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决定大明帝国生死命运的一战,“松锦大战”明军是否有获胜的机会

对于战争的结果 , 大家不必多说 , 明军惨败 , 大明失去了最后一直机动部队 , 辽东尽失 , 而清军通过这一战离入关也只一步之遥 。
关于这场战争 , 有人总结说是一场不该进行的决战 , 是明廷最后一个致命的决策失误 。明军全面击败清军的机会并不大 , 能够让锦州解围、保住锦州就是胜利 ,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场战争 。
先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说起 。这年九月 , 清军从墙子岭进入 , 分路南下 , 北京戒严 , 形势严峻 。新任兵部尚书卢象升战死 , 全军覆没 。

清军:决定大明帝国生死命运的一战,“松锦大战”明军是否有获胜的机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末辽东形势图
十月 , 洪承畴和亲信部将左光先、曹变蛟、马科等人率领甘陕援军奔赴北京 , 被任命为总督蓟、辽军务 , 麾下有八位总兵官 , 十三万士兵 , 四万匹战马 , 明军最精华的部分全部萃集于关宁一线 。
崇祯十三年三月 , 清兵开始进驻义州 , 准备以这里为基地 , 攻取锦州、松山等地 。
率领明军驻守锦州的依然是祖大寿 , 皇太极命令各位亲王轮番带兵围困锦州 , 朝鲜也派兵参与围困锦州 。
围困锦州的真正的目的是歼灭来援的明军主力 , 围点打援 。
崇祯十四年春天 , 锦州告急 。
洪承畴进驻宁远 , 亲赴松山察看形势 。锦州城中的粮草还能支撑半年 , 有人捎来祖大寿的作战建议:“宜车营逼之 , 毋轻战 。”

清军:决定大明帝国生死命运的一战,“松锦大战”明军是否有获胜的机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辽西走廊
祖大寿与八旗军交手二十余年 , 熟悉他们的战术 , 知道怎么样对抗最为有力 , 就是结成稳固的战阵 , 步步为营 , 慢慢向前推进 , 不可草率出战 。
这个想法与洪承畴的意见相似 , 他认为 , 锦州城防守坚固 , 目前粮草还足以支撑 。只要坚持过今年的秋季 , 城外清军的粮饷即将耗尽 , 朝鲜方面大概也难以继续供应 。
所以明军最好的策略是且战且守 , 和清军打持久战 。
但是我们知道崇祯帝生性多疑 , 锦州僵持这么长时间没有进展 , 便派兵部尚书陈新甲一直催战 , 认为明军应该兵分四路出击 , 夹攻清军 。
洪承畴认为此一战关乎国家命运 , 最佳的策略是等待 , 等待对手陷入困境 。清军的很大一部分粮草由朝鲜水师运送 , 洪承畴派水师击败朝鲜水师 。
清军的骑兵每天吃两餐 , 步兵每天只能吃一餐 。有情报说 , 清军正在商议退兵之事 。
陈新甲把自己的意见秘密上奏崇祯皇帝 , 崇祯皇帝密令洪承畴进军 。
同时 , 清军放出消息 , 准备再次从蓟镇三协进扰北京 。陈新甲催促洪承畴 , 称他消耗兵饷几十万两 , 锦州之围毫无进展 , 一旦北京有事 , 他就是第二个袁崇焕 。
至此 , 洪承畴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 誓师出兵 , 七月末亲自率军抵近松山 。

清军:决定大明帝国生死命运的一战,“松锦大战”明军是否有获胜的机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松锦大战
八月初 , 双方在锦州、松山之间交战 , 锦州城中的祖大寿向外突围 , 连续突破清军的两道防线 , 却在最后一道防线前功亏一篑 , 没能冲破清军的铁围 。
清军向沈阳求援 。马绍愉建议迅速进击 , 破除锦州之围 , 洪承畴不同意 。
有一条长岭山从塔山伸向锦州 , 大同监军张斗认为 , 应该在长岭山上派驻一支军马 , 防止清军抄袭我军后路 。洪承畴不以为然 , 轻蔑地说:“我十二年老督师 , 你一个书生懂什么?”
皇太极亲自率兵赶往松山前线 , 果然派出三千骑兵占据了长岭山 , 声称要合围松山 。分页标题
至此 , 双方在松锦一带形成决战的态势 。明军集合了八镇十三万大军 。清军倾全国之力 , 集合朝鲜、蒙古援军 , 整体数量与明军大致相当 。但明军的粮饷集中在宁远、杏山、笔架山等处 , 留下致命的隐患 。至此 , 明军的败局已定 。
【清军:决定大明帝国生死命运的一战,“松锦大战”明军是否有获胜的机会】对于这场战争 , 如果洪承畴能够顶住北京方面的压力 , 稳扎稳打 , 即使不能击溃清军 , 清军也会主动解围 。决战态势形成之后 , 如果洪承畴早期能够更坚决一些 , 明军将士能够齐心协力、破釜沉舟 , 或者洪承畴能够听从大同监军的建议 , 防止清军抄袭明军后路 , 明军都不至于大败 , 也许会有获胜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