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史|周世宗柴荣为什么是五代十国第一雄主?从生平所做所为就能看出
五代最后一代的后周太祖郭威 , 原本是后汉的大将 , 后汉末帝刘承佑发动乾祐之变 , 铲除了杨邠、史弘肇等顾命大臣 。 而当时的郭威和杨邠是一伙的 , 虽然人在外 , 可家眷都在汴梁当人质 。 此次事件当中 , 郭威的儿子 , 以及柴荣的儿子全部被杀 , 郭威被逼无奈之下 , 起兵反抗刘承佑 , 最终推翻后汉 , 建立了后周 , 成为了后周开国皇帝 。
本文插图
郭威当了四年皇帝之后 , 撒手而去 , 虽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 , 也曾立志统一天下 , 但毕竟时间太短 , 还没来得及让后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所以对郭威的养子柴荣来讲 , 继承而来的后周其实还是一个烂摊子 , 为此 , 周世宗柴荣在周太祖郭威的“益国利民”的思想基础上 , 提出了“安国利人”的主张 , 在政治、军事、经济、刑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 , 只是可惜大业未成而中道崩殂 。 政治方面
第一、求谏纳贤 , 广开言路 。
柴荣即位以后 , 便接连下诏求谏 , 他恳切地要求臣僚们“苟或闻联躬之过失,睹时政之减否,无惜敷陈,以补寡昧苦口良药、忠言逆耳,裨益兹多,翅泞为切 。 ” 。
只要对政事有所补益 , 都可写表章送上 , 如要面谈 , 也可请求随时引见 , 以此达到下情上达 。 显德二年三月 , 又下诏鼓励群臣直谏 , 周世宗诚恳地说“善操理者 , 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 , 不能无过失 。 虽尧舜禹汤之上圣 , 文武成康之至明 , 尚犹思逆耳之言 , 求苦口之药 , 何况后之人不逮哉联承先帝之灵 , 居至尊位 , 涉道犹浅 , 经事未深 , 常惧昏蒙 , 不克负荷 。 ……至于刑政取舍之间 , 国家措置之事 , 岂能尽是” 。
本文插图
为了扭转“天下之邑,率皆不治”的弊病 , 柴荣规定了官吏考核的标准“考陈力之轻重 , 较言事之减否 , 奉公切直者 , 当议甄升临事蓄缩者 , 须期抑退 。 ”
同时 , 柴荣要求群臣献治国策 , 于是 , 他命翰林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 , 各撰一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以进 。
通过求谏和进谏的渠道 , 柴荣搜罗了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 。 凡是“怀才抱器 , 出众超群”的 , 或者“养素于衡门 , 屈迹于末位”的人 , 都加以任用 , 给予官号和傣禄” 。 如文臣中有范质、王溥、魏仁浦、王朴等,武将中有曹英、向训、药元福、曹翰、曹彬等 , 虽然后来绝大部分都成了北宋的“功臣” 。
特别是对出身于刀笔吏的枢密使魏仁浦 , 他不顾别人的反对 , 提升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 。 并批评反对者说“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 。 后来 , 北宋宰相张昭在对宋太祖赵匡胤言事时 , 称赞周世宗“好拔奇取俊,有自布衣上书,下位言事者,多不次进用” , 这样 , 为治理好国家造就了最基本的条件 。
第二、亲理政事 , 用人不疑 。
柴荣大权独揽 , 但不刚腹自用 , 在要求群臣极言得失的基础上 , 任用李谷、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执掌朝政 , 使政权稳定 。 他要求自己尽量做到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 。 柴荣还整顿了科举制度 , 特开制科以搜罗人才 , 为了解决唐中叶以来藩镇跋息的严重问题 , 下令罢功臣、国戚为藩镇 , 使皇权加强 。
