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诚堂』存诚堂:一屋三进士
存诚堂是明清时期偶园中的一座古体建筑 , 这一屋居住过冯子履、冯琦、冯溥三位进士 , 其中两位曾任一品大员 , 是国之栋梁 。存诚堂是冯子履、冯琦、冯溥三人的故居 , 是青州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 , 是重要的历史文物 。
冯子履故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说到冯子履故居的来历 , 还要先从其父冯惟重说起 。冯惟重 , 字汝威 , 号芹泉 , 自幼学习刻苦 ,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 , 35岁时同五弟冯惟讷一起考中进士 , 担任京官 , 为行人司行人(正八品) , 嘉靖十八年(1539年) , 明世宗朱厚熄巡安陆、湖南、湘水、衡山等地 , 冯惟重冒暑以行 , 至庐州(今安徽省庐江县)时 , 发于背 , 只得卧床诊治 。友人探视见其病危 , 劝道“人怕无名 , 病怕有名 , 先生之病甚危 , 不如立即回返 , 让亲人请名医诊治……” 。冯惟重之病属“搭背疮” , 属不治之症 , 但他还强持病体 , 后终于死于途中 , 是日为嘉靖十八年(1539年)农历十月十八日 , 年仅36岁 。直到腊月十九日 , 长兄冯惟健才闻其弟冯惟重病故 , 便亲赴庐州为二弟治丧 。次年二月十九日冯惟重尸骨回家 , 七弟冯惟直因悲恸过度 , 猝发病不治身亡 , 年仅24岁 。冯家之不幸 , 身为操持冯家家务的冯惟健也十分悲痛 , 为照顾好冯惟重去世前不足百日的儿子冯子履 , 冯惟健决定请风水先生看一位好宅基 , 让冯子履母子二人居住 。于是就选定了离冯氏学堂不远的存诚堂地 , 建住宅一处 , 让冯子履母子居住 。这在当时冯氏大家族中 , 能住独门独院的 , 还是第一户 。冯子履从一周岁起就住在存诚堂 , 除在外当官外 , 一直在存诚堂居住 , 所以存诚堂就是他的故居 , 存诚堂就是冯子履的家 。
冯子履(正三品、1539-1596年)字礼甫 , 号仰芹 , 生于嘉靖十八年闰七月十八日 , 生母蒋氏 。其父冯惟重病丧庐州时 , 他出生不足百日 , 弱冠能文 , 嘉靖二十九年(1552年)13岁即为郡诸生 , 嘉靖三十四年(1557年)18岁为廪生 ,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28岁中举 , 隆庆二年(1568年)29岁中进士 , 授官直隶(河北)固安县知县(正七品) 。隆庆五年(1571年)32岁擢兵部车驾司主事(正六品) , 万历二年(1574年)35岁擢山西察司佥事(正五品)治大同 , 万历三年(1575年)36岁升任山西布政司参议(从四品) , 万历四年(1576年)37岁又升任山西按察司副使(正四品) , 万历六年(1578年)39岁 , 辞官归乡 。归乡之后 , 常课小儿读书 , 又常与挚友饮酒对弈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5月 , 堂弟冯子咸(惟健之子)去世 , 子履自益都至冶源为子咸治丧 , 哭之甚哀 , 回益都就抑郁得病 。病危时 , 给时任礼部右侍郎的长子冯琦送信 , 冯琦得信后即上疏请假 , 皇帝推恩 , 封子履为通议大夫 , 礼部右侍郎(正三品) , 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 并命冯琦给驿以归 。冯琦归家后 , 拿出皇上的赠封诏书 , 子履惟额首相庆而已 , 三天后 , 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八月十八日 , 冯子履便溘然长逝 , 享年58岁 。
