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询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特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询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特质
本文插图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 , 召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界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撰写《中国名诗三百首》正式出版 。 (资料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采访人员 张君荣)近日 ,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 , 召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界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撰写《中国名诗三百首》正式出版 。 该书精选中国文学史上305首经典诗歌(广义的诗歌概念 , 包括部分词和散曲小令) , 予以详细注释和独到鉴赏 , 旨在发掘中国诗歌的境界之美和技艺之精 。
长期以来 , 中国的文学史和诗歌选本都不自觉地分为两橛 , 即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分疆而治 。 这无疑加大了二者之间的鸿沟 , 不利于进行古今的融会贯通 。 《中国名诗三百首》明确将中国现当代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选在一编 , 不仅体现了中国诗歌史的完整性 , 而且有利于观中国诗歌古今演变的大势 。 虽然一个选本难以彻底解决古今贯通这个宏大的问题 , 但是这一尝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 古今贯通的意识不止体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同台共震上 , 而且渗透在对各个时段的诗歌选析中 。 本书所选诗歌都立足于对当代人格的养成和当代文化事业的建设 , 是对中国诗情画意传统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 。
传统上 , 无论是中国古典诗词 , 还是中国现当代诗歌 ,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 , 都已经是一种“历史流传物” , 需要予以合理阐释才能激活它们的价值 。 而如何阐释 , 需要一定的视野 。 对此 , 《中国名诗三百首》的主编具有明显的理论自觉:“在我们看来 , 这应是一种穿越古今而找寻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特质的探询意识 。 的确 , ‘通古今之变’而在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作品中精选出‘三百首’ , 其中包括跨越‘五千年’传统文化与‘一百年’现代文化鲜明对峙的历史界限 。 ”本书将中国传统诗词与中国现当代诗歌贯通选析 , 正是这一探询意识的直观体现 。
中国文学界对于普及与提高做过很好的探讨 , 许多学术大家都非常重视普及性读物的编写 , 如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马茂元的《唐诗选》、钱锺书的《宋诗选注》、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等 , 都成为了经典选本 , 影响了几代人 。 本次编写《中国名诗三百首》的作者 , 包括主编韩经太 , 以及各时段撰写者赵敏俐(先秦两汉)、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葛晓音(隋唐五代)、莫砺锋(两宋)、张晶(辽金元)、左东岭(明代)、蒋寅(清代)、张富贵(现当代) , 他们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深耕多年 , 研究成果卓硕 , 获得了全国同行的认可 。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表示 , 中华文化是一种特具诗性精神的文化 。 从出土器物所呈现的大约距今8000年前的“贾湖骨笛”所唤起的鹤鸣乐声之远古想象 , 自然而然地联系到庄子《齐物论》作为开篇引论而由“地籁众窍”“人籁比竹”升华到“天籁”之“吹万不同”的艺术哲思 , 同时又经过“大音希声”的原创命题而跟随先哲老子把解释天地万物的秘密隐藏进“众妙之门” , 所有这一切关乎民族文化初心的探寻体验 , 都具有诗性哲思的神理与韵味 。 初心如斯 , 进境无极 , 直觉美感的高度形象思维 , 每每隐喻着关乎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 , 无论是专家解读 , 还是读者阅读 , 自可尽情体味徜徉两端的无尽之妙 。 以是 , 从“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到“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 新“诗三百”的诗美世界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北京大学博雅讲习教授葛晓音表示 , 从中国两千多年积累的诗词中选出三百首名作 , 就像试图以几勺水映照出浩瀚的大海 , 需要有面对争议的勇气 。 