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春』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最后一部小说


_本文原题: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最后一部小说
有着民国旷世才女之称的萧红 , 一生追求自由与热血 , 奈何生活的苦楚只给她留下了冷清与寂寥 。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最后一部小说 , 叙述了她对童年与家乡的回忆 。

『邓海春』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最后一部小说
本文插图
萧红的童年十分单调 , 她的家乡呼兰县更是暗淡无色 。 一个懂事颇早的小女孩儿每天能消遣的地方除了结着小黄瓜、大倭瓜的后花园 , 就是堆满破旧东西且黑暗尘封的后房 , 而陪她玩耍得也只有慈祥的老祖父 。 每日清晨 , 她会在床上跟着祖父念唐诗 。 起床后 , 她又会缠着祖父给她讲那些已经听厌掉的故事 , 或者看看小城里那如死水般的刻板生活 。 这死水偶尔也会掀起浪花 , 但很快便归于平静 。 这部小说 , 不仅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萧红与祖父之间的温情 , 还使我们体会了呼兰城的风土人情、呼兰人的愚昧与可悲 。 就如茅盾评价得那般——“这是一篇叙事诗 ,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 一串凄婉的歌谣 。 ”

『邓海春』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最后一部小说
本文插图
在萧红的回忆中 , 呼兰城的人们大多是善良的 , 他们朴实热情、勤俭节约、富有同情心 。 然而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思索、生活 , 不免有些麻木 , 甚至蛮横 。 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就是在这种习惯下 , 从一个活泼大方的小姑娘被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 最终断了气 。 她因为长得高、坐得直、逢人就咧嘴笑且头一天来婆家吃了三碗饭 , 被街坊邻居公论为“太大方” 。 她婆婆听到这种闲话 , 自然对她严加管教 。 谁想她竟然不服从管教——不仅连喊带哭说要“回家” , 还敢咬人 。 这可让婆婆更愤怒了 , 于是狠狠地打了她一个多月 。

『邓海春』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最后一部小说
本文插图
小团圆媳妇终于被驯服了 , 她卧病在床 , 奄奄一息 。 虽然她婆婆连买点红花油擦手都舍不得 , 却花了大笔钱帮她治病 , 而街坊们也很热心地给她出主意 , 但是这些主意大多是跳大神之类的招魂术 。 其中最让人接受不了 , 也使小团圆媳妇失去最后生存意识的是:让她当众洗三次开水澡 。 她洗一次 , 喊一次 , 哭一次 , 晕一次 , 可就没有人听见 , 即使所有人精神百倍 , 闹到三更天才散去 。

『邓海春』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最后一部小说
本文插图
一条的鲜活生命就这样消逝了 , 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真心想害她 , 甚至街坊们还以为自己在帮她 。 起初她们说小团圆媳妇“不大方” , 是为了让她更像“小团圆媳妇” , 只有这样才符合好媳妇的标准 。 而小团圆媳妇的婆婆虐待她也是为她好 , 用她婆婆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 , 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 。 ”这种“为她好”的想法不是呼兰城独有的 , 而是当时整个中国封建礼教的缩影 。 这些礼教对她们而言 , 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绝不可以违背的 。 或许她们也曾被这样虐待过 , 但她们已经麻木了 , 觉得一切本该如此 。 所以在她们眼中小团圆媳妇不是被打病的 , 而是被鬼缠身了 。 这样就不难理解她们为何不给小团圆媳妇找大夫 , 而是招魂 。 她们其实也很可悲 , 明明是好心却做了坏事 , 尤其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 , 最终人财两空 。

『邓海春』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最后一部小说
本文插图
事实上 , 尽管萧红所记录的呼兰城与当下相距甚远 , 但呼兰人日复一日的生活模式和我们大多数人别无二般 。 太阳升起就起床 , 肚子饿了就吃饭 , 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赏 , 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赏 。 该赶车的去赶车 , 该切菜的去切菜 , 该洗衣裳的去洗衣裳 。 每个人为了生活 , 各司其职 , 不敢逾越 。 同时每个人在遇到挫折时 , 熬得过去就过去了 , 熬不过去的 , 就顺其自然 。 若自然的结果是好的 , 则继续生活;若是不好 , 那最糟糕得便是离开人世 。 生活本身就是无趣的 , 用前些年很火得一句话来总结 , 就是“吃饭、睡觉、打豆豆 。 ”但我们与那个时代的呼兰人也有不同 。 我们不再受旧思想的禁锢 , 不再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 不再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事物 。 我们除了眼前的苟且 , 还有诗和远方 。 那些我们追求的理想与爱好 , 那些时代给我创造的环境与机遇 , 使我们的生活不再那么刻板 。分页标题

『邓海春』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最后一部小说
本文插图
【『邓海春』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最后一部小说】《呼兰河传》从严格意义来看不算小说 , 反而有点像自传 , 但又不完全是自传 。 萧红给我们讲述了她的童年、家乡 , 但笔者认为她除了想表达对过往的思念外 , 更像与传统思想抗衡 , 毕竟她一生都在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