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初年内廷斗争及匿名书事件之后,司礼监的权利最终走向何方

在正德初年内廷的权力过渡中 , 孝宗朝遗留的内官渐渐被调离重要岗位 , 取而代之的是明武宗所信任的东宫近幸 。从司礼监的过渡情形来看 , 明孝宗所倚重的司礼监太监戴义、陈宽、萧敬、李荣这四人 , 戴义在孝宗驾崩后不久就从内廷的政治舞台上消失 , 萧敬也因种种原因在武宗即位初期就淡出内廷 , 而陈宽、李荣二人 , 则卷入了内外廷与"八虎"的较量 。
而明武宗继位之后升入司礼监的诸人 , 高凤已是"八虎"之一 , 黄伟则未见其在正德初年的活动 , 王岳、徐智、范亨三人则与内阁大学士站到了一边 。正德朝初年的排挤"八虎"斗争 , 以往被认为是以刘健等内阁大学士为代表的朝臣与以刘瑾等八虎为代表的内廷近幸之间的斗争 。内外廷和"八虎"之间的生死较量 , 直接关系到明正德初年内廷权力的转移 。这场纷争始于武宗 , 争于庙堂 , 终于内廷 。

[]正德初年内廷斗争及匿名书事件之后,司礼监的权利最终走向何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庙堂之忧
【[]正德初年内廷斗争及匿名书事件之后,司礼监的权利最终走向何方】明武宗与刘瑾为首的"八虎"日益密切的关系 , 成为了打破平稳政局的导火索 。当明孝宗梓宫即将出殡的时候 , 明武宗耽于玩乐 , 这一情况首先引发了司礼监太监萧敬的不满 , 此时 , 外廷尚且不清楚明武宗在内廷的状况 , 前引《闽书》中所叙:
武宗即位 , 嬖刘瑾等八人 , 时时内廷娱戏 , 敬谏曰:"梓宫在殡 , 钟鼓之声日外闻 , 外谓天子何?"武宗不然也 。时外廷知上有所嬖狎 , 顾不知八人姓名 。他日 , 刘健特进讲 , 敬书八人名 , 使小竖持投之 , 曰:"公胡不谏?"健讲毕 , 上内竖所投书 。上怒 , 问主名 , 健无以对 。八人者曰:"必萧敬也 。"因共谮之 , 然卒不行 。
而后在言官的上疏中 , 多次提及明武宗耽于玩乐的问题 , 正德元年正月 , 六科给事中周玺等人上书中即称:"陛下新政未有他闻 , 而不次传奉取米肉以饲鹰犬……"二月 , 礼科都给事中周玺再次上疏:"陛下即位以来 , 今日闻支肉餧鹰 , 明日闻米饲犬 , 如是不已 , 则酒色游观便佞邪辟 , 凡可以悦耳目变心志者将无所不至 , 宁止鹰犬而已哉 。又闻光禄寺供应比旧十增七八九 , 月之内传添汤饭筵席已至七十有奇 , 计席为费一年之用不下五千余两 , 当此兵荒之际财用空乏其将何所取办哉 。"此疏一上 , 明武宗大方承认 , "上虽然之而不能用也" 。
正德元年四月 , 在经历数次星变天象异动之后 , 五府六部等衙门,英国公张懋等人上书进谏:
皇上嗣位以来日御经筵 , 躬亲庶政 , 求治之心 , 恒惧弗逮 。迩者忽闻燕闲之际留心骑射 , 甚至群小杂香径 , 出掖门 , 游观苑囿 , 纵情逸乐 。臣等闻之 , 不胜惊惧……臣等窃意天纵圣明 , 初无此念 , 必左右近侍引之非道 , 陛下不察而误蹈之 , 臣等实为寒心 。……伏愿陛下居安思危 , 严恭寅畏 , 凡骑射游乐之事一切屏绝 , 亲君子远小人 , 左右近侍必选老成谨厚者充之 , 毋使憸邪群小杂乎其间 , 因而上累圣德 , 有负天下臣民之望 。
而明武宗对朝廷上下越来越浓重的担心似乎仍不以为意 , 批答说:"卿等所言良是 , 朕皆体而行之 。"

