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买烧烤 当网红 疫情下 传统旅行社“花式自救”

员工“共享”卖烧烤 老板直播当网红疫情下 传统旅行社“花式自救”
过去的4个月里 , 80后、徐州玉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苏锋一筹莫展 。 “在这一行干了7年 , 好不容易站稳脚跟 , 营业额逐年递增 , 却因为疫情 , 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 仿佛一夜之间回到刚创业时 , 一切都要重头再来!”
对苏锋而言 , 以往这个时候 , 本该是旅游业的春天 , 也是生意最红火的时候 , 但目前的现状是“只出不进” 。 他算了一笔账:春节前 , 约100万元旅游预付款全部退回 , 推广、展会、礼品等支出打了水漂 , 每个月还有员工基本工资、社保及房租等硬性成本 , 公司已亏损了160万元左右 。
更让他无奈的是 ,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 , 公司只收了几个省内游的散客 , 他将游客“移交”给同行 , 才凑了个小团 。 5月10日母亲节 , 公司做了一场“感恩之旅”亲子游活动 , 也只有老客户来捧捧场 。
他观察到 , 近段时间 , 身边一些小旅行社倒闭 , 或干脆转行 。 “一些旅行社老板做起了房地产销售 , 但他们大多都三四十岁了 , 很难和年轻人去竞争同一个岗位 。 ”
苏锋的遭遇折射出当下旅行社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 旅游业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 有数据显示 , 仅2020年春节期间 , 旅游业损失至少在5000亿元以上 。 旅行社“零收入” , 导游变主播卖货 , 员工改行做微商……当下 , 规模不同、定位不一的众多旅行社该如何开展自救 , 尽快走出疫情阴影 , 又能否以此为拐点 , 走上转型发展的道路?近日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家旅行社企业 。
同行一股脑儿都去做微商了
1月24日 ,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通知 , 要求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产品 , 暂停旅游团队出行 。 自此 , 苏锋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刷新闻 , 关注最新的行业政策 , 可他打开朋友圈发现 , 身边很多同行不再发旅行美景图片了 , 反而开始做起了微商 。
“能挣一点是一点!”苏锋终于坐不住了 , 他先在朋友圈售卖徐州当地特产 , 为扩大销路 , 又想办法联系了安徽的客户资源 , 开始卖宣城锅巴、黄山臭鳜鱼等特产食品 。
但他很快发现 , 这条路行不通 。 “同行们一股脑儿都在做微商 , 受疫情影响 , 经济本来就不景气 , 再加上干这行没经验 , 还是收手吧 。 ”苏锋无奈地说 。
那段时间 , 苏锋脑海中也有过关门的念头 , 但是他还是舍不得 。 “就算是亏钱也要撑住!作为公司创始人 , 要把这些年积攒的客户都断了 , 心疼啊!”苏锋这样安慰着自己 , 也鼓励员工们继续坚持 。
【疫情买烧烤 当网红 疫情下 传统旅行社“花式自救”】与此同时 , 黄山世友国际旅行社负责人刘浩也正经历一场痛苦的自救 。 “以往这个时候 , 营业额要到30万元是小菜一碟 , 但是今年1月底到4月 , 我们没有一点收入 。 ”在旅游业打拼近20年的刘浩坦言 , 本以为疫情很快结束 , 3月底打算重振旗鼓 , 但随着形势愈发严峻 , 自己也越来越着急、焦虑 。