冯子履一生 , 功成名就 , 广受赞扬 。冯子履中进士后 , 即伏阙上书 , 申述其母蒋氏守节30年 , 苦心教子之德行 。皇帝亲降御旨 , 旌表其闾 , 人以为荣 。子履任官固安 , 深知地近京师 , 朝中权贵们多有瓜葛牵连 , 所以一遇案情 , 即从速判决 , 不予款请之机 , 这就使行案无留牍 , 庭无留讼 , 曲直皆行其平 。这样 , 邻县若遇大案 , 上峰亦多令移来固安审理 , 子履则深得政声 。工作之闲 , 子履则亲课诸生员 , 葺城池、修学宫 。上任经年 , 百废俱兴 。固安县历来土匪盛行 , 修文而尚武的子履藉青壮的牙兵 , 亲自驯其骑射 , 后一举捕得为匪者300余人 , 然后快速审理 , 一月尽诛 , 虽不免残酷 , 但此举过后 , 境内晏然 。分页标题
治大同时 , 大同正逢饥荒 , 子履开仓赈济 , 预给军士月饷 , 商贾从外地贩粮来者 , 厚赏其值 , 军民得安 。大同北与鞑靼接壤 , 鞑靼与瓦刺皆是蒙元后裔 , 素习游牧骑射 , 不时侵扰明国边界 , 其酋又反复无常 , 贪得无厌 , 当年明英宗朱祁镇都曾被掳去番邦 。后来明朝一直实行怀柔政策 , 番酋得寸进尺 , 边塞难得安宁 。在大同以北80里的长城下 , 有地名曰得胜口 , 为南北贸易集市 , 鞑靼常派兵侵扰 。子履到任后 , 在得胜口申明约束 , 布威信、明赏罚、严边防 。有鞑靼头目把汗那吉者 , 自恃善射有力 , 闻听冯子履尚武 , 便提出与子履比赛射箭 , 并以衣马为财资 。冯子履笑对翻译说:“那把汗那吉以为我是文官 , 不相信我会骑射 , 这回得先与他智斗” 。原来 , 子履早有计算:北番的箭矢比明军的重许多 , 射出虽有力 , 但射程短 。比赛时 , 子履便让人暗将箭靶挪出百步之外 , 子履连发连中 , 把汗那吉却射不到 。这样 , 把汗那吉把衣物鞍马全输掉了 。军民皆欢 , 把汗那吉十分尴尬 。子履本意是想达到和好之目的 , 就命人再把箭靶抬近一些 , 再比 , 结果 , 把汗那吉全中 , 子履就把所有物品还给 , 把汗那吉大喜挽回了面子 , 叩谢而去 。从此 , 番邦深惧子履 , 再也不敢边疆闹事了 。
大同守军素称强悍 , 当时 , 户部有新法 , 军卒月饷较前旧法有增加 , 有下吏将新法藏起 , 仍按旧法发饷 。有知新法者鼓噪军士 , 将守军主事郎中贾某围攻 , 情况危急 。冯子履及时赶到 , 大声斥道:“有小吏不按新法发饷 , 众军士可以向我举报 , 如今这阵势 , 是想哗变造反吗?”众军士立即静下来 。贾某跪谢子履道:“若非大人赶到 , 我不是死于乱军 , 就是死于军法 。”子履即令必按新法发饷 , 遂稳定了军心 。
1577年逢大计 , 都给事中陈三谟与冯子履早有矛盾(陈三谟 , 浙江仁和人 , 早冯子履三年中进士 , 职仅七品 , 但权势极重 。在皇帝身边掌侍从、规谏和外官考察等事 , 子履任兵部员外郎时 , 二人为同僚 , 矛盾大约在此产生 。)乃参奏冯子履任山西按察司佥事时 , 曾发生过兵哗事件 , 属不称职 。吏部议平调 , 陈三谟又向宰执(首辅大学士)申述己见 , 宰执面奏皇帝 。于是 , 有旨被削职一级任用 , 众议皆不平 。冯子履愤然曰:“官场朋党挤兑贤良 , 我只有辞职归乡!”众友劝道:“先生正当年富力强 , 不应因噎废餐 , 自暴自弃 。先生之才 , 人人知之 , 不如暂时屈就此职 。日后朝廷自有公议啊 。”冯子履说:“想我冯子履 , 出生不足百日而丧父 , 孤儿赖寡母抚之 , 至今四十年 , 老母已七十五岁 , 且因痛哭先父而早致泪水流干 , 双目失明 。吾乃独子 , 正该回乡奉养老母 , 而不必留恋这官场无趣之争也!”去意既决 , 上疏辞官 , 也就如顺水推舟 , 39岁的冯子履就辞官归乡了 。这时 , 他的20岁的儿子冯琦已考中进士 , 并进翰林院当了庶吉士(选新进士之优于文学书法者 , 入馆继续学习 , 三年后选优秀者任翰林、编修、检讨等) , 这算是冯子履望子成龙的最大欣慰 。
