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尧聊史人间何处有?藕丝嫩,新织仙裳:理学渗透下的宋人装


引言
宋朝 , 三百一十九年的历程跌宕起伏 , 两宋更迭、经济繁荣、纷繁战乱 , 似乎是极盛与积贫的交锋和碰撞 。 这是一个承接唐之繁盛的朝代 , 赵匡胤重文抑武 , 集权利于一身;也是一个开启新一轮民族融合的朝代 , 儒学复兴、科技发达 , 政治也极为开明 。
其中 , 服饰作为前朝文化的亮点 , 在宋朝也悄然地进行着自己的"转型" 。 许多文人墨客以朴实清雅的服饰和把服饰文化揉和在一起的宋人生活作为创作素材 , 将这种生活体现作为自己推崇和向往的生活品质 。

君尧聊史人间何处有?藕丝嫩,新织仙裳:理学渗透下的宋人装
本文插图
一、宋朝服饰文化的心脏——礼制的改进
白襦女儿系青裙 , 东家西家世通婚 。 采桑饷饭无百步 , 至老何曾识别村!
【君尧聊史人间何处有?藕丝嫩,新织仙裳:理学渗透下的宋人装】对唐宋服饰稍有了解的人便知道 , 唐朝人对服饰多持有开放的态度 , 装饰富丽堂皇 , 造型华贵 , 穿胡服、女着男装在思想上也都是被接受的 。 《新唐书·舆服志》就有过这样的记载:"中宗时, 后宫戴胡帽, 穿丈夫衣靴 。 "这是太平公主身穿乞丐装去相亲后的一段文字 , 然而宫中并无斥责之声 。
反观宋代 , 去除了唐华丽的气度 , 服饰特点逐渐向简朴清冷转变 , 女性服饰尤为保守 。 究其缘由 , 宋代统治者所推行的经济文化制度逐渐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 , 审美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 尤其以后期文人志士们推崇思想上的复儒和程朱理学的兴起为表现 , 更是侧面对宋朝服饰文化的转变做了助力器 。 那么 , 究竟程朱理学思想下 , 宋朝的服饰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君尧聊史人间何处有?藕丝嫩,新织仙裳:理学渗透下的宋人装
本文插图
宋初 , 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 避免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 , 加强了文化方面的统一和统治 。 在礼制方面 , 宋朝曾订立了《五礼新仪》、《开宝通礼》、《礼阁新编》、《太常新礼》、《太常因革礼》、《续太常因革礼》、《庆历祀仪》等诸多制度 。 宋朝在吸取民俗、方便生活、增强实用性上对唐及之前的礼仪制度进行了精简和废弃 。
宋礼在此基础上还延伸出了一些新的社会现象 , 如礼法合流、庶民化等 。 礼法合流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礼入法" , 达到制度文条层面的和谐 , 其实早在唐朝这一现象就不少出现 , 而宋人有过之无不及 , 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礼制带有强制性 , 实践力度空前 , 从而影响到宋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
礼仪庶民化也因礼法合流显得尤为迫切 , 这不仅是法治和礼制的相交融 , 也是中国古代统治模式进一步完善的表现 , 形成了我国古代礼法之治的独特局面 。 宋朝的经济结构与之前历朝历代相比都不相同 , 由此阶级的转变也不如前代那样困难和严格 , 因此礼仪庶民化也成为了统治者集权的要求之一 , 宋末 , 宋礼已有专门针对上层统治阶级和庶民的礼仪制度 。

君尧聊史人间何处有?藕丝嫩,新织仙裳:理学渗透下的宋人装
本文插图
不论是礼制的完善与巩固 , 还是以礼制为形式的思想统一 , 都为理学影响宋代服饰提供了优越的滋养环境 。 当时的士庶服装集中体现了自然朴实的特点 , 宫廷服饰也未能幸免 , 宋朝各个皇帝均颁布过诏令 , 要求:宫廷服饰不应崇尚奢华 。 宋太宗于太平兴国七年正月 , 礼下庶民 , 诏曰:"联以士庶之间 , 车服之制 , 至乎丧制 , 咸有等威 。 近年以来 , 颇成逾膺 。 用伸惩革 , 式着典彝 。 宜令所司 , 更加详定" 。 在"程朱理学"影响下的审美观念也逐渐变成了社会道德风俗的评判标准 。 二、宋朝服饰文化的血液——理学的兴起
北宋道教兴盛 , 是因为宋真宗和宋徽宗都非常信奉道教 , 佛教的僧侣们虽然被管束起来 , 但对佛教的保护还是非常谨慎的 , 佛教的禅宗和道士陈抟都对理学体系的形成都有非常大的贡献 , 对文学家的处世心态和价值观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 文人墨客开始追求宁静淡雅的生活氛围 , 文学也逐渐向反对浮夸、追求务实的方向转变 , 家族亲情的部分被统治者放大 , 非常符合集权统治的需要 。分页标题
朱熹是理学的发扬者和集大成者 , 他在总结过去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上 , 对自己所寻求的哲学建立了独立且宏大的理学思想体系 , 对当时的现实生活和真实现象做了合理的阐释 , 他继承了二程的思想 , 又融入了佛教和道家的观点 , 宋代服饰的保守和简朴就是儒、佛、道结合的体现 。

