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人民出版社图书信息发布平台歌声犹在,斯人邈矣:汪曾祺百年随想


_本文原题:歌声犹在 , 斯人邈矣:汪曾祺百年随想
5月16日的这场直播是为了纪念一个可爱的老头儿 。 他出生于1920年3月5日 , 离开于1997年5月16日 。

辽宁人民出版社图书信息发布平台歌声犹在,斯人邈矣:汪曾祺百年随想
本文插图
汪曾祺(1920.3.5—1997.5.16)
01
5月16日的直播主题是“学语文 学读书:汪曾祺百年随想” 。 这次的嘉宾主持有点儿不同 , 是辽宁人民出版的两位编辑 。

辽宁人民出版社图书信息发布平台歌声犹在,斯人邈矣:汪曾祺百年随想
本文插图
左:张洪(辽宁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右:高丹(辽宁人民出版社文史编辑室编辑)
晚六点半 , 直播准时开始 , 两位编辑将话题直接切入汪老作品 。
不少观众刚进直播间就听到编辑高丹在读:
“我走的地方不少 , 所食鸭蛋多矣 ,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 , 他乡咸鸭蛋 , 我实在瞧不上 。 ”
“筷子头一扎下去 ,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 , 蛋黄是浅黄色的 ,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她在读这段的时候 , 自己先忍不住笑了出来 。
一个可爱的老头儿 , “跃然直播间” 。
02
这是一个很会写故事的老头儿 , 情深而言淡 。
读他写的故事 , 读着读着就笑了 , 读着读着又哭了 。
他写一个走街串巷卖西洋糕的小孩儿 , 每天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

辽宁人民出版社图书信息发布平台歌声犹在,斯人邈矣:汪曾祺百年随想
本文插图
汪老觉得这吆喝挺好听 , 就给这句吆喝配上了简谱
一些上学下学的小孩儿也觉得他唱得好听 , 就常常学他着他唱 , 却不是一字一句地学 , 而是带着点儿捉弄地学他唱——“捏着鼻子~~吹洋号” 。
在某个不上工的日子 , 卖西洋糕的小孩儿换了一身干净衣服 , 很神气地走在一条无人的小巷里 。 “忽然回过头来看看” , 看到巷子里没人 , 他“忽然大声地 , 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个平日里的小大人儿 , 此时顽皮地做了一回普通小孩儿 。
文章就此收尾 。
这部作品叫《职业》 。
此时 , 直播间里的两位编辑 , 一位已经开始抹眼泪了 。 另一位 , 回忆起多年前现场听汪老讲座 , 老头儿说 , 这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

辽宁人民出版社图书信息发布平台歌声犹在,斯人邈矣:汪曾祺百年随想
本文插图
汪老淡淡的文字里 , 有与这幅字同样的悲悯
03
这是一个很会做菜的老头儿 。
“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 他说 。
不能夜里看他的文章 , 万一看到他写食物 , 写做菜 , 会饿得睡不着 。
但是 , 防不胜防 。 随便一篇文章里 , 都可能藏着一段令人馋涎欲滴的文字:
吃肉 , 尤其是肘子 , 冰糖肘子、红焖肘子、东坡肘子、锅烧肘子、四川菜的豆瓣肘子 , 是肘子就行 。 至不济 , 上海菜的小白蹄也凑合了 。 年轻的时候 , 晋阳饭庄的扒肘子个有小二斤 , 九寸盘 , 他用一只筷子由当中一豁 , 分成两半 , 端起盘子来 , 呼噜呼噜 , 几口就“喝”了一半;把盘子掉个边 , 呼噜呼噜 , 那一半也下去了 。
——《迟开的玫瑰或胡闹》 , 选自《不食人间烟火 且饮半杯风霜(下)》

辽宁人民出版社图书信息发布平台歌声犹在,斯人邈矣:汪曾祺百年随想
本文插图
对于一 个爱吃的人 , 鱼 , 必定是和佐料在一起的
04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交 , 以其无深情也 。 ”
汪曾祺的小癖好是喝酒 , 女儿汪朝说他是“泡在酒里的老头儿” 。分页标题
于是 , 我们又在他的文章里 , 随时看到酒 。
这样的天 , 凡是爱喝酒的都应该喝两盅 。
……
因为想喝酒 , 他就谈起云南的酒 。
市酒、玫瑰重升、开远的杂果酒、杨林肥酒……
“肥酒?酒还有肥瘦?”老刘问 。
“蒸酒的时候 , 上面吊着一大块肥肉 , 肥油一滴一滴地滴在酒里 。 这酒是碧绿的 。 ”
“像你们怀来的青梅煮酒?”
“不像 。 那是烧酒 , 不是甜酒 。 ”
过了一会儿 , 又说:“有点像……”
你看 , 一个想酒的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
若非深有体会 , 如何写得出这渴望?

辽宁人民出版社图书信息发布平台歌声犹在,斯人邈矣:汪曾祺百年随想
本文插图
05
汪老从来就不是一个吝惜墨宝的人 , 所以有人求画求字 , 他一般都答应 , 更何况是请他在书上签名 。 直播间里 , 张洪先生拿出一本有汪老签名的书向屏幕那头的观众们求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图书信息发布平台歌声犹在,斯人邈矣:汪曾祺百年随想
本文插图
各位亲爱的读者 , 那个困扰了张洪先生多年的字 , 您认识吗?
【辽宁人民出版社图书信息发布平台歌声犹在,斯人邈矣:汪曾祺百年随想】期待您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