冯子履归乡住益都城里存诚堂 。10年为官 , 略有积蓄 , 是可奉养老母的 。而高朋相会 , 欢呼畅饮 , 或握槊对弈 , 或小住冶源 , 与朋友兄弟畅游薰冶湖畔 , 以排遣胸中之愤懑 。万历十一年(1582年)十月43岁时 , 老母蒋氏病故 , 冯子履厚葬老母于青州西北尧王山麓祖茔 。
万历十三年(1585年)45岁 , 鞑靼又入侵西宁边境 , 皇帝廷臣举荐有才可独当一面者 , 台省又举荐冯子履 。朝廷又下诏重新任用冯子履 。冯子履又二度出山为官 , 至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 又历八载 , 是年55岁 , 冯子履又决意辞官 。他对长子冯琦说:“自我进入官场 , 还未见父子同为三四品官者 , 俗话说:满则倾 , 全易缺 , 为父今日归心已定 , 你正当少壮之年 , 能报国在你 , 不能报国也在你 。”于是 , 冯子履上疏称病乞休 , 帝只得允准 。冯琦也请假 , 要护送父亲归乡 。万历帝特别下旨 , 诏赐驿传道里费 。父子两乘官辇同出都门 , 传为佳话 , 乡人荣之 。分页标题
冯子履为人豪放 , 与人交往 , 略无城府 , 喜助人为乐 。为秀才时 , 一次去临淄参加岁试后 , 冒雪归益都 , 一位侯姓秀才坠入路边深沟中 , 已被冻僵 。过路者皆怕麻烦 , 置而不顾 。冯子履立即营救 , 将侯生抱扶马上 , 自己步行护持而归 , 侯生幸能得救 。在京时 , 一老媪为某贵人推销一大宝珠 , 醉后将宝珠忘在了冯子履家中 , 她自以为 , 这价值数百两银子的宝珠自然难以索回 , 痛不欲生 。谁料冯子履召其还珠 , 老妪千谢万谢 。子履曾买得堂弟子升宅院一处 , 银已付 , 时子升之子冯瑗年已10岁 , 伤家产不保 , 悲哭之 , 子履妻宗氏语子履曰:“从都有缓急之时 , 奈何因一居宅 , 失昆弟之好 , 吾观是儿(指冯瑗)英气咄咄 , 非久处人下者 , 宜归其房产 。”子履立即将房契送还 , 而所付之银不索 , 赠子升 。子履居官大同时 , 得一千里马 , 极其珍爱之 , 一幕僚借用 , 饮水后遇鞑靼人与争道 , 马疾驰而暴死 , 幕僚惶恐谢罪 , 冯子履一笑了之 。冯子履曾得一玉环 , 一下吏捧观 , 不小心失手摔破 , 下吏大惧 , 冯子履又是一笑了之 。冯子履对人自负地说:“吾性圆而行方 , 理所不可、意所不欲 , 贲育(古代两个大力士)不能夺也 。”其爱才恤士 , 官人皆称之 。在大同时 , 与将军郭琥友善 。郭琥年高 , 行事谨慎 , 上司欲罢其官 , 冯子履谏曰:“郭琥廉有将德 , 优点极多” 。这就使郭琥任至退役 。继其为将者失军心 , 以贪墨者被处罚 , 兵士益念郭琥之德 , 更念冯子履之知人善任 。在易州任上 , 冯子履与杨绍勋将军友善 , 杨将军数有功 , 但性情暴戾 , 巡关使者欲治其罪 , 冯子履极力回护 , 乃得免 。后来 , 杨绍勋迁官辽左 , 冯子履告之:“以公之才 , 不难治虏 , 而难驭下 , 愿少慎之 。”后来 , 杨绍勋果然因对部下粗暴专横 , 为人挟怨告发 , 终被治罪 。杨绍勋临死叹言:“悔不听冯公之言…… 。”冯子履又极善于体察民情 , 他在易州时 , 有司以易州多金矿 , 宜开采以资国用 。冯子履言弊多利少 , 劳民伤财 , 议乃止 。人或以为冯子履过虑 , 后数年 , 北虏索市溢额 , 渐渝所盟 , 而神宗帝以大内定 , 听信奸言采矿 , 畿辅萧然 , 荐绅介胄才咸信服当年冯子履之先见之明 。
