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屋财经|医药行业原有营销模式松动,一大批药企陷入危机,带量采购常态化


阁屋财经|医药行业原有营销模式松动,一大批药企陷入危机,带量采购常态化
文章图片
文|AI财经社健识局陈广晶
编|AI财经社健识局严冬雪
本文来源于AI财经社合作伙伴大健康品牌“健识局” , 未经许可 , 严禁转载
医药企业的“倒闭潮”来了 。
【阁屋财经|医药行业原有营销模式松动,一大批药企陷入危机,带量采购常态化】据健识局梳理发现 , 2019年以来已有至少12家药企 , 因不能偿清到期债务等原因 , 申请破产清算或宣告破产 。 其中除了因疫苗造假案件被开出天价罚单的长春长生外 , 也不乏华北制药等知名药企的子公司 。

阁屋财经|医药行业原有营销模式松动,一大批药企陷入危机,带量采购常态化
文章图片
在其背后 , 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重点监控等政策的威力显现之下 , 中国医药行业大颠覆的序幕已拉开 。
进入2020年以来 , 在国家层面明确带量采购要常态化的情况下 , 多地已经积极开始针对抗菌药、注射剂、胰岛素等临床销售金额高 , 用量大药品的带量采购 。
从已经发布结果的河北、福建、武汉、湖南、山西、武汉、三明联盟等省份、城市、采购联盟的情况来看 , 相关药品都已经实现了平均30%至70%的降价 。
近日业内消息称 , 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又将启动 , 同时 , 山东、青海等省份也公布了各自地方版带量采购的目录和规则 , 做好了砍价的准备 。 在带量采购星火燎原之下 , 不仅具体产品、企业的市场被压缩 , 非专利药市场规模也在迅速萎缩 。
从4+7试点的情况看 , 部分对单一品种较为依赖的企业 , 如北京嘉林、信立泰等 , 利润已经出现了50%以上的缩减 。
在此过程中 , 不仅药品批文会大量减少 , 不能够及时调整粗放的管理模式 , 实现提质降价的企业将被淘汰 。 行业预估 , 至少3000家药企将消失 。 届时行业集中度将大大提高 。
资不抵债
一大批医药企业已申请破产
在上述已被债权人申请破产的企业中 , 有两家企业是华北制药集团旗下企业 。
其中 , 华北制药集团华苏化工 , 经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河北分所审计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 , 账面资产约8.2万元 , 负债总额达到约4316万元 。 净资产约为-4307万元 , 资产负债率达到52609.86% 。
而另一家华北制药集团华泰药业有限公司 , 经过审计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 , 负债率高达182205.76% 。
另有重庆天生药业 , 因2017年起与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重庆文化担保公司、重庆新世纪小额贷款公司、陶建等企业和自然人之间人的借款、股权增资、买卖合同等纠纷多次被诉至法院 , 涉及待偿资金1亿多元 , 导致企业无法获得融资 。 最终无奈企业以现有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申请了破产重整 。
同时 , 重庆天生药业有限公司的部分债务人破产 , 导致公司大量的应收款无法收回 , 也造成了该公司流动资金困难 。 据申请人自查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 , 其资产总额96429503.09元 , 负债高达2.3亿元 。 目前法院已经受理了该公司破产重整的申请 。
健识局查询发现 , 上述企业的相关产品已无法在国家药监局数据库查到 。
公开资料显示 , 中成药、化药普药、抗生素等都是上述企业的主要经营领域 。 而这些领域也是近年来受医改冲击的前沿 。 在带量采购之前 , 环保压力升级、“限抗令” , 以及药监部门对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专项检查风暴已经频频来袭 。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速 , 类似企业将是市场淘汰的主流 。
多省份出手
带量采购倒逼行业变局加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 从已公开的负债总额上看 , 最高的是浙江双溪医药有限公司 , 法院于2020年1月10日以邮件和书面表决形式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 经裁定 , 确认已经申报的18位债权人的债权金额约为4.58亿元 。 而该公司账面资产总额为176.54元 。
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看 , 与该企业相关的民事纠纷多达42条 。 其中多条涉及债务纠纷 。
在带量采购降价压力之下 , 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的资金压力都在升级 , 抗风险能力也在降低 。 结合“两票制”、金税三期等综合作用 , 流通企业面临更大面积的淘汰 , 曾有业内人士预计其消失比例将达到80%左右 。
第三批国家版带量采购还没来 , 不过 , 地方版带量采购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推进 。
就在本周 , 已有山东烟台、青海已经发布了各自的带量采购目录 。
其中 , 山东烟台市5月26日发布的目录中包括18个高血压、糖尿病药和5个基础输液品种 。 另有业内流传的青海带量采购目录涉及64个品种146个品规 。
随着医改的触手逐渐深入到公立医院 , 中国医药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到了实质性阶段 。 特别是2018年底开始执行的国家带量采购 , 将药品价格中间水分挤干后 , 留给带金销售的利润空间已经几乎没有 。
虽然目前涉及的品种仍然有限 , 但是其前景已经可以预见——结合财税部门联合国家医保局对医药企业突击查账等措施 , 实际上 , 中国医药行业长期存在的营销模式已经有所松动 , 面临彻底瓦解 。 这也将最终倒逼整个行业完成一次大洗牌 。 分页标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