提岛这轮“月亮” ,思特里克兰德完成了人生最理想的追求 。 可当理想、梦想和意义全部实现 , 主人公的命运也在火中与他最完美的杰作一道灰飞烟灭 。 那刻 , 人生理想和艺术至美既合二为一 , 又同时遭受毁灭 , 这给读者留下了一道充满悖论和不堪重负的人生之问 。
人生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感 , 恰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所面临的精神困境 。 或许 , 这正是阅读《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最需要去深刻体会的主题意蕴 。
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 , 都有阐释的多种可能性 , 都会有很多种解读的角度和褒贬不一的争议 。 比如 , 针对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 , 我们会发问:为了实现艺术的理想就可抛却社会责任和牺牲家庭幸福吗?艺术家只要有个性 , 我们就可以原谅他粗野、冷漠的诸多缺点甚至缺陷吗?认可他艺术天才的一面 , 但我们会认同他对女性毫无尊重的控制欲吗?对这些 , 或许无法找到正确答案 , 但足够能引发我们的深思 。
延伸阅读<<<<
《月亮和六便士》中那些触及灵魂的经典句子
●把短促的生命浪费在无聊的应酬上实在令人莫解 。
●我们这些人就像从终点站到终点站往返行驶的有轨电车 , 连乘客的数目也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 。 生活被安排得太有秩序了 。
●如果你不在乎某一个人对你的看法 , 一群人对你有什么意见又有什么关系?
●在爱情的事情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来 , 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 。
●有时候 , 人们把面具佩戴得天衣无缝 , 连他们自己都以为在佩戴面具的过程中 , 自己实际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了 。
●小丑的嘴唇在微笑 , 他的笑话越来越滑稽 , 因为在他逗人发笑的时候 , 他更加感到自己无法忍受的孤独 。
●满地都是六便士 , 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
●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人的爱情吧 。 他们的愚昧远比我们的知识更为可贵 。
《三体》:对话刘慈欣:
在很长一段时间 我的感受是孤独的
远方的人属于远方

「思特里克兰德」【百本好书送你读】《月亮与六便士》《三体》《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本文插图

「思特里克兰德」【百本好书送你读】《月亮与六便士》《三体》《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远方属于远方的人
说到国内的科幻小说 , 就不能不提刘慈欣创作的《三体》系列(含《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三部) 。 作为中国科幻界里程碑式的著作 , 《三体》自2008年1月面市以来 , 就受到不少读者的追捧 , 不仅横扫国内各大科幻图书榜单 , 还曾荣获银河奖、雨果奖等多项科幻界大奖 。
那么 , 刘慈欣是如何与科幻结缘的?他又是如何创作出《三体》、如何看待小说与电影改编之间的关系的?近日 , 重庆日报采访人员通过电话专访了身在北京的刘慈欣 。
“坐七八个小时火车去北京查资料”
重庆日报:您是如何与科幻结缘的?
刘慈欣:我最早与科幻结缘是在1970年 。 当时 , 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 , 我们一家搬到山西阳泉三矿 。 那一年 ,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 。 得知这一消息 , 我第一时间跑到家附近的池塘 , 看着漆黑的天幕 , 想着卫星发射的情景 , 心中不由自主地生起一股莫名的向往之情 。
几年后的夏天 , 我在阳泉家中的床下翻出整整一箱子书 , 里面有《托尔斯泰文集》《白鲸》《地心游记》《太空神曲》 。 我如获至宝 。 记得当时我先看的是《地心游记》 , 没看几页 , 就被书里所构建的世界深深吸引 。 后来 , 父亲告诉我 , 这种小说叫做“科学幻想小说” , 是有科学根据的创作 。 这也是我和科幻小说的第一次正面接触 。
重庆日报: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 , 您已经创作了20多年的科幻小说 , 能分享下自身的感受吗?
刘慈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我的感受是孤独的 , 如同自己坚守的是一片根本没人在意的一个土地 。 我前期创作的科幻小说大多都是在山西完成的 , 那时白天忙工作 , 晚上要照顾孩子 , 我通常要很晚才能回到房间进行创作 。 夜深人静 , 陪伴我的除了太行山的寒风 , 就是一本本《科学美国人》杂志 。
那时 , 当我写作遇到问题时 , 也不知道问谁 , 只能一个人坐七八个小时的火车去北京查资料 。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三体》发表 , 我才发现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科幻文学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着 , 这种孤独感才逐渐消失 。
“有一年什么都不做 , 一直在思考小说结构”
重庆日报:您创作《三体》的初衷是什么?
刘慈欣:《三体》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我曾经读过的一本天体力学书籍 。 这本书里介绍了一个“三体问题”:把宇宙简化为三个有质量的点 , 这三个点在质量与引力作用下做完全无规则的运动 。 这样的现实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当时看到这个问题 , 我就相当感兴趣 。 后来 , 受到吴岩在《中国轨道》里描写人类不顾一切探索太空的启发 , 我开启了关于“三颗无规则运行恒星的恒星系”的构思 。 构思了一段时间后 , 我决定用小说来讨论未来科技的博弈和生存空间的争夺 , 思考“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零道德的宇宙中生存” 。
重庆日报:您创作《三体》一共花了多长时间?
刘慈欣:虽然看起来我写《三体》只用了四年多时间 , 但实际上 , 如果加上前期的构思 , 《三体》用了我十多年时间才完成 。 甚至有一年 , 我什么都不做 , 就一直在思考《三体》的结构 。 有了前期的准备 , 我在开始动笔写《三体》时 , 已经把三部曲的故事架构想好了 。
重庆日报:您觉得未来自己会写出超越《三体》的科幻小说吗?
刘慈欣:也许有 , 但确实很难 。 因为类似《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主要是集中在创意上 , 集中在展示科学的奇迹上、宇宙的奇迹上 。 我们现在就处于奇迹的时代 , 到处都是奇迹 , 科学技术已经早就失去它的神奇感了 。 这样的背景下 , 要想写出一部能够让自己很兴奋 , 让读者也觉得很好看的这种类型的传统科幻 , 确实十分困难 , 但以后还是要努力去做 。分页标题
“我会很在意改编的电影好不好看”
重庆日报:继《流浪地球》和《疯狂外星人》之后 , 《三体》也即将被搬上电影银幕 , 您对此有何期待?您如何看待IP经过改编后 , 往往和原著差别较大这一问题?
刘慈欣: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呈现形式 , 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很多时候难以做到忠实原著 。 我不会在意电影剧情和小说差别大不大 , 但我会很在意改编的电影好不好看 。 如果谁拍的《三体》电影剧情十分忠于原著 , 但电影本身非常难看 , 我会十分不满 。 而如果一部叫做《三体》的电影制作精良、剧情精彩 , 但和《三体》小说的剧情天差地别 , 我也会欣然接受 。
我觉得 , 小说改编电影应当遵循电影艺术本身的规律 , 忠于原著并不一定是好事 , 比如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改编的电影就十分忠实原著 , 但影片本身却评价不高 , 最终票房惨淡 , 续集的计划也泡汤 。
重庆日报:漫威有“漫威宇宙”(指以钢铁侠、蜘蛛侠等漫画人物为主要人物进行创作的一系列电影) , DC有“DC宇宙”(指以蝙蝠侠、超人等DC漫画人物为主角创作的一系列电影) , 有读者认为刘慈欣的作品也能建立“刘慈欣宇宙” , 对此您怎么看?
刘慈欣:虽然我个人不喜欢漫威 , 但却希望中国科幻作品能建立类似漫威、DC这样的体系 , 这将对中国科幻作品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力 。 但我认为自己的作品无法建立这样的体系 , 首先是体量上差了很多 , IP的积累量不够 , 且类型只有小说 。 从中国科幻作品的情况来看 , 目前也不具备建立这样体系的条件 。
重庆日报:有读者和评论者认为 , 从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您的世界观(宇宙观)是冷静的 。 也有读者表示 , 在作品中 , 您针对人类对科技的迷恋进行了一定的批评 , 是这样吗?
刘慈欣:我自己的感觉和这种观点恰恰相反 , 我是一个科技的绝对拥护者 。 没有科技的进步人类发展就会停滞 。 科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工具 , 如果使用不当 , 的确可能造成很大的灾难 , 但不能因为担心、畏惧灾难的发生 , 就放弃科技的发展 , 反而应当勇敢地面对、解决问题 。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免疫系统 错综复杂的奇迹

