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600黄埔一期生曾并肩作战 也曾互相搏杀
4月的广州 , 黄埔军校旧址门外 , 一群身穿迷彩服的年轻人合影留念后 , 喧闹着穿过校门口两棵榕树的斑驳树荫 , 进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
两棵榕树枝叶繁茂 , 已将百年光阴甩在了后面 。
90年前 , 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也穿过这片树荫 , 走进刚刚成立的黄埔军校 , 成为中国第一批真正具有政治思想的军人 。
如今 , 黄埔军校门口的小摊上贩卖着扑克牌 。 一共两个版本 , 你可以选择共产党军事将领系列或国民党军事将领系列 , 却没有两者混合款 。
当时的中国 , 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 北洋政府军阀割据 , 孙中山革命屡次受挫 , 遂联俄容共 , 建立黄埔军校 , 培育军事力量 。
黄埔一期生恰逢其时 , 追随各自信仰 , 分别加入国共两党 , 并迅速成为各自党派的中流砥柱 。
当年黄埔长洲岛上的600多同窗 , 随着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 , 有时并肩合作 , 有时互相搏杀 。
文章图片
孙中山曾多次视察黄埔军校 , 图为他在检阅台上与同志合影(前排右一为王柏龄 , 右四为蒋介石 , 右六为胡汉民 , 右七为邹鲁) 。 罗林虎供图
一
1924年 , 对于黄埔军校一期生来说 , 注定是命运的转折点 。
这年春天 , 刚刚中学毕业的杜聿明 , 在《新青年》杂志看到了一则招生广告 , 广州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 正在招生 。
这位讷言的陕北青年 , 随即南下考试 。 凭借父亲的关系 , 他拿到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推荐信 。
这是黄埔军校首次招生 , 计划录取350人 , 备取150人 , 共500人 。 据公开资料 , 全国报名人数达到1200余人 。
文章图片
学生人数初入校时500余人 , 随后军政部讲武堂学生120余人也并归该校 , 合计毕业生为645人 。
浙江的小学教师胡宗南通过了主考官毛泽东的初试 , 复试体检时 , 他因身高不足1.6米 , 笔试前被考官淘汰 。 考官将胡宗南小鸡似的拎了出来 , 对他说:“胡宗南 , 你不是干军人的料 。 ”
胡当场大哭 , 慷慨陈词反驳考官 。
党代表廖仲恺闻声前来 , 特批其进入笔试 。 廖仲恺给他的字条上这样写着:“国民革命急需大量人才 , 只要成绩好 , 身体健康 , 个子矮一点也没关系 。 ”就凭着廖仲恺的这张字条 , 胡宗南被特许参加了接下来的各科考试 。
与杜聿明和胡宗南不同 , 当时的陈赓已经是湘军讲武堂的学生 , 看到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后 , 认为“革命青年不应分散力量” , 于是退学 , 报考黄埔军校 。
在陈赓影响下 , 同校的宋希濂、左权等人也投奔黄埔军校 。
3月29日 , 入学考试在广东省高等师范学院进行 , 分数学、历史、地理等科 , 作文考题紧贴时局 , 题为《论述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 。 一个月后 , 考试放榜 , 杜、胡、陈、左、宋等人均如愿考中 。
6月16日 , 黄埔军校的操场上举行了开学典礼 , 五百多名黄埔一期学生 , 接受孙中山的检阅 。 因经费有限 , 学生们每人只有一套灰色衣服 , 没有袜子 , 赤足穿草鞋 。
孙中山或许没有意识到 , 台下这些衣着简陋的学生 , 未来将在多大程度上 , 改写中国历史 。
文章图片
左图为当时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一团七连连长陈赓 , 右图为当时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生胡宗南 。 罗林虎供图
二
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上的黄埔军校校本部原是清末陆军小学堂 。分页标题
在筹办军校时略加修葺 , 在门前新增欧陆式大门 , 上悬校名 。 校舍分为左中右三路 , 上下两层 , 各层回廊相通;深四进 , 每进以天井相隔 。 建校之初 , 黄埔军校经常经费短缺 , 甚至几曾断炊 。
张治中时任黄埔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 。 他曾回忆 , 有次党代表廖仲恺陪军阀抽大烟、谈笑 , 等对方高兴了 , 廖就提出某地有一笔款子可以让他去收 , 以充次日学生的伙食费 。
虽然经济困难 , 但黄埔的学生们仍觉乐在其中 。 他们白天上课 , 晚上放哨 , 空余时间还组织话剧社 , 宣传革命 。
文章图片
如今 , 黄埔军校旧址成了广州的一处旅游景点 。
穿过设立孙中山灵堂的大花厅 , 参观的人群可以顺着狭窄的木质楼梯上楼 。 见到大通铺式的宿舍 , 一位带着相机的年轻人感叹 , “当时的共产党和国民党能这么相安无事?”