第三、整顿机构 , 加强吏治 。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整顿各级行政机构和地方里甲制度 , 重视对地方官吏的任选 。 他认为节度使的幕僚宾佐和县令录事等官 , 都是直接管理民事的 , 应该“历试求人,委之共理” 。
显德五年十二月 , 就两京五府少尹、司录、参军、前各置两员 , 今后只置一员六曹判司内 , 只置户曹、法曹各一员 , 其余曹官及诸州观察使、两蕃判官 , 并宜省废 。 并且 , 柴荣还裁减了宫中冗员 , 停办了各级政府不急的事务 , 不许地方官进贡甘鲜食物 , 宫中也摒弃珍宝珠玩 。 当宣徽院进呈御食物料之数时 , 他批道“朕之常膳 , 所用物料 , 今后减半 , 余人所食即须仍旧” , 这表明柴荣确实留心政事 , 注意节俭 。分页标题
他还经常检点自己的工作 , 说明自己“虽躬亲庶政 , 日里万机 , 亦恐无以胜任” , 在周世宗柴荣的以身作则下,后周政治日趋清明 。 军事方面
柴荣刚即位不久 , 对契丹和北汉联军的南侵 , 亲自率军征讨 。 他不但从容部署 , 临机果断 , 而且以身先士卒的奋战精神和才干 , 指挥后周全军取得“高平之战”的辉煌战绩 , 从此 , 稳定了后周政权 。 经过“高平之战” , 充分暴露了五代骄将惰卒、军纪败坏的弊病 。
本文插图
第一、整顿军纪 , 严明赏罚 。
他针对“唐天宝以来 , 上怀私恩而姑息 , 下挟私劳而骄横”的恶习 , 严惩了在“高平之战”中临阵脱逃的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人 , 重赏了英勇作战的向训、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史彦超等有功将士 。 从此 , “骄将惰卒始知所惧 , 不行姑息之政” , “百年以来 , 飞扬跋启之习气为之渐息” 。 这样 , 后周全军上下纪律严明 。
第二、整顿禁军、裁减病残 。
五代以来 , 京城的宿卫将士老者居多 , 军队战斗力低下 , “每遇大敌 , 不走即降”而骁勇之士 , “多为藩镇所蓄” , 封建中央力量单薄 , 形成了外重内轻 , 尾大不掉的弊病 。
柴荣提出了“凡兵务精不务多”的原则 , 一方面“诏募天下壮士 , 下令“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 , 送于网下” , 以充禁军 。 另一方面又大简骑、步诸军 , 精锐者升为上军 , 赢弱者裁去 , 武艺特别出众的选为“殿前诸班” 。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 出现了“士卒精强 , 近代无比 , 征伐四方 , 所向皆捷”的局面 。
当时 , “百户农夫 , 未能赡一甲士” , 裁汰老弱残兵 , 从而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 诸道勇猛的兵士被选入禁军 , 使中央禁军有足够的武力来控制地方藩镇 , 使封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
第三、加强备边 , 建设水军 。
契丹自后晋、后汉以来屡次侵犯河北地区 , 周世宗柴荣诏令忠武节度使王彦超 , 彰信节度使韩通带兵疏浚位于深、冀两州之间、横亘数百里的胡卢河即衡漳水 , 以限制契丹兵之南下侵扰 , 并于李晏口筑城戍守 。 又命德州刺史张藏英为沿边巡检招收都指挥使 , 募边人晓勇者 , 厚其凛给 , 按地形要害 , 屯列戍守 。 于是契丹兵不敢轻易南下 , 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 有效地保卫了边民的生产和生活 。 经济方面
第一、采取措施恢复农业生产 , 安定社会秩序 。