刘浩起初对微商还有些抵触 , 觉得天天在朋友圈“吆喝” , 有些“没面子” , 但旅行社迟迟不能复工 , 他开始“妥协” 。 3月开始 , 他将黄山烧饼、臭鳜鱼、毛峰茶叶等黄山土特产“搬”进朋友圈 。
“生意最好的一天 , 才卖了七八单 , 大多数时间 , 一单都没有 。 ”一周后 , 由于生意惨淡 , 刘浩又放弃了微商 。 也有人劝他去做电商品牌的分销商 , 但他一口回绝了 。 “一方面术业有专攻 , 自己对电商并不在行 , 另一方面 , 实在不想就此离开旅游业 , 我的根在这里啊 。 ”
疫情逼出了“异业合作”
就在苏锋和刘浩“想破了脑袋自救”之时 , 安徽本地规模最大的旅行社——安徽环球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华玉开始另辟“合纵连横”的蹊径 。分页标题
“越是没业务的时候 , 越忙 , 越心累!好多东西要慢慢捋顺、重新考虑 。 ”疫情发生至今 , 旗下14个分公司的管理层、员工都在忙着自救 , 并抽空完善企业培训和未来发展规划 , 为旅游业复苏做准备 。
“占公司业务总量四分之一的研学游业务停了 , 境外游业务也是前途未卜……”疫情发生以来 , 公司迅速配合政府部门暂停业务、退费 , 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 目前 , 营业收入损失惨重 , 还有一些境外游业务预付费用无法退回 。
徐华玉是安徽旅游业的“老兵” 。 2003年非典期间 , 他下海创办了这家旅行社 , 享受过旅游经济发展的红利 , 也经历过旅游业改革的阵痛 。 在旅游业打拼近30年的他回忆 , 当年非典后 , 旅游业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 , 说明疫情并未伤及消费者信心 , 只带来了短暂的“物理变化” , 但此次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 , 影响时间长、范围广 , 旅游市场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化学变化” , 自己有一种“抓不住未来”的感觉 。
为此 , 公司不得不开展自救 , 在不降预算目标、全年工资总额和不主动裁员前提下 , 撑住企业 , 稳住客户、员工、现金流 。
“高管降薪40% , 员工降20% , 每人只发1240元基本生活费 , 只为让公司活下去 。 ”徐华玉感慨 , “公司就像300多名员工的家 , 家还在 , 员工心就定了 。 ”
最初 , 他给微信通讯录里的100个朋友发了消息 , 想整合跨行业闲置资源 , 进行业务合作 , 立马得到了很多表示支持的回复 。
随后 , 徐华玉和一家农产品企业达成协议 , 由对方提供原料产品 , 并取得食品相关经营手续和许可 。 4月起 , 公司位于合肥一家商业综合体内300平方米的旗舰店 , 销售橱窗被改造成了卤菜销售窗口 , 客服人员“变身”食品推销员 , 向来往客流推荐卤鹅等菜品 。
“这些新举措都是为了员工生存 , 不过搁在以前 , 会被认为是‘不务主业’ 。 ”徐华玉感慨 , 疫情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 , 倒逼着公司上下实践新思路 。 现在 , 他每天带头发朋友圈 , 发动员工帮助周边农户卖草莓 , 并和本地的樱桃种植大户联系 , 策划了一系列网络销售活动 。
此外 , 该公司和受影响较小且用工有需求的行业合作 , 提供“共享员工”服务 , 并呼吁员工如果自己能找到出路 , 公司可以办理“停薪留职”手续 , 并帮助购买劳动保险 , 等到公司渡过难关后再“回家” 。
就在五一期间 , 芜湖分公司迈出了跨度更大的一步 , 与当地一家知名烧烤店“共享员工” 。 经过市场调研和专业培训 , 公司的几位女员工已经到岗 , 可以胜任清洁、选材、备货、炸烤等工作 。 分公司的微信公号上还打起了广告——“左手旅游 , 右手餐饮 , 不抛弃 , 不放弃!”