导游解释 , 这是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 。 许多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生活 。
不过 , 在当时 , 校内政治观点的碰撞 , 也让同学在课余不断发生摩擦 。
陈赓是黄埔军校“血花剧社”的创始人之一 。 他幽默、风趣 , 还颇具表演天赋 , 在讽刺剧《皇帝梦》中 , 陈赓反串袁世凯的五姨太 , 扭着腰肢上场 , 得到一片掌声 。
矮个子胡宗南也是血花剧社成员 。
他在家乡有“狂生”之称 , 深得校长蒋介石赏识 。 排演时 , 他很有表现欲 , 但受身高所限 , 常扮演北洋军官等反派角色 。 做演员不成 , 他就转攻编剧 。
见胡宗南热衷于话剧社的活动 , 有同学让他警醒 , “血花剧社”就是“赤花剧社” , “赤花”就是“赤化” , 别太专注于共产党的活动了 。
“血花剧社”的领导和骨干 , 多半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 每逢纪念节日 , 剧社就在军校大操场和广州市内戏院等处 , 演出自己编导的以反帝、反封建为题材的剧目 , 寓政治教育于文化娱乐之中 。
文章图片
陈赓和胡宗南这两位同学政治观点迥异 , 还曾大打出手 。
“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是黄埔军校两大学生组织 。 前者信仰共产主义 , 骨干多为共产党员;后者则主张三民主义 , 成员多为国民党员 。
此时 , 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 虽然在苏联斡旋下 , 黄埔军校教师来自国共两党 , 维持着表面和平 。 但因政见不同 , 国共双方都在争夺各自的支持者 , 分歧已经显现 。
陈赓是青年军人联合会成员 , 胡宗南是孙文主义学会成员 , 两派之间冲突不断 , 陈、胡又是各自主力战将 。
文章图片
在广东大学的一次集会上 , 两派又开始争斗 , 陈赓操起凳子追赶胡宗南 , 后者随即逃跑 , 路上还丢了帽子 。 在当时的黄埔军校 , 类似故事 , 并不少见 , 直至一方开枪打伤对方 , 蒋介石才出面调解 。
1925年 , 孙中山去世 。 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 , 在黄埔长洲岛上渐渐化为同学间的裂痕 。
三
1927年 , 裂痕终于公开化 。
中山舰事件后 , 蒋介石下令清除共产党员 , 派兵包围黄埔军校 , 黄埔军校校内气氛紧张 , 并有学生死亡 。
第五期学生郑庭笈回忆当时场景 , “到大操场集合后 , 看到周围山头和十字路上站满了武装哨兵 。 各区队队长口头宣布命令:‘共产党员一律站出来 , 其余的站在原地不动 。 ’”
为清查共产党员 , 校方成立了清党检举审查委员会 , 下发《检举及审查实施细则》 , 鼓励互相检举 。分页标题
一时间 , 黄埔军校举报成风 , 教官只剩四分之一 , 课业一度停顿 。 有人还趁机报复 , 时任代校长方鼎英承认 , 清党后“一则热心过度 , 未免吹毛求疵;一则借报私怨 , 趁机诬陷他人 。 ”
如果说 , 清党只是黄埔军校裂痕公开化的开端 , 1932年的第四次反“围剿” , 则将这条裂痕变为深渊 。 昔日同学各处深渊两侧 , 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
此时 , 黄埔一期学生已经毕业8年 , 在国共两党的军队中 , 各自成为中坚力量 。
对战双方 , 有多名黄埔一期同学担任将领 。 国民党军队中有胡宗南、黄杰、李玉堂、李默庵、刘戡、蒋伏生、俞济时 , 共产党则有陈赓、徐向前、蔡申熙、旷继勋 。
文章图片
此时 , 胡宗南已经是国军第一师师长 , 踌躇满志 。 他从黄埔军校毕业后 , 深得蒋介石赏识 , 并委以重任 。
这场战争 , 胡宗南将与红军正面交锋 。 对手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是同学徐向前 , 参谋长则是与他排演话剧、又大打出手的同学——陈赓 。
因为实力相差悬殊 , 胡宗南赢得了这场战争 。
激战中 , 国民党军打入红军腹部 , 红军死伤惨烈 , 打了胜仗的胡宗南乘胜追击 , 此时 , 陈赓和徐向前被迫撤退 , 带着红军越秦岭、南渡汉水 , 才得以摆脱 。
文章图片
四
1936年10月 , 胡宗南率军在陕北围剿红军 , 毛泽东以徐向前的口吻向胡宗南写了一封信 , 开头便称胡宗南“学长” 。
