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

如果说要求子女能吃苦是毛主席教育子女的一条家规 , 那么求知、进步、向上 , 则是毛主席教育子女的三条家训 。
毛主席一生十分酷爱读书 , 经史子集 , 诗词曲赋 , 天文地理 , 政治哲学 , 经济科技等古今中外书籍无所不读 。 他知识渊博 , 才华横溢 , 因而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
文章图片
毛主席认为 , 知识就是学问 , 有了学问才能更好地认识改造自然 , 认识驾驭社会 。 子女要成才 , 就要有知识 。 只有不断求知、进步、向上的人 , 才是一个有用的人才 , 才会对社会有所作为 , 有所成就 。 因此 , 他把自己的求知进取精神溶进对子女的教育 。
早在1938年 , 当毛主席见到久别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从苏联莫斯科托人带回的照片后 , 不禁热泪盈眶 。 不久 , 他便寄信到莫斯科 , 鼓励岸英、岸青兄弟好好学习 , 祝他们“健康、愉快、进步” 。 之后 , 岸英兄弟常通过书信向父亲汇报在苏联的学习生活情况 , 对儿子的每一点进步 , 毛主席都感到十分欣慰 , 必回信加以鼓励和教导 。
1939年8月26日 , 毛主席在给儿子的回信中写道:“你们上次信收到了 , 十分欢喜!你们近来好否 , 有进步否?”并托林伯渠同志买一批书寄给他们 , 祝他们“发展、向上、愉快!”

@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
文章图片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艰难时期 , 毛主席日夜操劳 , 忙于指挥 , 但他仍不时关心着远在3000公里外的两个孩子的学习与进步 。
1941年1月31日 , 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给两个儿子 , 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 信中说:
“你们长进了 , 很喜欢的 。 岸英文理通顺 , 字也写得不坏 , 有进取的志气 , 是很好的 。 唯有一事向你们建议 , 趁着年纪尚轻 , 多向自然科学学习 , 少谈些政治 。 政治是要谈的 , 但目前以潜心学习自然科学为宜 , 社会科学辅之 。 将来可倒置过来 , 以社会科学为主 , 自然科学为辅 。 总之注意科学 , 只有科学是真学问 , 将来用处无穷 。 总之 , 我欢喜你们 , 望你们更好 。 ”
为了让岸英、岸青和其他在苏联的革命后代增长知识 , 毛主席还几次托人买书送往苏联 。

@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
文章图片
毛主席还认为 , 做学问 , 既要向书本上学习 , 更要到实践中去学习 , 把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 , 在实践中运用 , 在实践中深化 , 学问才会更广博 , 更深厚扎实 。
1946年春 , 毛岸英从苏联大学毕业回到延安 , 父子久别重逢 , 主席热泪满面 。 一天 , 父子俩在窑洞前亲切交谈 , 毛主席仔细询问了岸英在苏联学习生活情况后说:
“你在苏联长大 , 在苏联大学读书 , 住的是洋学堂 。 我们中国还有个学堂 , 就是劳动大学 。 过些时候 , 我替你找个校长 , 上劳动大学去 。 ”
岸英明白爸爸的意思 , 爽快地答应了 。 不久 , 毛主席便给岸英找来了校长——边区一位劳动模范 , 毛岸英背着背包、小米和菜籽 , 跟着这位“校长”到延安附近吴家枣园上劳动大学去了 。
50多天后 , 胡宗南部进犯延安 , “校长”才把岸英送回主席身边 。 毛主席摸着儿子手上厚厚的茧子 , 满意地笑了:“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

@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
文章图片
1946年11月 , 毛岸英随中宣部撤至瓦窑堡 , 他把自己在劳动和工作实践中的学习体会写信告诉父亲 , 并准备结合工作实际 , 系统学习哲学、历史 , 每天做读书笔记 。 毛主席在回信中表扬岸英:分页标题
“信写得好 , 这表示较之你初回国时不但文字有进步 , 思想品质也在进步 。 你的那些工作是好的 。 坚持读文章的计划 , 很有必要 , 再读一年也是好的 。 ”
1947年4月 , 毛主席又要岸英到火热的斗争实践中去学习锻炼 , 派他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 , 到山西临县郝家坡参加土改试点工作 。 两个月后 , 岸英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 , 汇报了自己在土改工作中的体会 , 信中写道:
“没有下面的实际接触 , 在上面会上就是听一百个最好的报告 , 也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 接受不了 , 这好比地不耕而撒上哪怕是最好的种子 , 亦是徒劳无功 , 一阵风就吹走了 。 ”

