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说史|“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可幸下瑶台”,古代玉佩背后的佩玉文化
前言
古装剧中的那些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儿经常于腰间佩玉 , 中国古代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古代诗歌开端《诗经》里也有许多关于古人佩玉的描写 。 中华民族自古尚玉 , 对于古人而言 , 佩玉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 , 还是一种社会地位、权利阶级和个人愿景的表达 。
“玉” , 最初是作为通灵神器和图腾文化而存在的 , 随着朝代更迭 , 玉佩饰的纹饰雕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玉佩饰流行样式也不断演变 , 这其中也有蕴含着各种文化意义 。
本文插图
古代玉的起源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便是对玉器的偏爱 , 中华民族表现出了比世界其它任一民族和国家都更为浓重的爱玉、重玉情结 , 玉文化的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石之美者”是古人对玉最早的一个定义 , 那时候并不具备我们现在的地质矿学知识 , 所以对玉的认识 , 纯粹只是将它作一种美丽有光泽的石头来欣赏 。
玉器是上古原始人类在使用石器的过程中 , 逐渐认识到玉之质料的特殊 , 进行玉石分化而产生的 。
玉玦的发现告诉我们 , 古人最早是拿玉石是来制作佩饰 , 美化自身的 , 从而形成有规模且具备固定造型的玉佩组合 。
在新石器时期的长江下游地区 , 江苏北阴阳营文化中 , 出土了大量的玉璜、玉管和玉玦 , 形成了璜、管、玦的组合形式 , 其中玉璜占据绝对数量 , 是最重要的装饰用玉种类 。
它们常发现于墓主头部到胸部一带 , 构成了挂在颈胸部位的豪华饰品组合:玉玦为左右耳饰 , 玉管串联起来成为颈部的项链 。 玉璜顺序排列 , 一至数件不等 , 成为胸前的饰品 , 人们改造玉石 , 将它们作为装饰品的审美端倪 。
本文插图
不同用途的玉器 , 背后亦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 。 私有制产生后 , 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人类的思维状况及祭祀等活动的需要 , 以及玉器的稀有性 , 共同促使着玉质礼器的产生 。
同时 , 玉质礼器在使用方面也是具有严格的等级差异 , 用玉作饰物是对美的追求 , 也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 还是希冀的寄托 。
将玉用于馈赠 , 朝聘赠玉多为政治层面上授权与臣属的象征 , 私人交往赠玉更多的则是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寄托 。 “古之君子必佩玉”的饰玉文化
周代玉文化的一大特点即装饰用玉的流行 , 人们崇尚以玉来打扮自身 , 装点随身器物 , 并佩带玉佩以显示德行和美好的仪态 。
装饰用玉不仅为王公贵族所专有 , 低等级墓葬中亦出土有玉质头饰、耳饰、玉佩等装饰用玉 , 但数量不及高等级墓葬多 , 质量亦不如其精致 。
饰玉特别是佩玉的流行 , 代表了“士”这一阶层的崛起和周代玉器的人性化趋势 。
“古之君子必佩玉” , 佩玉在周代已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 《礼记·玉藻》“天子佩白玉 , 公侯佩山玄玉 , 大夫佩水苍玉 , 世子佩瑜玉 , 士佩濡玫玉 。 ”
周代的杂佩现在多称为玉组佩 。 周代玉组佩主要有如下三种样式 , 第一种,多磺玉组佩;第二种,玉牌联珠串饰;第三种,以环、布、龙形佩为主要构件,并以各类管、珠为串联之物的玉组佩 。 上述前两种主要佩于颈部,第三种佩于腰部 。
本文插图
佩玉的衍生文化:玉德
君子佩玉,进退举止都有一定的规矩 , 佩玉可以起到“节步”的作用 。 《国语·周语中》载:“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 ”韦昭注云:“玉,佩玉,所以节行步也 。 君臣尊卑,迟速有节,言服其服则行其礼 。 ” 分页标题
西周及以前 , 玉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 西周玉器因受严格的宗法和礼仪制度制约 , 表现出“重礼”和等级森严的特点 。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以后 , 诸侯及大夫为显示身份和地位 , 并未放弃对玉的重视 , 在玉的使用上纷纷有膺越之举 , 反而促进了玉器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新兴 。 士阶层用玉的兴盛 , 亦使这一时期的玉文化得以发展 。
儒家提出玉德理论 , 用以指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秩序 。 玉石的品质是天生的 , 形同天赋之德 , 儒家将玉之德与人之德巧妙的联系起来 , 使传统道德观念具有了“天命”的合理性 , 从而使玉德理论更有效的为君主统治服务 。
本文插图
佩玉的内涵与讲究
古人佩玉 , 一是对美的追求 , 二是将其视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 三是用以寄托某些美好的愿望 。
