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_本文原题:《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少年与想象 , 自由与荒芜」
<<<
《少年的你》一跃成为第39届香港金像奖的最大黑马 , 囊括了一系列最佳(最佳新演员、最佳女主角、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最佳摄影) 。
《少年》与其他获奖电影则明晰了一种不明言的需求 。 社会现实感如《少年》、《叔叔》 , 温情如《花椒之味》 , 动作爽感如《叶问》 , 《少年》的获奖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题材 , 与《叔叔》相同 , 参照《大象席地而坐》 , 苦难的表达成为了时代电影的特质 , 而本文意在讨论的核心也在此 , 即对苦难的浅尝 。 或许说 , 积极地构造苦难 , 以苦难逼迫 , 在达成抽离自身的同时 , 来消解面对时代的无措 。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从《少年》如扒开结痂般 , 报复式勾画校园霸凌 , 到《叔叔》隐晦讲述老年同志群体的生存困境 , 再到近年小说文本与影视编排的意义化对比(在流量爽片中选择深沉 , 在深沉中指责其违背商业规律) , 一种“令人看得下去的苦难”弥补了历史与审美的缺位 。
而文本中的主人公们迷失于社会规则 , 纠缠于不确定的 , 经济与文化的屈辱 , 四字扮演的热血少年 , 深沉静默的同志阿伯 , “不要被战争与资本杀死” , “你保护世界 , 我保护你” , 背负着时代的尘埃(个人的大山) , 在热泪盈眶中承担了后浪们的普遍的价值状态与精神选择 , 大抵成为了“人民的苦难” , 后浪们的苦难 。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这样的文本写作努力肢解了前浪们 “这也是个事儿?” 的话语体系 , 而“苦难”本身被文本创作者塑造为一种社会的习惯性脱臼 , 以期待反复的问询 , 《少年》原著虽被认为融梗抄袭 , 可其提出的社会问题是真的 , 一系列校园霸凌小说的问题也是真的 , 被反复提及的同志群体(耽美小说、耽改文本 , 甚至是ao3创作) , 边缘人群 , 都是真的 。
可这种真实的可观赏性则令人质疑 , 苦难本身并非戏剧 , 堆叠与重复成为了对秩序与情感的双相背离 , 一方面挑战与质疑着被前浪肯定的秩序 , 另一边则承担着祥林嫂的诞语——迎接“从同情到麻木”的惯习 。
郭式的残酷青春与韩寒的“不明说” , 被哄起的苦难浪潮将苦难打磨光滑 , 在剔除了血淋淋的生气后将社会现实内化为一系列被指责为“残酷却矫情”的奇观 ,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少年》原作与青春小说被诟病的取巧 , 因为太多了 , 就仿佛永远不会完结的乡村爱情 , 这种苦难成为了胡思乱想的指责由头与僵死的水泥墓碑 。
即使里面埋着人 。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我说真的小时代真的有反应时代问题
就像听闻六子剖开了自己的肚子证明只吃了一碗粉 , 嗯 , 他便吃了一碗粉 。
听闻有人被网暴 , 嗯 , 他被网暴了 , 网暴该死!
校园暴力仍有 , 嗯 , 校园暴力何时能够消失!
