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是中世纪贫民的希望,教会救济为何会盛极一时又走向衰弱?

文:杂谈文史引言
中世纪的欧洲 , 生产力发展十分落后 , 大量的人们主要生活来源只是庄园的土地 。这些土地也是庄园的封建领主所拥有的的 , 人们只是在替封建领主努力工作 , 能获得糊口维持生活的食物已经是万幸了 。所以当时大部分人们生活一直处在十分贫困的条件下 。
在宗教在欧洲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 , 教会会主导很多对贫民救济的活动 , 这种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超过了国家对贫困的救济 , 成为贫困人们的希望 。
教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 指导人们可以顺利有章法的进行慈善事业 。这种以教会为慈善核心的贫困救济活动持续了很久 , 对后来国家对于贫困救济的法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在中世纪的西欧各个国家 , 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关贫困救济的法令的时间较晚 , 相对而言 , 英荷兰算是较早制定济贫法令的国家 , 不仅立法较早 , 英格兰的济贫法规相对也比较完善
在中世纪的西欧 , 针对救济贫困专门立法的活动比较晚 , 很多国家要到16世纪才开始逐步出现关于救济贫困的相关法规 。比如法国是在1536年颁布的法令 , 但是也只是规定了帮百姓乞讨 , 但凡四肢健全的人一定要出去工作 , 让贫民自给自足 。
在德意志 , 相关救济贫困的法案也是在1522年开始颁布的 , 相对于这些国家 , 英格兰的法案立法实践比较早 , 而且数量也多 , 法律体系也更加完善 。从英格兰的立法中 , 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宗教的影子 。

「」救济是中世纪贫民的希望,教会救济为何会盛极一时又走向衰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 | 爱德华三世
早在1349年 , 英国当时的国王爱德华三世就颁布了《劳工条例》 。这个条例是英国第一个关于贫困救济的法规 。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 , 可以看到当时是黑死病在英格兰爆发的时期 , 在这个时期 , 英国人大量死去 。
劳动力的缺失导致了英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大 。当供不应求的时候 , 劳动力就开始疯狂涨价 。农民想要更高的工资 , 而地主们也只能付出更多的薪酬 , 工资提高了 , 物价也会跟着上涨 , 这样很多没有满意工作的农民 , 他们的生活就更难继续了 。
所以他们成为了流浪汉 , 没有工作 , 在街头徘徊 。在《劳工条例》中 , 就规定了60岁以下的人必须工作 。条例也规定了工资薪酬不能太高 , 不可以超过黑死病爆发之前的工资 , 防止农民们为了更高的收入而跳槽 。
此后的英格兰 , 一直十分重视济贫法规的制定 。在《劳工条例》颁布以后 , 英格兰又先后制定了很多法案 , 就为了防止贫民的大量流动 , 让他们必须找到工作 , 可以养活自己 。还规定了工资的最高标准 , 不得漫天要价 。
在后来英国又制订了《流民与乞丐法》 , 规定了各种社会闲散人员必须要重返家园 , 寻找工作 。在1531年颁布了加强版的《惩治乞丐与流民法》 。

「」救济是中世纪贫民的希望,教会救济为何会盛极一时又走向衰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 | 中世纪人民劳动
这个法规已经开始强制性的惩治流民和乞丐 , 将他们遣送回原籍 。而且法规还规定了一些老年人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是可以领取一些救济的 。这个法规 , 第一次区分了真正的四肢健全却不劳动 , 和那些想劳动却没有能力的人的区别 。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
在当时的英国 , 每个城市都有专门的贫民就业指导机构 , 和慈善机构 , 去管理那些不劳动的贫民 。四肢健全却不劳动的人 , 就会被逮捕 , 他们的胸膛还会被烙上“v”字 , 并且强制服劳役两年 。二、在中世纪的西欧 , 教会是具有十分强大的能力的 , 在一定范围内 , 甚至要超越王权 , 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更强大的控制力 。在济贫的上 , 教会渗透在了英格兰的济贫法规中分页标题
救济贫民 , 稳定社会秩序 , 让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国家需要做的 。在当时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威信都十分崇高的教会 , 自然也不能落后 。
在1391年的时候 , 国王理查二世对教会有规定说:“教堂所在的教区的主教应该根据教堂的价值 , 要求他们每年缴纳一笔合适的欠款 , 并用于救济塘区内的贫民 , 以长久的帮助他们的生存与生计 。”
这段话体现了当时通过政府的手段来要求教会进行一个贫困救济的工作 。其实在早期教会就已经有了一个贫困救济的系统 , 英格兰很聪明的利用了这个教会的救济系统 , 并且将其改善 , 成了一个全新的系统 。