君尧聊史人间何处有?藕丝嫩,新织仙裳:理学渗透下的宋人装
本文插图
朱熹认为:"天地之间 , 有理有气 。 理也者 , 形而上之道也 , 生物之本也 。 气也者 , 形而下之器也 , 生物之具也 。 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 , 然后有性;必稟此气 , 然后有形 。 "
简言之 , 就是事物应当遵循其固有的基本规律 , 伦理道德层面更应该遵循事物的规律 。 程颢和程颐则更是将人欲的消灭宣扬到极致 , 认为人欲是恶的根源 , 人的才性需要修养 。 程颐十分推崇《论语·颜渊》中"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的观点, 讲究"灭人欲而存天理"的人性修养原则 , 宣扬"三纲五常, 仁义为本" 。 在服饰上没有做到向唐靠近 , 也没有超越唐朝 , 反而是推崇起更古时候的装束和礼服 。
理学影响下 , 直立式领子对襟褙子成为男士们从朝堂到市井的最爱 , 这种样式简洁大方 , 风格简约素雅 , 穿着舒适 。 着装洁净朴素 , 避免刻意新颖是当时人们所追求的审美 , 从服装的质地、纹样、色彩、到革带佩鱼 , 都要合乎封建伦理纲常对服饰美的追求 。
宋代褙子长到膝 , 还有窄胯的特点 , 所以又叫小袖对襟旋袄 。 女裙由长裙和弧形缚裙组成 , 比唐时的窄 , 上衬多为对襟 , 盖在裙子上面 。 复古观念和理学要求的审美给人一种自然朴素 , 简洁大方的复古美感 , 不论权贵还是一般的妇人 , 均喜欢上身搭配短衣窄袖 , 下身着双层长裙 , 上衣外在搭配一件长袖对襟褙子 , 权贵夫人们为了时髦 , 在袖口、领口和前襟处还会绣上朴素的花纹 。 三、理学兴盛之下 , 宋朝服饰一改唐装浪漫奔放的风尚
唐宋的服饰在颜色、搭配、造型、面料等方面都有不同 。

君尧聊史人间何处有?藕丝嫩,新织仙裳:理学渗透下的宋人装
本文插图
在颜色搭配上 , 唐朝服饰颜色靓丽 , 追求奢华 , 配色明亮 , 红、黄、绿多为主色 , 搭配紫、青两种 , 面料多以丝、帛、棉、纱为主 , 纱裙最为常见;宋朝则剔去了那些亮丽的颜色 , 以淡绿、浅紫、葱白等浅色为主 , 面料有绫、罗、绢、纱等 , 体现的是小家碧玉的南方女子之美 。
淡黄衫子郁金裙 。 长忆个人人 。 文谈间雅 , 歌喉清丽 , 举措好精神 。 当初为倚深深宠 , 无个事、爱娇嗔 。 想得别来 , 旧家模样 , 只是翠蛾颦 。
唐代有胡服型 , 是由胡帽 , 胡服 , 胡靴组成的女扮男装型 , 带幞头 , 男式圆领袍衫;还有袒露上胸的半露胸型 。 到了宋代 , 这些类型一一被传统的裙襦取代 , 但又在裙襦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裙式 , 如"千褶"、"百迭"等 。 "褙子"是宋朝一种沿袭唐代的服饰 , 唐代流行一种半袖外套"半臂" , "褙子"就是由这种外套演变而来 , 是宋朝妇女服饰的一大特色 , 上层社会的女子一般穿较长的褙子 。

君尧聊史人间何处有?藕丝嫩,新织仙裳:理学渗透下的宋人装
本文插图
妇女内衣的变化也是唐宋服饰差异的一大亮点 , 唐初妇女们会穿一件贴身的抹胸作为内衣 , 后来逐渐变为以轻纱蔽体 , 不穿内衣 , 胸脯袒露在外 。 而宋朝则摒弃了这一做法 , 不仅要穿上一层抹胸作为内衣 , 外边穿褙子 , 敞开衣襟 , 隐约露出内衣 , 还要在腰上围上锦巾作为"腹围" , 因其配色多以黄色为主 , 所以又称"腰上黄" , 不论是民间还是朝堂之贵的夫人们 , 都对其青睐有加 。
受程朱理学的影响 , 裹小脚也是从宋朝逐渐开始的 ,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搜山图》、《杂剧人物图》等作品中 , 妇女的双足明显弯曲且纤细 , 因此长裙多不及地以便露出短靴 , 而弯头短靴的尖常为凤头样 , 红色做帮 。 当然 , 下地的妇女以及宫中歌舞女子是不需要缠足的 , 大多都沿袭了唐朝流传下来的平头鞋、圆头鞋或草鞋 。 结语 分页标题
服饰文化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文化系统 , 自产生以来一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也与经济政治发展不可分割 。 宋朝的服饰文化作为宋朝经济政治的侧面反映 , 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们乐于探索的领域 。
宋朝的服饰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 原因是多方面的 , 只是程朱理学对其影响算是较为直接且深刻的 , 也为后代欣赏和研究宋代服饰文化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唐朝服饰美学》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中国历代妇女服饰的演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