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炎炎夏日,酷暑难当,科技落后的古代人夏天如何靠穿衣来避暑?
引言
夏天 , 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季节 。 人们对于夏天的喜爱体现在可以享受各种特有的美食 , 恨的是炎炎夏日 , 酷暑难当 , 试想35度以上的高温天 , 何人能够承受得住 。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 , 现代人再也不怕夏季的高温了 , 原因无他 , 唯空调尔 。
现代人类自空凋诞生后 , 可以说是基本免疫了夏季的高温 。 此外由于纺机技术的提升 , 现代人的夏季穿衣搭配也十分的清凉 , 短袖、短裤、短裙、吊带衫应有尽有 。
然而 , 古代人在生产技术低下 , 没有空凋制冷的年代 , 又是如何躲避酷暑的呢?夏季 , 古人又是如何穿衣的呢?要知道古人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可是十分的保守 , 无论男女 , 都要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 , 穿衣搭配更是要符合礼仪 , 否则就会被人指责不尊礼法 。 再加上现代影视剧的荼毒 , 当代人便会错误的认为古人从始至终都是身穿长衫 , 脚穿长靴 。
本文插图
古代皇帝、大臣厚重的服饰
其实不然 , 古人穿衣搭配一点不比现代人差 , 夏季的穿衣搭配甚至比现代的人都要开放 , 即便是女子 , 她们的夏季穿衣也是极为清凉的 , 秒杀了众多追求清凉的现代女性 。 那废话不多说 , 这就带您去看看 , 古人夏天是如何穿衣的呢?一、 传统丝织业的蓬勃发展 , 为古人夏季穿衣提供了多种选择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桑大国 , 以农为本的思想贯穿着整个封建社会 , 作为农业活动的好兄弟 , 以桑蚕为主的纺织业自然也是蓬勃发展 。
嫘祖养蚕缫丝的传说 , 向世人宣告这中国是丝织业的发源地 , 随着远古时期的逝去 ,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夏商周时期 , 其中商周时期 , 更是逐步确定了上衣下裳的形制以及服饰制度 。 服饰制度作为礼乐制度中的一项 , 备受关注 , 同时衣着布料的不同 , 也体现着社会地位的尊卑贵贱 。
本文插图
商周时期的服饰
此外丝织业没有因为王朝之间的更迭而退步 , 反而发展更加迅猛 ,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 市面上开始出现了各种不同材质的衣服 , 从原先的葛、纱、罗到后来的锦、缎、绒 。 这些品种多样的丝织物 , 为适应不同的季节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 , 古人在夏季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材质较为轻薄的葛、纱等衣裳 , 因为此类衣物较为清凉透气 , 在夏季不会令人发热出汗 。
传统丝织业的繁荣推动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 , 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 , 让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衣着面料 。 不过让人值得关注的是 , 尽管中国历代的服装样式各有千秋 , 大为不同 , 但是有一样基本没怎么变过 , 那就是在夏冬服饰 。
夏冬服饰由于季节性的缘故 , 样式和面料都相对固定 , 一般都是有内衣、中衣、外套构成 , 其他的配件就暂且不说了 。 而夏冬服饰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面料的薄厚程度 。
官员 , 作为历朝历代的中坚力量 , 他们的穿着体现了一个朝代的强盛与否 , 同时他们的夏冬服饰也是研究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一环 , 那么这些官员在夏季上朝时 , 也要身着厚重的官服吗?其实不然 。 根据《宋书·舆服志》记载:“夏祭 , 百官朝、祭服用纱” 。
本文插图
古代官员外披的纱衣
由此我们可知 , 在宋朝夏季的时候 , 百官祭祀、上朝的时候官服都是用纱的 , 上文也提及了纱是一种较为轻薄的丝织物 , 有着清凉透气的作用 , 所以早在古时人们就已经开始根据时节调整穿衣搭配 。 二、因时制宜 , 各有千秋 , 古人夏季穿衣大不同因时制宜 分页标题
古代的人们会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 , 选择不同材质的衣服进行穿搭 , 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终日与长袍为伍 。 古人崇拜自然 , 敬畏自然 , 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 , 因此在夏季 , 他们顺应天道 , 一改三四月份的厚重棉衣 , 改换较为轻薄的罗衣、纱衣 。 诗圣杜甫还曾在《端午日赐衣》一诗中写到:“宫衣亦有名 , 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 , 香罗叠雪轻” 。