佩玉目的之一便是装饰自己 , 突显自身的美 。 形式美始终是人类审美意识的最现实起点 , 对先民来说如此 , 对今人来说依然如此 。
玉诸方面体现出的外在感官形式,迎合了古人的审美观念 , 佩玉可使人增益其色 。 玉雕技艺的发展也是玉之所以成为先民重要装饰物的原因之一 。
周代不断改进琢玉技法和造型设计 , 着意于修整和抛光 , 使器物日臻美观 , 如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人形佩各部位灵活多变 , 极具美感 。
春秋时代佩饰玉器呈现简便化、小型化倾向 , 刀剑、革带用的玉器问世 。
反言之 , 也正是人们对玉饰物的喜好推动着玉雕工艺的不断进步 。 经过雕琢的玉既保留了玉石的原有美 , 又被赋予符合当时人们审美情趣的美 , 可谓男子佩玉可增君子风度、女子佩玉可添玉女风采 , 故无论贵族平民、无论男女老少皆喜欢佩玉 , 玉饰物在先秦社会得以广泛流传、深得宠爱 。
本文插图
权力地位的象征 , 周代社会等级森严 , 统治序列在法律和制度上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 , 层层隶属 , 不可逾越 。 不同等级的人权力、地位不同 , 所遵循“礼”的具体内容亦不同 , 体现在外在形式上 , 服饰佩带也有了差异 。 《礼记·玉藻》曰:“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 , 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 , 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 , 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 , 士佩瓀纹而缊组绶 。 ”
这段话即对天子、公侯、大夫、世子、士所佩玉及绶带颜色方面的不同分别做了记述 。 古人所佩玉饰物的色质和形制等亦与佩戴者的身份、等级、地位密切相关 , 不同级别的人 , 所佩玉饰是不同的 , 各异的玉饰是其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
珩饰物的佩带与佩带者的地位紧密有关 , 按古制 , 爵位高的佩葱珩 , 即珩为绿色;爵位低的佩幽珩 , 为黑色 。
古人视玉为珍品 , 视玉为身份的象征 。 佩带不同形制的玉器以区分佩带者的地位和等级是等级制度的产物 , 当玉器和佩带者的关系以礼和法的形式固定后 , 它又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 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 , 包含深刻的意味 。
本文插图
古人佩玉也是一种希冀的寄托 , 玉被用作礼器的同时 , 亦被神圣化 。 古人认为玉是有灵气的 , 可以通神灵、近地祇、延寿考、保平安、趋利避邪等 。
一定意义上讲 , 古人佩玉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 玉器是人类思想和观念的符号外化形式 , 饰玉可趋吉避凶 。
玉饰物蕴含着古人的愿望 , 佩玉是古人追求长寿、平安、吉祥、丰收、力量等美好事物的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
用玉以寄托愿望和理想 , 具体的方式有很多 , 其中重要的一种即是在玉佩上雕琢不同的图案和符号 , 古代玉饰物的纹饰除动物型纹饰外还有很多 , 如祈求丰收的谷纹、祈求和平生活和安居乐业的蒲纹、表达对母亲的敬意以及祈求人丁兴旺的乳丁纹、敬天祈雨的云纹等等 。分页标题
这些纹饰的具体造型是不同的 , 但皆寄托古人希冀的内蕴却是相同的 。 结语
从古至今上下几千年过程中 ,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实践进步等力量的推动下 , 玉器在佩饰等领域也得以发扬和传承 , 古人将自身的特质与玉器相比较 , 玉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对象之一 , 日益被赋予人格层面的含义 。
除了装饰作用 , 佩戴还需与自身阶级权利相符合 , 不同雕刻式样的玉饰还借以表达自身希冀 , 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具象化 。
参考文献:
《诗经》
【紫荆说史|“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可幸下瑶台”,古代玉佩背后的佩玉文化】《礼记·玉藻》
- 大商运营11年大商与紫荆山百货“分手” 大商因持续亏损等原因提前撤出
- 智通财经|叶氏化工集团(00408)拟分拆洋紫荆浙江于深交所独立上市
- 『』巩义市公安局紫荆路派出所“走心式”宣传 提升社区民警知晓率
- 【】700头!300万!紫荆镇养殖合作社迎来建场后生猪首次出栏
- 香江紫荆传媒小客科技扶贫助农有作为
- 郑报融媒巩义市紫荆路街道紫荆路社区开展“感谢母亲念亲恩万千情丝万般爱”感恩活动
- 文史紫荆花@汉武帝为什么一定北伐匈奴呢?汉武帝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 『娇娱』一天换一套衣服别再买真丝衫了,刚上市的“紫荆衫”,显白又好穿
- 「挖贝网」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紫荆网络2019年亏损222.24万由盈转亏
- #政通#巩义市紫荆路街道政通路社区开展世界读书日线上“阅读分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