[]正德初年内廷斗争及匿名书事件之后,司礼监的权利最终走向何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德元年六月 , 雷电击毁正殿鸱吻、太庙脊兽、西中门柱脊、天地坛门、天坛树木 , 百官再次纷纷上言 , 要求明武宗修身养德 , 以平息天变 , 内阁大学士刘健再次上书:
臣等看得府部等衙门灾异陈言本 , 词意恳切 , 有臣等所不及知者 , 窃恐万机之繁不暇遍览 , 谨摘其要语开具于后:一、单骑驰驱轻出宫禁;一、频幸监局;一、泛舟海子;一、鹰犬弹射不离左右;一、内侍进献饮膳 。此皆今日所当切戒者也 , 伏望留神警省 , 置之座隅 , 朝夕顾视 , 以成圣德 。分页标题
此时外廷的由指责明武宗开始转向了要求处置明武宗身边的近幸 。明武宗长期不务正业所造成的内外廷矛盾因连续的天象异变而开始升级:
工科给事中陶谐言:迩来京城及各处灾异非常……陛下当夙夜恐惧 , 增修德政以回天意 , 柰何视为泛常 , 倾耳于太监丘聚、魏彬、马永成之流 , 而正人君子则惮于睹面……乞查究日逐侍从游逸诸人如聚等 , 数其误国之罪 , 告于先帝 , 罪之弗赦 。别选端静之人以充侍从 。其司礼太监陈宽等受先帝之重托 , 而高凤黄伟尤青宫旧臣 , 坐视颠危通宜罢斥……
在外廷的不满渐渐积聚的情况下 , "八虎"之中的丘聚、魏彬、马永成等人和司礼监的高凤诸人已在言官的抨击下渐渐推至政局的风口浪尖 。
正德元年九月 , 钦天监五官监候杨源的上书将外廷官员的弹劾推向高峰 , 杨源以星象为辞 , 劝谏武宗 , "帝意颇动" 。
内阁趁热打铁 , "以内侍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蛊惑上心连章请诛之 , 皆留中不出 。"明武宗此时不得已 , 派出司礼监太监陈宽、李荣、王岳同至内阁 , 商议处置刘瑾等人的办法 , "有发瑾等南京新房闲住之意 , "但刘健等人不同意将刘瑾等人发往南京闲住 , 而是执意要明武宗处死刘瑾等人 。此时与"八虎"间的较量 , 已经演变成生死之争 。
太监王岳者 , 亦与永成等共事 , 素刚厉 , 颇恶其党 。初 , 阁老持言官章不肯下 , 诸阉窘 , 相对泣 。会诸大臣疏又入 , 上遣司礼诣阁议 , 一日三至 , 阁益持议不肯下 。岳顾独曰:"外廷议是 。"
此时司礼监太监陈宽、李荣、王岳三人往返数次之后 , 只有王岳一人赞同内阁处死"八虎" , 而陈宽、李荣仍未表态 , 更为重要的是 , 武宗对采用如此极端手法处置"八虎"显然很不情愿 。虽然尚书许进提醒刘健"过激将有变" , 然而刘健执意要将"八虎"处死 , 而不是发往南京安置 。在此僵局之时 , "(陈)宽等乃辞去 , 其意未决" 。

[]正德初年内廷斗争及匿名书事件之后,司礼监的权利最终走向何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二日,户部尚书韩文约大臣一同面圣 , 要求将刘瑾等八人处以极刑:
至左顺门 , 太监李荣手诸大臣疏曰:"有旨 , 诸先生爱君忧国 , 言良是 。第奴侪事上久 , 不忍即置之法 , 幸少宽 , 上自处 。"众惧 , 莫敢出一语答 。荣面公(韩文)曰:"此疏本出公 , 公云何?"公曰:"今海内民穷盗起 , 水旱频仍 , 天变日增 。文等备员卿位 , 靡所匡救 。上始践阼 , 游宴无度 , 狎暱群小 , 文等何忍无言!"荣曰:"上非不知 , 第欲宽之耳 。"诸大臣遂旅退 , (王)鏊前谓荣曰:"设上不处 , 奈何?"荣曰:"我颈有裹铁邪 , 敢坏国事!"
在内阁决意坚持 , 外廷文官一致要求将"八虎"处死的情况下 , 与高凤关系密切的司礼监太监李荣此时也不敢与外廷公然对抗 , 表明自己不会干扰外廷弹劾"八虎"的态度 。
此时 , 提督东厂司礼监太监王岳"与太监范亨、徐智皆有涣群之谋 , 将请于上 , 有所处 , ""(刘)健等以户部尚书韩文素刚正令 , 倡九卿伏阙固诤 , 而(王)岳从中应之" , 内外廷对"八虎"的合围已然形成 。清君侧
正德元年十月丁巳日 , 司礼监太监王岳"以(刘)健等语告帝 , 且言阁臣议是 。"入夜 , 刘瑾等八人从吏部尚书焦芳处得知消息 , 找到明武宗哭诉:
"八人者知之 , 以(刘)瑾尤巧佞狠戾敢于为恶 , 乃谋使瑾入司礼监与执事枢 , 以为脱祸固宠计 。是夜 , 瑾遂传命 , 搒笞(王)岳、(范)亨、(徐)智于内门 , 遣之南行 。时(刘)健等以户部尚书韩文素刚正 , 令倡九卿伏阙固诤 , 而(王)岳从中应之 , 吏部尚书焦芳乃泄其谋于八人 。明早 , (刘)健及(韩)文等率九卿科道方伏阙 , 俄有旨宥瑾等 , 遂皆罢散 。(刘)健等知事不可为 , 即日疏辞政柄……寻岳、亨行至临清 , 瑾使人追杀之 , 惟智幸免焉 。"分页标题
对于当时的情形 , 《明史·宦官传·刘瑾传》中是如此叙述的:
(刘)健等方约文及诸九卿诘朝伏阙面争 , 而吏部尚书焦芳驰白瑾 。瑾大惧 , 夜率永成等伏帝前环泣 。帝心动 , 瑾因曰:"害奴等者王岳 。岳结阁臣欲制上出入 , 故先去所忌耳 。且鹰犬何损万几 。若司礼监得人 , 左班官安敢如是 。"帝大怒 , 立命瑾掌司礼监 , 永成掌东厂 , 大用掌西厂 , 而夜收岳及亨、智充南京净军 。旦日诸臣入朝 , 将伏阙 , 知事已变 , 于是健、东阳皆求去 。帝独留东阳 , 而令焦芳入阁 , 追杀岳、亨于途 , 箠智折臂 。时正德元年十月也 。

