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人心上一座大山——宋朝“南人不可为相”

宋太祖曾言“南人不可为相” 。这种说法直接影响官员阶级 , 常常政治对立 , 南北之争 。我国经济中心一开始在北方 , 为避免战火破坏后来转移南方 , 同时经济中心转移也加剧南北冲突 。宋朝时期南方势力兴起 , 升到文官集团的最高领袖 —— 蔡京、秦桧、史弥远、贾似道
《实录》《国史》记载宋太祖曰 , 南人不可为相 。这是皇帝对南方人为相出于戒心对子孙警告 , 但是被后人误解是对南方人偏见 , 不重视南方人 , 当然具体宋太祖有没有说过暂且不论 。
在宋朝 , 重文轻武政策下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 兵队战斗力不如前朝 , 周围面临金 , 契丹 , 西夏 , 步步紧逼处境 , 还要担心武将居功自傲不听朝廷 。这就需要一个铁腕宰相来帮助主持朝政 , 而南方人生活在江南水乡 , 没法适应动荡不安的时代 。
【『大山』人心上一座大山——宋朝“南人不可为相”】
『大山』人心上一座大山——宋朝“南人不可为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太平盛世做宰相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不错的选择 , 但是在不安定因素很高的时候需要斗争勇气显得不适宜了 , 往往容易选择苟且偷生 , 最后只能被打败 。像宋朝民族矛盾突出 , 边疆不安稳因素多 , 当时不用安逸的南人为相大体判断不无道理 , 但只能说是大体 , 并没有对南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南人不可为相 , 是开国皇帝预言 , 也是立下铁规矩叫做祖训 , 过了一代又一代到子孙忘了祖训 , 亡国之君不听祖训用南人为相 。
北宋徽宗时乱政的蔡京、大奸贼秦桧、南宋奸相史弥远、贾似道、这四大奸相把北宋南宋都伤害不浅 。他们都是南方人为相代表 。
在宋朝 , 还真是南人误国 。

『大山』人心上一座大山——宋朝“南人不可为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考进中央 , 自然中央也会体现南北矛盾 。一般而言当一个地方经济 , 文化超过另外一个地方 , 如果抱着对落后地区偏见难免会两地冲突纠纷 。
宋人的祖宗之法 , 可以理解为大宋特色的太祖思想与太宗理论 , 作为指导思想 , 作为皇帝与士大夫利益的一整套指导思想 , 政治理念 。南人不可为相祖宗法之所以被提出来 , 侧面反映宋朝时期南方势力兴起 , 甚至达到能升到文官集团的最高领袖 。
祖宗之法是祖宗在他的时代为解决问题提出的“法"
宋的祖宗之法 , 南人不可为相 , 后来应验了 。

『大山』人心上一座大山——宋朝“南人不可为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宋第一个重用的南人王钦若 ,, 外表人特别友好 , 其实内心很坏 , 使冷绊子 , 在宋真宗时期 , 金国人第一次大规模进犯 , 北方忠臣寇准力主抵抗 , 王钦若私下里讨好金国人 , 拉拢内部势力 , 主张把国都南迁 , 并害死了忠臣寇准 。
这种南人不可为相地域名誉之争由来很久。最初大都市北方繁华 , 当时农业 , 商业处于领先地位 , 很多南方地方还处于待开发状态 。于是北方发展好就有底气歧视南方 。所谓地域歧视往往是经济政治优越性一方歧视对方 。
宋太祖曾立碑 , 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为相 , 内主用兵 , 用南人为相 , 杀谏官 , 非吾子孙 , 这是和宋不杀士大夫一样出名的祖宗家训 。
宋初这个要求很好贯彻落实了 , 后来就走样了 , 南方人也可以为相 , 不过北方官僚对南方的人依然抱有偏见 。这种地域偏见当然也不提倡 , 对每一个地方的人应该一视同仁 。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 , 仅以地域划分标准未免太局限性 , 本身就带有一定成见 。分页标题

『大山』人心上一座大山——宋朝“南人不可为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南人不可为相从宋开始到后来朝代一直争端不止 。南人不可为相不过是披着地缘外衣变相一种保护主义
太宗时南北之争激烈不断 , 也或许受太宗遗言影响 , 北方人特别排斥南方人 。到南宋不让南人为相这个断论影响力逐渐下降了 。一般来言南人北人之争就是为了各自利益一种旗号 , 号召各所属地方团结起来对抗另外一方 。这种之争常常被当做政治攻击对方旗号 。当没有利益作为基础时南人不可为相说法不攻自破 。
南人北人也能心平气和坐下来 , 不管你南人是不是相 , 也没有关系 ,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 , 没有永远的敌人 , 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南宋时很多南人一样可以为相 。直到今天很多地方一直流传地域差异说法 , 甚至拿地域差异当做本地人排斥外地人的理由 , 其实不过是维护自己本地人的利益不受冲击 , 或者叫做地方保护主义 , 保护自己地位不受到威胁 。