周边游成“热点”想止损还是难
相对长途旅游的低迷 , 让徐华玉有些喜出望外的是 , 公司在合肥郊区马郢基地打造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 正在逐渐恢复人气 , 亲子游业务受到欢迎 ,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体验生活和劳动乐趣 。
“当时是想通过研学旅、亲子游带火餐饮和特产销售 , 吸引外出青年返乡创业 , 带动贫困户就业 , 变输血为造血 。 ”事实上 , 徐华玉很早就向员工提出“旅行生活”概念 , 倡导“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 但那时只是停留在理念上 。 眼下 , 因为疫情 , 旅行社不得不围绕“生活”做文章 , 开始“深耕”周边游、短途游等领域 。
“盘活周边黄山、庐江、九华山等地的民宿、古村落、休闲基地 , 打造农耕、田园、古典、读诗等多元主题的旅游产品 , 通过优惠吸引游客 。 ”徐华玉认为 , 目前形势下 , 周边游一定会成为旅行社的发力点 , 但是此类产品利润微薄 , 对于公司止损 , 只能是杯水车薪 。
同样在江苏省 , 苏锋也积极转变思路 , 将目光瞄向周边的“小众”路线 。 “我们旅行社以往都是走‘名山名川’线路 , 现在 , 尝试找风景好、空气好的旅游资源 , 打造短途线路 。 ”分页标题
“必须要比别的旅行社快一步!只要不亏钱 , 咱们就成团 。 ”抱着这个心态 , 苏锋和员工围绕踏青、度假、疗养等需求 , 推出省内、周边短途线路 , 行程大多不超过两天 。
“我们是传统的中小型旅行社 , 没有雄厚资本 , 只有边干边筹集资金 , 留住老顾客 , 借机吸引新顾客 。 ”苏锋坦言 , 自己也不知道公司还能撑多久 , 但眼下坚定一个目标:把旅游主业做好 , 把周边旅游产品做实、做细 , 尽快恢复元气 。
“当下 , 旅行社要找准新发力点 , 开辟多元化经营渠道 , 将旅游服务拓展到生活服务 , 可以帮助企业自救 , 也可以拓展企业发展新空间 。 ”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姚李忠建议 , 旅行社可以推广健康安全教育和科普旅游、周边游 , 使旅游和健康相互赋能 , 有针对性地规划建设新的旅游项目和业态 , 重构吸引力、竞争力 。
传统旅行社必须坚定地转向“线上”
“很多优质民宿的宣传方式太单一 , 我就和民宿老板谈合作 , 通过短视频、直播来展现民宿的全貌及房间设施 , 为他们带来流量 , 拉动销售 。 ”刘浩现在变身“网红” , 经常出现在西递宏村等景点 , 直播人文风景和旅游知识 。 在他看来 , 危机之中就蕴藏着机遇 , 眼下或许也是中小型旅行社转型的契机 。 他这几天经常和员工头脑风暴 , 思考未来如何拓展“互联网+旅游”“旅游+土特产”等合作形式 。
事实上 , 徐华玉一直在琢磨传统旅行社的线上转型 , 但考虑到独自搭建网络平台系统投入大 , 只能望而却步 。 疫情让他深刻意识到:传统旅行社的产品种类少 , 从采购到生产再到落地 , 偏向作坊式的生产经营 , 就像“精品店” , 有固定客户源 , 但是产品选择余地少;互联网平台像超市 , 有多种线路产品可供挑选 , 开放程度较高 , 购买产品更方便 。
在他看来 , 传统旅行社不能再固守“精品店”的思维 , 包揽“采购、销售、服务”一条龙的业务 , 必须坚定地转向线上 , “接入”新兴的互联网平台公司 , 双方共享产品、客流与服务 。 这对传统旅行社来说 , 不仅是技术的迭代 , 也是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再造 。
“随着VR、5G、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 行业肯定会面临变革与重新洗牌 , 跟上时代步伐的企业 , 才能活下来 。 ”徐华玉说 , 在某种程度上 , 疫情加速了旅行社企业的转型进程 。
“‘暂停’不代表‘关停’ , 要化危为机 , 实现经营、品牌、内容的新突破、新升级 。 ”姚李忠认为 , 疫情影响下 , 旅行社想要转型发展 , 需要抓住“数字改造、变革模式、重塑自身”等关键词 。 在控制成本、提高效能同时 , 要大力推进数字化变革 , 积极将抗疫中的远程办公、线上运营等方式转变为常态化的工作模式 。
徐华玉同时呼吁 , 旅行社自救的同时 , 希望相关部门深入旅游企业调研 , 针对旅行社的经营性质、业态以及实际受损情况 , 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 让补助真正落到实处 。
(实习生张帆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