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手段寻找肺部“顽凶”,PET-CT“火眼金睛”揭开真相

前段时间 , 来自皖北73岁的陈爷爷(化名) , 体检时发现肺部占位 。到底良性还是恶性?如何才能确诊?应该采取怎样治疗方法?在陈爷爷迷茫之时 , 多亏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PET-CT的“火眼金睛”以及呼吸内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通力合作 , 终于明确诊断为肺部的腺癌 。经过科学治疗后 , 陈爷爷已经出院回家休养 。
疑惑:这肺部占位 , 到底是啥问题
最近 , 陈爷爷体检发现右肺门有占位 , 最大直径竟达8.6厘米 , 又进一步做胸部CT显示右肺门软组织阴影 , 当地医院考虑是恶性肿瘤 。怎么一查出来就是恶性肿瘤了呢?到底能否确诊肿瘤的性质呢?于是 , 陈爷爷一家慕名来到中大医院 。
接诊陈爷爷的是中大医院呼吸内科丁明博士 , 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检查报告 , 他为其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虽然在气道内超声的辅助下 , 找到了异形细胞 , 但是问题又来了 , 还是无法明确肿瘤的性质 。这对于这样一个有明确肺部转移 , 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来说 , 很难制定下一步诊疗的方案 。

「」多种手段寻找肺部“顽凶”,PET-CT“火眼金睛”揭开真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多种手段寻找肺部“顽凶”,PET-CT“火眼金睛”揭开真相】患者PET-CT图像 , 标记为病灶位置
难题:困难重重 , 活检难度大
这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丁明想到了PET-CT或许可以发挥大作用 。于是他第一时间联系了核医学科 , 为陈爷爷进行PET-CT检查 , 以进一步评估病情 。核医学科影像诊断医生黄珊珊在阅读陈爷爷的PET-CT图像时发现 , 患者右肺上叶近肺门处有占位、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双上肺多发小结节 , 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是2-脱氧葡萄糖的氟代衍生物)代谢异常增高 。影像诊断审核医生谢彦博士介绍 , 应考虑为右肺癌伴周围阻塞性炎症 , 淋巴结、双肺转移 。
中大医院核医学科行政副主任刘加成副主任医师介绍 , 原来患者摄取值最高的地方紧贴着肺门 , 而后面都是不张的肺组织 , 面对这样的位置和解剖结构 , 气管镜取材难度很大 , 根据PET-CT结果选取最有可能是病变的部位- FDG代谢异常增高区 , 进行经皮活检采集是最优方案 。
解疑:多种方式齐头并进 , 揭开凶手真面目
应患者家属要求 , 丁明博士和呼吸科活检小分队在全面分析了PET-CT检查结果后 , 决定在核医学科为陈爷爷实施经皮途径肺内可疑组织活检术 。核医学科影像技师徐玄飞表示 , 该患者肺内肿物毗邻情况复杂 , 靠近多条大血管 , 需要不断调整 , 才能避开危险 , 保护患者的同时完成可疑组织的采检任务 。
中大医院病理科医生王国庆担任了病理阅片任务 , 他很快给出了报告:患者右上肺活检标本 , 病理证实为恶性上皮性肿瘤 , 倾向腺癌 。最终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为腺癌 。终于揭开了这“顽凶”的真面目 , 治疗也有了方向 。于是 , 丁明博士为其量身定制了科学的治疗方案 , 经过化疗+免疫治疗的方式 , 患者的生存期延长 , 目前已经出院回家休养 。
联合:多学科齐力诊断 , PEC-CT来助力
“这类病例并不鲜见 , 中大医院核医学科PET-CT自开展以来 , 为患者及时诊断、及时救治并解除患者痛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与院内多学科联合协作 , 进一步拓展综合诊疗与临床研究 , 是PET-CT未来重点关注和重点发力的地方 。”刘加成主任特别介绍 。
“PET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可以提供功能和代谢等分子信息 , CT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 可提供精细的解剖和病理信息 , PET-CT就是将两者完美结合 , 使两种成像技术的优势互补 , 通过这种高级别的影像检查方法 , 能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 , 鉴别肿瘤有无复发 , 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再分期 , 寻找肿瘤原发和转移灶 , 指导肿瘤的治疗方案 , 并评价其疗效等 。PET-CT是一项安全可靠、无痛苦、无创伤性检查 , 显像过程中产生的微量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威胁 , 所以受检者无需担心 。”中大医院院长助理、医学影像部主任、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澄教授介绍 。(王强 刘敏)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