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诗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悲壮情怀今古堪诵


人有喜怒哀乐之情 , 故而诗也有喜怒哀乐之境 。 如果要论其中之“哀” , 杜甫和他的诗作绝对是排在首位的 。 我们知道 ,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 , 贫穷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 , 所以生活给予了他太多沉重 , 而这样的沉重都化作了一行行动人的诗句 , 被人们吟诵到今天 , 比如《春望》 , 比如《登高》 。
那么杜甫仅有“哀”吗?当然不是 , 他心怀家国 , 情感自然少不了“壮”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千古名句就是杜甫悲壮之怀的真实抒发 。

一号诗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悲壮情怀今古堪诵
本文插图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这首诗是杜甫为诸葛亮而写 。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 , 当时杜甫受安史之乱的影响 , 流落到成都 , 当他踏入这片蜀汉故地的时候 , 亲眼目睹了诸葛先生的庙堂之貌 , 不由生发许多感想 , 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 ,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此联中作者直接点明人物及相关物象 , 前后句是以问答形式输出 。 “柏森森”三个字不仅写出了祠堂的不凡气势 , 也将写出了诸葛亮在作者心中的至高位置;杜甫为什么要写诸葛亮 , 就是因为敬佩他 , 在杜甫看来 , 也只有诸葛亮才是真正的丞相 。 “寻”字也用得意味悠长 , 流露出作者情感上的一种追寻与寄托 。 这一联成功塑造了一个庄严氛围 , 令人读后肃然起敬 。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颔联是纯景描写 , 前一句从视觉出发 , 后一句从听觉出发 ,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画 , 画面生动有趣 。 不过其中的“自”和“空”两个字又为意境增添了许多落寞之感 , 所以作者的笔调诗中很统一 , 情感烘托再见效果 。 这么好的景色没有人欣赏 , 这么动听的鸟声没有人聆听 , 足见此处环境的寂静与苍凉 , 也足见作者内心的孤独 。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此处作者正真过渡到情感来写 , 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之上他做出了回忆 , 写到诸葛亮当时的人生际遇以及他的政治功绩 。 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茅庐”而感动 , 从而辅佐他治理江山 , 一生忠心耿耿 , 殚精竭虑 。 前后两句逻辑严密互成因果关系 , 而且练字匠心独运 , 使这句诗显得大气沉稳、富有张力 。
这里又不得不再次为杜甫的写诗水平竖大拇指 , 他在句中没有借助虚词的力量 , 却将“流水对”作的如此精妙 。 可以说 , 在所有诗人的律诗中 , 杜甫的作品对于格律诗研究方面的贡献是最大的 , 这个是诗词界公认的事实 , 诗巷在课程、课后也都引用了不少的实例讲解过 。 学习格律诗及其写作的朋友 , 欢迎订阅我们的课程跟随系统的学习: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这一联稳住了前一联的气势 , 将合句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 它将情感再递进一层 ,从局面上放大一开来 。 诸葛亮纵然身怀绝技 , 但最终还是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 , 他“出师未捷身先死” , 这是多么令人伤痛的结果 , 所以“长使英雄泪满襟” , 他的痛是所有英雄共同的痛 。 此处作者看似在写诸葛亮 , 实则也是在写自己 。 他又何尝没有同样的抱负 , 但最终却落得个“身无归处”的境况而难免“泪满襟” 。
【一号诗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悲壮情怀今古堪诵】作者的情感是悲伤落寞的 , 但悲伤之外更有许多豪迈与壮阔 , 或许也只有正真读懂杜甫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悲与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