『大山』人心上一座大山——宋朝“南人不可为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疆域辽阔 , 一般常南方和北方这样划分 , 南北气候文化差异也是最大 , 所属地方谁都会说自己家乡好 , 拼命给自己家乡争光 , 说自己家乡好本身是一个乡愁 , 但一味为说自己家乡好 , 去攀比不惜贬低对方家乡 , 这种乡愁或许就走样了 。
人与人之间有一座大山 , 任你怎么搬也搬不走 , 这就是成见 。南人和北人之争就是一个成见 , 这是很多人做不到对事不对人 , 往往看人说话 , 抱以成见 , 的确事情是人做出来 , 很多时候人和事很多时候难以割裂开来 。偏见是人心上一座大山:南人不可为相 , 江西不可进京 , 智子疑邻
当时彼此地域来往不便为南北之争保守思想滋长奠定了情感物质基础 。现在南北之争依然有 。相信随着交通便捷和开放交往的密切及人口流动频繁 , 这个南北保守观点逐渐会被淡化了 。
听过南人不可为相的很多人也或许听过江西不可进京为官典故;讲述明代大学士焦芳以自己人为主在位偏向家乡的故事 。焦芳来自河南 。他老家属于北方 , 所以对北方人特别亲切 , 据说曾经给家乡人向朝廷成功申请免河南税五年 , 但对南方人不那么特别友好 。

『大山』人心上一座大山——宋朝“南人不可为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朝时科举是南北分考 。焦芳在位时为达到江西人不可以为官目的 , 不惜减少江西考生的录取名额 , 增加考试难度 。他还故意给北方人增加考试录取名额 , 为的是照顾自己身份 。这种破坏公平行为自然引发南方不满 。
总是觉得家乡好 , 只要是自己家乡就是好 , 外省不如本省 , 外地不如本地 , 外市不如本市 , 当然不是因为自己家东西多好 , 这种地域偏见 , 更多是对本家归属感一种认同 , 对自己家乡价值一种认同 , 这种偏见有利有弊 。
南人不可为相何尝不是一种偏见 。因为不了解南人 , 靠固有思想去了解南人世界 。是不是很危险?如何破解这种偏见?离不开人与人之间沟通了解和合作 , 一味偏见只会导致双方隔阂进一步加大 , 并不利于和谐关系建立 。
人有亲近远疏之分 。智子疑邻的故事听过的人应该不少吧 。宋有富人 , 天雨墙坏 。大概意思就是宋朝有一个富人 , 天降大雨 , 墙体坏了 , 他的儿子说 , 不重修的话 , 就要被盗 , 他的邻居也这样说 , 到了晚上果然被偷了 , 失去很多财富 , 这家就认为儿子聪明 , 怀疑邻居是小偷 。同样说这一句话在不同人口中说出 , 家属观点看法截然不同 。这个就是典型对人不对事 。反映人有亲近远疏之分 。这是不以事实说话的典型例子 。分页标题

『大山』人心上一座大山——宋朝“南人不可为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同样世界如果我们带着有色眼镜去看 , 必然会看到世界也是不一样 。地方文化是多姿多彩 , 如果一种文明扼杀另外一种文明 , 那和霸权主义有什么区别?和而不同是多少圣贤理想的世界 。多样文化在一起碰撞促进发展同时难免会带来冲突 。偏见往往带着霸权 , 抱有偏见的文明一定是霸权的文明 。
地域偏见自古就有 , 历史上元朝把人为四等 。元朝维护自己民族的利益 , 一等人是蒙古人 , 二等人色目人 , 三等人汉人 , 四等人南人 。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维护自己蒙古人的特权 。这也不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这个不公政策后来引发大规模起义反抗 , 元朝终被明朝推翻了 。这也说明一视同仁重要性 , 警告统治者想长久统治更应一视同仁 , 不能南人不可为相抱以偏见 。

『大山』人心上一座大山——宋朝“南人不可为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例如:老子故里一种是安徽省涡阳县郑店村 。另一种说河南鹿邑 , 地方都不是很远 , 道家文化发祥地的涡河两岸 , 一直说对方不是老子故里 。涉及名人就一直觉得都是自己的 , 哪怕对方名人不是自己的也要争过来 。这时再没有南人和北人之分了 , 名人如果是北人也要硬说成南人 , 肯定不可取 。如果都是为了继承发展道家文化也未尝不可。
传统不被继承 , 相当于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 。一些祖先预言是特定环境下英明判断 , 是有一定道理 , 就好像历史的瑰宝之所以是瑰宝 , 本身有一定可取之处 。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下来的 , 一旦断了根 , 再想继承发展起来就更难了 , 而且极易变成历史虚无主义 。我们面向未来一定汲取祖先优秀的文化因子 , 特别尊重自己优秀传统文化 , 不能淡忘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 注重在继承中发展 。
总而言之善于在历史长河之中汲取营养学习者才能拥有更加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