冯子履去世之后 , 葬礼极为隆重 , 万历皇帝特令山东按察副使兼布政司参议于仕廉亲致祭 , 命工部为之修坟 , 原礼部尚书于慎行撰写墓志铭 , 工部尚书钟羽正撰写行状 , 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王锡爵撰神道碑文 , 礼部右侍郎余继登撰写墓表 。这当然也因其子冯琦已为少壮朝廷重臣有关 。冯子履政绩、行状、载诸《冯氏世录》 , 可惜其尤善书法 , 字多轶失 , 惟长山李士翱之妻曲氏死 , 碑文乃冯子履所书 。
冯琦故居
嘉靖三十七年 , 戊午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未时 , 冯子履添子于存诚堂 , 生母宋氏 。其祖母蒋氏梦中在庭院遇一状貌伟严的官员走向院内 , 问曰:“来者何人?”对方答道:“宋魏公韩琦也” 。蒋氏大惊 , 猝然梦醒 。正在追梦之时 , 有丫环来报 , 说宋夫人生下一个白胖男孩 , 蒋氏乃恍悟 , 此孙系北宋勋臣韩琦转世 , 故为之取名冯琦 。冯琦的情况 , 史料多处记载 , 大体情况如下:
冯琦(1558—1603年) , 字用韫 , 号朐南 , 四祖父冯惟敏观其是大才 , 称“玉不琢 , 不成器” , 为其改号琢奄 。冯琦自幼好学 , 曾应试山东第一名 , 19岁中举 , 20岁便考中二甲第20名进士 , 授翰林院庶吉士 。庶吉士乃是从新科进士中选其优于文学、书法者 , 再入馆学习3年 , 再经过一次朝考 , 优秀者选任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职 , 其余则优于进士放官 。这次同时选入翰林者一共27人 , 冯琦最年轻 , 馆阁先达皆器重之 。时张居正为内阁首辅 , 性严峻 , 对人少有称许 , 及见冯琦 , 目之曰:“此幼而硕者 , 国器也!然不免有人会以少年得志而招妒也!”这句话不幸言中 , 后来冯琦遭沈一贯之妒 , 就印证了此语 。分页标题
冯琦22岁(1579年)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 25岁(1582年)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 不久 , 又受命教诸皇子读书 。历来皇子皇孙 , 多属纨绔子弟 , 不喜读书 , 上课时 , 多借故逃学 , 任师者 , 多听之任之 , 但冯琦虽年轻 , 却特具威严 , 众皇子多畏服 。
25岁(1582年)时冯琦以翰林近臣封典使之身份 , 到父亲工作过、自己也住过六七年的大同主持封典 , 备极荣幸 。大典时 , 观者人山人海 , 竟有痴情女子大喊:“天使 , 吾郎君也!”代王及文武臣僚对冯琦格外敬重 , 大礼成 , 馈赠加倍 , 冯琦皆一一谢绝不受 。
26岁(1583年)充经筵展书官 。29岁(1586年)任会试同考官 。是年 , 冯琦奉命编纂六曹奏章 , 值起居注 。30岁(1587年)冯琦参与编撰《大明会典》告成 , 因功升侍讲学士(从五品)并赐金帛 , 负责文官诰敕(即任命书) 。其为人典雅 , 凡受命官员 , 皆以能够得到冯琦所书诰而为幸事 。盖因古时诰敕 , 皆由受命者本人保存 , 故而格外珍重之 。
