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城市-郑州古城500年文化探微之阏伯台:人间第一台


_本文原题:古城500年文化探微之阏伯台:人间第一台

搜狐城市-郑州古城500年文化探微之阏伯台:人间第一台
本文插图
一个千年的猜想
在华灯初上的时候 , 近距离瞻仰过阏伯台 。 在灯光、月光与星光交相辉映的夜空下 , 这样一座高台神秘得似一个千年猜想 。
阏伯台 , 亦称火神台、火星台、商丘 , 作为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 , 它比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洛阳建的灵台 , 还早上2200多年 ,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 。
据《商丘县志》记载:“阏伯台在商丘古城西南三里 , 台高八十尺 , 周二百步 。 ”现存阏伯台毗邻燧皇陵 , 如墓状 , 高35米 , 周长270米 , 夯土筑成 。 现存阏伯台上有阏伯庙 , 又称阏伯祠 , 为元代建筑 。 庙宇有大殿、拜厅、东西禅门、配房、钟鼓楼 。 明清以来 , 几经修葺 。 目前整修和扩建后的阏伯台遗址与商文化广场连为一体 , 更增加了景点的层次和文明厚度 。
上古时候 , 帝喾之子契在此被封为火正 , 一是管理火种 , 二是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 。 古代人们为了观测日、月、金、木、水、火、土等恒星的运行 , 把天区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小区 , 称二十八宿 , 作为观测时的标志 , 用来说明日、月和五星运行所到达的位置 。 其中东方苍龙七宿有一个星宿对着商丘 , 它就是心宿 , 又叫火星、商星 。 这颗星在4200年前 , 每年都有运行不变的规律 , 它何时东出、何时南中、何时西落 , 每年再现的时间都非常准确 。 当时 , 阏伯就用这种最简单的办法用肉眼观天来定农时、分季节 , 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收割 , 什么时候开始耕种 , 用以指导农牧业生产 。 据说这种以大火星的变化来指导农时的观测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1世纪 。
商祖契被称为阏伯 , 是由于太岁星在卯时出现叫“单阏” , 在甲年出现叫“阏逢” , 久而久之 , 观察火星与太岁星的火正就被称为“阏伯” , 观测大火星的地方被称为阏伯台、火星台 。 由于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黎民百姓 , 人们非常敬仰他 , 把他喻为“火神” , 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阏伯死后 , 人们就按他的遗愿 , 将他葬于台下 。
1996年 , 应当时的商丘县人民政府之邀 , 来自北京、南京天文台和全国的文物考古专家 , 通过研讨论证 , 确认这里是全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遗址 。 并从考古勘探中推知 , 最迟在东周时期这里已堆起了很大很高的台 。 倒是今天要找到阏伯管理火星的遗物实在太困难了 , 因为那时观察星象 , 最先进的技术也不过是使用类似于竹筒形制的“望远镜” , 或是在台上立一个木杆 , 通过观察日、月影的长短 , 来计算日、月的周期和星星的运行规律 。
自古以来 , 把阏伯台看作是商丘的象征 , 这不仅因为阏伯当时的封地又叫商丘 , 更是因为古人认为阏伯台的精气上应商星 。 由此可见 , 商丘之所以为商丘 , 意义的确深远 , 文化内涵的确博大 。
阏伯台下话阏伯
文明越古老的地方 , 越盛产神话 。 神话是一个地方人文智慧的体现 , 更是一个地域文明肇始最有力的注脚 。
商丘是一个多流传神话的地方 , 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关于阏伯的传说:阏伯原来是天上的“火神” , 因偷着向人间投放火种而违犯了天规 , 天帝要把他贬到凡间为民 。 阏伯将要从天上下来的时候 , 又偷偷将火种藏在身上 , 带到了人间 。 时隔不久 , 阏伯盗火的事让天帝知道了 , 于是 , 天帝震怒发了一场大洪水 , 要淹没人间的火种 , 惩罚阏伯 。 地上的洪水像猛兽一样扑向商丘 , 人们吓得四处逃散 。 而为了保存火种 , 阏伯筑起了高台 , 搭起了遮雨的棚子 , 独自一人留在高台上看守 。 洪水退后 , 当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时候 , 高台上的火种还在燃烧 , 而阏伯已饿死在火种旁边 。分页标题
这传说有些类似于西方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的神话故事 。 这不奇怪 ,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 , 因为人们对于文明起步的解码 , 同样只能起止于蒙昧 , 起止于一种超自然的想象 。
从神坛走进历史文献中的阏伯是怎样一个人呢?《左传·襄公九年》有记载:“陶唐氏之火正 , 阏伯居商丘 , 祀大火 , 因火纪时焉 , 相土因之 , 故商主大火 。 ”
同样是《左传》 , 在其《昭公元年》中记载:“昔高辛氏有二子 , 伯曰阏伯 , 季曰实沉 。 居於旷林 , 不相能也 。 日寻干戈 , 以相征讨 。 后帝不臧 , 迁阏伯於商丘 , 主辰 , 商人是因 , 故辰为商星 。 迁实沉於大夏 , 主参 , 唐人是因 , 以服事夏商 。 ”大意是说 , 古代一位叫高辛氏(帝喾)的有两个儿子 , 大的叫阏伯 , 小的叫实沉 , 兄弟俩都住在荒野山林里 , 各逞意气 , 互不相让 , 终日相互厮杀 。 高辛氏拿他们没办法 , 于是请求尧帝下了一道诏令 , 把阏伯封在商地 , 管理辰星 , 也叫商星;把实沈封在大夏 , 管理参星 。 当时的商即现在的河南东部一带 , 大夏则在山西南部 , 两处地方以现代的交通情况来看 , 离得并不远 , 但在交通设备极为原始的远古 , 除非这两兄弟有意派兵千里迢迢跨过许多封国互相征讨 , 否则 , 是不可能再见面的了 。
后来人们就将兄弟不和睦称作“参商” , 文人、诗家多有引用 。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句“人生不相见 , 动如参与商” 。 另一位唐代诗人陈子昂《为义兴公求拜扫表》也有此典故:“兄弟无故 , 并为参商 。 ”到了现当代 , 鲁迅先生在《致林语堂》一文中写到:“因环境之异 , 而思想感觉 , 遂彼此不同……故必参商到底 , 无可如何 。 ”金庸《倚天屠龙记》也有:“东西永隔如参商 。 ”
事实上 , 《左传》关于阏伯的文字依然彰显些神话色彩 。 阏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这一座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挺立的高台 , 将胜过所有用语言能够给予的回答 。
火神台下“朝”火神