信中称:“宗南学长:黄埔一别 , 今已十载 , 回念旧情 , 宛然如昨 。 目前日寇大举进迫 , 西北垂危 , 山河震动 , 兄我双方亟宜弃嫌修好 , 走上抗日前线 , 为挽救国家于危亡而努力……”
1937年 , 抗日战争爆发后 , 国共两党确实“弃嫌修好” , 开始第二次合作 。 抗战中 , 黄埔同学们在不同战场上 , 并肩战斗 。
在正面战场 , 胡宗南在淞沪会战守了6周 , 伤亡惨烈 , 4万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1200人 , 感叹“黄埔部队已打完” 。
而在敌后战场 , 徐向前、林彪、陈赓等率部深入敌后 , 互相配合 , 取得平型关大捷 。 黄埔同学们又开始并肩作战 , 裂痕一度弥合 。
1938年春 , 日军沿着邯郸、长治大道 , 向山西长驱疾进 。
在129师师长刘伯承的统一指挥下 , 经过侦查和反复的研究 , 副师长徐向前、386旅旅长陈赓决定运用“围点打援”的伏击战 , 采取“攻其所必救 , 歼其救者”的兵法 , 打击这股骄横的日军 。
3月15日夜晚 , 陈赓拄着拐杖率部队进入神头岭 。 第二天凌晨 , 黎城的战斗打响了 , 八路军攻势猛烈 , 驻守黎城的日均连忙向潞城、涉县的日军求援 。 潞城日军于是派出一支援军 , 精兵强将 , 浩浩荡荡向黎城开去 , 他们大摇大摆地进入了陈赓在神头岭设下的伏击圈 。
随着陈赓一声令下 , 神头岭顿时变成一座火山 , 八路军从战壕里、树丛中“飞”了出来 , 扑向敌群 , 用刺刀、达到、长矛勇猛杀敌 。 日军鬼哭狼嚎 , 抱头鼠窜 。
陈赓在日记写道:“敌人进至我伏击圈内 , 我突破而起 , 敌仓皇失措 , 乃不及展开而战 , 激战两小时 , 全部结束战斗 , 毙敌千余 , 缴获山积 。 ”
文章图片
1939年 ,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曾评价 , 中国军队抗日力量的中心“乃是以蒋介石为核心 , 以黄埔军校系统青年军官阶层为主体的中央军” 。分页标题
1946年 , 内战爆发 , 黄埔同学们又站在不同战场上 。 此时 , 胜利天平已偏向共产党一侧 。
解放战争刚爆发时 , 胡宗南就进兵晋东南 , 企图肃清解放军太岳兵团 。 太岳兵团司令是陈赓 , 他以少敌多 , 大胜胡宗南 。
淮海战役中 , 陈赓身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 对手是昔日的同学杜聿明 。
杜当时是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 后被解放军俘虏 。
当时的四纵机要参谋苏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 , 杜聿明被捕时 , 他问其是否认识陈赓 , 杜对这位敌军将领赞不绝口:“他说何止认识啊 , 我们是黄埔一期同学 , 陈赓这个人很活跃 , 也很调皮 , 也会打仗 , 太好了 , 这个人很好 。 ”
文章图片
孙中山曾多次视察黄埔军校 , 图为他在检阅台上与同志合影(前排右一为王柏龄 , 右四为蒋介石 , 右六为胡汉民 , 右七为邹鲁) 。 罗林虎供图
五
1960年 , 在北京四川饭店 , 陈赓宴请杜聿明、宋希濂等黄埔同学 。
其时 , 中央已提出阶级斗争理论 , 然而陈赓仍毫无拘束 , 意气诚挚 , 与昔日黄埔同窗畅谈、痛饮达三小时之久 。
陈赓则当时已是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 两人身份悬殊 。 但酒席间 , 这些老同学并不拘束 , 畅谈、痛饮 。
多年后 , 陈赓的儿子陈知建回忆:“父亲与黄埔的感情,一生也没断过 。 父亲既讲党性原则 , 又讲义气 。 这样的人大家都喜欢 。 ”
陈赓这一年的同窗 , 命运已出现巨大分化 。
淮海战役中 , 杜聿明在被俘虏后选择投诚 , 成为共和国的第一批“特赦战犯” 。
【『黄埔军校』600黄埔一期生曾并肩作战 也曾互相搏杀】仅仅在一年多以前 , 杜聿明还是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副司令 , 统帅着百万大军 , 1949年1月10日 , 杜聿明在安徽省宿州市张老庄村被俘 。
杜聿明当时曾趁看管不注意 , 用砖头猛敲头部 , 企图自我了解 , 幸被及早发现 。
杜聿明被关到了功德林丁字胡同的一个单间里 。 目力所及 , 食欲外界隔绝的四面灰色围墙 。