直到徐大sao 被网暴了 , 下饭节目没有了 , 校园霸凌的女孩儿沉默了 , 被侵犯的少女 , 被压迫的边缘群体 , 被归纳为后浪的我们 , 则惊醒于这种苦难并非是个体的悲剧而更像是群体的失格 。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可诘问往往以隐藏代替消失 , 暴力一直存在 , 《少年》中不得不出现暴力机关的程序与不可被玩弄的法律 , 结尾处的隐喻也暗示着暴力从未离开 , 叛逆的少年陪伴着孤独的少女 , 仿佛在危险世界中相依为命的兽 。分页标题
而这种结局也是很多热血漫画所惯用的桥段 , 《火影忍者》中带土妄图创造只有琳与他的世界 , 《进击的巨人》中三笠与耶格尔的守护与被守护 , 可社会规范从未远离 , 复杂的力量博弈与前浪们把持的秩序仍然存在 , 而主角们只是凭借自身的力量与之强行隔离 , 而将一切区隔化为苦难 , 苦难包容了所有的疑惑不满成为了唯一的“苦难” , 成为了逼迫自己蜕变的“它” , 以苦难将自我与他者达成二元对立 , 追寻着属于自己的自由 。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时代变了 。 ” 他们很可能会如此自嘲 , “时代错了 。 ” 我们很可能会笑着模仿 , 阅读文本的“我们”却在这种叛逆的侠客精神中获得了挑战威权的震颤 , 主角们的说话方式穿衣搭配无不成为了可以被模仿的符号 , “我们一路奋战 , 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 而是让世界不改变我们”(熔炉) , 曾国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少年的你》是我眼中的少年世界” , 江南在书中作序 , “每个少年心中都有条龙” 。
热血少年们学着四字扮演角色的模样戴起兜帽保护着心爱的女孩儿 , 被压迫的人们则从周冬雨扮演角色的身上获得勇气 ,
“演技”赋予了文本与现实的勾连 , 也暗示了“我”成为“他”的可能 , 因为“我们”于想象中也在逃离苦难 , 用粘连的符号暗示着自己 , 不愿于苦难的世界中独醒 , 逃离这个世界吧 , 像侠客一样 。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看见则重击了听见的虚伪 , “我”看见了少男少女的反抗 , “我”看见了老年同志的卑微与恐惧 , “我”看见了席地而坐的大象 , 仿佛就是“我”在追寻没有光的裂缝 。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对苦难的想象 , 完成一场异时空内的逃离 , 满足一种想象的自由 , 一种突破了重重阻碍 , 有泪水 , 有感动 , 有爱的虚拟团圆 。
影视化不仅意味着看见 , 还意味着感受 。 四字与周冬雨在戏外采访时都提及了“入戏”二字 , 感受获得了另一层意思 , 我们成为他们 。 这种承接与延续 , 使得这种断裂的共情被放置在了真实的社会容器中 , 被小说格与戏剧格虚拟化的社会问题再次成为了现实影子而不只是甘蔗渣 , 后浪们顺势将问题摆出 , “看 , 还就有这么个事儿 。 ”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这或许成为了苦难备受追捧的原因 , 这种看得下去的苦难成为了追寻意义的借口 , 在被构建的苦难世界观中 , 苦难成为了认知世界的动因与结果(社会在永恒地循环运动 , 一切都要靠自我奋斗) , 成为了一种无意义逃离的精神催化 , “从苦难中认知”成为了个人社会化的前提(从前叫忆苦思甜教育 , 现在叫“不要问社会能为你作什么 , 应该问你能为社会作什么”) 。
仿佛立下了苦难的界碑 , 便可以跨越生活的难与纠结 。
仿佛青春的高中生 , 在课桌上认真刻下“不能杀死我的 , 使我更强大 。 ”
这便是少年的苦难 , 忽略着个体的痛苦而将罪责归结于宏大的秩序 , 且将这种想象的罪责当作反抗与改变的理由 , 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会被唤作矫情与瞎想 , 批评者们以少年的想象为乌托邦 , 少年们则以之为泥沼中的仰望 , 则更加妄图追寻自由的意义 。
自由理应成为更美好的乌托邦 , 可自由正在变成荒原 。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因为跨越了苦难的界限 , 便可以获得真实的自由吗?