搜狐城市-郑州古城500年文化探微之阏伯台:人间第一台
本文插图
中国多庙会 。 相对于各地的庙会 , 商丘的庙会多而有特色 。 这是因为自古商丘是华夏民族典型的民俗集聚区 。
而在商丘所有名目的庙会中 , 火神台庙会算是最古老、最盛大、最张扬民俗特色的庙会了 。 火神台庙会简称“台会” , 老百姓又称其为“朝台” 。 它是由人们对祖先阏伯的祭祀演变成盛大的庙会 , 距今已延续4000多年的历史 。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 , 许多参加祭祀和庙会的人们 , 为阏伯添土圆坟并以敲打木棒、石块 , 吟诵悼念之词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阏伯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朝台的人越来越多 , 香火越来越盛 , 至唐代已发展成相当隆重的庙会 。
据考证 , 火神台庙会至清代乾隆年间最为盛大 。 朝台本来从正月初四开始 , 但路途较远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为表达对火神的虔诚与敬意 , 从头年的腊月便往这儿赶 , 春节未到 , 火神台附近方圆几里的村庄上已住满外地的香客 。 香客们如此虔诚 , 皆因对火神的崇拜 , 认为朝拜后 , 火神会在今后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 。
台会设有总会 , 各地设有分会 , 朝台时由分会会首到总会先行报到 , 然后由总会安排朝拜时间 , 按次序进行朝拜 。 各分会朝拜时 , 仅随朝台进香队伍奏乐的唢呐吹奏者就有百余人 。 各地的香客朝台各有程式 , 五彩纷呈 , 是一种各地民俗大展示 , 内容丰富多彩 , 观者人山人海 。 香客游人熙熙攘攘 , 算卦看相者不计其数 , 每天到会人数达十多万人 。 台会上 , 各地的地方戏、曲艺、杂技、魔术及高跷、鬼会、竹马、旱船、肘歌、花棍、独杆轿、拉秦桧、武术、龙灯等等各种民间艺术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 。 各路能工巧匠制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枪、花剑、花刀、泥狗、泥鸡、面人、糖人、花灯笼、琉璃蹦蹦、泥响儿、竹响儿等等 , 琳琅满目 , 品种繁多 , 制作精巧 , 造型美观 , 色彩鲜艳 , 尽显民间艺术水平 , 令人叹为观止 , 其叫卖声也是各色腔调 , 此声盖过彼声 。 朝台的人们大多要买上一两件给孩子作为过年喜庆之物 , 让其尽兴玩耍 , 以增添喜庆和吉利气氛 。分页标题
庙会之上还有人另辟场地斗鸡、斗狗、斗羊、斗蟋蟀 , 或进行赛牛和逮猪比赛 , 非常热闹有趣 。 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百姓晚上表演的“火龙舞”(亦名滚龙)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 火是火神功绩的体现 , 火龙与青龙相对起舞 , 二龙戏珠 , 百般花样渲染出吉祥如意的气氛 。 朝台的各种仪式为商丘独有 , 与别处不同 。
历史在她的每一处弯道上都会留下经典 。 然而 , 并非所有的经典都禁得住时间的掩埋和沉淀 。 实践证明 , 经得住时间掩埋和沉淀的 , 才会永恒 。 阏伯台是一个 。 作为商丘古城一个旅游亮点 , 她的文明之火不仅照亮商丘的历史 , 而且还将“燎原”商丘的未来 。
【搜狐城市-郑州古城500年文化探微之阏伯台:人间第一台】( 文/班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