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覆灭,为何常常是妇人背锅,谈谈古代的“女祸论”

呜呼, 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 自高祖至于中宗 ,数十年间 , 再罹女祸 , 唐祚既绝而复续 , 中宗不免其身 , 韦氏遂以灭族 。 玄宗亲平其乱, , 可以鉴矣 , 而又败以女子 。 ——《新唐书》
《新唐书》在总结唐朝衰亡的原因时 , 将其归咎于武后、韦后、杨贵妃等女色祸国 。 这种将国家的衰败归因于女性的言论 , 就是“女祸论” 。
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 , “女祸论”当然是大错特错的 , “女人能顶半边天” , 在很多领域 , 女子的贡献不亚于男子 。 但古代“女祸论”的诞生以及传播自有其原因 。

@朝代覆灭,为何常常是妇人背锅,谈谈古代的“女祸论”
文章图片
杨贵妃 , “女祸论”的典型代表
周礼是诞生“女祸论”的土壤
一般认为 , 大约5000年前 , 我们的祖先由母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 。 在母系社会中 , 妇女占据主导地位 。 而在父系社会中 , 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但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 至少在夏商两代 , 女性依然拥有一定特权 , 一些女性贵族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财产 , 甚至还可以参加政治活动 。
商朝末年 , 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的文书中写道:
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 , 自绝于天 , 毁坏其三正 , 离逷其王父母弟 , 乃断弃其先祖之乐 , 乃为淫声 , 用变乱正声 , 怡说妇人 。 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 。 勉哉夫子 , 不可再 , 不可三!——《泰誓》
周武王向诸侯列出商纣王的各种罪状 , 其中第一条就是“用其妇人之言” 。 可见 , 周武王已经对妇女参与政事持排斥态度 。 西周建国后 , 周公旦吸收周武王的这种观点制定了周礼 。 周礼以男性为本位 , 将人按照阶级、血缘、性别、部族等分为若干等级 。
周礼提出了“男女有别”的主张 。 “男女有别”将男性和女性区别对待 , 在政治、婚姻两个层面分别享有不同的权利 。 首先说政治层面 , 周礼认为“妇言无用” , 因此将女性贵族排除在权力之外 , 政治成了男性贵族的专利 。 女性不再享有政治权利后 , 也就不配拥有军队和财产 , 在祭祀活动中则从主祭者沦为辅助者 。
在婚姻层面 , 周礼确立了一夫多妇、主夫属妇的制度 。 周礼规定天子可娶十二女 , 象征着十二个月份;诸侯可娶九女 , 象征九州;卿大夫可娶一妻二妾;士可娶一妻一妾;普通人则为一夫一妻的标配 。 主夫属妇是说在家庭中 , 男子居主导地位 , 妻子从属于丈夫 。 周礼的这种婚姻制度将女性视为男子的附属品 , 女性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 。
因此 , 可以说周礼是诞生“女祸论”的土壤 。 周礼将商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听信妇言 , 因此确立了父权制 。 父权制将女性排除在权力之外 , 女性失去了话语权 , 男性可随意批评女性甚至诋毁女性 , 会诞生“女祸论”也就不奇怪了 。
【@朝代覆灭,为何常常是妇人背锅,谈谈古代的“女祸论”】
@朝代覆灭,为何常常是妇人背锅,谈谈古代的“女祸论”
文章图片
商纣王和妲己
儒学是宣扬“女祸论”的主力军
孔子是非常推崇周礼的 , 因此提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观点 。 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 , 显然也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 。
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则为“女祸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 荀子在《解蔽》中提出:
桀蔽于末喜、斯观 , 而不知关龙逢 , 以惑其心而乱其行;纣蔽于妲己、飞廉 , 而不知微子启 , 以惑其心而乱其行 。 故群臣去忠而事私 , 百姓怨非而不用 , 贤良退处而隐逃 , 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也 。分页标题
夏桀因为被末喜、斯观所蒙蔽 , 而不赏识贤臣关龙逢 , 以致于心智惑乱做出荒唐的行为来 。 商纣王因为被妲己、飞廉所蒙蔽 , 而不赏识微子启 , 同样因为心智惑乱做出了荒唐的行为 。 因此群臣都不恪尽职守转而去谋求私利 , 百姓对他们怨恨不已不肯辛勤劳作 , 贤能之士都辞官归隐 , 这就是夏桀和商纣王亡国的原因所在 。
末喜是夏桀的王后 , 妲己是商纣王的妃子 , 传说她们美颜动人 , 因此受到君主的喜爱 。 荀子认为夏桀和商纣王受到女色的蒙蔽 , 因此做出一些荒唐的行为来 , 比如妄杀忠良、贪图享乐 。 君王的行为也会影响臣子 , 一些贤能之士辞官归隐 , 留下的则只知道谋求私利 。 当统治阶级都开始追求奢华淫逸生活的时候 , 百姓们怨声载道不再辛勤劳作 ,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夏、商走上亡国的命运 。
西汉初期 , 汉武帝开始推行“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 从此以后 , 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 儒家学者一方面继续提高男性的地位 , 贬低女性的地位 , 提出“男尊女卑”的论调;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女色祸国”的情形再次出现 , 一批儒士创作了《烈女传》、《女诫》等书 , 教育女子放弃对个性的追求而曲从于男性 。

