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名满天下反受抑制打压,30岁大权在握仍屡屡受挫:夏侯玄

明代大学者顾炎武曾总结“清谈误国” 。说起“清谈” , 不得不追溯到魏晋时期流行的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风气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夏侯玄 , 就是魏晋时期一个典型的“清谈”代表人物 , 玄学领袖 。
出身名门 , 浮华交会
夏侯玄出身名门 , 甚至可以说 , 跟曹操身上流的是同一个祖宗的血脉 。裴松之在《三国志》注释里说 , “嵩 , 夏侯氏之子 , 夏侯惇之叔父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太监 , 曹腾从夏侯氏那里领养了一个孩子 , 名为曹嵩 , 就是曹操的父亲 。后来曹操起兵讨伐董卓 , 建功立业时 , 一直为他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的 , 就是夏侯惇、夏侯渊等一批夏侯氏兄弟 , 曹氏和夏侯氏还有一直相互通婚的习惯 , 关系极为密切 。
夏侯玄自小聪明 , 才华横溢 , 被誉为“四聪”之一 。20岁时 , 夏侯玄就继承了父亲夏侯尚的爵位 , 还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 成为皇帝的身边人 , 可以说他从投胎开始 , 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
浮华少年夏侯玄

『』20岁名满天下反受抑制打压,30岁大权在握仍屡屡受挫:夏侯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如今天的富二代官二代喜欢搞派对一样 , 当时 , 夏侯玄也热衷于参加各种派对 , 一起组织派对的何晏、邓飏等人 , 都是像他这样出身名门的青年公子 , 何晏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的孙子 , 父亲早死 , 后来其母亲被曹操纳为妾 , 是曹操的养子 , 邓飏是东汉名将邓禹的后代 。
夏侯玄、何晏、邓飏可以说是铁三角 , 三个都是出身将门之后 , 都喜欢坐而论道 , 连《三国志》都把他们放在一个目录底下 。虽然他们出身将门 , 可是到了他们这一代 , 将门虎风已经荡然无存 , 开始玩起文艺浮华风 。他们搞聚会可不单纯是吃吃喝喝 , 还喜欢说说笑笑 , 清谈名理 。
何晏创造了一个著名的“贵无论” , “为民所誉 , 则有名者也;无誉 , 无名者也 。若夫圣人 , 名无名 , 誉无誉 , 谓无名为道 , 无誉为大 。”夏侯玄经常挂在嘴边的 , 也是“天地以自然运 , 圣人以自然用”这一类“不明觉厉”的言论 。
何晏、夏侯玄高深的理论水平和名士风范 , 吸引了大量曹氏贵戚子弟 , 夏侯玄组织起来的“名士圈”成为了曹魏功臣后裔相互交游的重要网络 , 包括当时还未入仕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都参与其中 , 历史上称这类派对为“浮华交会” 。
如果仅仅是谈谈哲学问题也就罢了 , 但在“浮华交会”中 , 他们还进行品评人物 , 由于他们宗族和父辈的强大影响力 , 看似“小圈子”的活动 , 实质上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导向 , 影响着对各地人物的评定和对官吏的选拔 , 触动了“皇权”的奶酪 。
出身名门 , 才华出众 , 影响巨大 , 年轻的夏侯玄是有些飘飘然了 , 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一次 , 夏侯玄跟皇后的弟弟毛曾同坐 , 由于毛曾出身微薄 , 夏侯玄以跟毛曾同坐为耻 , 甚至把不高兴都写在了脸上 。即便夏侯家和曹家渊源极深 , 也不能这样摆谱啊 。就这样 , 年轻的夏侯玄得罪了皇后 , 也得罪了魏明帝 , 加上夏侯玄喜欢搞浮华交会这种非组织行为 , 让魏明帝深感厌恶 。于是魏明帝将夏侯玄贬为羽林监 , 并多次下令禁止浮华交会 。名满天下的夏侯玄 , 终魏明帝一朝 , 就再也没得到重用了 。
大权在握 , 屡遭挫折
夏侯玄的命运在他30岁这一年发生了转折 , 这一年 , 魏明帝驾崩 , 少帝曹芳即位 , 由夏侯玄的铁杆“老表”曹爽辅政 , 一朝天子一朝臣 , 夏侯玄迎来了他事业的春天 , 担任中护军的重要职务 。“浮华少年”何晏等人也一同走上了前台 , 他们一起从品头论足的“键盘侠”转身变为大权在握的“操盘手”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三十而立的夏侯玄志得意满 , 深入参与对内对外的两项大动作 。内政推行“正始改制” 。分页标题
“正始”是魏少帝曹芳的年号 , 夏侯玄主导的“正始改制”的措施包括一是改革选官制度 , 即九品中正制 , 当时由决定选官的是三股力量 , 台阁、中正、官长 , 台阁代表中央吏部 , 官长代表地方势力 , 中正代表世家大族 , 夏侯玄想通过改革打压世家大族“中正”的话语权 , 提高中央吏部“台阁”的权威 。二是改革奢侈服制 , 提倡朴素简约的风气 。三是改革行政机构 , 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 压缩为州县两级 , 减掉郡一级 , 省去约万名官僚的职务 , 节约政府开支 , 提高行政效率 。
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当时还是太傅的司马懿一句话就轻飘飘地将这些改革措施扼杀在摇篮中 , “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皆大善........恐此三事 , 当待贤能然后了耳 。”
夏侯玄的“正始改制”充满了理想主义 , 改革选官制度和行政机构 , 都是伤筋动骨的大动作 , 改革选官制度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 减少行政层级 , 更是大大触动了官僚集团的利益 。更要命的 , 正如司马懿所说 , “待贤能然后了耳” 。夏侯玄他们这一批走上前台的浮华少年 , 都是没有实际行政经验和能力的人 , 任吏部尚书的何晏 , 更加是任性妄为、仗势欺人、贪污腐败、不得人心 。何晏、邓飏、丁谧被称为曹爽的“三狗” , 经常乱咬人 , 名声极差 。改革无法推行 , 不了了之 。外战推出“骆谷之役” 。
当时 , 曹爽虽然把持朝政 , 但没打过什么仗 , 不像司马懿 , 常年征战 , 在军队内部声望极高 。曹爽为了弥补这个缺陷 , 任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军事 , 准备大干一场 , 发起伐蜀之役 , 增强曹爽势力的名望 。
在骆谷之役中 , 司马昭为正 , 夏侯玄为副 , 带领曹魏十万大军 , 从骆谷进攻蜀国 , 当时蜀国守军只有3万 , 而且分散在各处 , 强弱悬殊 。但蜀军据有地势之利 , 提前据守要塞兴势 , 夏侯玄本身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 , 被人堵住去路也没有应对之策 , 底下的很多将领也是司马懿一方的亲信不听号令 , 夏侯玄驾驭不了 , 毫无应对之策 。
骆谷之役 , 仓促发起 , 虎头蛇尾 , 夏侯玄浩浩荡荡地带领十万人马进攻 , 三个月寸土未进 , 损兵折将 , “时人讥之” 。
慷慨就义 , 从容受刑
虽然夏侯玄实际能力不行 , 但直到人生最后的时刻 , 倒也没有失去名士的风采 。
骆谷之役后 , 夏侯玄继续都督雍州、凉州军事 , 镇守边疆 。正始十年(249年) , 司马懿利用曹爽兄弟祭拜高平陵的时机 , 发动高平陵政变 , 曹爽等被司马懿诛杀 , 被贴上曹爽势力标签的夏侯玄和夏侯霸一同被召回 , 夏侯霸知道回去九死一生 , 准备逃往蜀国 , 夏侯玄断然拒绝 , “吾岂苟存自客于寇虏乎?”
夏侯玄对魏国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 , 虽然知道自己回去以后处境不妙 , 但还是以国家大局为重 , 毅然回到魏国 。司马懿念在和夏侯玄的旧交情 , 没有立刻杀了他 , 让夏侯玄先后担任大鸿胪、太常等闲职 , 但司马懿死后 , 司马师上台 , 就夏侯玄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
嘉平六年 , 夏侯玄牵扯进一次企图杀害司马师的阴谋政变中 , 被司马师杀害 , 《三国志》记载 , “玄格量弘济 , 临斩东市 , 颜色不变 , 举动自若 , 时年四十六 。”