「思特里克兰德」【百本好书送你读】《月亮与六便士》《三体》《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本文插图
当我们环顾四周 , 目力所及之处 , 皆潜伏着无数细菌 。 它们伺机侵入我们的身体 , 试图从温暖宜居的环境、可口的蛋白和丰富的能量来源里分一杯羹 。 由于肉眼无法看到这些微生物 , 我们也许会忽视它们 。 但是 , 电视里的清洁剂广告和新闻报道却时刻提醒我们 , 在门把手上、超市手推车上、电脑键盘上、厨房的桌台以及枕头上 , 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疾病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 。 如果只听倡导卫生人士的话 , 你也许会觉得 , 世界如此凶险 , 我们能活下来真是个奇迹呢 。
没错 , 这的确是个奇迹 。 这个精彩绝伦、错综复杂但也会惹出麻烦的奇迹 , 就是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 。
本书说的就是它 。 不过 , 先做一点澄清:本书不提供任何健康指南 , 不会教你如何减肥节食、如何让秀发更亮丽 , 不会传授容颜永驻的秘诀 , 不会让你冬天少得流感 , 不会帮你支付信用卡 , 也不会帮你提高学习成绩 。 我自己对所谓的“有用信息”有点过敏 , 因此在本书里能不提就不提 。 我最喜欢免疫系统的原因之一 , 就是它不需要我们的关注也能正常工作 。 它在私底下悄悄地运行 , 像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清道夫 , 只有出乱子时才会引起你的关注 。
如果你真想知道养生的不二法门 , 答案就是:吃好 , 睡好 , 多运动 , 适度饮酒 , 不抽烟 , 接种疫苗 , 不要太在乎干不干净 。 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细节 , 请移步当地书店或图书馆的“健康”专区 , 那里有浩如烟海的书籍供君阅览 。分页标题
说到阅读本书的好处 , 我希望 , 本书能时不时让你开怀一笑(临床表明 , 多笑笑有益健康) , 甚至帮你理解几样事情 , 并对它们有一点儿更深刻的认识(其实这可能对你不见得是好事) 。 仅此而已 。
事实上 , 你对免疫学的理解已经相当不错了 。 是的 , 没开玩笑 , 你不必否认 , 从你呼吸的方式我就看得出来 。 即使你一下子想不起来抗原和抗体的区别 , 记不清细胞因子有什么作用 , 你的身体仍然很清楚谁是谁、谁在做什么、要去哪里 , 也知道之前发生过什么、下一步又要做什么 。 如果你的身体不是非常精通免疫学 , 你可能早就死掉了 。
百本好书 扫一扫就看到
百本好书 扫一扫就听到
来 源:重庆日报
总值班:连宏宇
【「思特里克兰德」【百本好书送你读】《月亮与六便士》《三体》《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 , 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认为内容侵权 , 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