通过此句 , 我们可知唐朝时期的人们早在端午时分就开始了葛衣、罗衣等 , 不过葛衣也有粗细之分 , 细葛衣可是上层阶级才能享受到的东西 。 以纱为主 , 罗、葛为辅
本文插图
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素纱襌衣
从先秦时期 , 到两汉之际 , 古代丝织行业蓬勃发展 , 天下间出现了淄博、成都两大丝织品交易中心 , 这一时期的蜀锦、齐绣、越布闻名天下 , 同样出名的还有薄如蝉翼的西汉纱衣 , 这里面最为出名的当属1972年长沙马王堆遗址出土的西汉素纱襌衣 , 其做工之精美、设计之严谨、质量之轻盈令人叹为观止 , 整件纱衣只用了素纱 , 也没有染色 , 也没有内衬 , 并且每一根经纬线肉眼可见 , 让人忍不住的赞叹道:巧夺天工 , 惊为天人 。
有唐一代 , 经济繁荣 , 百姓富庶 , 人们在夏季时 , 同样喜欢穿着纱衣 。 有趣的是 , 唐朝在继承了前人纺织技术的同时 , 推陈出新 , 设计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夏季纱衣 。 不然世人哪能看得见《簪花仕女图》中身着长裙、V领、U领短衫的宫女 , 仔细发现 , 还会发现这些宫女本身的皮肤颜色 , 这些都在侧面体现了唐代的纱衣更胜前人 , 纱衣的薄度达到了一个峰值 。
本文插图
《簪花仕女图》中身着唐纱的女性
本来纱衣的作用只是为了装点衬托丝绸锦缎的 , 但是随着古人的丝织技术的不断进步 , 纱衣越织越薄 , 越织越美 , 再加上纱衣本身的特质 , 纱衣逐渐成为了人们夏季穿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另外我们从唐宋时期的诗词中 , 也能感受纱衣的魅力 。 唐朝时期 , 元稹、白居易二人身为至交好友 , 但由于所在地的不同 , 到了夏季时分 , 元稹因为身在南方 , 白居易担心好友受不了南方的高温天 , 所以特地给元稹寄去了一份礼物 , 也就是唐纱衣 。 白居易还为此赋诗一首 , 表达忧心之情 。 此外还有李清照、陆游等人也都描写过纱衣的轻薄美妙 。
然而纱衣可不是所有古人都能消费的起的 , 纱衣、罗衣一般都是贵族阶级的夏季避暑利器 。 普通百姓只能穿麻、粗葛等材质的衣服 , 不过麻衣、葛衣的避暑效果也还行 , 除了有点粗糙 , 刺激皮肤意外也没啥大毛病 。
本文插图
麻衣
要知道先秦时期的人们就已经学会运用葛、麻等植物材料 , 并且通过浸泡沤法 , 提取出其中的纤维 , 以便于纺织成纱 , 进而制作出麻衣、葛衣 。 这一点在《诗经》中可以得到证实 , 古人泡麻纺纱的传统也在后世得以延续 。 三、居家服饰大挑战 , 古人更胜今人
夏天 , 现代人在家穿短裙 , 穿T恤 , 以躲避酷暑 。
古人居家也毫不示弱 , 男性经常一手拿蒲扇 , 一手放在自己圆滚滚的肚子上 , 女的经常是轻解罗裳 , 衣带渐宽 , 上身披着一层薄如蝉翼的纱衣 , 下半身穿着阔腿裤 , 十分清凉 。 这颠覆了人们对于古代女性保守的看法 , 古人夏季穿衣之大胆 , 远超世人想象 。
女子身着纱衣 , 薄裤还情有可原 , 就连男子也深谙此道 , 在《北齐校书图》中 , 我们可以看到一群身披薄纱的男子 , 画面栩栩如生 , 着实让人惊讶 。 即便如此 , 还有比这更厉害的呢 , 直接赤膊、袒胸露腹也是常态 , 只有你想不到的 , 没有古人做不到的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北齐校书图》
除此之外 , 古人还为了降温制作出了“竹衣” , 也有“隔汗衣”的别称 , 这种衣服主要由竹管珠编制而成 , 因其可以隔绝身体与衣服之间的摩擦 , 增加肉体与衣服之间的缝隙 , 便于空气流动 , 进而达到清凉的作用 , 盛行于明清两朝 。
另外由于竹衣的制作工艺繁琐 , 一年多才能制成一件 , 故而价值不菲 , 价值的高昂注定了与普通百姓无缘 , 因此竹衣广泛流传于封建贵族阶级以及富裕人家 。 结语
面对着骄阳似火的夏天 , 古人身穿轻薄的夏季纱衣和秉承着一颗乐观的心态 , 借此度过了炎炎夏日 , 传统服饰的不断发展为古代纳凉避暑提供了先天优势 , 当然古人在面对夏季的炎热时 , 不仅仅会穿轻盈的纱衣 , 还会吃冷饮 , 以此消解暑气 。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宋书》
【炎炎夏日|炎炎夏日,酷暑难当,科技落后的古代人夏天如何靠穿衣来避暑?】《诗经》
- 海报东营|垦利农商银行井下支行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
- 宁夏日报|宝丰能源全球单体最大甲醇装置成功投产
- 南京绣球公园的绣球花|南京绣球公园的绣球花全开了 沉淀了夏日温柔气息
- 绣球花|南京绣球公园的绣球花全开了 沉淀了夏日温柔气息
- 初衣胜雪|夏日纳兰词读:簟纹灯影一生愁,究竟是相思还是悼亡?
- 炎炎释怀|贷款利率上浮到底如何解决?,万科深夜回应购房者维权事件
- 历史大学堂|古人酷暑时喝的“特色饮料”,每个朝代都各有千秋
- 炎炎释怀|万科深夜回应购房者维权事件,贷款利率上浮到底如何解决?
- 人间至味c|夏日佳果,葡萄也曾是奢侈品
- 夏日修仙8件套 | 你的光鲜亮丽,必须来的毫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