[]正德初年内廷斗争及匿名书事件之后,司礼监的权利最终走向何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明武宗实录》中的叙述 , 正德元年十月司礼监之变时 , 刘瑾等人在明武宗面前攻击的是当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岳 , 并不是带头上书要杀刘瑾的大臣刘健等人 , 刘健等阁臣则被刘瑾说成是王岳结纳的对象 。刘瑾等"八虎"能够翻盘的直接原因 , 则是明武宗下令刘瑾入掌司礼监 , 马永成掌握东厂 , 谷大用掌握西厂 , 原来掌握司礼监权力的王岳、范亨、徐智三人在当夜被充为南京净军 。显然 , 刘瑾有一句话击中了要害:"若司礼监得人 , 左班官安敢如是 。"在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中所叙大致与《明武宗实录》相同 , 不再赘述 , 而在郑晓的《今言》中 , 对当时的情形描述与《实录》中略有不同:
是夜 , 瑾等遶上前 , 跪伏哭 , 头触地 , 曰:"非上恩 , 奴侪且磔餧狗 。"上色动 , 瑾又进曰:"害奴侪者王岳 。"上曰:"何谓?"曰:"岳前掌东厂 , 谓言官先生有言第言 , 议阁时 , 岳又独是外廷议 。狗、马、鹰、兔 , 岳尝献否 , 上心所明也 。今独咎奴侪 。"益伏地痛哭 。上怒 , 夜收岳及亨、智 。瑾又曰:"狗、马、鹰、兔 , 何损万几?左班官敢哗无忌者 , 司礼监无人耳 。有则惟上所欲为 , 谁敢言者!"上立诏瑾入司礼监 , 窜岳、智、亨南京 。
在《今言》所反映的情形之中 , 王岳以另一种不同于《明武宗实录》的面貌出现了 , 在刘瑾哭诉的时候特意着重指出"狗、马、鹰、兔 , 岳尝献否 , 上心所明也 。今独咎奴侪" 。王岳在这里的形象 , 似乎又和《明史》中的一番话有相印证之处:"王岳者 , 素謇直 , 与太监范亨、徐智心嫉八人" 。在《今言》中通过刘瑾之口所描述的王岳 , 为了博取皇帝欢心同样也进献了鹰犬等各种玩物 , 并且还想把罪责都让刘瑾等八虎承担 。
然而 , 不管王岳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除掉刘瑾 , 无论是《明史》、《明武宗实录》中刘瑾所中伤王岳的"欲制上出入 , ……若司礼监得人 , 左班官安敢如是" , 还是《今言》中的"左班官敢哗无忌者 , 司礼监无人耳 。"正是刘瑾关于司礼监的这席话 , 使得明武宗下定决心不再向廷臣妥协 , 当夜就同意将联合内阁的司礼监太监王岳、徐智、范亨三人逐往南京 。第二天上朝 , 诸臣知道大势已去 , 阁臣纷纷求去 , 在失去司礼监内援的朝臣看来 , 对抗深受皇帝信任掌握着司礼监大权的刘瑾等人 , 无异于以卵击石 。更重要的是 , 刘瑾能够站在司礼监的位置上 , 意味着明武宗已无法再用劝谏的方式约束 。至此 , 司礼监完成了武宗继位后的改造 , 真正地成为了明武宗的"好帮手" 。