31岁(1588年)任湖广省(今湖南、湖北两省)乡试主考 。32岁(1589年)冯琦充经筵讲官 , 升右春坊右谕德(从五品) , 负责给皇帝讲书 。34岁(1591年)冯琦任顺天(北京)乡试主考 。35岁(1592年)升左庶子(正五品) , 主武举会试 。38岁(1595年)冯琦升礼部右侍郎(正三品) , 他抗直敢言 , 又“明习典故 , 学有根柢 , 数陈谠议 , 中外想望风采” 。他以《肃官常疏》、《矿税疏》等文章闻名于朝野 。他每有疏奏 , 出入竞相传录 。首辅王锡爵举荐冯琦与朱国祚入阁(进入宰相班子) , 但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沈一贯向妒冯琦 , 就以“二人年未及艾(人年五十岁为艾) , 盍少需之 , 先用老成者”为谏 , 阻止冯琦入阁 。冯琦虽愤感沈氏嫉贤妒能 , 但仍一心勤于国事 。冯琦虽为文官 , 但又武略素著 , 播州(今贵州一带)士官杨应龙 , 盘踞川贵一带 , 凭险与朝廷对抗 , 朝廷多次进剿 , 皆大败而归 。面对反叛势力日重 , 朝廷剿抚意见不一 , 冯琦上书皇上曰:“杨贼屡拒朝命非大兵进剿不足服 , 然用兵宜善用反间之计 , 使其内部瓦解 , 然后以大兵进剿 , 方能事半功倍也 。”朝廷接受冯琦意见 , 任李化龙为兵部左侍郎 , 总督湖广、川贵诸省军务 , 兼抚四川 , 率军八路同攻 , 杨应龙兵败自杀 , 播州一带始平 , 形势皆如冯琦所料 。
对于西北边塞鞑靼之威胁 , 冯琦则主张“以羁縻少息为上策” 。因鞑靼各部皆为骑兵 , 居无定所 , 若与争战 , 我强则敌遁 , 我退则复来侵 , 实难平复 , 故取怀柔政策 , 与之结好 , 边塞安宁 , 其形势发展 , 亦如冯琦所料 。
1597年 , 日本侵略朝鲜 , 当时朝鲜乃大明朝的附庸国 , 故朝廷产生两派议论:一曰出兵援朝 , 一曰不出兵援朝 。冯琦主张:“大明应出兵援朝 , 我国保住朝鲜 , 有如汉代时仗西域以制匈奴 。更如春秋时期《左传》所载:晋国要从虞国借道攻代虢国时 , 虞大夫宫之奇所讲的‘唇亡齿寒’的道理 。我大明决不可坐视日本侵略朝鲜 , 再觊觎我大明 。”于是 , 明廷以兵部尚书邢玠为大将 , 率兵援朝 。邢玠是益都人 , 冯琦便致书这位同乡 , 信中曰:“今日公出兵朝鲜 , 亦如当年大唐讨伐淮蔡一般 。——惟天子与斐晋公(斐度)断之 , 故最终能成其战功 , 若像众人所说‘大军久在外 , 徒费钱财’ , 若持此见 , 如何能救朝鲜?”朝臣仍有歧见 , 冯琦坚持定邢玠之念 。后来 , 邢玠大胜 , 日军遁逃 。那些当初主张不援朝鲜之臣 , 又指责邢玠御兵不严 , 冯琦又道:“此次出兵援朝 , 日军实受重创 , 固能保全了朝鲜 , 此乃邢玠盖世之功也 。大军久在异域作战 , 转战数千里 , 过失总归难免 , 若对此带兵之人 , 攻其一点 , 不计其余 , 那将何以服众 。”冯琦之论 , 得到公允 。
冯琦卓尔不群 , 更为沈一贯等人所妒 。1598年冬 , 冯琦丁忧服除回到北京 , 朝廷又有人推荐其入阁 , 沈一贯再次上书作梗 , 使冯琦入阁再次受阻 。这使冯琦异常愤怒 , 从此中下病根 。分页标题
1599年 , 冯琦仍以礼部侍郎衔、充玉牒副总栽不久又进吏部右侍郎 。冯琦任此职后 , 坦然曰:“治理天下需用贤才 , 而贤才者则须由主宰者认真考核方能发现 。圣上不以我为不才 , 让我辅佐此事 , 我岂敢尸位素餐?”当时的吏部尚书李戴 , 论年龄、资历 , 均乃冯琦之前辈 , 此人性格温和 , 以宽仁为政 , 众称长者 。时赵志皋、沈一贯为相 , 把持朝政 , 李戴不敢稍有异议 , 而冯琦年轻果敢 , 慨然以选拔人才为己任 , 李戴也折节听之 , 凡冯琦所铨定之人 , 李戴皆不复省 , 仅画诺而已 , 一时吏治称得人 。冯琦在吏部虽为副职 , 实行正职之责 , 他十分厌恶竟奔之人 , 为公正起见 , 每月将待用之人 , 按官俸高低写于大纸 , 贴在墙上 , 张榜示之 , 有缺时 , 按所榜依次补之 , 其行为人以为公 , 后又亲自详定官员任用条例 , 上报皇上批准 。