「」救济是中世纪贫民的希望,教会救济为何会盛极一时又走向衰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教会救济贫民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了 , 政府在教会的基础上去设定一套法律体系 , 能让贫困救济系统更为顺畅的运转 。以堂区为单位救济贫困 , 设立堂区理事
堂区 , 是当时教会管理的最小单位 。每个堂区 , 就像一个经济独立的小机构 , 由堂区的司铎管理自己堂区的收益情况 。
教会堂区的经济收益来源 , 一般由一下几个方向组成 , 一个是获赠的土地的收入 , 一个是信众的捐赠 , 一个是什一税 。这三个是教会堂区的主要经济来源 。所以要救济贫困 , 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
在堂区成立专门用于救助贫民的救助基金 , 专管专用 。利用这些钱 , 堂区可以为贫民发放相应的食物或者一些基本的救济金 。教会要承担救济贫民的责任
对贫民的救济 , 需要教会通过法律来承担这部分的责任 , 并且通过国家立法规定教会堂区在对贫民救济这件事情上 , 究竟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职责 。

「」救济是中世纪贫民的希望,教会救济为何会盛极一时又走向衰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536年亨利八世对教会堂区做了这种规定:“在每一个主日、圣日以及其他瞻礼 , 或者信众中的其他日子 , 将这箱内由嫉妒心中慷慨且自愿捐助的救济金 , 以非常明智而审慎的方式 , 用来供给、帮助、救济那些无法工作的贫困者、无劳动能力者、残疾者、身体羸弱者以及病者 。”
对于堂区捐款箱的财产 , 法规进行了详细单排和规定 , 包括金钱的使用 , 什么样的人应该得到救济 , 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三、虽然教会在当时的民间有着十分崇高的威望 , 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依靠教会完成济贫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尤其在中世纪晚期 , 教会地位逐渐衰落 , 国家在教会手中接过了济贫任务
中世纪的晚期 , 随着英格兰的宗教改革取得成效之后 , 教会的地位就逐渐下降 , 一切必须依从与国家的控制 , 不再是教会的法律与国家法律并行的时候了 。在这种前提下 , 教会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国家开始从教会手中接过了接济贫民的这种工作 。
不过虽然接济贫民主要有国家代劳了 , 但是也是在教会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 , 无论从贫民的不同身份划分 , 还是布施的方式 , 都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教会原来的方式 , 避免有一些身体健全却打算不劳而获的人投机取巧 。

「」救济是中世纪贫民的希望,教会救济为何会盛极一时又走向衰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既然国家沿用了教会的很多法规制度 , 为什么不让教会继续承担这个贫民救济的工作呢?那是因为教会本身的理论过于僵化 , 停滞不前 , 并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以及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关系 。
随着城镇无业游民的数量增加 , 越来越多的流民开始跨区活动 。但是教会的管理者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对待本区以外的外来贫困人口 。如何去处理这些贫民的物资分配 , 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 他们没有考虑过 。分页标题
对于贫民的划分 , 教会也过于单一 , 他们只是单纯的将有劳动能力的人和无劳动能力的人区分开 , 并没有对那些有劳动能力却暂时没有工作的人的初衷加以分析 。
他们当中 , 可能有真的游手好闲的人 , 也有想工作但是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 。教会的学者们没有对贫困人口做到真正的细分 , 让他们被区别对待 。
在这种情况下 , 将救济贫民的工作再次交给教会 , 看起来就不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政府对这些人进行了进一步的细致划分 , 让这些人根据不同条件和需要被区别对待 , 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为什么能陷入贫困 , 没有工作的原因 。

「」救济是中世纪贫民的希望,教会救济为何会盛极一时又走向衰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让有工作能力的人自食其力 , 让没有工作能力的人获得必要的生活保证 。尽量不让人们陷于丢掉工作的困境当中 。再加上中世纪后期 , 教会的力量逐渐被君主的力量所取代 , 它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最强统治者 。君主与每个城镇的连接更为紧密 , 所以君主也更适合通过政治手段 , 接过教会手中济贫的工作 。结语
中世纪的英格兰 , 之所以接济穷人的法律能兴起 , 并且得到了很大的完善 , 并不是单纯的重复教会关于济贫的法规 。而是经过自己独特的社会条件和管理模式 , 去细化整个济贫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
立法者对于社会和时代 , 有持着绝对的警觉态度 , 尤其是在流民增多之后 ,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 , 立法者更需要着眼于实际情况 , 不能如教会一样 , 过去教条化 。立法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总结教会济贫法的弊端 , 改善现有的济贫体系 。
立法不能脱离社会现实 , 不能是一种想当然的过程 。而教会的济贫法规 , 则一直沉浸在过去的规定也研究当中 , 并不会思索与时俱进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所以这样的教会济贫法必将被社会淘汰 。
参考历史文献:
《制定法大全》
《格拉蒂安教令集》
【「」救济是中世纪贫民的希望,教会救济为何会盛极一时又走向衰弱?】《剑桥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