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心理|隐藏在内心的种族主义偏见
_本文原题:隐藏在内心的种族主义偏见
本文插图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 教授 Mahzarin R. Banaji 马扎林·巴纳吉的研究重点是“内隐联想测试”和内隐偏见 。
美国洛杉矶的新线影业(New Line Cinema)公司里 , 巴纳吉(Mahazarin Banaji)正努力架设投影机 , 而一群资深的执行长则咕哝着进入放映室 , 他们预期这是11月下午一场关于歧异性(包括他们节目里角色的缺点)的无意义演讲 。 「我原先以为这会无聊透顶 。 」新线国际的总裁嘉兰诺(Camela Galano)承认道 。
休息时间还没到 , 新线及HBO(皆为时代华纳的子公司)的几位执行长 , 就围绕在巴纳吉身边 , 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 。 这位50岁的哈佛大学实验及社会心理学家 , 一开始放了一连串的影像 , 展现了人类心智的巧妙 。
其中一段影片是有一群人在传着篮球;45位观看的执行长中 , 只有一位注意到球赛中有位慢慢走过球场的女子 , 拿着一把打开的白伞 。 在举了更多的例子之后 , 巴纳吉说服了观众这类知觉错误 , 或称「心智错误」(mind bug) , 时时都在发生 , 尤其是我们对其他人无意识的反应 。
巴纳吉告诉他们:「这是合理及理性的反应 , 但也是错的反应 。 」
巴纳吉告诉他们:「这是合理及理性的反应 , 但也是错的反应 。 」她解释说 , 我们可能都想要公平 , 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 , 心智会自动进行联结 , 忽略矛盾的信息 。 果不其然 , 这些执行长在纸上测验中 , 已经把正面的字和他们母公司时代华纳联结在一起 , 而他们却发现很难将正面的字联结到竞争者华德迪斯尼 。 令他们苦恼的是 , 他们倾向把正面词汇和有欧洲人特质的脸连结在一起 , 而把负面词汇联结到有非洲人特质的脸 。
巴纳吉在1980年代末期和华盛顿大学的葛林华德(Anthony Greenwald)合作 , 开始研究这些内隐态度和对社会意料之外的影响 。 葛林华德创立了第一套 内隐联结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 用来测量人们面对屏幕上的刺激时 , 手敲键盘的反应速度 。 人们会比较容易把「快乐」、「平静」和花朵的图片联结在一起 , 而把「腐败」、「丑陋」和昆虫的图片联结在一起吗?如同预期 , 答案是「是的」 。 后来他开始进行族群、种族相关词汇与照片的联结测试 。 受试者的自动反应与他们所说自己所持的态度并不相符 。 在社会心理学家寻寻觅觅的研究工具中 , 「内隐联结测验正快速窜起 。 」葛林华德回忆道 。
【九州心理|隐藏在内心的种族主义偏见】此后10年 , 巴纳吉、葛林华德和第三位合作者:维吉尼亚大学的诺塞克(Brian Nosek)继续找寻新的方式 , 以内隐联结测验及其他工具来研究偏见的成因与运作 。 譬如说 , 巴纳吉和神经科学家合作 , 结合古典 恐惧制约、 内隐态度量测及人们自己对 跨种族约会的描述 , 来研究社会族群对彼此的恐惧是如何形成的 。 巴纳吉希望接着与灵长类学家合作 , 从物种特质来了解偏见如何进入我们的知觉 。
即使对于真正抱持平等观点的人 , 偏见仍然很常见且根深柢固 , 并持续在意识外活动 。
巴纳吉和她的同事发现 , 即使对于真正抱持平等观点的人 , 偏见仍然很常见且根深柢固 , 并持续在意识外活动 。 她的团队了解到无意识的态度所具有的力量 , 影响到人们每天的决定 , 她说:「我们认为我们该做的 , 就是把这件事公诸于世 。 」在联结测验网站上(implicit.harvard.edu/implicit/) , 使用者可以进行14项测验 , 来知道自己是否会自动偏好年轻人而不是老年人、瘦子而非胖子 。 现在有10个新的题组 , 包括专门针对某些国家发展的联结测验 , 如伊斯兰教之于印度教 , 以及巴基斯坦之于印度的联结测验 。分页标题
目前至少有200万人上线做过测试 , 也有许多人提出建议 。 巴纳吉发现 , 「一旦你将东西公诸于世 , 你就必须聆听人们在说什么 , 他们的想法很了不起 。 」她开始试着到实验室外进行关于偏见、使用幽默、智慧及善念的教育 , 同时提醒银行投资者、媒体执行长及律师 , 摒弃造成错误的偏见 。
