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春秋战国时期 , 由于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王室之势力日渐衰微 , 强大的诸侯国便开始了割据兼并之举动 , 并唤醒了图谋争霸天下之野心 , 为此 , 春秋五霸得以依次登场 , 战国七雄也得以并列对峙 。这一方面使得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数量大为锐减 , 加快了华夏大地走向统一的步伐;另一方面 , 连绵不断的兼并争霸战争造就的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促使有识之士痛定思痛 , 为解决当前乱世之争端提出了自己的治国安邦之思想 。为此一系列内涵丰富、作法迥异的思想便发展了起来 , 如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 , 如此“百家争鸣”之态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尤为绚烂的一幕 。
用不用武力、施不施行刑罚?是以“王道”治国还是以“霸道”称雄?用孟子的话来说 , 这是儒法两家思想的根本分野 。个人看法 , 虽然儒家和法家思想看似截然不同 , 但二者本质上都是正确的治国思想 。之所以二者引发的“德”、“法”交火如此剧烈 , 看似水火不容 , 实则是看问题角度不同引发的无谓争论罢了 , 用今人的理论解释便是 , 任何理论都是只在特定条件下相对成立的 。

【韩非子】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也正是由于儒法两家思想的针锋相对性 , 因此面对同一件事情 , 往往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譬如晋楚战争之后的行赏问题 , 儒家学派代表人孔子和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的韩非子 , 看法就截然不同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晋楚城濮之战后 , 晋文公论功行赏 , 先雍季后咎犯 , 孔子赞不绝口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 , 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爆发了以争夺中原霸权为目的的首次大战 。开战前 , 晋文公询问咎犯:“敌众我寡 , 如何取胜?”咎犯给出了兵不厌诈的计谋;晋文公随后召来了雍季 , 并将咎犯的计策告诉了他 。雍季并不赞成 , 指出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举动 , 虽然一时可以取胜 , 但并非长久之计:“诈伪之道 , 虽今偷可 , 后将无复 , 非长术也” 。晋文公随后使用了咎犯的诈术 , 晋军大获全胜 , 但在论功行赏时 , 晋文公却先雍季后咎犯 , 理由便是:“雍季之言 , 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 , 一时之务也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韩非子】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上可知 , 虽然雍季对此战并无直接贡献 , 但却说服了晋文公明白“百世”之立信的重要性 。毕竟诈谋虽然可以取胜 , 但终归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欺骗行为 , 本质上并不能服人 。此种欺诈之法 , 用了一次之后 , 第二次便再无发挥作用之可能 , 这便是“竭泽而渔 ,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畋 , 而明年无兽”的结局 。由此可见 , 雍季反对诈谋的原因 , 主要还是怕国君对此习以为常了之后 , 只图诈谋之便捷 , 不思国家进取之发展 , 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 , 从这个角度而言 , 晋文公采用了咎犯的计谋 , 但行赏时先雍季后咎犯 , 便还是认知到了国家长远发展之重要性 。
【【韩非子】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站在儒家的角度 , 使诈显然是一种违背礼义的不道德行为 , 拉低了自己的道德情操 , 降低了自己的诚信指数 。国君倘若爱好上了诈谋 , 便失信于百姓 , 百姓便也不会为之敬仰 , 更不会真心为之驱动;其他诸侯国如若知晓自己如此善于耍弄计谋 , 便失信于诸侯 , 外交上便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由此可见 , 站在“民”和“友”的角度 , 雍季之言显然很是正确 。为此 , 孔子对晋文公的做法大加赞赏 , 说:“晋文公称霸天下 , 是理所当然的!既懂得暂时的权变 , 也懂得长远利益 。”分页标题

【韩非子】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韩非子对晋文公做法严加批判 , 并批判孔子“亦不知善赏”
站在法家的角度 , 晋文公如此崇信礼义着实不对 , 为此 , 韩非子在《韩非子·难一》中对晋文公的做法严加批判 。他有此言论:文公不知一时之权 , 又不知万世之利 。战而胜 , 则国安而身定 , 兵强而威立 , 虽有后复 , 莫大于此 , 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 , 则国亡兵弱 , 身死名息 , 拔拂今日之死不及 , 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 , 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 , 在诈于敌;诈敌 , 万世之利而已 。
对比儒家之言论 , 韩非子此番说辞显然颇为过激 , 这也难怪法家思想、尤其是晋法家思想以极端、激烈闻名 。从韩非子此番言论可以看出:
1 , 对“万世之利”的理解与儒家可谓完全不同 。雍季和儒家思想对“万世之利”的着眼点在于国家的“礼义立信”和长远发展 , 其实这本就属于同一个问题 , 即为了国家长远发展 , 作为国君就必须以德服人 , “立信”于天下 , 故而相比较而言 , 一时的胜利不足为虑 。而法家思想中的“万世之利”很是简单粗暴——就是对外战争的胜利 。对外战争 , 不论大小 , 只要取胜 , 则国安身定、兵强威立 , 这便才有了“万世之利”存在的根基 , 否则 , 战而不胜 , 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 。