@朝代覆灭,为何常常是妇人背锅,谈谈古代的“女祸论”
文章图片
“女祸论”背景下诞生的《烈女传》
唐朝将“女祸论”推向新的高潮
自两汉以后 , “女祸论”一度沉寂 。 这是因为此后的中国 , 要么处于分裂状态 , 要么统治时间较为短暂 。 在分裂状态下 , 比如三国时期 , 统治者们都能励精图治 , 把谋求天下作为首要目标 , 因此不贪恋于美色 。 而在统一状态下 , 比如隋朝 , 王朝还未稳固就遭受了亡国的命运 , 而他们亡国的原因也较为清晰 , 大都和内部分裂有关 , 自然很难将脏水泼到女性身上 。
李渊建立唐朝后 , 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稳定时期 。 自唐高祖开始 , 经过几代皇帝的努力 , 到唐玄宗时 , 国力达到了顶峰 。 在海宴河清、国泰民安的背景下 , 唐玄宗开始懒政 , 将大小国事都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 , 自己则只顾着与贵妃杨玉环寻欢作乐 。 天宝十四年 , 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 盛唐从此走向衰落 。
唐朝被认为是古代中国国力的顶峰 , 当时在文化、军事、经济等领域无不处于世界的顶峰 。 如此强盛的朝代 , 在经过“安史之乱”后却走向了衰败 , 这是很多人所不能接受的 。 因此有些人就去分析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败的原因 , 曾挽救唐朝于危局的宰相陆贽认为是因为杨玉环祸乱国家 , 才给了胡人起兵作乱的机会 。
陆贽的观点影响了一大批文人 , 加上唐朝本就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朝代 , 因此在社会中掀起了新一轮声讨“女祸”的热潮 。 唐朝是一个诗文昌盛的朝代 , 许多文人通过诗句来抒发“女祸论”的观点 。 比如著名的《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 , 从此君王不早朝” , 这还属于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 。 白居易的另外一首诗《古冢狐》则直接将美色妖魔化:“女为狐媚害即深 , 日长月增溺人心” , 还提醒君主“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 , 能丧人家覆人国 。 君看为害浅深间 , 岂将假色同真色 。 ”
唐朝时期 , 也不乏一些清醒人士 , 他们认为君主才是亡国的第一负责人 。 比如唐末诗人陆龟蒙在《吴宫怀古》中写道:“吴王事事须亡国 , 未必西施胜六宫” , 也就是说吴王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足以亡国 , 至于西施的美色也未必胜过所有后妃 。 陆龟蒙借诗句驳斥了“女祸论”的观点 , 但可惜在父权制的社会背景下 , 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 。分页标题

@朝代覆灭,为何常常是妇人背锅,谈谈古代的“女祸论”
文章图片
长恨歌
结语
“女祸论”是古代盛行的一种言论 , 它将国家的衰亡与女色联系起来 。 但这种言论的诞生要晚于国家的出现 , 至少在商朝时期 , 女性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1976年 , 人们在安阳殷墟发现了妇好墓 。 从墓中出土的文物来看 , 妇好是一位地位高贵的女性 , 陪葬品达1928件 , 其中青铜器440多件 , 玉器590多件 , 骨器560多件 , 此外还有贝壳、陶器等物品 。 妇好可以得到厚葬一方面因为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 另一方面因为她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 。 妇好代替商王指挥了讨伐土方、巴方、夷方等的战争 , 还曾率领1.3万将士攻打羌方 , 俘获大批羌人 。 妇好还是国家祭祀活动的主祭者 。 因为妇好能征善战 , 商王便赐封给她土地 , 让她担负守土的重任 。
西周在灭商的过程中 , 将商亡的原因归咎于“听信妇人之言” , 因此周武王可以说是提出“女祸论”的第一人 。 周公旦在制定周礼的过程中 , 采纳了周武王的观点 , 确立了父权制 。 所谓父权制 , 就是彻底将女性排斥在权力之外 , 还通过婚姻制度来贬低女性 。 当儒家成为文化的主流时 , 周礼的种种主张也被统治者所吸收 。 此后的儒士将“女祸论”理论化 , 还为此提出了应对之法 , 即通过教育来给女性洗脑 , 使她们曲从于男性 。
“女祸论”是一种贻害千年的思想 , 它从肉体和精神上形成了对女性的摧残 。 在肉体上 , 最典型的方式就是裹脚 。 裹脚这种畸形的行为一方面是了满足男性的病态嗜好 , 另一方面证明女性在父权制背景下难有反抗的机会 。 在精神上 , “女祸论”压抑了女性对个性的追求 , 对自我价值的实现 , 典型表现就是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 不让她们接受正规的教育 , 限制她们抛头露面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