【『存诚堂』存诚堂:一屋三进士】43岁(1601年) , 冯琦为会试主考官 , 因当时刚刚完成大计(指三年一度的官吏考察) , 他相当疲惫 , 但仍坚持对考卷一一把关 , 凡为文诡异者不取 , 然后从废卷中补之 。是科状元为青浦人张以诚 , 榜眼为太仓人王衡 , 探花为石首人曾可前 , 会元为福建同安人许獬 , 一时称为得人 。吏部文选司有一郎中在推察降职人员名单中 , 与万历帝意见相违 , 万历大怒 , 冯琦与吏部尚书李戴联名上疏 , 为这一郎中辨罪 , 恳谈选司之难 , 乞请将此郎中留部中降职使用 , 万历帝见二人言辞恳切 , 便予允准 , 未严惩郎中 , 这在封建皇帝时代是很少见之事 。
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 , 有的依仗权势 , 横行霸道 , 动辄以钦差职权诬奏罢免地方官员 , 山西巡抚魏允贞 , 系冯琦同年进士 , 为官清廉 , 率直敢言 , 他因山西矿税之事 , 得罪了矿税钦差使孙朝 , 孙朝力诬魏允贞 , 必欲置魏死地而后快 。万历帝信之 , 下部院议罪 , 冯琦具疏“魏公清正于天下 , 抚臣无二 , 臣愿以己之百口之家保之” , 使魏允贞幸免于祸 。矿税使张忠论知县韩薰当调 , 高审推荐布政使陈性学为巡抚 , 冯琦皆上疏 , 力陈太监不可侵任命大权 , 此二事乃作罢 。饶州通判沈榜 , 以贪墨被降他任 , 后沈行贿于某矿税使 , 被保留原职;冯琦与尚书李戴上疏揭发其事 , 沈遂被罢职为民 。都给事中王德完上疏指陈时政 , 万历帝怒 , 将其打入大牢 , 冯琦极力上疏为其恳求、辨白 , 万历帝毫不宽恕 , 后王德完发配充军 , 冯琦为其医治杖伤 , 并派人将其送至贬所 。
冯琦对先皇遗留的冤假错案极力甄别平反昭雪 。嘉靖年间 , 张径以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衔总督两江、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省军务 , 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倭 , 数有大功 , 但嘉靖帝听信兵部左侍郎赵文华(严嵩的干儿子)及宰相严嵩、徐阶等人的谗言 , 冤杀张径 , 全军为之悲痛 。冤沉40余年 , 人皆知其冤 , 但无敢为之辨白者 , 冯琦仗胆上疏为辨张径之冤 , 朝廷为之恤典 , 以慰张径九泉之灵魂 , 以安其后人之心 。
1601年10月 , 冯琦升任礼部尚书(正二品) , 廷臣又荐冯琦入阁 , 又因沈一贯作梗而罢 。冯琦既任职礼部 , 更极力促成太子速立 。原来 , 万历帝所宠的郑贵妃于1586年生了皇三子朱常洵后 , 郑贵妃就怂恿万历帝废长立幼 , 以立己子朱常洵 , 冯琦等臣极力反对 , 才使皇上开了金口 , 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44岁(1602年)冯琦奉诏主持东宫太子册立大典 。冯琦入礼部仅有3日 , 就将大典仪注草拟出 。而大典期迫 , 中官掌司设监者却欲从中作祟 , 以媚郑妃 , 就以“供费不给”为辞 , 冯琦知朝中诸皇子争立 , 恐事久生变 , 夜长梦多 , 便抗言:“礼为重 , 不可与争 。”这时 , 其堂弟冯媛任户部主事 , 正率兵押运辽饷银4万两出都 , 冯琦立追还 , 给费乃克济 。肇事者见冯琦、冯媛二兄弟相济 , 便不敢妄动 , 册立东宫大典遂顺利进行 。同年11月 , 冯琦又主持了太子冠礼 。同年12月 , 又主持了万历帝生母文明肃慈皇太后加“贞寿端献”徽号大典 。第二年(1602年)正月 , 又主持了皇太子结婚大典 , 四个月间四次大礼 , 这时又因三殿失火被毁 , 尚未整修 , 朝仪旷废 , 设备亟缺 , 冯琦仓猝受命 , 不遑张罗 , 又必须事事精心安排 , 四个大典下来 , 皇上满意 , 百官佩服;但冯琦本已染病之躯就如雪上加霜了 。