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艺会话说世界系列:《静静的顿河》


_本文原题:话说世界系列:《静静的顿河》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的史诗性长篇小说 。
在美苏冷战的时代 , 它不但使肖洛霍夫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 , 更是让作家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 这不得不让人对他的力作充满好奇和敬畏 。
就连1964年拒绝领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特都说:在一些当之无愧的同时代人,首先是肖洛霍夫 , 还没拿到这一崇高奖赏之前 , 他不能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

乐艺会话说世界系列:《静静的顿河》
本文插图
肖洛霍夫的雕像
《静静的顿河》
主人公麦列霍夫家的小儿子葛利高里爱上了邻居的妻子阿克西妮娅 。
父亲知道后 , 为他娶了娜塔莉亚为妻 。 但他不爱妻子 。
他和阿克西妮娅私奔 , 到李斯特尼斯基将军家工作 , 她为他生了个女儿 。
不久 , 葛利高里应征入伍 。 一战爆发 , 因他带伤救了一个军官 , 获得乔治十字勋章 。
小李斯特尼斯基趁阿克西妮娅女儿病死之际使她委身于他 。 养伤回来的葛利高里打了少主人 , 回到自己家 。
重回前线的葛利高里淡忘了对人类的怜悯 。 此时 , 他的妻子生了一对孪生子 。
俄国革命 , 他加入红军 , 十月革命后当了连长 。 因与白军作战受伤 , 再次返乡 。
顿河地区卷入战争 , 他无奈加入村子的志愿兵杀红军 , 却因反对白军抢劫红军家属被降职 。
红军反攻 , 进村清算时 , 他侥幸逃离;因红军杀了他哥哥 , 他加入叛军 。
偶遇阿克西妮亚后 , 两人重修旧好 , 而妻子娜塔莉亚却因堕胎而死 。
红军打垮哥萨克军队后 , 他又加入了红军 。
被迫退伍后 , 他回到家乡 , 想和情人过平静生活 。 但村里仍要逮捕他 , 在妹妹报信后 , 他连夜逃走 。
逃亡中他加入了匪帮 , 眼看匪帮快不行了 , 葛利高里想带阿克西妮娅逃走 。 不料 , 阿克西妮娅被征粮队哨兵打死 。
葛利高里四处漂泊 , 最后回到家乡 。 他看到了自己的儿子 , 这是战争唯一留给他的 。

乐艺会话说世界系列:《静静的顿河》
本文插图
《静静的顿河》电影剧照
静静顿河的四部曲
《静静的顿河》一共四部 , 有着雄浑的战争和革命场面 。
葛利高里形象真实而动人 。 小说通过他多变曲折的一生 , 将顿河流域的重要时刻重大事件铺陈开来 。 而葛利高里的原型都是顿河流域真实生活过的哥萨克们 。
哥萨克原意为 “自由人”“勇敢的人” , 泛指15—17世纪俄国不堪压迫从内地逃到顿河草原及其边远地区定居的农奴及其后代 。
他们在沙皇政府允许下实行自治 , 定期服兵役 , 既是军人 , 也是农民 。
他们眷恋土地 , 勤劳勇敢 , 喜欢安宁平和的乡村生活 , 又残酷善战 , 崇尚军功 。
在历代沙皇的笼络下 , 视军人为天职 , 效忠沙皇;同时 , 他们又追求自由 , 具有反抗精神 。

乐艺会话说世界系列:《静静的顿河》
本文插图
哥萨克母女的画像
俄罗斯历史上有很多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都是哥萨克 。
到了一战前后 , 哥萨克已经分化为贫富不均具有内部矛盾的对立阶级 。
尽管如此 , 他们的经济生活普遍优于内地农民 , 而且有着比后者更高的政治地位 。
哥萨克这个特殊阶层 , 具有明显的排外性 。
在俄国革命的特殊历史时期 , 哥萨克的矛盾爆发 , 伴随着他们所经历的每一个革命斗争 。
因而 , 哥萨克本身的矛盾性、故事性 , 为肖洛霍夫创作《静静的顿河》奠定了真实而复杂的历史基础 。分页标题
而肖洛霍夫的家乡是当年哥萨克暴乱的起源地 , 他小时候目睹过暴乱 。
所以当他决定创作《静静的顿河》这部小说之后 , 当地的父老相亲、档案馆都成了他的资料库 。 这奠定了他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 。
为创作出真实感人的小说 , 他还走访了当年暴乱的指挥官耶尔马科夫 , 并给他多次写信 , 收集创作素材 。
而正是他的葛利高里创作原型之一的耶尔马科夫 , 在1927年被克格勃头子下令逮捕并枪决 。
肖洛霍夫的创作路程艰辛可见一斑 。
非但如此 , 即使是1928年 , 《静静的顿河》发表后给他带来了扑面而来的盛誉也没能让他如释重负 。

乐艺会话说世界系列:《静静的顿河》
本文插图
【乐艺会话说世界系列:《静静的顿河》】
苏联发行的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的纪念邮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