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看河南苏秦、张仪之流在中国渐渐消亡,却被西方、日本人推崇


"舌在人在" , 这个起源于张仪的故事千古流传 , 但如张仪一般的纵横家却在后世的历史中难觅踪迹 。
张仪 , 原本是魏国安邑人 , 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 , 后下山周游列国 , 在某次楚相的宴会上被人污蔑盗取了一块美玉(一些电视剧中说是和氏璧) , 结果被打的遍体鳞伤 , 甚至嘴里冒着血泡 , 牙齿都掉了几颗 。
回到家 , 妻子埋怨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 才有今日之耻 。 张仪虽然口齿不清 , 却对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 妻子噗嗤一笑 , 张仪对她说"只要舌头在 , 怕什么?" 。

旅游看河南苏秦、张仪之流在中国渐渐消亡,却被西方、日本人推崇
本文插图
到了后来 , 张仪以连横之术获得秦惠王赏识 , 一跃成为秦相 , 开启了纵横家的复仇一路 , 楚国被张仪坑的惨不忍睹 。
"一舌灭一国" ,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真的很"野"!
事实上 ,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 涌现出来的纵横家还真不少 , 大众耳熟能详的有苏秦、张仪 , 分别被当做"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 , 也让纵横家拥有了赫赫名声——
"知大局 , 善揣摩 , 通辩辞 , 会机变 , 全智勇 , 长谋略 , 能决断 。 无所不出 , 无所不入 , 无所不可"(应劭 《风俗通》) 。 这三个"无"字 , 让人读懂了纵横家有多"嚣张" 。
的确 , 从苏秦被嫂子骂"游手好闲"到配"六国相印" , 张仪被人诬陷殴打到成为西方强秦相国 , 前后并没有多久 , 真可谓"一遇风云变化龙" 。
这个"风云"指的就是战国七雄的竞争格局 , 不管是"合纵"、"连横"均符合这个历史"大局" , 而纵横家的第一能力就是"知大局" 。
在战国的"大局"中 , 中原各国包括边陲的秦、燕、楚等通过变法积蓄国力、吞并小国的行为频繁发生 , 如楚国相继将原本周王室设置监视他的"汉阳诸姬"收入囊中等 , 原本春秋时期的一百多个国家最后演变成七个大国以及附庸的格局 。
因而 , 在国与国的较量中 , 还没有一个国家具备完全吞并其他强国的情况下 , 外交纵横这种借助外力的"打法"最具备直接作用 , 纵横家也容易脱颖而出 。

旅游看河南苏秦、张仪之流在中国渐渐消亡,却被西方、日本人推崇
本文插图
当然 , 像张仪等人也并非完全依靠"口舌之功" , 如张仪曾经率领秦军南下灭蜀 , 为秦国打下了一个重要的"粮仓";苏秦则配六国相印 , 集合六国大军西攻强秦 。 由此来看 , 政治、军事等都是一个纵横家应有的基本素养 , 要不然也成不了一个著名的"纵横家" 。
只不过 , 张仪的连横之术让战国七雄变成了仅剩下一个 , 大一统的帝国渐渐失去了"纵横家"生存的土壤 。 在两汉时代 , 尚有班超投笔从戎 , 远赴西域纵横捭阖 , 以夷制夷 , 谱写了不下与卫青、霍去病的丰功伟绩 。 再往后 , 纵横家几乎成为绝唱 。

旅游看河南苏秦、张仪之流在中国渐渐消亡,却被西方、日本人推崇
本文插图
即便是后来在宋辽金西夏这个分裂的时代背景下 , 纵横家也不见记载 。 此时 , 儒家对于统治阶级、下层民众的渗透已经渗入心肺 , 哪里可能还有兼政治、军事等诸多能力的纵横家一席之地?
借用美国一位开国元勋的话约翰·亚当斯的话——"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 , 这样我的儿子们才会拥有研究数学和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的自由 , 他们的孩子们才有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艺和陶瓷的权利" 。
在时代的召唤下 , 张仪等人需要研究纵横之术;而张仪的后人则不需要纵横之术 , 而是需要更加文艺的儒家之说 。 正可谓 , 战争的年代自然有战争的学说 , 和平的年代则有文化的学说 。
但纵横家之说仅仅适用于"战争年代"吗?或许也不尽然 , 在如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 , 纵横之术依然有大用 , 这也是西方史学家斯宾格勒对其大大赞赏的原因 。分页标题
此外 , 在激烈的现代"商战"中 , 纵横家之说也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 如日本人大桥武夫就曾把《鬼谷子》的理念用来进行企业经营 。
【旅游看河南苏秦、张仪之流在中国渐渐消亡,却被西方、日本人推崇】整个世界无时不存在冲突与争端 , 这都为纵横家生存创造了空间 , 但首先是要先学会纵横家的理论 , 并将其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