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布尔雅那卢布尔雅那,迷你龙之城

站在城堡山上 , 望向山脚下的卢布尔雅那 , 大片红瓦斜顶高低错落 , 一眼便可望至尽头 , 用“巴掌大”形容绝不为过 , 这便是斯洛文尼亚的首都 。

卢布尔雅那卢布尔雅那,迷你龙之城
本文插图
俯瞰老城
沿着石阶下山时 , 儿子不小心甩掉了妹妹的水壶 。 他拉着痛失水壶所以一路扁着嘴的女儿走在前面 , 边走边说:“妹妹 , 别着急 , 哥哥马上去超市给你买个新水壶 。 ”
我在后面暗自摇头 , 这孩子又不是不知道欧洲人的习惯 , 商店周末不开门 , 工作日晚上七八点就关门 。 现在都快晚上十点了 , 哪里还有超市开门?
没成想还真有超市开门 , 就在最热闹的商业街上 。 进去买了两个新水壶 , 妹妹破涕为笑 , 我则慨叹这个新兴国家与老牌欧洲国家的不一样 。
前东欧国家消费行业的营业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西欧国家 。 最初 , 它是因为经济差距所导致 , 为了刺激消费和增加就业 , 就会延长营业时间 。 即使近年许多前东欧国家已奋力赶超西欧 , 但这一点并未改变 。 地理位置处于南欧 , 但冷战时期属于前东欧世界的斯洛文尼亚就是如此 , 作为人均GDP高居世界第36位的巴尔干地区最发达国家 , 它的消费行业营业时间仍保持着“东欧传统” 。
这个1991年才独立的年轻国家 , 把自己活成了一个范本 , 迷你首都卢布尔雅那更是世界上最宜居的首都之一 。
普列舍伦的浪漫【卢布尔雅那卢布尔雅那,迷你龙之城】
卢布尔雅那老城的中心是普列舍伦广场 , 它几乎出现在所有卢布尔雅那的风景照片系列中 。 即使以欧洲小城市的中心广场而论 , 普列舍伦广场也嫌太小 , 不过袖珍广场配袖珍首都 , 倒是十分贴合 。
国土面积2.03万平方公里 , 跟长春市辖区差不多大的斯洛文尼亚 , 人口仅仅200万 。 卢布尔雅那作为全国最大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 , 也不过30万人口 。
或是因为小国寡民的缘故 , 东欧世界悠久而灿烂的文学传统 , 在斯洛文尼亚却未有体现 。 相比星光璀璨的捷克、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 斯洛文尼亚唯一拿得出手的文坛人物是普列舍伦 。
1800年出生的普列舍伦 , 以《十四行诗集》享誉欧洲 , 以热切真挚的诗风成为欧洲最出色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 1991年 , 斯洛文尼亚独立 , 政府将普列舍伦《祝酒辞》一诗中的第七节选为国歌歌词 。 他的忌辰2月8日 , 也被斯洛文尼亚定为“普列舍伦日” , 是国家文化节日 。 在加入欧元区之前 , 普列舍伦的头像也被印在面值1000元的托拉尔纸币上 , 在使用欧元后 , 斯洛文尼亚的2欧元硬币同样选用了普列舍伦的头像 。

卢布尔雅那卢布尔雅那,迷你龙之城
本文插图
普列舍伦广场上的圣方济会报喜教堂
这个文学土壤并不丰厚的小国 , 以近乎宠溺的方式爱着它的诗人 。 有人或许会觉得斯洛文尼亚是因为文化贫瘠才会如此 , 可将一位诗人印上钞票 , 本身就是难得的价值取向 。
以他命名的普列舍伦广场 , 昔年是斯洛文尼亚人集会之地 , 如今也是各种政治活动和演出的发生地 。
广场前的卢布尔雅那河面上 , 是通往对岸不同方向的三重桥 。 原本它只是横跨河面的一座石桥 , 后来经过斯洛文尼亚传奇设计师约热·普雷奇尼克重新设计 , 于1922年至1932年间增设两座副桥 , 成为卢布尔雅那的标志 。 三重桥的桥面与路面平行 , 行走其上 , 若不扭头望向河水 , 根本不会以为自己走在桥上 。 广场上最抢眼的建筑当属正面对三重桥的圣方济会报喜教堂 , 建于1646年到1660年之间 , 巴洛克风格立面 , 红色外墙尤其显眼 。
普列舍伦的雕像静静立于广场一侧 , 头上是手持月桂树枝的女神 。 与普列舍伦的雕像并肩而立 , 跟随他的视线 , 会见到不远处一栋建筑上的浮雕 。 那是普列舍伦旧日恋人尤莉亚·普利米奇的家 , 浮雕正是她的容貌 。分页标题