或许每位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名诗标准 , 但这一本《中国名诗三百首》还是力求从中找到最大的公约数 。 因为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 , 历朝历代都产生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 , 经过历史的自然选择 , 那些千年以来始终留存在民族记忆之中的精品 , 便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 而经典的诗歌总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 在不同时代给人以新的启迪 。 所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蕴的美感也需要一代代学者不断深入地解读和阐发 。 倘若编者和赏析者的努力能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期待 , 那就是这本选集的大幸了 。分页标题
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砺锋表示 ,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能量 , 主要见于记载先民思想的历代典籍 , 所以我们要阅读经典 。 由于中华文化在整体上带有诗性特征 , 古典诗歌便是我们理解传统文化最便捷的渠道 , 所以我们要阅读古诗 。 历代的古典诗歌浩如烟海难以通读 , 所以人们要编辑诗选 。 历史上最受读者欢迎的两种诗选是《诗三百》和《唐诗三百首》 , 所以我们循例编选了《新编诗三百》 。 广大读者是评判选本质量的最高裁判 , 所以我们的编选宗旨是强调读者本位 。 天意君须会 , 人间要好诗!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讲习教授赵敏俐表示 , 中华民族是富有诗意的民族 。 我们的祖先从开口说话的那天起 , 就开始了诗的歌唱 。 诗记录了他们甜酸苦辣的生活 , 也寄托了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 。 诵读优美的古代诗词 , 会陶冶我们的情操 , 净化心灵 。 让我们多读诗 , 读好诗 , 摒弃假恶丑 , 追求真善美 , 创造富有诗意的理想生活 。
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钱志熙表示 , “诗三百”不仅是古老的诗歌经典 , 同时也是古老且不断更新的选诗传统 。 本书是“诗三百”这一经典的选诗方式的最新实践 。 它是在三千年的中国诗歌全史中 , 选出这三百首 , 不仅贯穿古今 , 同时打通新旧 。 我们不能说这就是三千年中最好的三百首 , 但它的确是各个诗歌发展阶段、各种诗体的精华 。 其璀璨何只如照海之明珠 , 耀空之明星?九位专业学者将自己多年来含英咀华之所得真诚地奉献给广大读者 , 各具眼光 , 各见身手 , 精彩纷呈 , 集中反映他们在各自的诗歌史研究中新的成果 。
中国传媒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晶表示 , 《中国名诗三百首》绍“诗三百”之精义 , 选数千年之经典 。 通古今于一脉 , 写中华之辉光 。 持国人之情性 , 见时代之精神 。 或浩歌激烈 , 或情韵隽永 。 虽气运推移 , 文质迭尚;而众妙华实 , 咸臻厥美 。 作为编选者之一 , 忝为诸家 。 虽无多建树 , 亦颇知甘苦 。 “名诗三百”非狭义之体 , 乃诸体纷呈 。 词、曲尽入其选 , 显通变之正途 。 古、近代之名篇 , 皆华夏之瑰宝;现当代之佳什 , 尤可视为时代之精魂!所选虽为旧作 , 选家则是慧眼淘金 。 酌前修之诗海 , 搴中华之词林 。 有斯一集 , 尽得文心!
首都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左东岭表示 , 明代诗歌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 记录了那一代文人的生存状态与喜欢怒哀乐 , 成为后人了解那一时代的精神窗口 。 尤其是明代的性灵诗歌作品 , 以其轻快幽默与充满灵性智慧的特点 , 至今仍不失为审美的精品 。
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蒋寅表示 , 从孔子删定《诗三百》 , 《三百篇》就成了收纳最美诗篇的月光宝盒 ,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清诗三百首》……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张灿烂的名片 。 每个时代都有引以自豪的诗人和诗篇 , 每个时代也造就了自己的诗歌经典 。 21世纪的《中国名诗300首》也是这样一种传承 。
【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询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特质】吉林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福贵表示 , 中国诗歌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 , 波峰浪谷淘洗出无数经典 , 流转到20世纪为之一变 , 现当代诗歌虽说只占十分之一 , 但是都为诗歌史上的新经典 。 其中既可看到传统诗歌的流脉 , 又可预示未来诗歌的辉煌 。 这些新诗的经典价值已经为时间所证明 , 而读者的阅读就是经典化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