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话西游》:年长方知无厘头的背后,是对西行取经主题理性回归

《大话西游》 , 前前后后看了不下十遍 , 至今不觉厌烦 。高三时第一次看 , 认为周星驰的无厘头很了不起 , 颠覆了传统 。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 , 才明白无厘头只是《大话西游》的表面 , 背后想表达的 , 仍然是西行取经主题的理性回归 。
一、西行取经的主题是什么
对于《西游记》的主题解读有很多 , 比如有人说是忠君爱国 , 因为前文有过唐太宗游地府的经历 , 让唐僧去西天取经是为了度化众生、保李氏江山永固 。有人说是为了弘扬佛法 , 文中多次提到如来和观音安排唐僧的取经之行 , 是为了传播与弘扬佛法 。在我看来 , 有个主题是非常明显并且贯穿全文的 , 那便是在普度众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救赎和自我成长 。

「主题」《大话西游》:年长方知无厘头的背后,是对西行取经主题理性回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僧本是如来亲传弟子 , 因为犯错被贬到凡间 ,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方才回归 。孙悟空本是石猴 , 习得一身本领 , 却搅乱天庭 , 蔑视如来 , 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 也是经历西行方才修成正果 。猪八戒调戏嫦娥、沙僧摔碎琉璃盏、白龙马犯天条都是犯过错误的人 , 而西天取经则是对自我的救赎 , 通过普度众生、劝人向善的方式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 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
如来评价四大洲的时候 , 就指出南赡部洲多杀多争 , 点明"我今有三藏真经 , 可以劝人为善" , 从中看出如来让唐僧取经的真实目的是普度众生、劝人向善 , 这也是唐僧西行的主要方向 。带着这个任务和责任 ,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辛 , 方才取回真经 , 功德圆满 。

「主题」《大话西游》:年长方知无厘头的背后,是对西行取经主题理性回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话西游》看似嬉笑怒骂 , 但是到最后依然是对这一主题的回归 , 比如至尊宝在准备戴上紧箍咒成为孙悟空时 , 曾经疑惑地问观音"为何仇恨会大到这种地步呢" , 而观音的解释是 , 唐僧西行的目的便是取经化解这种仇恨 。听罢观音一番话 , 至尊宝戴上紧箍咒 , 成为孙悟空 , 保唐僧取经 。这种对取经主题的回归 , 在《大话西游》中处处可见 。
二、二难选择:在爱情与西行之间 , 孙悟空做出了最痛苦的选择
【「主题」《大话西游》:年长方知无厘头的背后,是对西行取经主题理性回归】《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无疑是个值得崇敬的英雄形象 , 勇敢无畏、自信满满 , 但一直是妖猴、是神仙、是圣佛 , 离普通人还是有差距的 。《大话西游》却添加了爱情这一人类的永恒话题 , 孙悟空的形象立刻丰满起来 , 让观众尤其是大学生非常喜欢 。

「主题」《大话西游》:年长方知无厘头的背后,是对西行取经主题理性回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于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来说 , 他们都有许多选择 , 比如唐僧可以选择在大唐继续当个颇有名气的和尚 , 不用忍受风餐露宿之苦;孙悟空也可以选择重回花果山 , 而且书中还有过重回花果山的经历;猪八戒也可以不去取经 , 选择在高老庄过着快活逍遥的日子;沙和尚也可以选择在流沙河吃人为妖 。然而 , 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历经磨难 , 选择了取经大业 。
《大话西游》中对于选择的表现更显张力 , 也更加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孙悟空一直处于二难选择的痛苦经历中 , 先是在白晶晶和紫霞仙子之间的二难选择 , 后来又是爱情与西行的二难选择 。
想要从牛魔王那里救回心爱的姑娘 , 至尊宝就得戴上紧箍咒成为孙悟空 , 可是戴上紧箍咒之后又不能拥有爱情 , 看着爱人在前却没法相爱 ,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如此" 。其实我们普通人不都是如此吗?常常在理智和情感面前痛苦的博弈 , 最后无论选择哪个都会留下遗憾 , 但只要像孙悟空一样认清自己的责任 , 今后的日子里内心就不会备受煎熬 。分页标题

「主题」《大话西游》:年长方知无厘头的背后,是对西行取经主题理性回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从孙悟空到至尊宝再到孙悟空 , 完成从"本我"到"超我"的蜕变
想要完成自我救赎 , 完成普度众生、劝人向善的任务 , 就要勇于担负起责任 。很多时候 , 看起来是束缚的东西 , 实际是督促个人成长超越的外在动力 。
在《大话西游》中 , 孙悟空一开始就是嫌唐僧啰嗦、不愿意受那么多的约束 , 才与牛魔王合谋陷害唐僧 , 后来阴差阳错成为强盗头子 , 过上了无拘无束、没心没肺的快乐日子 , 这个时候的孙悟空 , 代表的是"本我"的人生 。

