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张医生|体检如何查才“有用”?30岁小伙每年体检都没事,却突发心脏病


前些日子收治了一位公交公司的小伙子 。 30岁出头儿 , 此次突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 住院期间完善心脏病造影发现 , 冠状动脉血管严重狭窄 , 于是我们对他进行了冠心病支架植入 , 小伙子恢复的也很不错 。
有一天我夜班 , 小伙子的妻子拿着患者的一大摞单位体检报告过来让我看 , “张大夫 , 您看看这些体检报告 , 他在单位的体检一年没落 。 查了那么多 , 怎么还查不出心脏病呢?”

心血管内科张医生|体检如何查才“有用”?30岁小伙每年体检都没事,却突发心脏病
本文插图
一、体检的“困局” 体检 , 每年各个单位的必备职工福利 。 体检的初衷就是防“未病” , 尽早给大伙的健康问题敲警钟 。
但是我们却面对了这样的局面:

  • 1.体检项目“同质化”严重
【心血管内科张医生|体检如何查才“有用”?30岁小伙每年体检都没事,却突发心脏病】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 , 年轻人或是老年人 , 都是同一套体检方案 , 没有因为人群的不同而所有侧重 。
  • 2.体检“全面”但不专业
很多体检中心也提供了不同价位的“体检套餐” , 少则几百元 , 贵则几千元 , 洋洋洒洒几百项检查项目 , 看上去很“全面” 。 但是体检之前并没有专业的医生对体检人员进行既往健康情况的询问 , 检查结果出来之后也没有根据既往病史解释检查的异常有什么具体的意义 。
一本本厚厚的体检报告就被“束之高阁” , 最终成了“无效体检”!

心血管内科张医生|体检如何查才“有用”?30岁小伙每年体检都没事,却突发心脏病
本文插图
二、什么样的体检才“有效”
  • 1.“个性化”体检方案的制定
不同的人群 , 不同的身体素质 , 体检的项目也有很大差异 。
比如 , 40岁以上人群 ,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 甚至既往有冠心病史 , 单纯的心脏超声或心电图并不能有效发现冠心病 , 往往需要冠状动脉CTA的帮助才行 。
对于老年人 , 尤其是存在肿瘤家族史的人群 , 可以进行肿瘤标志物的筛查 , 但是它的准确性并不高 , 对于普通人常规开展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意义并不大 。
对于女性 , 定期监测妇科超声的意义重大 。 因为很多妇科疾病 , 如子宫肌瘤、卵巢输卵管疾病 , 超声的诊断效力很高 , 早发现早治疗能够让患者获益更大 , 另外就是超声没有辐射 , 是一项“绿色”的检查项目 。

心血管内科张医生|体检如何查才“有用”?30岁小伙每年体检都没事,却突发心脏病
本文插图
  • 2.每年必查的体检的项目
我们虽然提倡检查的“个性化” , 但是很多检查项目依旧是基础的、必备的 。
比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脏肝脏甲状腺超声 , 心电图等等 。 这些检查可以初步反映人体的大概身体状况 , 虽然不能发现某些特定的心脑血管疾病 , 但是也能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 提前预警 。
  • 3.专业医师的解读和帮助
体检不是目的 , 发现健康隐患并且得到科学的医学指导才是重中之重 。
化验单上数不清的箭头在普通人眼里就是眼花缭乱的符号 , 但是在正规医生眼里就是发现疾病的线索 。 正规的体检中心不仅是化验室 , 更会提供健康指导 , 根据体检结果指导我们进行专科检查甚至治疗 。 而这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 。

心血管内科张医生|体检如何查才“有用”?30岁小伙每年体检都没事,却突发心脏病
本文插图
  • 4.科学整理体检报告
每年的体检报告要做到及时有序的整理 。
就医时 , 既往的体检报告都是重要的临床线索 。 比如甲状腺超声 , 单个的小结节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 只有比对每年结节的大小、数目变化 , 才能对于疾病的良恶性做出判断 。 又如心电图 , 一张随机时刻的心电图诊断效力并不大 , 只有通过动态对比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 。分页标题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 , 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 , 就请点赞吧!还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还可以看到更多心脏病的健康知识哦!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