卢布尔雅那卢布尔雅那,迷你龙之城
本文插图
普列舍伦雕像
斯洛文尼亚人用这样的浪漫方式记录诗人的情事 , 诗人当年则用更浪漫的方式为恋人写诗 。
他的《十四行诗集》 , 上一首诗的最后一句即是下一首诗的第一句 , 因此形成一个“诗环” 。 而每首诗的第一句 , 又恰恰能组成一首新的十四行诗 。 更重要的是 , 这首十四行诗每句的第一个字母连起来 , 便是“Primicovi Julji” , 也就是尤莉亚·普利米奇的名字 。
在《命令》里 , 普列舍伦写道——
最后 , 你还曾命令我 ,
再也不许我想念你 。
告诉你 , 我美丽的姑娘 ,
这是我不能做到的 。
不过这段感情未得正果 , 尤莉亚·普利米奇的旧居就是鸿沟的体现 。 即使以如今的眼光来看 , 它也堪称豪宅 。 当年能够在这一带居住者非富即贵 。 尤莉亚的父亲就是富商 , 不许女儿与穷诗人一起 。
普列舍伦在《临别的话》中写道:“我不希望在这时才看到你流泪 , 也不希望在我的声音中听到哀怨……靠着忍耐的帮助 , 我将重获生命 , 我要把生活的重担负在肩上 , 直到我的心从苍白的死亡——我最后的爱人那里得到报偿 。 ”
普列舍伦的世界里并非只有无果的爱情 , 他是斯洛文尼亚民族独立的呼吁者 , 以诗歌表达爱国情绪 。 也正因此 , 他才会成为斯洛文尼亚独立后的民族精神象征 。
历史长河中的斯洛文尼亚
早在公元前34年 , 罗马人就在卢布尔雅那建城 。 公元6世纪末 , 斯拉夫人迁徙至此 , 把城市扩展到卢布尔雅那河 , 城市也因此得名 。
这座古老城市曾先后被罗马帝国、奥匈帝国和法国等国家统治 , 后来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 。 而斯洛文尼亚的历史 , 同样是躲不开被走马灯式的占据 。
斯洛文尼亚民族与领土的确立 , 大致是在公元6世纪 。 7世纪中叶形成第一个斯洛文尼亚人的国家 , 并在9世纪达到鼎盛 。 但随着西边日耳曼人的崛起和东边匈牙利人的进入 , 斯洛文尼亚日渐衰落 。 1500年后 , 斯洛文尼亚被哈布斯堡家族控制 , 直至1918年 。
不过也正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改革措施 , 让斯洛文尼亚重拾繁荣 。 尤其是亚德里亚海上的自由航行 , 使得斯洛文尼亚沿海地区得到发展 。 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民族复兴思潮 。
1917年 , 斯洛文尼亚由奥地利分离出来 , 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 。
斯洛文尼亚的经济强势由来已久 , 一战和二战之间的那段和平时光 , 它的经济飞速增长 ,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 二战期间 , 希特勒曾下令将斯洛文尼亚划入德国和匈牙利的板块 , 引发大规模抵抗运动 , 斯洛文尼亚自由阵线成立 。
二战后 , 斯洛文尼亚作为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 一直是南斯拉夫经济龙头 。 1991年 , 斯洛文尼亚宣告独立 , 并迅速度过转型期 , 成为发达国家 。
也正因为复杂历史 , 卢布尔雅那的建筑风格也极其多元化 , 既有典型的意大利式南欧风 , 又受中欧的奥地利影响极深 。
这座与水相亲的城市 , 三条河流在城中穿过 , 河面上遍布一座座石桥 。 除了普列舍伦广场前的三重桥 , 不远处的龙桥同样著名 。

卢布尔雅那卢布尔雅那,迷你龙之城
本文插图
龙是卢布尔雅那的象征
建于1901年的龙桥 , 两端桥头各有两座翼龙青铜像 , 源自这座城市的古老传说 。 据说当年古希腊神话中偷走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 , 与恶龙搏斗并将之驯服 , 成为卢布尔雅那的第一个定居者 , 被驯服的龙也成为保护神 。 也正因此 , 卢布尔雅那又被称作龙城 。
河岸上那条长长的拱廊 , 是卢布尔雅那中央市场的一部分 , 同样出自三重桥设计师约热·普雷奇尼克之手 。 他巧妙地将景观长廊与市场结合 , 也让这座城市添色不少 。分页标题

卢布尔雅那卢布尔雅那,迷你龙之城
本文插图
斯洛文尼亚传奇设计师约热?普雷奇尼克设计的拱廊
并不算宏伟的圣尼古拉大教堂也在附近 , 坐落于小小的市政厅广场之上 。 绿色圆顶和钟楼占据了老城的制高点 , 但相比其他城市仍然显得袖珍 。
唯一雄伟的是山上的城堡 。 始建于11世纪的它 , 最初以木制碉堡形式存在 , 14世纪时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财产 。 15世纪 , 腓特烈三世公爵将之重建为圆形城堡 , 他也在这里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 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城堡建筑 , 普遍建于16和17世纪 。 19世纪至1945年之间 , 它曾被用作监狱 。 如今 , 它是我等游客登高远望的好去处 , 那满眼绿色 , 则见证着“欧洲绿色之都”的名副其实 。(本文来自****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