@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
文章图片
毛主席几次回信 , 对岸英的工作、学习进行指导 。 在1947年9月的一封回信中说:“别后 , 晋西北一信 , 平山一信 , 均已收到 。 看你的信 , 你在进步中 , 甚为喜慰 。 ”在10月8日回信中又指出:
“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 , 只要有热情 , 有恒心 , 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 , 总是会有进步的 。 ”
新中国成立后 , 面对战争创伤和国家一穷二白的现实 , 毛主席日理万机 , 为巩固人民政权和振兴国家经济耗尽了心血 。 在百忙中 , 毛主席仍像慈母一样关心着儿女们的进步与成长 。

@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
文章图片
毛岸英牺牲后 , 儿媳刘思齐受的刺激太大 , 心情一直不好 。 为了让她换换环境 , 毛主席同意她去国外留学 。 刘思齐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 , 虽然相隔遥远 , 毛主席仍常写信关心她的进步 , 希望她“注意身体 , 不使生病 , 好好学习” , “学成为国效力 。 ”
1959年 , 刘思齐大病一场 。 毛主席在庐山开会期间得知消息 , 繁忙中写信安慰她:“身体是不是好些了?”“久不见甚念 。 ”劝她看点古典文学 , 并给她抄录了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 , 大江茫茫去不还 。 黄云万里动风色 , 白波九道流雪山”的诗句 。
1960年春节前 , 毛主席又给刘思齐写信:“不知道你的情形如何 , 身体有更大起色没有 , 极为挂念 。 要立雄心壮志 , 注意政治、理论 。 要争口气 , 为死者 , 为父亲 , 为人民 。 ”“我好 , 只是念你 。 ”
在毛主席的关怀鼓励下 , 刘思齐以顽强的毅力 , 战胜体弱多病身体 , 终于完成了学业 。

@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
文章图片
上世纪60年代初期 ,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和二儿媳邵华先后进入大学学习 , 而且都是学文史的 , 主席十分欣慰 , 闲暇时 , 他老人家常与她们一起谈史论诗 。
有一次 , 邵华告诉毛主席 , 期末考试中国通史得了好成绩 , 主席让她谈谈刘邦、项羽兴衰的原因 。 邵华按教科书答了一遍 。
毛主席笑着说:这是死记硬背 , 算是知道点皮毛 。 主席告诉邵华要多读史料 , 多思考 , 能把“为什么”都讲清楚 , 这一课才算学好了 。
最令她们姐妹难忘的是 , 有一次 , 毛主席同她们谈起唐代诗人 , 谈到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时 , 主席说他年轻有为 , 为文光昌流丽 , 二十几岁的人就写了16卷诗文 , 可惜死得太早 。 谈到高兴时 , 主席还挥毫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 。
毛主席还经常同儿女们谈论《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 。 在随谈中给孩子们以指教和鼓励 , 启迪他们的智慧 , 开阔他们的视野 , 增进他们求知的兴趣 。分页标题

@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
文章图片
在毛主席的教育影响下 , 他的子女都茁壮成长 , 表现出良好修养和年轻一代为国为民献身的精神风貌 。
长子毛岸英严格要求自己 , 处处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 1950年春 , 毛岸英主动要求下基层工作 , 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要求 , 派他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 他工作认真 , 平易近人 , 和工友们一起排队吃大食堂 , 一起骑自行车上下班 。
1950年5月 , 毛岸英回湘探亲 , 步行几十里山路赶到韶山 , 当晚就在乡政府办公室架块门板 , 铺上自己带的裤子睡下了 。 不论何时 , 他都把自己摆在普通群众的位置上 。

@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
文章图片
1950年6月 , 朝鲜战争爆发 , 毛岸英坚决响应党的号召 , 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 奔赴朝鲜前线 。 1950年11月25日不幸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 并永远安息在朝鲜土地上 , 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 。
次子毛岸青 , 女儿李敏、李讷及儿媳刘思齐、邵华 , 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教导 , 他们勤俭朴实 , 学有专长 ,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 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才智 , 为国家建设事业默默无闻的贡献着力量 。

@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
文章图片
写在最后:
【@毛主席怎样教育子女?一条家规,三条家训,堪称典范】教育子女是当今社会的永恒课题 , 毛主席为世人作出了光辉典范 。 他要求子女吃苦耐劳、勤于求知、勇于奋斗的家教思想 , 给世人许多启迪 。 可以说 , 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和他的光辉业绩一样 , 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