【韩非子】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此可见 , 儒、法家之所以对立交火如此严重 , 一个根本原因是对战争重要程度认知的不同 。法家思想显然有夸大战争重要性的嫌疑 , 不过从历史上的战争结果来看 , 却也有符合之处 。单从此次城濮之战结局来看 , 晋国大胜 , 晋文公建立了霸权 , 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 。之后晋军进入郑国衡雍 , 并在践土修筑王的行宫 , 获得了周襄王“侯伯”的策命 。
晋文公遂开始了对各诸侯国的发号施令 , 要求诸侯“皆奖王室 , 无相害也 。有渝此盟 , 明神殛之 , 无克祚国” , 晋文公如此很是顺利登上了霸主宝座 。而失败方楚国则北进锋芒受挫 , 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 , 战争发起者楚国大将子玉羞愤自杀 。幸好楚成王对此次战争持消极态度 , 失败了大可让子玉背全锅 , 否则他执政能力的备受质疑 , 不得不说也是必然之事 。
2 , 儒家视野在“友”、法家视野在“敌” 。韩非子在激烈抨击晋文公如此不懂“万世之利”的做法后 , 顺便也把孔子批了一通 , 批评他“亦不知善赏” 。这便又回到了儒、法家思想对立冲突的老问题 , 如前所述 , 儒、法家思想本质上都是正确的思想 , 但由于理论适用的相对性 , 故而二者针尖对麦芒、争锋相对 。

【韩非子】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前有叙述 , 儒家思想是站在“民”、“友”的角度 , 故而这是其成立的前提条件 。而施“民”以仁义 , 这本质上也是将“民”作为朋友来看待 , 如此大可进行这样归口:儒家思想的视野在“友” , 只有对于朋友 , 礼义之法才能行得通 , 也才能感化朋友换来他“礼尚往来”的反馈 , 故而“道之以德 , 齐之以礼 , 民耻有格”也才能成为现实 , 反过来 , 对毫无德行廉耻之心的敌人施行仁义 , 无异于割肉喂虎 , 不仅唤不回他的以礼相待 , 而且还可能恩将仇报、搭上性命 。东郭与狼的故事、宋襄公对楚军施行仁义便是很好明证 。
毋庸置疑 , 法家思想如此重视战争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 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战争的胜利 , 很显然是站在了“敌”的角度看待问题 。由于敌人就是敌人 , 是与自己作对、阻碍自己生存发展的障碍物 , 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其铲除 , 不存在一视同仁、礼和义感化的可能 , 故而对其施行诈谋、失信于人又有何妨?只要将其彻底铲除消灭、换回自己生存之本才是实实在在的“万世之利” 。分页标题

【韩非子】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于非“敌”之民 , 法家思想虽然谈不上像儒家思想那样倡导“仁政”、“爱民” , 但提倡“不别亲疏 , 不殊贵贱 , 一断于法” , 努力维持着只论功过大小、不分远近亲疏的公平秩序 , 用以激发国民积极创业之热情 , 而这种公平秩序 , 显然归为“敌”之属性人群是无法享受得到的 。但是这种以“敌”为主视野的思想显然过于苛刻 , 而且“敌我”难分之刻便也是其最为危险之时 , 故而秦国七世为君创业过程中 , 国民未曾为严刑峻法而起义 , 一旦一统天下之后 , 便瞬间二世而亡 , 便也是这种主“敌”视野下“敌我”不分造就的恶果 。
也正是因为儒、法两家思想视野的截然不同 , 故而两家之争横亘千年 。对于晋文公行赏顺序之先雍季后咎犯 , 视野在“民”的孔子对其赞不绝口 , 而视野在“敌”的韩非子对其严加批判 。由于晋文公此番行赏做法忽视了对外战争对国家“万世之利”的重要性 , 并且违背了“只论功过大小、不分远近亲疏”的法之公平准则 , 因此韩非子同步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便也不难理解了 。

【韩非子】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语
儒、法两家本质上都是正确的治国处世之思想 , 但由于理论成立的相对性 , 两家站立的角度不同、立场也相差甚远 , 故而针对同一件事情也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对于晋文公论功行赏之先雍季后咎犯的顺序 , 孔子赞不绝口 , 而韩非子对其严加批判 , 并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 这截然不同的态度差异本质上属于正常现象 。
孔子之所以对晋文公如此行赏之做法赞不绝口 , 原因在于儒家思想视野在“友” , 因此礼义对“友”之立信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 晋文公认识到了“礼义”立信的重要性 , 故而摒弃诈谋之一时之务而追求“礼义”立信之百世之利 , 这是一种寻求国家长远发展的明智做法 。

【韩非子】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韩非子之所以对晋文公如此做法严加批判 , 原因在于其为代表的法家思想视野在“敌” , 认为只有将“敌人”战至身死国灭 , 才能换来本国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强大 , 因此对外战争才是“万世之利”的决定性因素 。为此 , 对“敌人”施以不择手段的诈谋以获取胜利是正确之举 。晋文公先雍季后咎犯之行赏 , 不仅忽视了对外战争对国家“万世之利”的重要性 , 而且违背了“只论功过大小、不分远近亲疏”的法之公平准则 , 因此韩非子同步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便也不难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