从神经科学到营销学 , 做为一个研究工具 , 联结测验已成就了将近300份论文;它同时也点燃了学术的挑战与辩论 。 有一些社会心理学家指控这个团队刻意偏误 , 对结果过度诠释 。 有些评论坚持 , 测验的结果并不能真正测出无意识的偏见 , 那只是无害的社会认知 , 有别于真正的种族歧视 。 心理学家争论着其中的认知机制 , 其中一个计划发现有些人表现偏见的原因 , 是他们害怕自己可能有偏见 。
然而在巴纳吉及葛林华德对61个研究做综合分析后 , 他们认为联结测验仍然有效 。 这个测验比态度表达更能预测与刻板印象和偏见相关的判断、行为及心理社会反应 。 康乃迪格大学的多维迪奥(Jack Dovidio)说:「在我研究的细微偏见(subtle prejudice)领域里 , 联结测验使我们讨论多年的概念变得澄澈透明 。 」他补充道 , 联结测验是优秀的教具 。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克(Susan Fiske)则同意 , 当使用者经验了他们在做联结时自己的不适及慢下来的速度时 , 就很难忽略它传达的讯息 , 费斯克也指出:「巴纳吉有一部份的天才 , 是她看到了联结测验影响真实世界议题的潜力 。 」
还好我们的脑子不会永远陷入偏见 。 强大的文化讯息把我们往一个方向推 , 但自我的觉察、紧密的关系及经验能再把我们拉回来 。
最近巴纳吉开始尝试找出种族态度最早形成的时间 , 也就是意识中的信念是何时开始浮上台面 。 透过孩童偏好测验(child-friendly test) , 巴纳吉发现日本及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白人小孩早在六岁时 , 就对和自己相像的人有明显且内隐的偏好 。 到10岁时 , 他们无意识与意识中的态度开始分歧 。 虽然随着成长 , 他们越发表现出平等的观点 , 但这两组人一直对黑人脸孔表现出自发性偏见 , 而日本的受试者在内隐及外显态度上逐渐对欧洲脸孔变得较正面 。
巴纳吉现在怀疑如果她能在婴儿身上进行测试 , 也会发现偏见的存在 。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天生具有偏见 。 她说 , 当然我们的心智机制对社会上的各种事物有喜恶排名 , 但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 而且人类很早就开始吸收关于种族地位的概念 。 在一个对234名西班牙裔美国人的研究中 , 孩童比较喜欢自己的族群 , 而不是非裔美国人 。 但是当他们比较自己和白人小孩 , 对自己族群的自然偏好却消失无踪 。 巴纳吉说:「这个研究说明了我们的价值观、对好坏的判断 , 无所不在 。 」它可能是来自父母传达给孩子的警讯 , 譬如在父母握紧孩子的小手时 。 成人后 , 我们则继续观察身处的环境 , 非刻意地调整我们既有的刻板印象 , 去迎合环境 。
还好我们的脑子不会永远陷入偏见 。 强大的文化讯息把我们往一个方向推 , 但自我的觉察、紧密的关系及经验能再把我们拉回来 。 巴纳吉、葛林华德及诺塞克正发起一个非营利组织 , 来帮助人们应用这个研究 , 他们冀望于演讲、授课及在线练习的「疫苗注射」 。
巴吉纳说 , 把觉察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 可以帮助我们的意识态度当权 。 她对电影工作者解释道 , 这就像是规律运动以及健康饮食一样 。 她建议他们在生活及工作里建立保护机制 , 就像是在饮水里加氯一样 。 她说:「在每部电影里 , 若你能做些事来对抗刻板印象 , 就可能造成改变 。 」
来源:心理学空间网(ID:psychspacecom)
- 无锡吃货网|寻味街角里那份童年的味道,藏在巷子的豆腐花
-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TB|尿糖异常就是糖尿病吗?3种情况会造成尿糖,但达到1个标准要注意
- 说爱|心理学: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女人的善良,要带点锋芒
- 情感|心理测试:三把扇子你更心仪哪一个?测出你内心是软妹子还是女汉子
- 朋橙心理|孩子太过“害羞”怎么办?
- 心理FM|3分钟心理学 | 如何打破“被动沉默”的社交怪圈?
- 头像|心理学:微信头像决定了你给人的第一印象,也能了解一个人的性格
- 心理学|真正不好惹的人,往往具有这三点特征,小心了
- 心理|经常说“无所谓”的人都很自卑?
- 小小西瓜c|中国最大的盐湖,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值钱的湖泊”,就藏在青海!