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 明朝火器在我国封建历史上算是一个发展比较快速的朝代 。
不但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各式火器 , 更是涌现出了《火龙神器阵法》以及《武备志》等多种著名军事著作 。
而且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 明朝杰出火器研制家“赵士桢”还曾以奥斯曼帝国所进贡的火绳枪为原型 , 发明出了一种名为“鲁密铳”的火绳枪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相较于当时明朝所使用的鸟铳 , 鲁密铳的结构更为合理 , 虽然因为加长铳管的缘故 , 导致鲁密铳要比鸟铳更重一点 , 最高达到了8斤 。
但其却比鸟铳具备着更远的射程 , 普遍达到了200米左右 , 就连《武备志》也对鲁密铳做出了一个“唯鲁密铳最远最毒”的高度评价 , 显然鲁密铳的威力也是要大于鸟铳 。
可是在到了明末之时 , 正儿八经大规模装配在辽东战场的主战武器却并非鲁密铳 , 也不是鸟铳 , 而是甚至还不如鸟铳的“三眼铳”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眼铳的性能
先不说三眼铳那“品”字形组合的铳管设计让其没办法正儿八经的采用三点一线的瞄准方式 ,精准射击距离可能只有十米左右 , 十米之外就要看运气了了 。
光是三眼铳那仅有一尺左右长度的铳管 , 就注定了其最远射程其实是比不上枪管普遍六七尺的鲁密铳的 。
毕竟在没有突破临界点的情况下 , 枪管的长度是和射程成正比的 , 也只有这样 , 才能尽可能延长火药燃气对铅弹的作功时间 , 从而使得铅弹能激射出更远的距离 。
不过也不是说三眼铳就一点优势都没有 , 毕竟其有三根铳管不是吗 , 可以一个接一个连发 , 也可以一下三个一块发射 , 明显比鲁密铳的射击频率更快 , 还可以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火力 。
但说实话 , 三眼铳的射击频率优势也仅限于装填好弹药的条件下 , 一旦三发都射击完毕 , 三眼铳的装填速度就明显要比鲁密铳差远了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再加上明朝也已经有了交叉轮番射击的规模化战术体系 , 这也就意味着鲁密铳在射击频率上的劣势完全可以通过战术来弥补 , 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出其射程、以及精度等属性 。
那为何到了明朝末年之时 , 《明熹宗实录》上的辽东军需物资名单上却频繁出现“三眼铳”的名字 , 而不是鲁密铳或者鸟铳呢 , 明显就是把三眼铳当成了辽东战场的主战火器 。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是不是因为鲁密铳结构更精密 , 所以更贵呀?
其实不是 , 因为在明末时期 , 就连造价相对便宜的鸟铳其实都没太大的装配量 。而鸟铳的造价 , 其实是和三眼铳相差不大的 。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 不过不是从明朝火器自身说起 , 而是要从明末火器的应用场景说起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末火器的应用场景
众所周知 , 明末时期对于明朝威胁最大的 , 其实不是起义军 , 而是辽东关外的清朝大军 。或者更准确点 , 是清朝的“八旗兵” , 一支以骑兵作战为主的强悍军队 。
而明清时期骑兵作战时所骑乘的基本都是一水的“蒙古马” , 虽然个头不大 , 而且其貌不扬 , 但是却有着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所以历来都是一个极为优良的军马马种 。分页标题
而封建战场上骑兵最大的优势在哪?