还是说 , 自由只是一种无用的想象力 。
所有的侠客母题在结局都是以反派的胜利宣告着男女主的幸福生活 , 但不会续写柴米油盐 , 因为无法将想象带入生活 , 哪怕是《射雕》与《天龙八部》也并未细致描绘郭靖与黄蓉的日常 , 在恰到好处结题的《叔叔》与《少年》也是如此 , 仿佛讨论小北与陈念的婚后生活便了无生趣了起来 , 而对苦难的逃离与对自由的想象则仿佛是不必面对现实而产生的轻佻感情 。分页标题
劈柴喂马 , 不再成为自由的想象与真切的生活 。
而这也正是逃离所谓“苦难”追寻自由最吊诡之处 , 自由之地本应是充满想象力 , 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彼岸 , 可自由的归宿并非是80年代的诗歌中的应许之地 , 高晓松被问及诗与远方时直言不讳 , “不必太快选择 。 ”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少年们”有种可爱的想法 , 走一步看一步 。
“我”否定了苦难 , 跨越了苦难 , 打败了苦难 , 便意味着“我”的奋斗走向了期许的自由 。
而他们的自由蓝本 , 则是充满了都市生活气息与“侠”世界观的结合体 , 一方面不否认符号暗示下的生活认可 , 另一方面则迫切想要摆脱被支配的命运 , 也期待着他人摆脱命运的纠缠 , 颇有些80年代知识分子“远方”的味道 。
所谓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 劈柴喂马 。
可随着90年代的远去 , 诗与远方逐渐变得无枝可依 , 在一句句凭吊声中荒废了自由的精神家园而转向了开放时代下的历史性遗忘 。
文字、大侠、精神自由与集体主义的时代被下海经商、妖娆的海报女郎与后工业时代的惶恐吞没 , 旧日的主角玩起了袖子推起了三轮车 , “我看你诗歌诗人”逐渐成为了揶揄的玩笑 ,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了被瞻仰的陈迹 , 而自由 , 作为曾经纯粹的选择与发声 , 甚至是对生活勇气的态度 , 正在失去年轻人心中的文化地位 , 自由成了逃避现实的想象 , 而这种想象延续至今 , 在借用了“侠”的媒介形象后 , 自由在某种程度上不再是生活的目标 , 而成为了纯粹的理想模型 。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少年们认为 , 否认了苦难 , 将血淋淋的尸体从墓碑中挖出 , 便可以战胜苦难 , 而所有的苦难堆叠 , 便可以改变时代 , 走向自由 。
他们本该认为自由的年代 , 后现代的生活当是充满想象力与人文关怀的 , 却不曾想到消费主义与现代工厂异化了所有人的生活图景 , 使人更加焦躁与困顿 , 这一点在前日的《后浪》中便隐约露出了几分无奈 , “在童年进入了不惑之年” , 逐渐功利化与片面化描绘的都市生活样板让许多人焦躁地逃离所谓的消费主义陷阱 , 却在资本控制的媒介中选择了自己的“自由思考” , 将目之所急的不满与阴暗视作苦难 , 从而妄图割裂生活 , 摆脱时代的重压 , 寻求被漠视了许久的自由年代 。
“少年们”在拨开苦难的同时 , 在自由的引导下 , 迈入了新的迷惑 , 究竟是自己选择了消费主义 , 选择了新的苦难 , 还是苦难压根就没有消失?
为什么社会问题 , 明明被人所知 , 仍然不断发生?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
本文插图
自己选择的自由 , 真的是自由吗?应该是吧 。
可这种自由终究是荒芜的 , 且这种荒芜正在被压缩 , 一边是繁华都市中的愤怒浪潮 , 一边是妄图通过将苦难彻底否定而获得刺激与想象力的话语 , 失魂落魄的人们重新回忆起儿时看过的热血青春漫画 , 从《灌篮高手》到《火影忍者》 , 想要通过幻想自己是个无所畏惧的热血少年 , 战胜命运 , 跳过苦难 , 选择自由 , 选择人生 。
《少年的你》夺奖 , 也大概如此吧 。 男孩子们希望自己做个保护陈念的少年 , 否定生活的苦难 , “你来保护世界 , 我来保护你 。 ”
这群人有多想要逃离现实 , 现实中便有多孤独吧 , 而这种脱节的苦难与想象的自由 , 或许机缘巧合地凑成了《少年》的观影热潮 。
“虽然我在现实中很痛苦 , 虽然现实这么五脊六兽 , 但想象自己是个侠客 , 想象自己保护着自由 , 战胜了苦难 , 还是很快乐啊!”分页标题
“世界一定是在逐渐变好的 , 对吧!”
【知著网《少年的你》斩获金像 | 少年的苦难与荒芜的自由】他们背后 , 无数的脸 , 落寞地消失在夕阳中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