1602年3月 , 万历帝突然得病 , 冯琦身居要职 , 又只得带病侍候 。一日 , 万历帝病中忽然生念降旨:停矿税 , 雪冤狱、录荫臣、罢诸役不便者 。旨意传出 , 吏民欢呼 , 皆以为皇上乃明智之举 。但时过两月 , 万历帝又出尔反尔 , 收回成命 , 一切恢复旧制 。此举让天下士民议论纷纷 , 冯琦上疏言道:“圣体危而复安 , 圣德光而复晦 , 布二、三之令 , 失亿兆之心 , 后有缓急 , 诏令将不可信” 。是年黄河断流 , 冯琦上疏皇上要求治理 , 但万历帝却执迷不悟 , 惟撤换一些横行太甚的中使而已 。这使病中的冯琦心力交瘁 。分页标题
冯琦苦撑病躯 , 主持礼部繁杂事务 , 而礼部左右侍郎又一直空缺 , 冯琦知事繁而病体 , 曾先后16次上疏乞休 , 因沈一贯素妒 , 万历帝执意不允 。曾有西羌使者送来战表 , 帝知羌人素惧冯琦韬略 , 便亲自从病榻上扶起冯琦 , 太子为其磨墨 , 使琦强支病体 , 间歇了3次 , 才写完“迴文”诗信 , 蛮帮知琦健在 , 便未敢行兵进犯 。这就是冯琦的“一遍迴文退蛮兵”(见《冯氏世录》) 。冯琦终于一病不起 , 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夏历三月初三丑时病逝于京师寓所 , 终年46岁 。他临死前曾赋《绝命诗》一首:
浩渺天风驾海涛 , 三千度索向仙桃 。
翩翩一鹤青冥去 , 已隔红尘万仞高 。
冯琦死后 , 留下的遗表上奏朝廷 , 仍针对当时的弊政 , 请万历皇帝励精图治 , 披阅奏章 , 选补缺官 , 推诚接下 , 安抚人心 。词语非常恳挚 。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后 , 常常追念冯琦的功绩 , 6次派遣朝官来青州立碑祭祀 , 赠官太子少保 , 谥号“文敏” , 并追封入阁 , 有“死后入阁 , 冯琦一人”的说法 。
冯时基的日记“偶园纪略”一文记曰:“存诚堂 , 先文敏公居宅也”(见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第157页) 。文敏 , 冯琦也 。“偶园纪略”一文是冯琦故居的有力证据 。存诚堂 , 正房五间 , 倒座称为“对厅” , 设东、西厢房各五间;倒座与正房距离较大 , 十分有明清时期青州居民住房的一般特点 , 正房前设有月台 , 存诚堂东有北厅三间 , 为耳房 , 南为一狭长小院 , 正房西侧也有北厅五间 , 厅前院落相对独立 。对厅之东有门 , 是通向花园的一便门 。
冯溥故居
存诚堂 , 冯子履在此住过一生 , 冯琦住了20年 , 后存诚堂空闲 。因是风水宝地 , 冯溥一直惦记这处住宅 。康熙八年(1672年) , 冯溥上疏乞休 , 康熙帝未批 , 但冯溥就有了修复存诚堂的打算 , 好在乞休后居住 。于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 , 冯溥出资1000两银子 , 让家人修复存诚堂 。1000两银子修建一处院子 , 可以说是花不尽 , 用不完的 。冯溥提出的条件是 , 存诚堂居住要舒适 , 档次要高 , 由此地方修建可不计成本 , 因此 , 就将存诚堂修建成了当时最好的一处住房 。
请看这存诚堂 , 出檐大 , 青砖绿瓦 , 雕梁画栋 。厅窗精巧华丽 , 让人叹绝 。这些门窗都雕有凤凰戏牡丹、万寿无疆、五福捧寿以及奇花异草等图案 , 每一个图案都是那样的形象逼真 。用手触摸着这些门窗及室内陈列着的檀香太师椅、八仙桌、龙头几、雕花床等 , 十分华丽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74岁壬戌前一日 , 康熙帝赐冯溥游览西苑瀛台 , 宫廷内待二人陪同 , 游览亭台、曲楹、回廊、岩壑之胜 , 侍臣携酒相随 。每到一个地方 , 让他“坐饮三爵” , 同时还赐制诗 , 赐“适志东山”篆章 。直至秋天 , 冯溥才衣锦还乡 , 在青州引起极大轰动 , 到达之日 , 青州城为之空巷 , 官吏百姓夹道拜迎 , “拥挤不得行” 。
