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耕读传家: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
耕读传家:田可耕兮书可读 , 半为农者半为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国历史上的世家大族 , 往往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 , 耕读传统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 因此 , 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里 , “耕读传家”既是小康农家 , 也是众多仕宦之家的精神追求 。
《孟子·尽心上》说:“得志 , 泽加于民;不得志 , 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 , 达则兼善天下 。”所谓“穷则独善其身” , 就是选择一种脱离现实政治 , 归隐田园 , 农耕种地与吟诗作文并行不悖的 , 可以从容进退的生活方式 。而保持“耕读传家”的传统 , 进则可以出仕荣身 , 兼济天下;退则居家耕读 , 尚有独善自身的地步 。尽管这一种所谓的“亦耕亦读” , 基本上是姿态性的 , 象征意义上的 。
【「传家」耕读传家: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陶渊明《归田园居》诗云:“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 一去三十年” , “开荒南野际 , 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 , 草屋八九间……” , 《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 , 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 , 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 , 摘我园中蔬 。”《和郭主簿》诗:“息交游闲业 , 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 , 旧谷犹储今 。”凡此种种 , 似已预制了一幅幅“独善其身”的乡居图景 , 为后世文人学士选择亦耕亦读的生活方式 , 输送着源头活水般的精神养分 。
诚然 , 对于富裕农家或官僚之家出身的儒士文人来说 , “亦耕亦读”既是关乎其人生前程的出处方式 , 也是其及身可行的一种生活状态 。其实质 , 当在选择一种隐身田园、人生自修 , 农耕种地与寄情著述并行不悖、从容进退的生活方式 。
杨士奇(公元1365~1444年) 江西泰和人 , 曾经在《稼轩记》中记叙了一对他家乡的世家子弟:哥哥王行敏“买田百余亩 , 于邑西半舍许 , 作庐舍田间 , 躬率僮隶治耕 , 堰水为塘 , 备旱干 。其用力勤 , 岁获常厚 , 鸡豚之蓄日蕃 , 而塘兼鱼鳖菱芰之利 , 日用所需悉具 。饱食无事 , 读书茅檐之下 , 声闻林外……”将其数楹“宴息之居”题为“稼轩”;而他的弟弟王行俭却在京城为学士 , “于翰林掌制命 , 天子左右 , 誉望蔚然 。”杨氏在文章中写道:“轩之前天柱、三顾诸峰 , 苍然秀拔 , 而大江横其下 。启北户而望 , 则武姥之山 , 峭奇特 , 而吏胥一迹不及门 。嘉客时至 , 野服出迓 , 相与坐轩中 。必具酒 , 酒酣 , 击瓦缶 , 歌古人田园之诗乐客 。客或问平居所侣 , 指塘下 , 白沤及窗外修竹千挺 , 曰:何莫非吾侣也!盖终岁悠然 , 忘世荣辱 。行俭在京师闻之 , 跃跃有歆艳之意 , 已而其同寮君子闻之 , 皆有歆艳意 , 相与赋“稼轩”之诗 。”
“皆有歆艳意 , 相与赋'稼轩'之诗” , 道出了农耕文明土壤中出产的中国封建官僚心中 , 多么隐秘的一个情结:“稼轩”生涯 , 虽不能至 , 而心向往之 。
王廷相(公元1474~1544年)河南仪封人 , 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 历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罢官归 , “一入乡园 , 日惟以图史耕渔自适 , 绝口不及世事” , “居家 , 四时疏布常服 , 朝夕饮馔惟菜羹疏食数盂 , 未撤即置书册于傍” 。这是中国封建官僚的另一种生活图式:奔波劳碌一生 , 仕宦风波半世 , 幸得衣食无忧 , 田舍有余 , 终得脱身宦海 , 还我初服 , 一偿“耕读自适”的素志 。
陈献章(公元1428~1500年)广东新会人 , 在精神上极其景仰陶渊明 , 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 , 有着明代儒学宗师的地位 , 他毕生身体力行了一种真正“亦耕亦读”的生活 。科考失利以后 , 二十七岁的他前往江西临川 , 拜师出身于仕宦之家的学者吴与弼(公元1390~1469年) 。其时 , 吴氏一边研读经书 , 一边居乡躬耕 , 同慕名前来就学的弟子们一起 , 过着简朴勤苦的真正耕读生活 。据说 , 在讲说先贤往圣的经学之外 , 其教学内容广泛涉及农耕劳作、日常起居等 。他教导陈献章的名言是:“秀才 , 若为懒惰 , 即他日何从到伊川门下 , 何从到孟子门下?”分页标题
吴与弼的学问思想 , 无疑对陈献章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陈氏后来亦学亦耕、半读半耕 。《七绝·咏江门墟》道:“二五八日江门墟 , 既买锄头又买书 。田可耕兮书可读 , 半为农者半为儒 。”
陈献章的生活态度 , 对后世同是生长于新会的梁启超、陈垣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 。
然而 , 中国农耕传统在二十世纪的日渐解体 , 毕竟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性潮流 , 于是 , “耕读传家” , 日益成为中国人精神上难以接续的一个田园梦幻 。
其实 , 在“耕读传家”的理念中 , 确实蕴涵着不少值得研索的人文底蕴 。其中 , 应当包含着若干亟待深入发掘、值得全面弘扬的现代精神文明因子 , 诸如“读书种子”的养育 , “书香氛围”的营造 , “精神家园”的重构 , “万卷藏书宜子弟 , 一蓑春雨自农桑”的价值观念建立等等 , 似乎都能够从华夏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传统中 , 寻找到若干思想文化的因子 。
对耕读文化的传统 , 尤其是对“耕读传家”的人文理念 , 对“半为农者半为儒”的理想乡居生活图景 , 进行具体而微的、洋溢着温情敬意的研究 , 将为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提供若干实证 , 并为汉族农耕文化、士人隐逸精神、江南区域文化、乡村教育思想、和现代化背景下的精神家园建设 , 诸问题的研究提供启迪 。
(本篇完)
- 渔樵耕读看生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3种木质花卉,开花漂亮,姿态高雅,长成老桩,可当传家宝
- 渔樵耕读看生活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就改变了看世界的角度
- 渔樵耕读看生活做事要高调,做人要低调
- 渔樵耕读看生活无谓的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 渔樵耕读看生活做人一定要留点“心眼”
- 渔樵耕读看生活你无须讨好全世界,只需取悦自己
- 渔樵耕读看生活孙俪:遇见,命中注定的你,让爱与岁月和解
- 渔樵耕读看生活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懂得在得意之时依然冷静处世
- 渔樵耕读看生活做人太高调,目空一切,往往看不到背后所隐藏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