和杜聿明一起被关进功德林的 , 还有同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黄维 。 黄维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 当时被蒋介石认为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
进入功德林后 , 他们被要求写思想汇报和交代历史问题 。 黄维拒绝写任何东西 , 坚持自己“无罪可悔” 。 深受国民党“正统思想”熏陶的黄维 , 始终感念着蒋介石的知遇之“恩” , 他不愿否定自己的过去 。
每天清晨 , 黄维准时在功德林里散步 , 腰板笔直 , 目不斜视 , 快步疾行 , 来往回复 。
与此同时 , 宋希濂、范汉杰、李仙洲、周振强、王耀武、杨伯涛等许多黄埔一期出身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 也在各地接受改造 。 他们要写自传、交代自己的政治问题和历史问题 , 要学习《新民主主义论》 , 写读书笔记 , 在小组会上谈对新、旧社会对比的思想认识 。 交流心得体会……
文章图片
此时 , 跟随蒋介石到达台湾的黄埔军人 , 面临着另外一种命运 。
大批跟随蒋介石去台湾的黄埔军人 , 住进了临时性的居住群落——眷村 。 他们不论籍贯何处 , 都被安上一个共同的名字“外省人” 。
到台湾不久 , 蒋介石开展了一场“整肃失职军政官员”运动 。 先是黄埔一期生李延年等被蒋介石下令交付军事法庭审判 , 接着 , 蒋介石曾经最信任的“天子门生”胡宗南被“监察院”弹劾 。分页标题
1950年 , 胡宗南带着手下仅剩的1000人 , 遵照蒋介石命令苦守四川、西昌3个月后 , 最后坐凌晨起飞的货机赴台 , 成为国民党政府最后一位逃离大陆的大将 。
文章图片
虽然“监察院”的弹劾最终不了了之 , 但这场风波对胡宗南的打击很大 。 当年统领千军万马、拥有现代化美式装备的“西北王” , 风波过后 , 他的身边只剩下六名随从 。 余下的日子里 , 他深居简出 , 郁郁寡欢 。
在台湾 , 蒋介石着手“改造”国民党 , 以是否拥戴其父子为准绳 , 大动作地进行汰旧换新 , 培植了大批新的实力派 , 曾风光一时的“黄埔系”遭到清楚 , 军队也被重整缩编 , 过去的元老几乎全部失势 。
可谓时过境迁 。
2007年5月 , 最后一名黄埔一期学生孙元良在台湾辞世 。
参考文献
书籍: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1982
陈赓:《陈赓日记》 , 解放军出版社 , 2003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 , 解放军出版社 , 1984
宋希濂:《鹰犬将军:宋希濂自述》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1993
陈予欢:《初露锋芒:黄埔军校第一期生研究》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2007
王晓华、张庆军:《黄埔军校的将帅们》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9
经盛鸿:《胡宗南大传》 , 团结出版社 , 2011
论文:
黄爱英:《试论黄埔军校信仰教育的特点》 , 《伦理学研究》 , 2011年第2期
李纳:《1924至1927年黄埔军校与国民党的党军关系》 , 《史林》 , 2004年第5期
曾庆榴:《黄埔军校》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2011
新闻报道:
胡为善口述、李菁主笔:《我的父亲胡宗南》 , 《三联生活周刊》 , 2010
(责任编辑:李德全 CM034)
- 祝榆|99坦克与歼10东风31同期立项 拉平与世界距离
- 长尾鲨|核潜艇坠入2600米海底,129人被压扁,22枚核弹头下落不明
- |600年前公主墓被发现,里面居然有活人居住,原因让人心酸
- 「武大郎」河北发现武大郎墓,一场600多年骗局被揭开,专家:他真是冤
- 『坦克部队』对越反击战解放军装甲部队打头阵,600辆坦克组成钢铁洪流
- :朱元璋死后600年,为什么陵墓一直没有被盗?这个皇帝实在太聪明
- 移送@731部队杀人实录:每年至少人体实验600人,1个移送指令1条人命
- 「」一条“大蛇”,在紫禁城中隐藏600年,至今仍守护故宫,不离不弃
- 林彪:林彪一句话让斯大林刮目相看 想用十五位将军换林彪
- [恽代英]“黄埔四凶”?别开玩笑了,毛泽东都称他为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