一位正一品大员 , 国家主要领导人带职还乡 , 居住存诚堂 , 足见存诚堂的荣耀 。只见当时的存诚堂 , 门口有两根大旗杆 , 两个大石狮子 , 侍从门口站立 , 出出进进 , 十分威风 。
冯溥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 , 其“居家之孝友 , 当官之廉干 , 与友之诚信” , 是他人所不及的 。在存诚堂居住 , 他性喜施于 , 当时 , 益都县令池为为官清正 , 死在任上 , 家贫不能归葬 , 冯溥出资帮助 。冯溥还拿出自己的俸禄2000余金 , 代替青州人完成不能按时缴纳的赋税 。冯溥居住在存诚堂 , 还承袭“北海世家”的读书风尚 , 博雅多文禾 , 精于诗章 , 为出《佳山堂诗集》做好了准备 。冯溥品德高尚 , 与人为善 , 朋友们都愿与他相处 。他性格直爽 , 亲友故交有过失 , 能当面指出 , 事后相待如初 。他家教严格 , 子孙后代皆有作为 。冯溥喜爱悠游山水 , 陶冶情操 。在京期间 , 购京中隙地一处 , 种植柳树 , 取名“万柳堂” , 吟诗作赋于此 , 告老还乡后 , 在“佳山堂”招待客人 , 谈论诗文 , 也很有成绩 。在青州期间 , 青州的山水也几乎游遍 。其中游云门山 , 写诗一首(《佳山堂诗集》卷六)如下:分页标题
杪秋登云门山
一杖登临万壑风 , 横穿云宾踏飞虹 。
波光匹练总问白 , 日暮晴瞎谷口红 。
洞里山人常稳睡 , 天边秋色正飘蓬 。
循崖遥指花林疃 , 旧是吾家五亩宫 。
存诚堂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 , 至今年已经是474年 , 它的存在 , 进一步证明了青州之历史 , 青州之辉煌 。一处住宅 , 出了三位进士 , 二位国家主要领导人 , 足见存诚堂在偶园之中的位置 , 在青州历史上的位置 。复原存诚堂是青州人民的大事 , 已到了非办不可的地步 。
存诚堂是青州名人的故居 , 名人的故居又是城市的特殊坐标 , 也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 。存诚堂 , 从名人故居的角度 , 它是青州的文化符号 , 对于城市的形象传播意义非浅 。因此 , 复原存诚堂是当前青州文化持续发展的一个急迫任务 , 应明确列入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冯振河)
- 三餐|一屋,两人,三餐,四季,这样的爱情才叫余生
- 落榜进士|杭州西湖有一处公园群,1000多米就有6座公园,很多游客分不清楚
- 落榜进士|江苏这个城市被誉为“茶叶之乡”,环境优美,采茶姑娘你见过吗?
- 落榜进士|安徽有一座山曾与黄山齐名,充满了徽州特色,却一直很低调
- 小张情感解说|丈夫天天跟前妻住一屋,他对我说10年没碰她,前妻向我证明他说谎
- 「」有志者事竟成,林则徐"中考"后就结婚,三次"高考"最终不负得进士
- 叠拼■3栋简欧风农村叠拼别墅,一屋住多户,适合三兄弟共建
- 落榜进士南京这座私家园林,曾家喻户晓,接待过众多名人,很多游客没来过
- 落榜进士安徽石台有一座山,素有“西黄山”的美誉,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 落榜进士石家庄最早的历史老街,曾经商贾云集,现在成为了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