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六次落榜,两次被贬,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挡不住一颗热血的心

中国古代 , 是真真正正的“上品无寒族 , 下品无士族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如果你是世家大族 , 一定不会被选为下层官员 , 而普通庶民 , 不管多么努力、多么优秀 , 都没办法跻身上层 。
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 , 凭着一股对理想和理念的坚守 , 打破士族垄断社会上升渠道的现象 。
不仅在政治领域留下了自己的光辉业绩 , 官至吏部侍郎;而且在文学领域 , 由其开创的古文运动 , 一直影响到近代 , 持续了一千多年 , 被人称为“百代文宗” 。他 , 就是韩愈 。
1
韩愈出生在官宦世家 , 然而家道中落 , 因此失去了祖上的荫庇 。
三岁时 , 身为秘书郎的父亲病逝 , 从此韩愈便寄托在长兄家中 , 由兄嫂来抚养 。
7岁时哥哥去京城 , 他又跟着去首都长安 。
十多岁时 , 哥哥被贬岭南 , 不久病故 , 年少的韩愈又跟着嫂嫂 , 扶着兄长灵柩返回中原 。
韩愈生活的时代 , 唐朝藩镇割据 , 中原是块多事之地 , 经常遭逢战乱 。
为了避乱 , 韩愈一家去往南方 。
童年的孤苦流离 , 往往会促人早熟 , 韩愈就是这样的 。韩愈幼年读书非常刻苦 , 日记千言 , 加之天资聪颖 , 尚未弱冠便名扬一方了 。
虽然如此 , 但是在科举这条道路上 , 他算是栽了大跟头的 。
公元787年 , 二十岁的韩愈取得了乡贡的资格 , 然后离开宣城 , 只身前往长安应试 。

『』韩愈,六次落榜,两次被贬,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挡不住一颗热血的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果命运是公平的 , 那么韩愈在人生的前二十年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劫难 , 接下来 , 该是一帆风顺了吧?然而命运却冷冷一笑 , 哼 , 他的失意才刚刚开始 。
从公元787年到公元789年 , 三年时间 , 韩愈连续三次参加科举考试 , 全部以失败告终 。
但他是个执拗的人 , 虽然失败了三次 , 他仍然选择回乡苦读 , 来年再战 。
公元792年 , 再次来到长安参加科举 , 这一次 , 虽然只考了寒酸的第十三名 , 但好歹是榜上有名了 。
然而在唐代 , 考上进士不等于有官做 , 还得参加吏部考试 , 叫博学鸿词科 , 只有考上了这个 , 吏部才给你官做 , 为了尽早入仕 , 实现自己的理想 , 他又踏上了另一个艰难的考试 。
从公元792年起 , 他又三次应博学宏辞科考试 , 又是三连败的结局 。在这期间 , 他也曾用过投诗献赋这个方法 , 据说他给当朝宰相上过三封书信 , 结果呢 , 都如泥牛入海 , 没有一点回音 。

