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我们行不行,《瞭望》刊发文章:下一次口罩冲击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即将于6月1日出版的2020年第22期《瞭望》新闻周刊刊发了采访人员徐欧露采写的文章《下一次口罩冲击我们行不行》 。 摘要如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认为 , “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 热、冷、高、低背后 , 是“应急”这个年轻产业供需短板环伺的境况 。
“传统安全观背景下的应急准备远远不能满足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应急物资和服务的需求 。 ”魏际刚说 , 目前应急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多是面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恐怖袭击等传统安全的布局和安排 , 缺乏基于包括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观在内的全面安全观的考虑 。
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已公布三批共20家 。 魏际刚说 , 从主导应急产业领域看 , 集中在救援抢险装备、消防、反恐防暴等 , 尚未有基地以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为主导 。 从地理布局看 , 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 如医疗器械产品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区域的产能储备明显不足 , 未来一旦面临较大规模疫情 , 医疗救治将遭遇更大挑战” 。
“疫情没来 , 很少有人问 。 疫情来了 , 大家拼命抢 , 企业产能提高还供不应求 。 疫情过了 , 一些机会主义企业又降产能退市 , 低价抛售产品或者卖设备 。 ”与防灾减灾用品研发打了13年交道、身经数次“大战”的有备族公司总经理张锦龙告诉采访人员 。
具体到产业发展水平 , 业内认为尚存在散、小、低、乱四方面短板 。
散 , 是指应急产品尚分散在不同产业中 。 小 , 是指应急企业规模小 , 缺乏核心领导企业 。 低 , 是指先进、特种和专用装备不足和不适用 。 乱 , 是指尚未建立起产业标准化体系 , 产品的标准化、试验和检测体系及企业的资质评级认证体系缺失 , 应急产品市场管理不规范 , 没有形成应有的准入门槛 。
魏际刚建议 , 下一步 , 应以全面安全观指导推动应急产业发展 。 在时间和空间上科学布局应急产业资源和应急生产力 。 同时 , 发展基于新基建的包括应急准备、预测预警、决策指挥、响应处置、恢复重建全流程的智慧应急产业平台和体系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研究员朱伟认为 , 未来应从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集成化五个方面发力 。 特别是标准化 , 围绕安全应急产业的各个重点领域 , 建立健全与国家标准体系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安全应急技术和产业标准体系 。
应急产业供给侧发展不足的同时 , 需求侧也未打开 。
“应急产业整体上的‘散、小、低、乱’状态 , 与平时的需求不足有关 。 ”魏际刚说 。
近年应急市场培育有了较大进展 ,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 , 市场开发程度依然很低 。
“一个健康的应急市场 , 消费主体应该是社会 。 ”朱伟表示 , 目前应急产品和服务最大的买家依然是政府 , 大众应急需求开发存在极大不足 。
【新华社新闻|我们行不行,《瞭望》刊发文章:下一次口罩冲击】市场开发不平衡、不充分 , 让应急企业的发展如同沙上建塔 。 张锦龙说 , 受疫情影响 , 经济增速放缓 , 各单位一再削减成本 , 应急这部分支出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
相关企业呼吁 , 政府在复工复产之际扩大投放 。 更重要的是 , 减少消费主体单一化风险 , 发展大众应急消费市场 。
与给政府部门下硬指标不同 , 转变社会的应急消费观并不容易 。 应急龙头企业、新兴际华集团应急研究总院副主任研究员秦绪坤说 , 国外的应急理念是首先自救 , 其次互救 , 第三才是公救 。 但国人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等政府救援 , “都觉得应急是政府的事” 。
在朱伟看来 , 让应急市场火起来 , 需要政府完善推广应用机制 , 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安全教育 , 也需要企业主动作为 , 通过创新扭转消费者的“惰性”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