柴荣下令招抚流民 , 凡从幽州、淮南时属南唐、西川时属后蜀、河东时属北汉等地流亡来的人民 , 各地方政府都要好好加以接纳 , 将当地荒闲无主的土地分配给他们耕种 。 柴荣这种做法使各地割据政权下的大量劳动力转入后周 , 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同时 , 又下令减免租税 , 凡诸道州人民所欠的夏秋两税 , 以及按惯例应征收的两税以外的财物布帛等苛杂一齐放免 。 乡村中流亡逃散的人口也设法召唤回来 , 让他们定居务农 , 并罢去许多不合理的差役 , 免除掉不少的无名杂税 , 以减轻农民历来的科重负担 , 这一措施合乎当时人民的要求 , 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 。
第二、不信宗教 , 抑制寺院势力 。
五代时 , 寺院拥有大量田产和劳动力 , 这样封建政府掌握的劳动力就减少了 , 财政收入也相应减少 。 另外 , 有许多托名僧尼的人 , 封建政府却不能要他们承担赋役 。
当时 , 不仅逃避赋役的农民 , 而且军队中的逃兵 , 逃亡的奴脾 , 无业的游民 , 潜逃的罪犯 , 以及反封建的“山林之人”等 , 也有很多遁迹寺院 。 这样不但使封建国家失去大量纳税户 , 还影响了封建政权的稳定 。
显德二年 , 柴荣颁布了对于佛教寺院和僧尼的处理办法 , 后周疆域境内所有的寺院 , 有皇帝颁发的寺额的保留 , 无者一律废止 。 假如一些州县内 , 有没有额度的寺院 , 就在须废止的寺院中选规模最大的 , 给僧尼各留一所 。 所有已废寺院的殿堂屋宇 , 由政府封锁收管 , 钱财、衣钵、粮食、牲畜等就交付原主 。 今后不论城市乡村或山林名胜古迹之处 , 都不许建立寺院 , 王公节度等官僚贵族 , 也不许奏请建造寺院和置坛度人 。 至于僧尼中愿意还俗的 , 一概听任还俗 , 有文武才干愿意出仕的 , 或者强壮晓勇愿意参军 , 州县官吏就要呈报并发 , 送至京师 , 以便量才录用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周世宗柴荣的这次抑佛运动 , 对于巩固其统治是非常有利的 。
一方面 , 可使对封建政府进行不利活动的人不能再隐蔽于寺院中 。 另一方面 , 又可将寺院中有文武才干的人吸收到政府中来 。 但更重要的是国家由此控制更多的劳动人手 , 增加了更多的纳税户 。
经过这次运动 , 还俗的僧尼数目虽然未知 , 但所废寺院就有三万多所 , 如果每所寺院以五到十人计算 , 还俗僧尼就约有二十万左右 , 这个数目在当时是很大的 , 这样一来 , 国家至少可增加十万劳动力 。 不仅如此 , 柴荣还严格限制了人民剃度出家 , 这就保证了封建政府对劳动人手的控制 。
我们知道 , 封建领主的权力 , 不是依存于他的地租折的大小 , 而是依存于他的臣属人数 , 后者又依存于自耕农民的人数 。 通过这次抑佛运动 , 国家控制下的劳动人手增加 , 同时相应的纳税户也增加 , 因而中央的皇权也大大提高 。
另外 , 在抑制寺院势力后 , 钱币缺乏问题也部分得到了解决 。 周世宗柴荣下令 , 将民间的佛像、铜器一起收集上来 , 政府付钱 , 然后将这些佛像、铜器销熔铸钱 。 这样就初步解决了当时钱币缺乏的严重问题 , 便利了商品交换与经济交流 , 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 另一方面 , 中央政府掌握了钱币制造事业 , 加强了政府的财政力量 , 因而皇权也得到了加强 , 巩固了政府的统治 , 这为周世宗柴荣以后进行的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 。 法制方面
柴荣其实也非常重视国家的法制建设 , 后周初年 , 沿用前朝旧的法律 , 律令往往因文词简单而意义难明 。 而且条目繁多 , 容易使人发生疑误 , 而且刑罚残酷 , 部分官员就利用法律的这个缺点进行徇私舞弊 。
为了使“民不陷刑,吏知所守”周世宗柴荣命官员对“五代”刑法进行删减、注释、评议 , 从新制定《刑统》二十一卷 , 显德五年七月 , 正式颁布大周《刑统》 。
作为全国遵守的统一法律 , 这就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将近百年天下无法可循的局面 , 也相对制止了“五代”以来武将态意妄为的现象 , 后来 , 《大周刑统》成为宋朝刑典的的蓝本 , 是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法律制定的基础 。 水利方面