『』韩愈,六次落榜,两次被贬,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挡不住一颗热血的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
不过为了谋生 , 没办法 , 不能再等了 , 在好友宣武节度使董晋的推荐下 , 韩愈离开京城 , 试任秘书省校书郎 , 并成为宣武节度使推官 。
秘书省校书郎这个官职我们并不陌生 , 好多大诗人都做过此官 , 但是通过考试才能上任的 , 韩愈还是头一位 。至于那个推官 , 节度使之下是副使 , 然后是判官和掌书记 , 再之后才是推官 。
时为贞元十五年(799) 。他写了一首《赠张徐州莫辞酒》:
《赠张徐州莫辞酒》
莫辞酒 , 此会固难同 。
请看女工机上帛 , 半作军人旗上红 。
莫辞酒 , 谁为君王之爪牙?
春雷三月不作响 , 战士岂得来还家?
这当是韩愈抵徐州后写的第一首诗 。但他在任职期间写的最精彩之作 , 是《雉带箭》:
《雉带箭》
原头火烧静兀兀 , 野雉畏鹰出复没 。
将军欲以巧伏人 , 盘马弯弓惜不发 。
【『』韩愈,六次落榜,两次被贬,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挡不住一颗热血的心】地形渐窄观者多 , 雉惊弓满劲箭加 。分页标题
冲人决起百余尺 , 红翎白镞随倾斜 。
将军仰笑军吏贺 , 五色离披马前堕 。
雉见人多而惊 , 惊而飞翔 , 将军使劲射去 。雉骤中箭犹能冲人急起稿费 , 随即负伤堕地 。红翎指羽毛沾血 , 白镞指箭头光亮 , 即题目《雉带箭》的修饰词 。雉的羽毛很华丽 , 所以末句说“五色离披” , 以“马前堕”作结 , 尤显得余情不尽 。
苏轼很爱此诗 , 以为妙绝 , 增大字书之 。查晚晴说:“看其形容处 , 以留取势 , 以快取胜 。”所以此诗既写射艺 , 又合诗艺……
然而幕僚的生涯还是让韩愈无法释怀 , 韩愈回想起那八年悲惨的经历 , 虽然有他自己心态上的不足 , 可统治者们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韩愈,六次落榜,两次被贬,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挡不住一颗热血的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他曾多次上书当朝宰相 , 却没等到任何音信 , 这难道是统治者对待人才该有的态度吗?窥一斑而见全豹 , 又有多少像他一样的青年学生就这样被埋没了呢?
《马说》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挥笔写下这篇《马说》 , 为天下被埋没的学子宣泄出压抑在心中的愤懑 。
韩愈想的是对的 。天下被压抑、被埋没的人当然不只他一个 。起码 , 还有孟郊 。
《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 其皆有弗平者乎!
……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 , 有若不释然者 ,
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
在文章里 , 韩愈一面肯定孟郊的才华 , 劝慰他不要气馁;一面再次发声 , 对当权者不理人才的懈怠态度进行有力抨击 。
3
地方节度使的职业生涯 , 与韩愈之前想象的京官生涯差远了 , 没多久就辞职 , 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 重返首都 。
公元800年的冬天 , 韩愈回到长安 , 第四次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 。
我们经常说“文必秦汉 , 诗必盛唐” , 先秦以及秦汉是文章的巅峰时期 , 诸子百家、左丘明、李斯、司马迁、班固、贾谊、晁错 , 他们灿烂的思想和瑰丽的才华宛若明星 , 让文学的夜空熠熠生辉 。
而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 , 藩镇割据之势渐起 , 所谓师道不过是谁兵多谁为之 。朝廷之上 , 科举腐败 , 师道更是无人提及 , 谁权力大谁为之 。
师道不存 , 斯文扫地 。
韩愈拍案而起——这怎么可以?
公元801年 , 韩愈通过吏部铨选 , 被正式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他高举孔孟之道的大旗 , 高呼“尊师重道” , 犹如一道闪电照亮黑暗的中唐天空 , 一扫颓废与阴霾 , 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古文运动:公元9世纪的一场文艺复兴 。
宋代苏轼评价韩愈说:“文起八代之衰 , 而道济天下之溺 。”
确实 , 没有韩愈就没有古文运动 , 有思想的文章便会消亡 , 也不会有后来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 , 无长无少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 , 惑之不解 , 或师焉 , 或不焉 , 小学而大遗 , 吾未见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 术业有专攻 , 如是而已……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道”与“师”相互依存 , 想要写出载道的文章 , 尊师则是前提 。
历经了官场浮沉的韩愈 , 以一篇《进学解》抒发自己仕途蹭蹬的苦闷 。
成语达人韩愈在这一篇《进学解》中就创造了二十三个成语 。“业精于勤”“焚膏继晷”“异曲同工”“佶屈聱牙” , 都是出自这一篇 , 以及那句著名的:“业精于勤 , 荒于嬉;行成于思 , 毁于随 。”分页标题
直到今天 , 一辈又一辈的人还在用这句话来教育后生 。
当然 , 韩愈也有自己可爱的一面 , 韩愈有一首写给儿子的诗《示儿》 , 很有趣味:
《示儿》
始我来京师 , 止携一束书 。
辛勤三十年 , 以有此屋庐 。
此屋岂为华 , 于我自有馀 。

『』韩愈,六次落榜,两次被贬,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挡不住一颗热血的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按常理 , 写给儿子的诗 , 总该聊聊人生、谈谈理想 。然而韩愈写的却是自己奋斗三十年、终于买房的经历 。这首诗大谈特谈自己的这所宅子环境如何优秀 , 往来的都是达官贵人 , 实在有些世俗 。
然而一个志向远大的人 , 也不妨是个有烟火气息的人 , 人生豪迈的大志向 , 与生活饱暖的小满足 , 并不矛盾 。
人生就是如此 , 既有超凡脱俗的渴望 , 又有与世浮沉的乐趣 , 一高一低、一冷一热之间 , 丰满了人生的厚度 , 增添了人世的滋味 。

