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上蔡县东洪镇农技站老站长刘世扬一辈子从事农业科研工作 只为找到那棵让他最满意的“麦姑娘”
“我84岁了 , 能干事的时间不多了 。 我还有目标没有完成 , 不能歇下来 。 ”
□河南日报记者杨晓东本报通讯员曹耀强白贺阳
“这块地去年每亩播种3.85斤 , 如今亩产1209斤麦子 。 ”5月29日 , 上蔡县东洪镇小麦育种试验田 , 84岁的育种专家刘世扬在向大家作展示 , “‘轮选121’属多穗型、中熟、半冬性、强分蘖小麦品种 , 育它我花了十来年 , 比养闺女还操心 。 ”刘世扬的200亩试验田中 , 有近2000个试验品种 , 他却对“轮选121”偏爱有加 。
“熬白头、跑断腿 , 育出个好种子比培养个清华、北大的苗子还要难!”刘世扬介绍道 , 杂交、选种、扩繁、区试……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年为计数单位 , 一个好品种从培育到通过审定 , 再到大面积推广 , 幸运的话至少需要13年 , 有的需要15年 , 甚至需要花费一个育种专家一生的光阴 。 一个好品种 , 浓缩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血和韶华 。 “2019年有11个品种参加国家和省矮败联合体试验 , 今年有2个品种参加试验 , 数量不是关键 , 我就是想培育一个集多个优点于一身的大品种、好品种 。 我现在育种只是在爬山阶段 , 还没到达峰顶 , 任重而道远!”刘世扬拄着拐杖走累了 , 但非要坚持走到“轮选121”试验田的旁边坐下 , 看着沉甸甸的麦穗 , 他满眼爱意 。
【农业上蔡县东洪镇农技站老站长刘世扬一辈子从事农业科研工作 只为找到那棵让他最满意的“麦姑娘”】刘世扬退休前是上蔡县东洪镇农技站站长 , 从事一辈子农业科研工作 , 因退而不休一直从事芝麻、小麦品种培育 , 从高级农艺师晋升为研究员职称 。 2009年 , 他注册成立了上蔡县创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以小麦育种为主 , 非企业经营性质 。 前期 , 他全是用自己的积蓄投资育种 。
“走得最多的是土路 , 摸得最多的是麦穗 , 记得最深的是各种数据 。 ”两耳不闻窗外事 , 一心只在育种上 。 为了培育新品种 , 刘世扬前前后后投入200多万元 , 克服各种困难 , 承接完成省市科研项目32个 , 取得科技成果奖26个 , 培育出新品种6个 , 在国家和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 , 完成自主创新技术12项 , 获得“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 “我84岁了 , 能干事的时间不多了 。 我还有目标没有完成 , 不能歇下来 。 ”
“一个好品种经过审定以后 , 还得经过3到5年的推广 , 在遇到大灾的时候 , 才能检查出一个品种的特性 。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主任周继泽告诉记者 , “育出好品种是第一步 , 接下来还要经受多年的生产实践考验 , 才能决定它是不是真正的大品种、好品种 。 ”
烈日当头 , 麦田宛如金色的海洋 , 刘世扬坐在“岸边” , 望着一望无际的“麦海” , 眼神一直在搜寻 , 于亿万棵麦穗中寻找那棵让他最满意的“麦姑娘” , 让他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心愿 , 培育出一个真正的好品种、大品种 , 为自己30多年的育种历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 ③6
- 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农业银行白银分行原党委书记、原行长刘兴富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巴基斯坦再遭蝗虫侵袭
- 黄花菜“金扁担”挑起“忘忧草”——一个贫困县的农业现代化探索
- 宅基地粤农业农村厅官员:严禁城镇居民下乡买宅基地
- 依安县|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 农业银行依安县支行被罚
- 浙报融媒体|中国农业银行上虞支行存贷款规模突破400亿元
- 基金经理银华同力精选拟任基金经理刘辉:紧扣成长主逻辑看好大科技、大消费、大农业三大赛道
- 惠州农业农村|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到惠阳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指导
- 嘉实基金嘉实基金姚爽:创新是农业股持续成长的源动力
- 泰国|广西农产品泰国受青睐桂泰农业经贸合作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