「主题」《大话西游》:年长方知无厘头的背后,是对西行取经主题理性回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后来孙悟空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白晶晶 , 开始从外貌和气质形象改变自己 。为了救白晶晶 , 孙悟空想尽办法 , 多次经历了月光宝盒轮回的折磨 , 此时的孙悟空已经开始超越"本我" , 开始成为"自我" 。
到了最后 , 为了拯救紫霞仙子和唐僧 , 孙悟空放下"本我"和"自我" , 成为"超我" , 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 放弃所谓的自由 , 为了正义的取经大事 , 再次主动接受约束 , 护送唐僧一路西行 。

「主题」《大话西游》:年长方知无厘头的背后,是对西行取经主题理性回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总结
犹记得当年许多人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解读《大话西游》 , 当时看来这些文章分析得头头是道 , 然而很多地方却有些断章取义 。看待这部经典影片 , 应当从整体而不是从个别情节来看 , 虽然整个过程充满诙谐与讥讽 , 很多情节成为经久不衰的桥段 , 然而到最后 , 这部影片还是回到了责任 , 回到了救赎 , 回到了自我超越这些最深沉的情感元素 , 回到了求取真经让世间更美好的主题 。#孙悟空#唐僧#如来收藏
如来评价四大洲的时候 , 就指出南赡部洲多杀多争 , 点明"我今有三藏真经 , 可以劝人为善" , 从中看出如来让唐僧取经的真实目的是普度众生、劝人向善 , 这也是唐僧西行的主要方向 。带着这个任务和责任 ,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辛 , 方才取回真经 , 功德圆满 。
《大话西游》看似嬉笑怒骂 , 但是到最后依然是对这一主题的回归 , 比如至尊宝在准备戴上紧箍咒成为孙悟空时 , 曾经疑惑地问观音"为何仇恨会大到这种地步呢" , 而观音的解释是 , 唐僧西行的目的便是取经化解这种仇恨 。听罢观音一番话 , 至尊宝戴上紧箍咒 , 成为孙悟空 , 保唐僧取经 。这种对取经主题的回归 , 在《大话西游》中处处可见 。
二、二难选择:在爱情与西行之间 , 孙悟空做出了最痛苦的选择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无疑是个值得崇敬的英雄形象 , 勇敢无畏、自信满满 , 但一直是妖猴、是神仙、是圣佛 , 离普通人还是有差距的 。《大话西游》却添加了爱情这一人类的永恒话题 , 孙悟空的形象立刻丰满起来 , 让观众尤其是大学生非常喜欢 。
对于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来说 , 他们都有许多选择 , 比如唐僧可以选择在大唐继续当个颇有名气的和尚 , 不用忍受风餐露宿之苦;孙悟空也可以选择重回花果山 , 而且书中还有过重回花果山的经历;猪八戒也可以不去取经 , 选择在高老庄过着快活逍遥的日子;沙和尚也可以选择在流沙河吃人为妖 。然而 , 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历经磨难 , 选择了取经大业 。
《大话西游》中对于选择的表现更显张力 , 也更加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孙悟空一直处于二难选择的痛苦经历中 , 先是在白晶晶和紫霞仙子之间的二难选择 , 后来又是爱情与西行的二难选择 。分页标题
想要从牛魔王那里救回心爱的姑娘 , 至尊宝就得戴上紧箍咒成为孙悟空 , 可是戴上紧箍咒之后又不能拥有爱情 , 看着爱人在前却没法相爱 ,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如此" 。其实我们普通人不都是如此吗?常常在理智和情感面前痛苦的博弈 , 最后无论选择哪个都会留下遗憾 , 但只要像孙悟空一样认清自己的责任 , 今后的日子里内心就不会备受煎熬 。
三、从孙悟空到至尊宝再到孙悟空 , 完成从"本我"到"超我"的蜕变
想要完成自我救赎 , 完成普度众生、劝人向善的任务 , 就要勇于担负起责任 。很多时候 , 看起来是束缚的东西 , 实际是督促个人成长超越的外在动力 。
在《大话西游》中 , 孙悟空一开始就是嫌唐僧啰嗦、不愿意受那么多的约束 , 才与牛魔王合谋陷害唐僧 , 后来阴差阳错成为强盗头子 , 过上了无拘无束、没心没肺的快乐日子 , 这个时候的孙悟空 , 代表的是"本我"的人生 。
后来孙悟空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白晶晶 , 开始从外貌和气质形象改变自己 。为了救白晶晶 , 孙悟空想尽办法 , 多次经历了月光宝盒轮回的折磨 , 此时的孙悟空已经开始超越"本我" , 开始成为"自我" 。
到了最后 , 为了拯救紫霞仙子和唐僧 , 孙悟空放下"本我"和"自我" , 成为"超我" , 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 放弃所谓的自由 , 为了正义的取经大事 , 再次主动接受约束 , 护送唐僧一路西行 。
总结
犹记得当年许多人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解读《大话西游》 , 当时看来这些文章分析得头头是道 , 然而很多地方却有些断章取义 。看待这部经典影片 , 应当从整体而不是从个别情节来看 , 虽然整个过程充满诙谐与讥讽 , 很多情节成为经久不衰的桥段 , 然而到最后 , 这部影片还是回到了责任 , 回到了救赎 , 回到了自我超越这些最深沉的情感元素 , 回到了求取真经让世间更美好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