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南北朝一皇帝四次出家为僧,还要大臣花钱把他赎回来

盐铁会议是汉昭帝时期召开的一次比较重要的会议 , 会议围绕着是否取消盐铁官营政策而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 且内容涉及极广 。《盐铁论》就是根据此次会议记录整理而成的 , 作为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史料 , 盐铁会议和《盐铁论》一直备受后人关注 。尤其是在盐铁会议的实质问题上 , 学者们莫衷一是没有定论 , 其主要原因是盐铁会议虽然在表面上看似关于盐铁问题的争论 , 但实际上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个的领域 , 内涵十分丰富 , 学者们基于不同领域的研究视角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

「会议」南北朝一皇帝四次出家为僧,还要大臣花钱把他赎回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武帝时期实施盐铁官营 , 平准均输制度 , 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盐铁会议的背景
经历了战国时代秦朝的暴政统治秦汉之际的诸侯纷争 , 战乱纷争 , 国潮动荡 , 社会经济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 民生凋敝 。“汉兴 , 接秦之敝 , 诸侯并起 ,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 , 人相食 , 死者过半 。”汉统一全国之后 , 实施了无为而治的政策 , 取消关税驰山泽之境允许私铸铜钱 , 中央政府的放权促成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 也造成了民间经济的野蛮生长 , 如果不是遭遇重大的水灾和旱灾 , 人民的温饱不是问题 。地方政府的仓库都已经被堆满 。国库库里铜钱的穿绳都已经腐朽了 , 太仓里的粮食陈陈相因都已经堆到了仓外 , 以至于腐败不能使用了 。汉初的几位皇帝多番节省租税减轻徭役这些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 , 实际上养肥了大地主大商人和诸侯王 , 加剧了土地兼并 , 导致了贫富差距悬殊的局面 。
【「会议」南北朝一皇帝四次出家为僧,还要大臣花钱把他赎回来】
「会议」南北朝一皇帝四次出家为僧,还要大臣花钱把他赎回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初无为而治 , 经济实力恢复的同时也促进了土地兼并 , 养肥了大地主和诸侯王
汉惠帝和高后的时候 , 经济渐渐发展起来 , 文帝即位以后亲自提倡节俭 , 安抚百姓 。那个时候商业备受国民追捧 。汉帝国外部面临着匈奴的威胁 , 匈奴大军甚至几次逼近长安 。内部弱势的中央政府不断受到诸侯王的无视和威胁 , 汉文帝前元六年 , 淮南厉王刘长谋反未遂 , 废为庶人流放四川 , 在了流放的道路上 。汉景帝前元三年又爆发了吴楚的七国之乱 。汉初的政治家贾谊就曾经在《治安策》一文里论述了以上两方面的情况 , 从贾谊到晁错都不断地向中央上书 , 希望能够在政策层面上缓解土地兼并 , 重视耕战 , 积攒力量处理内忧外患 。从汉景帝时期三个月解决七国之乱到汉武帝时期的酎金夺爵和推恩令 , 西汉王朝来自于诸侯王的内部威胁已经基本解除 , 对匈奴作战的胜利 , 并且实现了反攻 , 这些都极大地巩固和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而和匈奴的持续作战给中央政府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 帝国的北疆屯田只能缓解部分压力 , 无法自给自足 , 并不能解决问题 。而汉武帝野心勃勃 , 在他在位期间动作频频 , 从东汉朝鲜到西南的滇国 , 从匈奴到西域 , 战争不断 , 为了实现汉武帝的政治野心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源源不断的财富作为支持 , 当初颁布的算缗和告缗就是针对大商人 , 收割大商人的财富 。

「会议」南北朝一皇帝四次出家为僧,还要大臣花钱把他赎回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朝平定七王之乱
平定七国之乱基本解决了国内诸侯王的问题 , 汉匈战争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头等大事 , 无论是白登之围还是和亲之辱 , 这些都需要急于证明自己的汉武帝通过武力来宣告帝王的权威 , 北方对于匈奴的作战几乎贯穿了整个汉武帝时期 , 作战的兵源和物资都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压迫 。在尽量避免剥削自耕农激化国内矛盾的前提下 , 将屠刀挥向大地主和大商人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 而通过汉匈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便使得中央政府能够腾出手来 , 通过更多的手段来加强中央集权 , 实现对地方的控制 。比如说盐铁官营就是通过官营工商业来实现盐田专卖 , 以攫取更大的财富 。盐铁专卖的作用就是通过控制盐铁的制取和销售来管控盐铁的一部分利润 , 在补贴国家财政的同时也削弱了地方的财源 , 平准均输政策更是在调整物价 , 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实现了控制地方的目的 。分页标题