『』20岁名满天下反受抑制打压,30岁大权在握仍屡屡受挫:夏侯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语
比起何晏等人临死前卑躬屈膝的表现 , 夏侯玄倒也不失名士风采 。作“浮华少年”容易 , 以贵戚身份坐而论道 , 品头论足 , 展现风采 , 是何等快意之事 。但真正躬身入局后 , 考验的不是理论水平 , 而是实际能力 。夏侯玄在曹爽这一边 , 在占据大好形势的局面下 , 有十年的时间去作改变而没有做到 , 只能说是名望虽高、能力不足了 , 正如《三国志》评价“玄以规格局度 , 世称其名 , 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 , 曾未闻匡弼其非 , 援致良才 。举兹以论 , 焉能免之乎!”#夏侯玄#曹爽#曹操收藏分页标题
夏侯玄、何晏、邓飏可以说是铁三角 , 三个都是出身将门之后 , 都喜欢坐而论道 , 连《三国志》都把他们放在一个目录底下 。虽然他们出身将门 , 可是到了他们这一代 , 将门虎风已经荡然无存 , 开始玩起文艺浮华风 。他们搞聚会可不单纯是吃吃喝喝 , 还喜欢说说笑笑 , 清谈名理 。
何晏创造了一个著名的“贵无论” , “为民所誉 , 则有名者也;无誉 , 无名者也 。若夫圣人 , 名无名 , 誉无誉 , 谓无名为道 , 无誉为大 。”夏侯玄经常挂在嘴边的 , 也是“天地以自然运 , 圣人以自然用”这一类“不明觉厉”的言论 。
夏侯玄对魏国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 , 虽然知道自己回去以后处境不妙 , 但还是以国家大局为重 , 毅然回到魏国 。司马懿念在和夏侯玄的旧交情 , 没有立刻杀了他 , 让夏侯玄先后担任大鸿胪、太常等闲职 , 但司马懿死后 , 司马师上台 , 就夏侯玄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
嘉平六年 , 夏侯玄牵扯进一次企图杀害司马师的阴谋政变中 , 被司马师杀害 , 《三国志》记载 , “玄格量弘济 , 临斩东市 , 颜色不变 , 举动自若 , 时年四十六 。”
结语
【『』20岁名满天下反受抑制打压,30岁大权在握仍屡屡受挫:夏侯玄】比起何晏等人临死前卑躬屈膝的表现 , 夏侯玄倒也不失名士风采 。作“浮华少年”容易 , 以贵戚身份坐而论道 , 品头论足 , 展现风采 , 是何等快意之事 。但真正躬身入局后 , 考验的不是理论水平 , 而是实际能力 。夏侯玄在曹爽这一边 , 在占据大好形势的局面下 , 有十年的时间去作改变而没有做到 , 只能说是名望虽高、能力不足了 , 正如《三国志》评价“玄以规格局度 , 世称其名 , 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 , 曾未闻匡弼其非 , 援致良才 。举兹以论 , 焉能免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