对于水利方面 , 周世宗柴荣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堵塞黄河的决口 , 柴荣治理黄河的工作对于恢复生产 , 安定农民生活是很有利的 。
其次 , 是疏通河渠 , 显德四年 , 柴荣命令疏通汁河 , 北入五丈河 。 以通山东的水运 , 从此 , 齐鲁的船只皆可直达京城 。 显德五年 , 又引黄河水达于淮河 , 从而让江淮船只能通达开封 。 由于疏通河渠 , 山东和江淮的粮食货物 , 都由水路集中到京城开封 。 这样不但使开封更加繁荣起来 , 同时也加强了中央的财政力量 , 使它能够通过潜运来转运各地货物 , 以巩固封建统治 。
因此 , 宋太祖赵匡胤想迁都洛阳时 , 大臣李怀忠上书道:东京开封有注渠即汁河之嘈 , 坐致江淮之粟四五千万 , 以赡百万之军 , 陛下居此指洛阳将安取之可见 , 疏通潜渠以利潜运 , 与封建统治有密切关系 。 统一方面
柴荣在进行统一大业中 , 首先收回西北秦、凤等四州之地 , 收复了这四州后 , 该地区人民除应交夏秋两税外 , 其余后蜀所立的“科率名目 , 及非理摇役,一切停罢” , 这一措施是顺应民心的 。
接着 , 周世宗柴荣又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南唐 , 他三次亲征淮南 , 完全占领了淮南东部地区 , 而其他将领率领的西路军 , 攻取了光州等地 , 同时李重进的部队又正向庐州推进 , 所以南唐国土中的江南地区 , 只有庐、舒、靳、黄四州没有被后周攻占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最后 , 南唐求和 , 两国达成协议 , 光、寿、庐、扬、泰等十四州 , 共六十县 , 居民一十二万六千五百多户 , 都归后周 , 后周与南唐划江为界 。 柴荣将这十四州的苛捐杂税全部免除 , 深得民心 。
在显德五年 , 还分遣使者到庐、寿等州贩济灾民 , 这些措施对安抚新归附的人民 , 巩固新占领地的统治有促进作用 。 柴荣还分别联络吴越(今浙江和江苏南部、福建北部)钱氏和荆南(今湖北南部)高氏出兵威胁南唐的东西两面 , 在战略上牵制南唐 。 总结
柴荣在继承地位国家没有经过修养生息的时候 , 就攻取秦凤四州和江北十四州 , 特别是江北十四州 , 意义重大 , 首先是稳定了中原王朝 , 使各地分裂割据政权有所畏惧 , 不敢轻易勾结中原王朝统治下的节度使来进行反抗 。
周世宗柴荣为了夺回在石敬塘手中丧失的幽云地区 , 显德六年 , 柴荣亲自率军北伐 , 很快收复了益津关、淤口关、瓦桥关三关 , 又收复幽州地区 , 由于中途染病 , 北伐事业中断 。
【小南史|周世宗柴荣为什么是五代十国第一雄主?从生平所做所为就能看出】周世宗柴荣虽然在位短短几年 , 但是他已经初步改变了五代的混乱局面 , 北方经济得到恢复 , 这样就大大巩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 提高了中原王朝的声威 , 为以后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 历史垂钓者|周世宗打下的半壁江山,被赵匡胤中途劫走,戏剧性的当了皇帝
- 史书百科|"小尧舜"金世宗手下"大定盛世",为何唯独大定年总被乱民"找上门"?
- 云上小诗文TB|汉武帝又叫汉世宗?说清帝王称呼这三套系统:谥号、庙号和年号
- 文二青年在路上TB|清世宗雍正帝,康乾盛世的推动者,承上启下的明君
- 小南史|赵匡胤:终结乱世的英雄,埋下隐患的祖宗
- 虎头山小妖TB|“世宗好仙物,世间多祥瑞”,在嘉靖帝眼中,皇孙居然不如祥瑞?
- 小南为武汉女孩送上6000元“救急钱” 58金融解决交租垫款燃眉之急
- 下降重庆黔江小南海水位下降 地质奇观露真容
- 东亚经贸新闻长春九台区召开小南河水体治理工作会议
- 纪元箭手女真小尧舜:金世宗,金国走向汉化极点的游牧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