「会议」南北朝一皇帝四次出家为僧,还要大臣花钱把他赎回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匈大战
盐铁会议的实质
关于盐铁会议实质问题的论断 , 大致看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 第一种观点是盐铁会议是儒法之争 。这种观点在所有关于盐铁会议时之的论断中是最常见的 , 郭沫若曾经指出 ,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以儒家思想为武器 , 讲道德 , 说仁义 , 桑弘羊和他的下属们基本上是站在法家的立场 , 谈论都是从实际出发 , 同时也很尖锐的批评儒家和孟子 , 由此认为盐铁会议是儒法之间以国家盐铁政策为支点而展开的一场思想上的大斗争 。盐铁会议是当时思想领域儒法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 ,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 , 同时也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重大转型的时期 , 思想领域而言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显然是对汉初黄老之道的转变 , 但不得不强调的是 , 虽然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的建议 , 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学就此真正成为思想领域的指导者 , 相反 , 儒学的国家意识形态地位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甚至远远不及法家 。这一点在沿铁路的文字记载中有很明显的体现 。

「会议」南北朝一皇帝四次出家为僧,还要大臣花钱把他赎回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桑弘羊是法家代表 , 他强调实际 , 汉武帝独尊儒术 , 宣扬大一统 , 并不意味着他要完全依赖儒家思想治国
第二种观点是盐铁会议是政策之争 。关于盐铁会议及《盐铁论》的相关研究中认为盐铁会议本质上是一场政策之争的同样也并不鲜见 。这种观点以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关于盐铁会议的论述为代表 。白寿彝将汉武帝时期的政策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 并且指出前后两个政策各有特点 , 第一个阶段是法治严苛 , 对外征战 , 穷兵黩武 , 而后一个阶段则是转向以休养生息为主的政策 , 据此白寿彝认为有三方参加盐铁会议的论辩:桑弘羊等代表汉武帝的前期的政策 , 贤良文学代表汉武帝的后期的政策 , 霍光则兼采前面两家的长处 。论辩的内容包括财政政策 , 边疆政策和政治线路三个方面 , 并由此得出结论 , 会议就是政治论争的会议 。盐铁会议是政策反思调整的集中反映 , 顾名思义盐铁会议主要是围绕盐铁是否官营而展开的 。争辩但争辩并不局限于这一政策本身 , 而是旨在总论政治得失 , 也就是说要全面的反思国家政策的利弊得失 , 之所以选择从盐铁官营政策入手 , 是因为这一政策在当时是关心民间疾苦的重大经济政策 。盐铁官营政策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 , 这一政策为汉武帝时期庞大的军费开支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和收入支撑 , 但汉武帝自己晚年也开始反思 , 当时积极有为的扩张政策所带来的弊端《轮台罪己诏》就是他意欲调整政策的标志性事件 , 但汉武帝有生之年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 , 因而对汉武帝后期的执政者而言 , 反思或者是调整这种政策就成了一种任务 。

「会议」南北朝一皇帝四次出家为僧,还要大臣花钱把他赎回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盐铁论》
第三个观点是盐铁会议是权力之争 , 关于盐铁会议及《盐铁论》的上述两种决断 , 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 对于多数学者将盐铁会议定为儒法之争的观点 , 徐复观指出 , 盐铁会议实际上是霍光集团与桑弘阳集团之间的一次权力的较量 。盐铁会议根本就不是政策论辩的会议 , 盐铁会议之后汉代政策也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 盐铁会议之后进入霍光专权时期 , 汉武帝时期的政策基本上是一直被沿用下来的 , 客观上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与民休息的政策 , 实际相反 , 盐田会议表面上看是贤良文学与御史大人之间的论战 , 但实际上是霍光与桑弘羊之间权利争夺矛盾激化的产物 , 霍光才是盐铁会议的真正发起者 , 意欲通过盐铁会议来打击桑弘阳集团 。因为盐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是桑弘羊 , 抨击盐铁政策能达到打击桑弘羊的目的 。会议是打击的主要形式 , 贤良文学则是打击的主要力量 。除了将盐铁会议看成是霍光和桑弘羊的权力之争外 , 有学者也提出盐铁会议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权力集团之间的斗争 , 冯友兰就曾经指出盐铁会议的权利之争实际上是地主阶级不当权派和当权派的矛盾冲突 。其根本的分歧是当权的公卿务权利 , 反对派上仁义 。分页标题

「会议」南北朝一皇帝四次出家为僧,还要大臣花钱把他赎回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盐铁会议
总结
《盐铁论》是汉宣帝时期的桓宽 , 根据盐体会议留下的文字材料推演成的政治性的散文 , 主要由御史大夫桑弘羊和贤良文学的对话组成 , 针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平准均输制度的废立展开辩论 , 其中展现了御史大夫和贤良文学所代表的两个集团的价值 , 反映出西汉前期文学政策和文学思想的演变 。任何历史事件都应该被置于其历史背景下去考察 , 对《盐铁论》的分析也是要尽可能地剥离作者的意识形态和主观情感 , 客观公正的看待《盐铁论》 。盐田会议所展现出来的价值观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