一方面是其优越的机动性 , 适合长途奔袭;另外一方面则是以爆发力为基础的短距离冲锋能力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蒙古马的冲锋能力 , 据目前已知的记录来看 , 蒙古马在短距离冲锋上面的记录是2分08秒跑了1600米 。
若是换算成秒的话 , 也就是在短距离冲锋的进程里已经达到了每秒12.5米的平均速度 。
当然 , 也不是所有的蒙古马都能跑出这个速度 , 可咱们就算把零头抹掉 , 那也到了10米每秒的程度 。
如此一来 , 我们也就可以做个假设 , 假如明末辽东大规模装配的是鲁密铳 , 虽然其最远射程能达到200米左右 , 可这个距离已经没有什么杀伤力了 , 所以论破坏力的话 , 还得看有效射程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当时普遍用的是黑火药 , 史料记载鲁密铳的装药量是“四钱” , 这也就意味着其枪口动能或许能达到2400焦耳以上 。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根据铅弹动能的衰减速度、以及伤害目标所需要的能量值大概推算出一个结论 。
如果是针对一个丝毫不设防的目标 , 鲁密铳的有效射程其实只有一百米左右 , 所以通常是在骑兵冲锋到了一百米以内才会开始射击 。
而清朝骑兵跨越过这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仅仅只有十秒 。这也就意味着明朝鲁密铳其实也就只有一次射击机会 , 鸟铳也一样 , 同样只有一次射击机会 , 而且其有效射程更近 。
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 , 百米有效射程是建立在清朝骑兵完全不设防 , 也就是不装配任何防具的情况下 , 但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换言之 , 想要对清朝骑兵造成伤害 , 首先还必须破甲 , 也就是要先击穿八旗兵那包铁的棉甲 , 那么其有效射程也就必须进一步缩减 , 也就只剩下了四五十米左右的程度 。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 , 大家说鲁密铳在这四五秒的时间里能干啥 , 即便应用战术去轮番射击 , 能够射击两三轮也就到头了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毕竟骑兵冲锋不是列成一排冲的 , 往往会有相应的冲锋阵型 , 好比锥形阵、雁形阵什么的 , 就算鲁密铳或者鸟铳能对前排骑兵造成伤害 , 那后排呢?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末三眼铳成为主战火器的实质
三眼铳就不一样了 , 虽然其有效射程近 , 精度差 , 但是其在近距离所形成的威力其实也并不比鲁密铳或者鸟铳要差多少 , 无非就是因为铳管太短的因素打不远 , 有效射程更近一点 。
再加上在这种清朝骑兵密集冲锋的条件下 , 精度以及射程其实已经没什么实质性意义 , 三眼铳那多出来的两根铳管无疑就更是能发挥出一个顶三个的巨大作用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最为关键的是 , 三眼铳并不单纯的只是一件“火器” , 他特殊的形态 , 以及其铳管后方还需要装配的棍子 , 也就注定其还能当成一个“冷兵器”来使用 。分页标题
大家想啊 , 步兵装配三眼铳就不说了 , 同样可以采用轮番射击的战术 , 既然都能在四十米左右的距离内造成伤害 , 虽然不像鲁密铳或者鸟铳那样能把目标致死 , 但致伤继而使目标丧失战斗力肯定是足够了 。
所以其与鲁密铳以及鸟铳发挥出的作用其实都差不多 , 顶多也就射击个两三轮就得近身肉搏了 。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如果是骑兵使用呢 , 鸟铳以及鲁密铳显然不怎么适合骑兵使用 , 毕竟这样也就相当于浪费了精度这个属性 。而且鲁密铳以及鸟铳本身的设计构造就不是以近身攻击为主的 。
反观三眼铳 , 压根就没考虑过精度 , 也没考虑过装填 , 如果骑兵使用也就一次击发的事 , 继而就完全可以将其当成冷兵器来使用了 。
虽然没有刀剑那样的割裂效果吧 , 但是其那远超刀剑的瞬间冲击力也不是人类的体质所能扛得住的 。
如此一来 , 在清朝骑兵冲锋过来以后 , 三眼铳也就只需要击发一次就可以当成个大锤子用来

「鸟铳」鲁密铳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为何明末的主战火器却是三眼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束语
相信大家不难发现 , 明末之所以会选择三眼铳为主战火器 , 不是说鲁密铳以及鸟铳的性能不好 , 也不是说三眼铳就多么厉害 。
而是因为火器在辽东的应用场景不太适合鲁密铳以及鸟铳的发挥 , 即便用了也只能是资源浪费 , 还不如三眼铳这样粗制滥造又便宜的火器表现出色 。
所以 , 既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基本一样的效果 , 那为何还要大费周章的花更多的经费呢?
毕竟明朝末年的朝廷说实话也是挺穷的 , 军费极度紧张 , 就跟我们居家过日子一样 , 无论如何都必须得精打细算着来呀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