[]正德初年内廷斗争及匿名书事件之后,司礼监的权利最终走向何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无论是《明武宗实录》中"若司礼监得人 , 左班官安敢如是" , 抑或是《今言》中"左班官敢哗无忌者 , 司礼监无人耳 。有则惟上所欲为 , 谁敢言者!"这正中明武宗心坎的大实话 , 都足以说明 , 司礼监权力在明代权力结构中的地位是不亚于"左班官"——文官的关键地位 , 它对文官体系起着钳制的作用 。分页标题
同样 , 刘瑾通过排挤王岳入监而带来的内阁、六部、言官的连锁反应正可说明司礼监权力的流动会对"朝廷"的政治格局产生"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影响 , 这一连锁影响恰恰反映了:司礼监权力是居于"朝廷"权力的"上游" , 而内阁及外廷文官的权力则是居于受司礼监权力影响的"下游" 。匿名书事件再论
从弘治十六年明孝宗皇帝驾崩起至正德元年十月的明代内廷中 , 内廷的"中枢"——司礼监的权力交接可谓一波三折 , 经历了两次转移:第一次是由孝宗所信任的司礼监太监戴义、陈宽、萧敬等人将司礼监权力和平过渡给明武宗在"青宫"时期的知识宦官王岳、黄伟等人 , 第二次是由于王岳、徐智、范亨等人清除刘瑾失败 , 失去明武宗信任 , 而将内廷司礼监及掌控厂卫的权力转移给了以刘瑾为首的"八虎" 。
虽然王岳这批出身司礼监的知识宦官在与刘瑾的斗争中惨败丧命 , 尽管正德元年十月刘瑾成功入掌司礼监 , 司礼监内部依旧存在着与刘瑾不同派系的司礼监太监 。李荣在宪宗、孝宗时期就在内廷中地位显赫 , 而黄伟则是明武宗少年时期的伴读宦官 , 深受明武宗信任 。作为骤然入掌司礼监 , 鄙于文墨的刘瑾 , 在制衡内廷权力时显然遇到了不同派系宦官或明或暗的阻力 , 而正德三年御道匿名书事件 , 则是一次对刘瑾有预谋的公开挑战 。
在正德三年御道匿名书事件的权力交锋中 , 如若《后鉴录》中刘瑾供状属实 , 刘瑾直至此时方才担任了司礼监掌印太监 , 那么在这场政治斗争中 , 刘瑾无疑是最大赢家 。自此事之后 , 几乎所有孝宗朝遗留下来的司礼监太监均被刘瑾清除:李荣被勒令闲住 , 排挤出了司礼监这个内廷的权力中心;黄伟则被外放镇守南京 , 后在武宗南巡时与参赞机务乔白岩、应天府尹寇天叙等人从中斡旋 , 避免了武宗南巡时对南京造成较大骚扰 。之前在正德元年十月 , 王岳、范亨等人在充为南京净军途中被杀 , 徐智被断一臂侥幸保命 , 充为南京净军;陈宽在正德元
年合谋除去"八虎"失败、王岳被杀之后没有再出现于司礼监传旨 , 应也被排挤出了司礼监;萧敬自正德初年于家闲住 , 直至正德七年才被重新启用回归司礼监 , 之后至嘉靖年间年老离职 。司礼监经历了这次清洗 , 已没有其他势力敢公然与刘瑾相左 。内廷之中只有与刘瑾同为武宗亲信 , "八虎"中属于御马监的张永、谷大用等人才具有动摇皇帝对刘瑾的信任 , 进而清除刘瑾的可能 , 这也是杨一清选择了原本是正德初年弹劾的对象 , "八虎"之一的张永联合对抗刘瑾的关键因素 。

[]正德初年内廷斗争及匿名书事件之后,司礼监的权利最终走向何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明代以内制外的政治结构中 , 刘瑾通过明武宗赋予他的权力 , 能够将百官罚跪于奉天门下 。但在面对黄伟鼓动百官时 , 刘瑾只能将黄伟外放南京镇守 , 这一情形 , 与正德元年刘瑾将太监王岳、范亨、徐智三人充为南京净军 , 途中刘瑾杀死王岳、范亨、捶伤徐智有了很大的不同 。同样 , 刘瑾在面对与其争宠的张永时 , 一样也不能将张永置于死地 , 反而在明武宗面前两人大打出手 。由此可见 , 无论内廷机构如何制度化 , 始终是皇帝的内室 , 其人员升降处置 , 决定权始终操于皇帝之手 。总结:
明代皇权是明朝国家机器内唯一具有赋予其他权力合法性的权力 , 是明代官僚体制内所有权力的本源 。明代皇权本是天子私有 , 是国家唯一的最高权力 , 明代内廷中司礼监监权、朝廷中内阁阁权的合法性均来源于皇权的认可 。而皇权对监权和阁权合法性的认可 , 是认可其对皇权范围内部分事务的代理权力 。司礼监太监和内阁大学士则是皇权部分权力事务的代理者 。一旦君眷不再 , 无论此时监权或阁权如何煊赫 , 皆是过眼烟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