『』韩愈,六次落榜,两次被贬,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挡不住一颗热血的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
安史之乱以后 , 在唐朝皇帝的身上再也寻不到当年李世民的风范了 。中唐时期的这位唐宪宗治理起江山来 , 倒是与李隆基有几分相像 。
在他执政前期 , 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削平藩镇 , 一度出现“中兴”的大好形势 。可是后来 , 他宠信宦官、刚愎自用 , 最重要的是他在信仙好佛的这条路上一去不归了 。
公元819年 , 唐宪宗派遣宦官到凤翔的法门寺将一段释迦文佛的手指骨迎入宫中供奉 。
不仅如此 , 他还下令将佛骨辗转各大寺庙 , 所到之处官民必须烧香拜奉 。一时间 , 官不得尽职 , 民不得安生 , 长安城里掀起一阵信佛的狂潮 。
实在是看不下去的韩愈 , 丝毫不顾及会被贬职 , 写下一篇《谏迎佛骨表》来劝诫皇帝不该如此迷信佛教 , 并主张烧掉佛骨 。
在文章中 , 韩愈说:佛法这件事 , 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的 , 只有到了汉明帝 , 才从西域传了过来 。本来没佛法的时候 , 中国的皇帝们活的很长 , 结果当皇帝们信佛之后 , 长寿的能有几个呢?即使是推崇佛教的梁武帝 , 最后的下场也是饿死 。
最后 , 韩愈在恳求道 , 将佛骨销毁 , 以断绝天下的迷信 , 如果上天有灾祸降临 , 皆由臣来承担 , 绝不后悔 。
就是这样的语言 , 皇帝读了之后也是大为震怒 , 要对韩愈处于极刑 , 多亏一众官员为韩愈求情 , 才幸免一死 , 一朝被贬到潮州 。
韩愈打点行囊 , 一个人上了路 , 而且在他心里 , 这大概就是一条不归之路了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 夕贬潮州路八千 。
欲为圣朝除弊事 ,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知汝远来应有意 , 好收吾骨瘴江边 。
早上将一封谏迎佛骨的奏折呈交上去 , 晚上就接到了被贬潮州的命令 。一心要为圣上去除坏事 , 哪里还顾得上这一把老骨头呢?阴云笼罩在秦岭上 , 看不清家乡的方向;大雪拥塞在蓝田关 , 马也无法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的心意 , 正好到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骨 。
而命运刚好在这个时候放了韩愈一马 , 唐宪宗大赦天下 , 韩愈改任为袁州刺史 。

『』韩愈,六次落榜,两次被贬,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挡不住一颗热血的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5
公元821年七月 , 韩愈转任兵部侍郎 。可能韩愈自己也没有想到 , 五十四岁的时候他竟然当上了兵部侍郎这个掌管军队的官 。他出任兵部时 , 镇州正发生大规模兵变 , 当地藩镇杀掉朝廷任命的节度使 , 自己立了一个节度使 , 朝廷上下 , 一片恐慌 。分页标题
韩愈被任命为宣慰使 , 只身前往镇州 , 大臣们都在替他担心 , 认为韩愈会被杀掉 。连“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听说这件事时 , 也感叹道:“韩愈可惜 。”他是在为韩愈的安危而担忧啊 。
皇帝也后悔了 , 就让韩愈先别进去 , 在边境看看 , 观察一下形势 。
韩愈说:“皇上任命我为宣慰使 , 如果害怕死亡而不去 , 这不是做臣子该做的 。”
于是毅然只身前往 , 他走进镇州军营时 , 士兵们剑拔弩张 , 可他踏马而归的时候 , 却才和主帅喝过了酒 。
只用了一次谈话就说服了作乱的将士 , 而且还赤手空拳的解救出了被绑架的朝廷命官 , 这真的很不容易!

『』韩愈,六次落榜,两次被贬,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挡不住一颗热血的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 。
初春的细雨如酥油般撒在京城的街道上 , 遥遥望去远处已一片青翠 , 可走进看来 , 却没有草影花形 。这朦胧绿意的早春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 , 远胜过绿柳如烟的盛夏 。
写这首诗时 , 韩愈已经五十六岁了 。虽然他自己不知道 , 但事实上 , 他的生命只有一年了 。但这首诗里我们完全看不出苍老 , 字句间渗透出来的仍然是希望、生机与生命的美好 。
据说这一年韩愈邀请身为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同他一起春游 , 可张籍却以年老事忙而推辞 。
韩愈却不甘心 , 便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触发张籍的游兴 , 也暗示他岁月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你太在意它 。
回望韩愈的一生 , 前半生颠沛流离 , 郁郁不得志 , 家庭和志向的双重压力让他喘不过气 , 甚至被人称作愤青 。
然而他不认命 , 不服输 , 卯足了尽头一心想要入仕救国 。最终 , 以一己之力 , 促进了古文改革运动 , 一扫颓唐气息 , 在他去世以后 , 依旧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